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七十八章 特殊的一课

刘家大宅门 第七十八章 特殊的一课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1868年,顾福昌年岁已高,他禁不住寒意,已经卧床多日。白天,听到十万担大米已经到达南浔,打起了精神,非要起来上大街看看。当晚,顾福昌的体征渐渐直下。

虽然顾府中暖意融融,可顾福昌的房间却无法升炭火,此刻的他虚弱不堪,一点炭火就能熏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盖着厚厚的丝绵被,被窝里还塞了几个汤婆子,可他仍觉得冷。

丁郎中诊着顾福昌的手脉,微微地摇了摇头。他出来对寿松道:看来你家老爷躲得过今晚,而躲不过明天。

晚饭后,寿松照例来父亲房中探望,寿松媳妇手捧亲自熬制的燕窝粥跟随在后。

顾福昌勉强喝了几口燕窝粥,对寿松媳妇说道:以后别再熬了,我吃不下,莫要糟蹋了。

寿松媳妇道:阿爹,您能吃一口,就不算糟蹋,就算糟蹋,咱家又不是糟蹋不起。

顾福昌虚弱地挥挥手,让寿松媳妇先出去,他有话要跟寿松单独说。

寿松侧坐在床头,让父亲靠在他身上。

顾福昌道:寿松啊,我怕是过不去今晚了。

寿松宽慰道:您这是老毛病了,每年冬天都如此,不都熬过去了吗?等到春季就好了。刚才顶郎中也说了,老毛病问题不大。

顾福昌虚弱道:我自己的身子自己心中有数,这回真不行了。趁着我还能说话,有些事情要提早交待你。”

寿松道:您慢慢说,我听着呢。

顾福昌道:人生在世,为人最重要。我们生意人,以信为重,讲信才有利。这一点,你要向贯经兄学,他这人做事,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叫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人家。赚了黑心钱迟早要有报应的。

寿松道:嗯。您放心,为儿都知道。

顾福昌又道:你姆妈也不容易,早年跟着我受苦,我走后,你们定要好好孝敬她,不能违拗她。

寿松:嗯。您放心

顾福昌继续道:顾家的产业,我早就请族长为证做了分配,我分了四份,你是长子,你得二,寿臧和寿朋各得一。你是长子,长子为大,大要有大的样子,弟兄之间要团结,邻里之间要和睦,和气生财。

寿松道:是,为儿牢记阿爹的教诲。

顾福昌已经有气无力。

寿松道:阿爹,您现在少说话,好好休息休息。

顾福昌又断断续续地道:我,我走了,丧,丧事不可大办,还,还不如,把,把这些钱,拿去多买点米,救,救灾。至亲好友,来我灵前烧柱香即可。说完,渐渐闭上眼睛。

寿松见状大声呼道:快!快来人。

顾家男女老少都全拥到了房间,呼天喊地。顾福昌夫人朱氏哭得死去活来。

邻居张伯伯是经常帮人家人去世以后,帮换衣服之类的,他吃了晚饭也和一些邻居前来陪夜,这时他也进来,道:大家都不要慌,否则就乱了阵脚,先打来热水给他洗脸擦身,然后换衣服。

一切安排就绪。

顾家阖府举哀,寿松尊父命在大门口贴上‘谢吊’的白纸,但是前来吊唁的人仍络绎不绝,寿松只好亲自守在门口,向来人一一复述顾福昌遗嘱,坚决不收奠仪,也不办丧宴,只受来人在顾福昌灵前的三柱清香凭吊和烧一把纸钱。

得知顾公公去世,刘镛像父亲去世一样悲痛,他拿了三柱清香,跪在顾福昌灵柩前,痛哭流涕地道:顾公公,您是我人生的楷模,是您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您自己病重期间,还在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呕心沥血。老百姓有米了,您笑了,您放心了,您却就走了。

刘镛的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痛哭流涕。

顾福昌出殡那天,抬丧的船在水中行走,南东街和南西街两岸人山人海,皆素衣白花为顾六公公送葬,除了丝业同行、蚕农、本地百姓,就连不少难民都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恩人,一路走好!

那场面十分罕见。

镇上人人都夸赞顾六公公仁慈,一生做善事,惠及相邻无数。

扶棺的顾寿松见到这样的场面,真是感慨万分,这是父亲教给他做人的最后一堂课,父亲虽然下令免办丧仪,可眼下这隆重场面,哪里是花钱能办到的。

这一天,刘镛一早特地带了安澜、安江一并前来送行。开始他们也跪在那里,待灵柩起抬以后,他们随送行的队伍跟在后面。看着两岸十里挥泪送别的人群,刘镛感慨地问安澜、安江道:你们弟兄俩看到这情景,有什么感想?

安澜道:为儿知道阿爹的用意所在。

刘镛道:有何用意,你倒道来听听。

安澜道:这种场景,很多人不是来看热闹,而发自内心来缅怀顾太公。体现了顾太公的人生价值。

安澜又道:有的人是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却死了。

才7岁,小小年纪的安江更形象地道:自古人生有一死,死也要死得要价值。人死了,死要死在人们的脚底下,而不要死在人们的手掌之中。顾太公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永远爱戴他。

刘镛满意地点点头。感慨地道:是啊。今天给你们上了一课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人生,不求流芳百世,但也不要遗臭万年。今天,前来参加顾公公送葬的人大多数人与他素不相识,也不见得人人都得到过他的恩,但人们心里有他,因为,他是一个好人。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他们分得清楚。

抬丧经过丝行埭,所有丝业同行在丝行埭门口等待,等抬丧经过,刘镛等他们自发组织的送葬队伍跟在后面,一路送至墓地。

从墓地回来,刘镛带着安澜、安江回到顾府,在顾福昌灵灵堂前,磕了三个头,然后回家。

路上,刘镛又对两个儿子道:顾太公是我人生之师。吾岁散数千金以与人,非求福也,盖以疗吾之疾也。天地之道,蓄极必泄,吾不待其泄而先自泄也,庶以惩。夫肤革充盈者之自知其疾,而早药之也。

回到家,安澜洗了一把脸,直接去了自己的书房,他拿出了笔记本,拿起笔,写了《人生的哲理》的感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