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续南明 > 第120章 军器局

续南明 第120章 军器局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0:30 来源:蚂蚁文学

邓财走后,杨河也打算在邳州城逛逛。

想起十月的时候曾向波涛汹涌下了一大批订单,也不知这些商货到没到,正好去问问。

这个王琼娥在邳州城颇有经营,似乎有一家店铺,就位于米市街内。

当下杨河等人骑马过去,仍由胖皂隶刘可第带着,转过一条条街巷,如馆驿东西二巷,夫厂巷、观音堂巷等等,就到了米市一条街,这边都是米铺,多达十五六家。

最大一家王记米铺,就属于那王琼娥的产业。

杨河等人到了这边,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是商客,很多明显操着外地口音。

杨河看了几家米铺,格局都差不多,后面是仓库廒间,前方是大堂,堂上有柜台与米桶,桶上挂着一个个竹标签,注明着什么米面。

看了下价格,秋收后,粮价略有回落,一石米多在一两八钱左右,这个价钱虽然离谱,但百姓咬咬牙还可以忍受,若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可能又要飑升到四五两一石。

那时百姓又要卖儿卖女,流离失所了。

“趁着便宜,多买些粮回去。”

杨河寻思。

一千石粮不过一千八百两银子,他的负担还很轻松。

杨河打算买个两千石粮,这样加上库存缴获,就算庄中添人,也可以支持到明年夏收。

他来到王记米铺,来来往往都是购买米面的顾客,生意非常兴隆。

明时徐州到了万历年间,有人户三万四千户,人口三十五万四千,邳州人口虽不如徐州,但也编户四十七里,领县二,加上泇运河开通,城内外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对商品米面的需求非常大。

大大的“王记米铺”四个大字招牌挂着,杨河等人下了马,早有眼尖的伙计迎上来招呼。

杨河让韩大侠在外看管马匹,他正要走进铺去,这时一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出来,身旁伴着几个掌柜样子的人。

看到杨河,中年男子惊喜的招呼:“杨相公?”

杨河一看,这中年男人以前见过,却是王琼娥身旁那亲随管事黄叔。

他说道:“原来是黄管事,什么时候来的邳州?”

黄叔含笑道:“却是昨日方到,押送商货上来。”

他热情的将杨河迎进去,杨河等人的马匹,也吩咐拉到后院去照料喂养。

然后杨河等人被带到客堂,这里布置得典雅又大气,触目皆是黄花梨家具,地上还烧着地暖,温暖如春。

有侍女奉上茶,黄叔致歉道:“鄙家小姐有要务在身,不能前来邳州,不过她也吩咐在下,一定要向杨相公当面致歉。对了,这里有她亲笔书信,又有为杨相公备置的薄礼……”

杨河接过黄叔递来的王琼娥道歉信,纸张精美,带着淡淡的香味。

封面上写:“杨相公亲启。”

字体娟丽秀美,颇有大家手笔。

打开后,上面写着:“奏请杨相公钧鉴:始承君恩,满心欢喜难自抑。匆匆归,千千不舍与妾断厮语,然思念之情无绝矣。……今俗务缠身,难能北上,惆怅于怀无人能倾吐也。略备薄礼,以舒贱妾忧思难忘,怯责恨悔之心矣……忆往昔,时光虽打马过,犹新在目……妾王琼娥笔……”

