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290章 火铳改革!

见到朱柏与方孝孺,他立即行礼,而后便与两人展开了一场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刘策先生,对于水泥生产的技术环节,您有什么看法?”

朱柏直截了当地问。

刘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陛下,最关键的是要确保原料的纯度和配比合适。宁波侯府的荒地由于地壤肥沃,附近又有河流,可以就地取材。”

朱柏若有所思地点头,“既然如此,我们就在那片地上开始动工。”

计划敲定后,方孝孺亲自带领工匠队伍赶赴宁波侯府的荒地。

经过刘策的几次细致勘察,这片土地终于被认可为理想的工坊建设地。

工地上,工人们忙碌地打下第一根地基桩,方孝孺与刘策对每一个步骤都格外注意。

虽然面对诸多挑战,但他们都充满了信心,场面充满活力。

与此同时,朱柏也没有闲着。

他深知这样的经济改革仅仅是开始,内心那种振兴大明的愿景越来越强烈。

他需要让更多的大臣和百姓意识到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够对国家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座水泥工坊在各方协作下逐渐成型,并终于迎来了试生产的阶段。

这一切都表明,朱柏的改革计划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当工坊的第一块水泥板顺利出产时,朱柏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方寸之间凝聚的,不仅仅是他的理想与期待,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现代化道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将继续引领大明百姓走向新的辉煌。

在水泥工坊成功试生产后,朱柏的脑海中有了更多的构想。

随着改革的初见成效,他明白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一想到还有更多可以改变的地方,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下一步行动。

几日后的朝会上,朱柏显得格外庄重。

他走上前,目视在座的大臣们,带着坚定的语气说道:“各位爱卿,我有一提案,想要与大家分享。我建议废除八股文考试,转而推行新的科举制度。这新制度将包括射御、礼乐、书数等六艺,还将考察时政与杂科。”

台下大臣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显然这个提议新颖且大胆。

朱柏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此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大明的科学技术进步,培养出更多实干的人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有位老臣走出列来,“陛下,这样的变革,是否过于激进?八股考试传承已久,骤然改制,会不会引起许多人不满?”

朱柏点头示意,理解老臣的顾虑,但仍不改初衷地说道:“正是因为传承已久,它所传承的某些思维也许已不适合当今之世。我们不妨试想,若我们能够培养出能工巧匠、专家学者,那大明的未来,将会更为辉煌。”

结束朝会,他走向宫殿的深处,面见朱元璋。

趁此机会,朱柏将心中的构想详尽诉说。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神情中夹杂着一丝犹豫和思索。

最后,他缓缓开口:“柏儿,你的确有你的道理。大明若要长久繁盛,必然不能固步自封。”

朱柏目光炯炯,续道:“王朝的稳固,不仅依赖于疆土的广袤,更在乎国魂的振兴。而那国魂,便是我们的百姓,是依靠于我们所培养的人才。”

朱元璋交握双手,沉吟片刻,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知道你有一颗赤诚之心,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推动改革也需要时间、智慧和耐心。”

“儿臣明白。”

朱柏微微颔首,既得到了认可,他心中的责任感也更加沉重。

离开宫殿,他回头望了一眼,似乎是在为己立下的誓言增添几分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柏忙碌不休,他努力地在各个场合宣扬科学和技术的伟大意义。

他的目标不仅是让朝中大臣信服,更要让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意识到这条现代化之路的珍贵。

他下定决心,要以改革为契机,引领着大明走向新的辉煌。

朱柏坐在书案旁,沉思片刻,随后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文字,交给身边的侍从,“去找徐工巧,让他务必联络到刘工匠和师傅张三丰,有些事情需要他们的智慧。”

侍从领命而去,朱柏心中琢磨着一些新构想,关于如何提升工坊的生产效率。

刚放下手中的笔墨,侯显便进来了,手中捧着一箱沉甸甸的零件。

他略显兴奋地说道,“陛下,这些是新出炉的枪械零部件。请您过目。”

侯显小心将零部件一一摆放在朱柏面前。

朱柏认真地观察每一个零件的构造,从中看到了工匠们的细致与考究。

他点点头,目光坚毅,“继续生产,注意每一个细节,同时要优化工艺。我们需要将这些技术推广出去。”

侯显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道,“陛下,请放心,属下一定不负重托。”

