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七十一章 扬州贩盐

刘家大宅门 第七十一章 扬州贩盐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古人云: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北岸,当年隋炀帝要到扬州看琼花。故大运河穿城而过,构成了扬州水路交通无与相比的便利。

扬州汪氏盐业公司门口,刘镛下了马车,进了汪氏盐业公司,对伙计道:请问掌柜的,不知汪东家可在?

掌柜的笑着道:在里面,不知阁下何方人士,找东家有何贵干?

刘镛道:那烦请禀报,说归安刘镛到此。

掌柜的道:那阁下稍等片刻,鄙人进去禀报就是。

不多时,汪生褀出来,见刘镛双手作揖笑着道:哎呀,刘东家,稀客稀客,是哪阵风把您吹到这里,里面请。

刘镛随汪生褀进了内屋。让座,互相客套了一番。

汪生褀笑着道:那次在沪,是我汪家危难之际,多亏刘东家等鼎力相助,解决了我家燃眉之急,乃是救命之恩,我汪某铭刻在心。

刘镛笑着道:汪东家乃言重了,谁家没有个一时之难。

汪生褀又道:敢问刘东家,以前是否到过扬州?

刘镛笑着道:让汪东家见笑了,刘某生平还是第一次。

汪生褀道:那好,刘东家在此多住几日,也好让汪某尽一下感激之情。

刘镛笑道:刘某已经给汪东家添了麻烦,多住几日如何敢当?

汪生褀道:哎,此话何以见得?要请刘东家过来,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何况这次不请自来,那是难得的机会。

刘镛笑着不语。

汪生褀又笑着道:中国出美女的地方不少。‘燕赵佳人’、‘吴越娇娃’‘洛阳女儿’......唯独‘扬州美女’叫得最响、流传最广。 天涯芳草,为何扬州一枝独秀? 川泽秀媚,风和雨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扬子江在身边流淌,古运河穿城而过,瘦西湖千娇百媚。在润漫的季风吹拂下,这样一方水土养育出的女儿,水灵灵、翠生生,如雨后海棠那一抹新鲜般透明。 扬州自古繁华。唐代扬州是国中最繁华的城市,近来,扬州盐商把持了全国的盐运业,富甲天下。因此,扬州诗书礼仪之家、钟鸣鼎食之户众多,文人士子云集,诗画琴书雅集频繁。没有困顿窘迫的生活压力,却有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这样的环境里生长的扬州女子,怎么能不优裕从容、兰质蕙心、气韵生动?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刘镛笑着道:看来汪东家对美女颇有研究。两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刘镛又道:鄙人对美女实在不感兴趣。汪东家所谈扬州盐业,不知时下行情如何?

汪生褀道:不谈此事倒也罢,一谈此事,吾心中怒火油升。时下盐业朝廷把持甚严,谁还敢私贩?吾偌大的行也是货源短缺,前不久,严州府差人带了银票前来吾行预购,也只是空手而归。现五百两一张盐引,也只是有价无市。时下,谁手中尚有盐引,谁就是睡在白银之上。

刘镛笑着道:鄙人手中倒有一些,不知汪东家意下如何?

汪生褀惊奇地问道:刘东家此话当真?你何处得来,现盐引实在紧俏。若真有,鄙人也要,这好比种田人买米下锅。

刘镛笑道:鄙人手中确有不少盐引,尚有1万九千张。

汪生褀惊奇地道:此数,乃两淮全年产量,如此说来,这里的盐业已控制在刘东家之手。您还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盐局管理处,有关手续鄙人愿意为刘东家效劳,包在我身上。

刘镛笑道:那先谢了。鄙人无意控制贵处盐业,只指望手中之货早点出手。

汪生褀道:鄙人要两千张。价格就按五百两。

刘镛与汪生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后,汪生褀再三挽留,刘镛执意要走。两人告别。

刘镛马不停蹄回到家。

洪英见刘镛回来,马上迎上前去,道:老爷路途劳累,天气又炎热,先息息才是。

刘镛笑道:要赚钱,哪有轻而易举,不累之理?