黄叔品着香茗,一边偷窥杨河的脸色,身后胡就业等人也探头探脑,不知那波涛汹涌给自家相公写什么。

杨河看着书信,不置可否,这样的公文信,他后世一口气可以写个十封八封。

不过后世的商人品味比较差,表达歉意的方式是看你喝多少酒,真正的内涵,连此时的青楼女子都比不上。

收起王琼娥的道歉信,杨河又看那王琼娥为自己备的礼物。

倒很丰富,有一斤的吓煞人香,一套正品的紫砂茶壶,几个精美的黄铜手炉,几条玉石卡簧鞓带,几件貂裘斗篷,斗篷颜色或白,或黑,或紫,或青,款式多样。

又有幞头,暖耳,衣衫,几双精制皮靴。

皆是全牛皮、牛筋、桐油麻线手工缝制,三层靴底钉着足钉,非常结实,估计至少二十年寿命。

内中不知什么毛,非常保暖的样子。

又有零零碎碎别的礼品,多是冬日可用之物。

杨河看得满意,心想这波涛汹涌倒有心了,果然是会做生意的人,这样就能拉住客户。

杨河看礼物的时候,身后的刘可第、胡就业、曾有遇等人则是咋舌,好丰富的礼品,别的不说,光那一双皮靴,就不知要多少两银子。

各人心头颇有羡慕,这杨相公真好啊,动不动就可得到那等层次女子的青睐,再看看自己,唉。

收好各色礼品,杨河又坐着喝茶,黄叔表示,杨相公要的各类商货,皆已备齐,随时可拉到新安庄去。

同时他又试探表明,听闻新安庄要开设圩集,希望他们王家,可以在圩中开设几个店铺。

杨河浏览着货单,当日他向王琼娥下了大订单,铜、铅、硫磺、盐、米、黑铅、白铅、生铁、熟铁都有,特别两百斤苏钢,一斤就要六两六钱银子,此时皆已备齐。

这大胸妹果然实力雄厚,是个可长期合作的伙伴。

同时想,这些家伙的消息倒灵通,就会见缝插针,同时也非常会预估市场,他新安庄的潜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他说道:“开设店铺没问题,不过这税钱肯定是要交的。”

黄叔微笑道:“这当然。”

王府在新安庄前开设店铺是好事,省得自己购买商货要跑到邳州来。

不过先小人后君子,他们开店肯定要收钱。

眼下收税虽然不可能收多少,但也必须形成规矩。

来而不往非礼也,看王府在邳州、淮安颇有人脉,杨河希望他们帮自己留意,各处有技术的工匠流民,希望能帮自己招到新安庄去。

黄叔一口答应了下来,做生意这人情往来是相互的,帮新安庄一些小忙,也等于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杨河又追加了一千石米的订单,早前他向王琼娥下的订单之一,就有一千石米,眼下涨到了两千石。

刘可第在后看得咋舌不已,这杨相公果然是有钱人,又近两千两银子砸出去,面不改色。

黄叔身旁的众掌柜眉欢眼笑,与这样的豪客做生意就是痛快。

黄叔询问杨河晚上可有安排,他想在邳州最好的酒楼宴请杨相公一行人。

杨河沉吟,言自己打算宴请军器局的南大使,也不知有没有时间。

黄叔忙道,军器局的南大使他也熟稔,希望能帮点小忙,杨相公这顿酒,他请了。

……

第二天,杨河等人随同军器局的大使南臣前往军器局。

昨晚宴会,这大使南臣前倨后恭,他虽是九品小官,却也端着架子,矜持傲慢,杨河的生员身份他不以为意,毕竟只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罢了,又没有实权。

新安庄之事他也听说了,那又如何,他待在邳州城内,杨河剿灭再多的匪贼,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碍着皂班衙役邓财的面子,还有那几十两银子的礼盒,勉强前来。

不过酒桌中还看到黄管事,更对那杨河非常尊重,这事情就不一样了。

黄管事背后站着谁,邳州城谁都知道,阎府那位女子,更与州尊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他可不敢得罪。

所以当晚众人谈笑风生,第二天南大使更亲来客栈,带同杨河等人前往军器局。

邳州城内有知州署、察院、工部分司、邳宿河务同知署、经历司、镇抚司、五所千户署等衙署,军器局却是在城东南。

大明的火器与武器制造,京师有兵仗局,制造威力较大的攻击性火器,各地方与卫所有军器局,制造一般性的火器和冷兵器。

邳州因为是军民同城,卫所的军器局,也并到工部内去,所以这边只有一个军器局。

不过到了破烂的军器局中,里面冷冷清清,除了一个攒典值班,不说副使,连一个工匠都没有。

杨河并不意外,早前大明各军器局还有任务,比如一年要造弓箭多少,腰刀多少,盔甲长枪多少,鸟铳三眼铳多少杆,但现在除了府城,各地方军器局废弛久矣。

而且邳州位于运河边上,特别泇运河开通后,这边的主要任务是运粮防河,每年运米四万八百石,造浅船十三只三分,已经没人再关心军器局的事。

这边军匠约有六十七户,然现在虽在册中,谁又知道他们去哪了?

杨河不以为意,他要的就是这份名册,依昨晚大使南臣透露的消息,邳州军匠虽大量逃亡,应该还有约三十户的军匠居于城内。

这些人,都有向局内交纳“买闲钱”,自谋营生去了。

大明眼下贿赂成风,军队中军官重要收入是“买闲钱”,每个士兵,每月给上官一些钱,就可以不操不点,自顾自去干别的营生,甚至马匹都可以买闲。

军匠同样如此。

不比民匠,交纳班匠银后,可以名正言顺干自己的营生,比如郁铁匠,他在邳州就有自己的铁铺。

这些军匠,理论生活来源都是月粮,没有田产,类似后世的国营工人,纯靠手艺过日。

只是每月三斗粮,可能还要克扣了一两斗,然后有上工的话,日支粳米八合,这点粮食工钱怎么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

人挪死树挪活,接私活就非常普遍了,特别乱世之中,各村各寨对武器的需求量大,他们不愁没有活干。

比如各村寨的鸟铳哪来的?