他带着满满的信心离开,为工坊的进一步发展而忙碌。

与此同时,朱柏将注意力转向设计一种小型手铳。

他翻遍案头的旧稿,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

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些技术理念,他也决定撰写几篇简单易懂的科普文章,以便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这些新事物。

不久后,工坊的巨大变化吸引了朱松的到来。

他在朱柏的引领下,对工坊的新貌啧啧称奇,“柏儿,你的确给这地方注入了生机,毫无疑问,这些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朱柏微微一笑,带着他去到场地中的射击区,开始检阅新研发的武器。

看着排成一线的崭新枪支,他亲自试射,观察着每一次的性能表现。

每次响起的枪声都让他更加确信,这些新型武器将会很好地满足大明的军备需求。

“这样下去,我们的大明定将防御更为稳固。”

朱柏心中满是希望,感觉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整个社会思想的进步,而这正是他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在阳光照耀下的工坊射击区,朱柏和朱松看着眼前整齐排列的新武器,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期待。

“试试这支长枪吧,父亲。”

朱柏递过一支新研发的长枪,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和期待。

朱松稍显迟疑地接过那支精巧而又具有力量感的武器,他小心翼翼地调整了一下姿势,瞄准了不远处的标靶。

随着一声沉闷而有力的枪响,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了目标的中心。

见父亲为之震惊,朱柏笑意更浓。

“这效果如何?”

朱松放下枪,眉梢扬起,“这样的精准度,确实超乎了我的想象。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再试试这个呢?”

朱柏微微侧身,从旁边的桌面上捡起一把新型手铳,递给了朱松。

握着手铳,朱松略一观察,便轻快地举起,并迅速地进行了试射。

手铳的轻便和威力让他不由得心生赞叹。

“这就是现代军备的力量啊!柏儿,这真是一份难得的礼物。”

朱柏收起调侃的笑容,郑重说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我希望它能代表我们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朱松点了点头,他看着不远处不断忙碌的工匠和技术人员,若有所思。

“的确,这些技术的革新,需要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支持。”

“没错。”

朱柏附和道,“因此,我打算邀请父皇亲自来这儿看看,让他亲身感受这些革新的力量。”

朱松对此表示赞同,“这是个好主意,亲眼所见才能亲身体会其价值。”

“那么,我会尽快安排这次参观。”

朱柏坚定地说,内心计划着如何说服父皇前来工坊。

一天即将结束,夕阳的余晖洒在射击区,朱柏凝视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地方,思考着即将展开的任务。

他明白,引导父皇亲自见证这些技术的进步,是让更广泛支持到来的关键一步。

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梦想,更是一个让整个大明更加强盛的宏大愿景。

夜幕降临,工坊内依然灯火通明,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既坚韧又充满活力。

朱柏立在门口,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这一切。

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个工坊,更是一种信念的寄托。

他轻轻走到朱松身边,后者正专注地翻阅用来讲解新型船舶构造的图纸。

书页微微泛黄,显示出时光的痕迹,也证明着知识的永恒。

“松儿,”

朱柏微笑着开口,“你对这些新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朱松抬起头,笑容里带着一丝骄傲,“这些设计太奇妙了。我开始理解那些复杂的原理,尤其是关于船舶的平衡和速度的控制。”

“太好了,我正计划邀请一位物理学专家来协助我们。这不仅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设计理念,也能推进我们整个工坊的进步。”

朱柏拍拍朱松的肩膀,以示鼓励。

“真的?”

朱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实现那些新的想法了。”

“没错。”

朱柏轻轻点头,“而且,我已经决定将军器局和火药司的管理工作交给你。相信在你的带领下,各项事务会运转得更为顺畅。”

听着这话,朱松的神色顿时变得郑重,他知道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但从心底深处,他也为朱柏的信任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一定不负所托,与工匠们一同努力。”

随后,他们继续探讨工坊的发展方向,朱柏提出,火药和新型手铳技术不仅仅应用于军备,还需考虑在其他方面的潜在价值。

他阐述着自己的战略眼光,令朱松深感钦佩。

不久后的一天,朱柏在工匠们聚集的广场上,亲自展示了新型手铳的威力。

伴随着震耳的声响,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其带来的冲击力。

工匠们目瞪口呆,而朱松则更加坚决地确信了他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望着四周热血沸腾的工匠,朱柏心中坚信,一个更为强盛的大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每个人心中那份未曾说出却彼此传递的信念,在这一刻,已然连结成一种共同的羁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