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

独断大明 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靖王的话落下,汪乔年接着道:“我也这么想,这件事必须压一压,现在朝野沸然,需要降温了。”

几人说着,目光都看向毕自严,这封信是来自乾清宫,毕自严是第一个看到的。

毕自严对内阁现在的微妙气氛是心知肚明,稍稍一顿,道:“只怕不可能,京城好说,陕西那边肯定早就传开了,龚鼎孳在那边按兵不动,想必是查出了什么,温体仁这份自白书,当是迫不得已。”

陕西的情况在座的都清楚,从万历二十年以来,这几十年民乱就没停过,在崇祯初更是规模浩大,朝廷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包括禁军才算暂时压住。

李邦华在陕西推行‘农庄策’,虽然目的是为了对抗日益严重的天灾,未尝没有遏制民乱的意图。

陕西是错综复杂之地,‘农庄策’想要推行,都是在一系列的强权之下,各种手段基本上都是不合法度的。

这些是在朝廷的支持下,或者说默许下进行的,这些年陕西的各种反弹都被压着。

现在有人借着朝廷换血之际将这件事揭开,整个朝廷都陷入了尴尬境地。

众人听着毕自严的话,没有立即开口。

这件事不能揭开,至少不能完全揭开,否则不断会牵扯广泛,难抑善了,还会影响陕西的‘农庄策’,继而影响全国的‘新政’。

因此,温体仁不能处置,或者处置他一个人还解决不了这件事。

又压不下,怎么办?

众人心思千转,不管内阁气氛怎么微妙,政务不能受到影响,一群人心思如电。

好一阵子,傅昌宗开口道:“第一,内阁要辟谣,毕阁老没有致仕的打算。第二,陕西的事情,不能诿过于下,我会去议会公开检讨,去除大学士头衔,暂留内阁。第三,陕西巡抚衙门全部主动请辞,内阁批准。”

众人神情各异的动了下,目中尽皆诧异。

他们都没有想到,傅昌宗会做出这样的牺牲。到了他们这个程度,相当爱惜羽毛。要是有了这样的‘污点’,基本上就要告别仕途了。

傅昌宗即便还能留在内阁,之前想要接任孙传庭的计划是彻底落空了。

孙传庭将傅昌宗视为最大的助力与左右手,不想这么废弃,直接抢话道:“不可!内阁现在本就是焦点,若是主动揽过上身,无异于烈火烹油,更难善了,还需稳妥一点。”

靖王与傅昌宗,汪乔年都算是帝党,两人近乎不约而同的出声,道:“我反对!”

靖王看了眼汪乔年,道:“如果傅阁老出头,怕是会引起更大的麻烦,陕西还好说,要是牵扯到户部,事情就更麻烦了。”

户部掌管了朱栩十年的国库,其中有多少隐秘,现在的尚书张秉文都未必了解,要是被人盯上,很可能牵扯出朱栩早年的一些事情。

靖王对这些,是知道一鳞半爪的,心里颇为警惕。

汪乔年到底是新人,不是很了解朱栩早年的事情,但是他不希望再将朱栩牵扯进来,沉色道:“毕阁老不宜出面,不如督政院与大理寺担下这件事。”

督政院负责督查政务,大理寺受理案件,这些年或明或暗的按下了不知道多少事情,汪乔年与靖王担下这件事,倒是合适。

毕自严瞥了眼靖王,汪乔年,傅昌宗三人,又看了眼孙传庭,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你怎么看?”

孙承宗现在对于内阁是洞若观火,将这些人的心思是看个通透,心里不由得轻叹一声。

这件事是毕自严将要致仕的引起,却也不是乾清宫的刻意谋划。

毕自严六十多,他七十多,确实是该致仕的年纪。他们俩在朝廷多年,看似朝廷离不开他们,实则上他们已经成为某种阻碍,不管是人事还是‘新政’,都迫切的需要‘革新’。

孙传庭能猜到毕自严的想法,无非是担心他离开后朝政会失去控制,堪堪维护的朝局,‘新政’会崩塌。

故作沉吟了一阵,孙承宗道“事迟早会迸发,早点出早点好。”

毕自严听的眉头一皱,这话看似说的陕西,实则是暗示他,早致仕早好。

毕自严不这么认为,不动声色的点头,以总结性的语气说道:“温体仁在陕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他又上了自白书,我们内阁不能寒了天下士人的心,这样吧,内阁发文,让他进京详细叙述,陕西总理大臣余大成就地免职,陕西巡抚衙门一干人待罪候审,傅阁老亲自带人去陕西,将事情查个清楚,公示天下。”

众人先是皱眉,继而微微点头。

用陕川六省总理大臣余大成来顶雷虽然显得有些勉强,但傅昌宗亲自去安抚,应该能交代过去。

只是,这件事真的能这么结束吗?