世世代代,这些人其实颇有手艺,他们私自打造,卖给民间商人的武器是十分精良的,就连外国的夷人也向他们购买火器。

当然,若有官府招集,那就不情不愿,敷衍了事了。

时人笔记就言:“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统。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以此观之,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也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毕竟都是鼠目寸光的小老百姓,遵从的是你不仁我不义态度,当官的、当兵的、有钱的人都不在乎,国家危亡跟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到时外敌打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便是,一起玩玩,众人陪着不寂寞。

花了五十两银子,杨河让张松涛抄了一份名册。

张松涛抄写的时候,南大使就与杨河闲聊,对他招募这些军匠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区区一些工匠能干什么,那杨相公身为秀才,难道还能造反不成?

最多造些武器自保罢了,毕竟他新立一个庄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更懒得询问,反正银子收下,皆大欢喜便是。

不过他消息也灵通,知道新安庄要立一个圩集,就试探询问,他有一个亲戚,开了一家肉铺,不知可否在集中设店?

杨河问了一下,原来是南大使小妾的哥哥的儿子的娘家人,是个屠夫,注意到新安庄要设集,那边附近人口一万多,购买力还是很猛烈的,就央求到他这边来。

听说是肉铺,杨河表示欢迎,他庄中无肉不欢,对肉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不过丑话说在前方,他说道:“集中自有规矩,这税钱肯定是要交的。”

南大使笑道:“那当然。”

他已经给亲戚争取到一个机会,到别人地盘孝敬的钱免不了,这就不归他管了。

……

当日,南大使还应杨河之请,派攒典王奉去招集军匠。

找了一天,约找到十户人,就算杨河许下的条件很优厚,也只有两户军匠愿意前往新安庄。

因为杨河条件虽优厚,但有一个前提,三年内不得离开庄子,这些军匠认为妨碍了他们的自由。

而且,他们现在都有私活在手,日子并不会过不下去,甚至有的人过得很好,比如一户谷姓军匠,手中就有一个庄子三十杆鸟铳的大订单,对新安庄的条件不屑一顾。

王奉得了杨河五两银子的好处费,最后的结果让他有些歉疚。

杨河也不能责怪他,只是心中一叹,专业人才真难找啊。

就算自己记得导弹的图纸,在这个世界只能干瞪眼。

记得再多资料又如何,没有人什么都是空。

看攒典王奉是个厚道的人,杨河拜请他每五日抄一份邸报送到新安庄去,每月会给他一两五钱银子的抄写费。

王奉高兴的答应了,眼下他比较清闲,抄抄写写,每月就有一两五钱银子轻松入手,又可结交新安庄主杨河,何乐而不为?

跟军器局大使南臣不一样,攒典王奉敏锐的觉察到,这个年轻的秀才是个大有前途的人。

结交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不过杨河等人带着两户军匠回转客栈,让他们回家收拾的时候,事情又有变卦。

却有一户军匠反悔了,他们私下嘀咕,最后结论,新安庄虽说得好,但前途未知,眼下他们收入虽不如谷家兄弟他们,但每月也有一两杆鸟铳,几把刀剑的工钱收入。

这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也不求大富大贵,小富即安,甚至能过下去就可。

新安庄说得再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眼下收入才是实实在在,还是不要变了。

特别新安庄这两天他们也听过,是很利害,剿灭了焦山匪。

然树大招风,又引起匪贼报复怎么办,真不如在邳州城内安心。

所以他们就反悔了。

胡就业暴跳如雷,怒骂道:“我日嫩管管,憨么子讨打是不是?”

那军匠只是梗着脖子道:“俺不去了,俺每月有二两银子收入够了。”

杨河皱眉看着他,道:“强扭的瓜不甜,不愿意就罢了。”

杨河淡淡对这军匠道:“滚吧。”

……

老白牛:多谢黙语木木、失落的弓箭手等书友的打赏,现在起点的打赏都没有系统公告了,更不能加精在手机上显示,又经常漏帖子,延时等等,这个新版书评区让我非常厌恶。

又恭喜几位工匠被录取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