洪英给刘镛打来了洗脸水,又吩咐吓人沏了茶。

刘镛一边在擦脸,洪英一边在给他扇扇子。一边关切地道:看你浑身是汗,为妻感到怪心疼的。钱乃身外之物,够花就行。何况老爷年岁已高,何必还如此日夜奔波。

刘镛笑着道:你已认为为夫年岁已高,吾可想,我们还要生几个孩子呢。

洪英红着脸,道了一声:您这个老不正经的。于是,就回了内屋。

......

嘉兴、金华等地腌制行业发达,需要盐的量很大。

刘镛带了阿荣一路过来,盐引已经出手过半。他们赶着马车,正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严州府而去。

八月份的天气,赤日炎炎,空气闷热得划根火柴就可以燃烧起。田野里一片荒芜,水田里干枯得裂着一道道交叉不一的裂痕。刘镛看着窗外,心里却感到一阵无比的冰凉。

马车路过一道山坡,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围着。

刘镛道:停车,下去看看。

刘镛下了马车,和阿荣一起来到人群中,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只见一男一女两具衣衫褴褛的尸体躺在那里,有几个年轻人在挖坑。刘镛问道:死者何人,为何就此埋了?

一位衣衫褴褛年青者哭诉着道:死者乃小生父母,只因近日我处不少人得了如此怪病,无钱施药,只得等死。又因家境实为贫寒,无钱埋葬,只得就地掩埋,入土为安,以抚吾不孝之心。

刘镛听后,泪流满面道:且慢埋葬。

几个人好奇地看着刘镛。

刘镛对阿荣道:掏些银两与他,让他给父母买两口棺枋,买些衣服,换了再埋不迟。

小青年一下朝刘镛跪下,道:客官如此大恩大德,在下铭刻在心,有生之年,力图相报。

刘镛道:快快起来,抓紧去办。

旁边一个帮忙挖坑的人无意道了一句:如此情况,那村里还有好几家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听村里还有好几家,刘镛对阿荣道:这就前去看看。

刘镛、阿荣随带路者前往村里,只见一户人家正好抬着一具用芦苇裹着的尸体出来。刘镛吩咐阿荣掏银,一下子有10多户人家,刘镛吩咐阿荣一一照办。

在一家民宿里,刘镛得知当地普遍得了疟病,还有不少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疟病并非是不治之症,只因无钱施药。

刘镛唤人去把甲长请来。又吩咐阿荣每户发五块大洋。

刘镛对甲长道:快快差人去请郎中,给病者医治,所需费用概由在下承担。

甲长向刘镛双手作揖,深情地道:客官如此大义,乃我民众之救星,名垂青史。请问恩人尊姓大名。

阿荣嘴快,道:归安县刘镛是也。

刘镛笑道:哎,区区小事,何必挂齿。

郎中来了。刘镛对郎中道:这几天劳驾您给村里所有病人治病,到康复为止,所有费用和他结算。

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几天的劳累,又没有很好的进食,刘镛突然感到一阵头晕,倒在地上。

这下,可急坏了村里所有人,阿荣也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万一有个事如何交代?甲长紧接着叫道:快,快!叫郎中赶快过来。

郎中过来给刘镛诊了脉,道:他乃是劳累过度,加上几天没有好好饮食,人有些虚脱,现在也有点高温,等高温退了,自然就会恢复。现在急需要‘一见喜’的退烧草药,我这里已经用完,得马上派人上山采药。

一听要上山采药,两位上了年岁的村民,背起箩筐就走。

不多时,一箩筐‘一见喜’背来了。

一位老大娘,细心地把草药洗干净,熬成汤,用调羹慢慢地喂着刘镛。

不久,刘镛渐渐睁开眼睛,周围的人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

刘镛第一句话就问道:病人是否都已经得到了治疗?

甲长道:请客官放心,病人都已医治,正在恢复,您好好养病。

一位老大娘也给刘镛熬来了鸡蛋汤,给刘镛慢慢喂下。

两天以后,刘镛渐渐恢复了元气。刘镛要阿荣和郎中把账结清,然后就回南浔。

郎中感动地道:客官如此大义,让鄙人受益匪浅。这次百姓就诊,只收药费,诊费就免了。

阿荣双手作揖,向郎中表示谢意。

刘镛和阿荣要回南浔,乡亲们都到村口挥泪相送。

马车上,刘镛对阿荣问道:还有多少银两?

阿荣道:已所剩无几。

刘镛又道:此次经历,回家谁都不要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