众人眼神里有凝色,心里有些忧虑。

朝局的不稳来自于毕自严的致仕,只要毕自严在一天,百官的心就不定,内阁里的气氛会越发奇怪,一些争斗或许会渐渐浮出水面,不再那么遮掩。

这些不是谁大公无私就能控制得住,也由不得毕自严与孙传庭去决定。

人心,最是难测!

毕自严见众人不说话,起身道“那我去见皇上,白谷,你拟文吧。”

“好。”孙传庭道。

其他人起身,各自忙碌。

一如过去。

毕自严与孙承宗并肩出了内阁会议室,上了楼梯,漫步走向三楼。

楼道里今天格外的安静,毕自严与孙承宗谁都没有限开口,一级一级台阶慢慢的走着。

不知道走了多久,毕自严开口道“你觉得,我们走了,朝局还会这般稳定吗?”

伴随着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格外的空旷,隐隐还有回音。

好似毕自严的心情。

孙承宗对于这位一心为国,两鬓斑白的同僚心生钦佩,笑着道“为什么是一样?为什么不能更好?我们做了这么多前无古人的事,怎么能一直这样?”

毕自严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孙白谷威望不足,对皇上言听计从,你我一去,内阁尽是帝党,皇上无人规劝,匡扶,我实在放心不下。”

面对当今这样一个皇帝,哪个臣子能放的下心?

孙承宗抬头看着近在咫尺的三楼,停下脚步,看着毕自严,沉吟一声,道“你我追随皇上少说也有十年,十年了,你对皇上就没有一点信任?不管多少人想亡我大明,皇上不会。不管多少人想要朝局崩坏,浑水摸鱼,第一个不答应的一定是皇上。景会,你老了。”

景会,毕自严的字。

苦心孤诣十多年营造的朝局,国政,付出了多少心血,哪里是孙承宗一句话就能安抚的。

“你说的对。”

毕自严看着三楼不远处曹化淳等人的班房,点头又摇头,道:“稚绳,听说你近来不舒服,要不要休息一阵子?”

稚绳,孙承宗的字。孙承宗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依旧老当益壮,精神矍铄,前些日子偶感风寒,咳嗽了几天。

孙承宗看着毕自严,神色微凝,道:“你要做什么?”

毕自严脸上陡然露出笑容来,道:“关心好,好好养身体,咱们这岁数,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说着,就迈步上了三楼。

孙承宗看着毕自严的背影,心里有些不安。毕自严这是要在离开前作些什么吗?怕他妨碍?

毕自严在朱栩班房门前等了等,与孙承宗一并入了门。

朱栩如往常一样,招呼他到小客厅,一边煮茶,一边笑着道:“对于温体仁的自白书,内阁有处置办法了?”

毕自严坐在朱栩对面,道:“是,臣等打算问罪余大成,让温体仁先入京,然后傅阁老去陕西安抚,应当勉强可以交代过去。”

朱栩煮茶的手一顿,旋即如常的拎起来,给毕自严倒茶。

他做了十年皇帝,居高临下,对于官场权谋看的是一清二楚。

毕自严这个办法,明显就是堵,而不是疏,看似是毕自严一贯的风格,可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扎眼了。

毕自严无所觉,孙承宗一直盯着朱栩,看到他手明显一顿,眉头动了下,心里更加不安。

毕自严要在离开之前作些安排,这些安排到底是不是皇帝所喜?眼前是何许人,显然已经从毕自严的话里察觉到什么了。

孙承宗想要调和,还没有开口,朱栩茶杯已经到了唇边,突然抬头看着毕自严,微笑着道:“毕师劳苦功高,为国辛苦半生,一个太子太傅的虚名不足以彰显,朕打算破例封侯给毕师。”

孙承宗清瘦的脸上有了一丝丝凝重,转向毕自严。

眼前这位皇帝不止察觉到了,还明言封爵,就是要阻止毕自严,以令君臣能有个好结果。

毕自严对于朱栩突然的封爵很是意外,有些猜不透朱栩的意思。

是暗示我尽快致仕,还是为了安抚朝野人心?

毕自严想不明白,依着习惯道:“臣谋国事,非为名禄,不敢受皇上如此恩典,请皇上三思。”

朱栩见毕自严没听出他的话外之音,看着这位须发皆白,面容苍老的老大人,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

这位老大人一心为国多年,付出了太多,到了这个时候,朱栩决定保他,要给他一个好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