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四十二章 刘镛被太平军捉拿

刘家大宅门 第四十二章 刘镛被太平军捉拿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一间大厅上,黄文金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两旁的椅子上坐着每个旗的伍长、伍卒。

黄文金对大家说:各位,这里是杭嘉湖腹地,与江苏接壤,乃是浙江东北要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现今却良田荒芜,不少丝厂关闭,很多大家人去楼空,整个镇冷清得鬼都要出来。好在大多数屋宇还在,可作各部营地,避吾将士身躯。然而,我们将士要吃饭、穿衣服,没有当地纳税,哪里来?我们如何生存?总不能去喝西北风。因此,当务之急,要鼓励当地民众恢复生产、恢复经营、回复生活次序。另外,这里的大户都心怀善意,粜糠兜施粥棚、“救助站”都是他们的善举。因此,日后,我部不扰民、不掠财,以稳定当地治安,以作军纪。

太平军占领了南浔,这座昔日街上人头攒动,繁华的景象却成了一座死城。

原先的大户人家,大多数已经迁往上海。由于,有的基地还在南浔,免不了有的男人有时也悄悄回到南浔,那也只是夜里来夜里去。刘镛也一样,除了丝厂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之外,“救助站”也有些事情要处理。

夜已经很深了,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少量的星星无力地在眨眼,街上,只有少量的路灯像鬼火一样,昏昏暗暗。不远处,传来一阵阵狗叫声。

刘镛摸着黑,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救助站”。

刘镛“嘟嘟”轻轻的敲了两下门。

里面轻轻地问:谁?

刘镛轻声地说:我,刘东家。

一听是刘东家,方秀珍立马起身开门,让刘镛进屋。

方秀珍不敢开灯只是点了一根蜡烛,见刘镛就说:东家,这个时候您怎么过来的?

刘镛说:白天不方便,还是晚上过来太平一点。主要来看看“救助站”也没有什么事情。

方秀珍说:这里倒没有大事,最近“长矛”来了,这里的人反而要少多了。

刘镛说:哦,这样。

方秀珍忧心地说:有句话,我不知道该讲还是不该讲?

刘镛说:有什么不可讲的?

方秀珍说:前几天,这里来了几个“长矛”,我告诉他们,南浔镇上都是好人,希望他们不要伤害当地老百姓,如果要杀就杀我一个人。南浔镇上的人救了我,我要保护南浔镇上的人。

刘镛听到这里,非常感动,站起来说:我代表南浔镇的老百姓谢谢你。

方秀珍又吞吞吐吐地说:还有,还有……

刘镛焦急地问:还有什么?

方秀珍说:你是我的恩人,实不相瞒,我家犬子也在“长矛”里做事,前几天在这里与我偶然相遇。

刘镛一听,开始一愣,接着说:你们相认了?

方秀珍微微点点头。

刘镛开始有点紧张,稍过片刻,他倒反而看到了一线希望。

刘镛又问:你家贵子之事有多少人知道?

方秀珍说:基本上没有人知道。

刘镛严肃地说:不管在谁的面前,都不要提起此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方秀珍连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天已快亮,刘镛告别方秀珍,路上要小心。

刘镛悄悄来到毓秀弄,装作路人从刘府走过,只见刘府大门紧闭,倒不像有人进去过。

他们绕到后门,翻矮墙进入。

后花园一片寂静,刘镛正暗自庆幸,却突然看到一名太平军头领打扮的人从书房出来,喝问道:谁?哪里来的毛贼?竟敢翻墙进来偷盗。

刘镛腿一软,差点跌倒。

他强作镇定,拱手道:误会,误会,这是我亲戚家,我来帮他们取些东西。

那头领把手中的长枪往地下一顿,问道:你是刘家亲戚?你叫什么名字?

“刘……刘鋌。”刘镛慌乱中乱报一个名字。

那头领问道:刘镛是你什么人?

