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五章 上海探路

刘家大宅门 第五章 上海探路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每年的六月,正是春丝上市季节。白丝换成白银,辛辛苦苦总算看到了希望。这个季节,售丝也是当地农户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

路上,行人不断。肩挑的,扛的,大量的辑里丝源源不断售向丝行。

广庄挂出的牌价也不低:每两丝价白银七分左右。南浔各大小丝行都备足了人力财力收丝。交够京庄摊派的任务后,就可卖给广庄赚钱了。

‘刘顺恒丝行’的生意也很好。刘镛和妻子毓惠,还叫了一个帮手,日出忙到日落才打烊,有事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把收购来的丝,按照规格,分别打了包,装上人力车就送往广庄去卖,刘镛在前面拉,妻子毓惠在后面推。累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也能赚到几个钱。

有时,刘镛叫妻子毓惠休息一下。毓惠笑着说:您不是同样也很累嘛,要想多赚一点钱,哪有不辛苦的。嘻嘻。

刘镛笑着说:我是一个男人呀,女人那么累怎么行?

毓惠笑着说:男、女不同样是人嘛。嘻嘻。

谁知风云突变,刘镛和毓惠拉了满满的一车丝,累得满头大汗来到了广茂行,这是广庄中最大的收购行。伙计将丝细细验看了,准备写票。随后说:刘东家,现在行情走低,我们也高不了,银收购价每两春丝六分七白银。

刘镛一听傻了眼,连忙对妻子毓惠说:快,快,我们换一家看看。

主仆三人匆匆连跑了几家,不想广庄各分行收购行全是统一口径,无一例外。看起来今年广庄是要杀价压南浔丝行啊。随后,刘镛生气地对妻子毓惠说:回家!老子不卖了。转身拉起车就往回走。

回到家,夫妻俩饭也不吃,发着呆坐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

过了许久,妻子毓惠起身拿起茶壶,倒了一口水喝了,然后说说:这样由人家说了算,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他们的丝都是拿到上海去卖的,不如我们自己把丝贩运到上钱去卖?

刘镛说:到上海有那么容易?我们一没大资金,二没大商船。黄浦江里的潮水又涨有落,小木船进了黄浦江那不是开玩笑的。还有到上海芦墟三白荡是必经之路,芦墟三白荡据说无风都有三尺浪,小木船怎过得了?

刘镛母亲也关切地说:不赚钱是小事,阿惠又一边女流之辈,万一有个事,怎么办?你们要去上海我也不放心。

毓惠又说:与其坐而待毙,何不放手一搏?当年您从学徒到小伙计,不也这么过来了吗?那时候行,现在为何反而不行?本钱小可以小做,没有大商船可以租农船或航船,要想赚钱,哪有没有风险的?我们还是试试吧,总不能让人挨着头割耳朵好。

刘镛说:你的话也有道理,不错!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他们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做法,让人想想都来气,老子就是亏本也不去卖给他们。

于是,刘镛鼓起勇气,决定租一只航船一闯上海滩。

夫妻俩提着灯找到了船泊停泊处,定了一只航船。

第二天一早刘镛把丝全部装上航船,另外再雇了两个伙计,四个人轮流摇櫓,日夜兼程去上海。

一路上,小木船穿过京杭大运河、途径芦墟三白荡。毓惠笑着对刘镛说:您看人们都说芦墟三白荡无风都有三尺浪,哪有那么高的浪呀,这完全是吓吓人的。

不久,小船进了进入黄浦江。刘镛站在船头上,看着江边两岸,心情特别复杂,他无法意料,到了上海迎接他的将会事什么。

整整三天三夜终于到达上海十六铺。船从大轮船的夹缝中挤进靠岸,刘镛迫不及待上去打听丝行丝价。

刘镛看到丝行门口挂的牌子,上面写着:辑里丝每两收购价2两1白银。

刘镛一看,傻了眼,以为是自己搞错了。于是,他还是问行里伙计:请问今天辑里丝的价格是多少?

伙计说:牌子上上面写着吗,辑里丝每两收购价2两1白银。

一船丝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卖了。

妻子毓惠笑拎着一袋子白花花银子,笑得嘴巴都合不拢,笑着说:看来这条路走对了。

刘镛笑着说:还是我家老婆点子好。

刘镛说:那这样,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包了。回去抓紧收购,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几分都可以。反正,只要有利润就行。一周来回一次,这样,整个春季还可以跑几十次。

刘镛说:那这样,我们干脆把这条航船长期包了。回去抓紧收购,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几分都可以。反正,只要有利润就行。一周来回一次,这样,整个春季还可以跑几十次。

夫妻俩一路商量日后的安排。

刘焕章喜得老泪“刘顺恒丝行”铜木作坊关了,到丝行给儿子帮帮忙。刘镛娘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儿子如此出息,年纪轻轻地开了丝行,街坊邻居谁人不夸她好福气。

好事成双,刘家喜事连连。

好事成双,刘家喜事连连。

这几天,毓惠整天有点疲惫样子,没有胃口只想睡,吃了就感到恶心要呕吐。

刘镛妈是过来之人,于是,关心地问:阿惠啊,姆妈问你,你何久不来列假了?

毓惠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有二个月了吧。

一听,刘镛妈喜出望外,然后说:那你要当心,打包之类体力活不要再干了。

刘镛妈还是有点不放心,第二天就请来了当地有名的丁郎中。

丁郎中诊了毓惠脉,又看了毓惠舌苔。说了一句:恭喜,少夫人有喜了。

一听毓惠已有身孕,刘镛父母实在高兴。他们商量,把桐木店铺卖了,添上刘镛娘手里的积蓄,置进了一座带天井的三进深院落,大大小小有六间正房,毓惠哪怕再多生几个,也是够住了。

毓惠身子渐重,考虑到姆妈身体不好,刘镛请了老妈子英嫂照顾家里,英嫂是苏北逃荒来的,在南浔居无定处,刘镛看英嫂可怜,便让她丈夫阿荣去了‘刘顺恒’丝行打杂,晚上宿在店里看铺子。他们夫妻俩有了安定去处,自是感激不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