刘镛心想坏了,太平军已经把自己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他后悔不该冒险回来。

那头领见刘镛不说话,把枪尖对准刘镛,喝道:难道你是清军的奸细?来人,把他捆了。

也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几个小兵,三下两下就把刘镛捆了个结实。

刘镛心想完了,这条命要交代在这里了。那头领吩咐小兵道:带他去见堵王。

刘镛大惊,自己家竟成了堵王黄文金的指挥所?

那些太平军押着刘镛熟门熟路地走到花厅,对正在饮酒的堵王禀报道:禀报堵王,抓到一个清军的探子!

堵王喝得微醺,四方脸上一双丹凤眼,不怒自威。

堵王瞧都不瞧刘镛,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道:既是清狗探子,砍了扔桥头去。

刘镛此时也顾不得许多,大喊道:我是刘镛,我是刘镛,这里是我的家呀!

堵王回过头来,眉头一皱:你说什么?

刘镛俯首道:我真是刘镛,刘恒顺丝行的老板。

堵王不禁“哈哈哈”地笑道:好你个刘镛,你说,为什么我们太平军来了,你们就都跑了?你们可都是清狗的帮凶?

刘镛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声说:不是不是,不是的,大王,我们平民百姓胆子小,怕打仗,看到刀枪飞舞,血流成河,可不就跑了吗?

堵王黄文金起身,把刘镛从地上拉了起来,道:怕什么?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太平军所到之处,清狗无不闻风而逃。如今南浔由我们接管,太平得很,连小毛贼都不见一个。

刘镛颤声道:是是是,大王说得有理。

黄文金点点头,说:那施粥棚和‘救助站’都是你办的?

刘镛低着头说:良民只是提议而已,钱、物都是大众之力。救苦救难乃我民族之大义,理当应该。

黄文金又点点头。说了一声:松绑!

几个兵给刘镛松了绑。

黄文金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接着又说:如今,我部现驻在南浔,我部将士,目前尚缺粮食,不知刘老爷有没有解决之良策?

刘镛说:在下良民一个,老爷不敢当。贵军在此,以保一方平安,将士们饥肠辘辘,良民也于心不忍。请大王宽心,良民这就去想法准备。

黄文金又说:刘老爷可以告知父老乡亲,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不必担心受我部下伤害。

刘镛双手作揖说:谢大王。良民这就去筹集粮食。请大王放心,良民乃以信誉为重。

黄文金笑着说:亮你也不敢。

刘镛告辞黄文金出来。

看到刘镛被‘长矛’抓去,毛发无损出来,有些胆大的也纷纷出来打听。

刘镛笑着说:没事没事。大家正常生活。该做事的做事,该开店的开店。

刘镛匆匆来到‘盛记’米行董老板家。

由于兵荒马乱,南浔镇上基本上没有人,董老板正在为囤积在乡下亲戚家的大米发愁。

见刘镛进来,董老板起身相迎。

董老板说:刘老板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刘镛说:不知董老板最近大米行情如何,有没有库存?

董老板知道刘镛不仅仅做丝绸生意,其他生意也做。他误认为刘镛是来推销大米的。立马说:刘老板,都是乡里乡亲的,实不相瞒,这世道,大米有价无市,卖给鬼去,我正在发愁,还有2万斤大米不出手,过段时间就要发霉了,那就一钱不值。

刘镛笑着说:我正为此事而来。现在太平军在南浔没有大米。

董老板一听太平军要大米,连忙摇摇手。说:犯不着犯不着,大米卖给‘长矛’,钱拿不到不要说,‘偷鸡不着蚀把米’。弄不好还没有了老命。

刘镛笑着说:这你不必担心,米是我买的,钱我付。

董老板说:既然刘老板这样说,那再好不过了,我还有库存大米2万斤,我也不想赚钱,原本价给你。

两人商量停当,下午就发货,交钱。

刘镛告辞董老板出来,直接去了太平军的驻地。

刘镛对黄宝金说:2万斤大米下午如数到。

黄文金惊讶地说:刘老板办事效率如此之高,实为佩服。

刘镛笑着说:那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黄文金说:南浔的次序恢复往后还得有劳于刘老板。有机会还请刘老板引荐一下,南浔的其他大家,共谋南浔繁荣之大事。

刘镛说:一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