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崇文重教

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三十七章 崇文重教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的江南水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一天,汤寿潜到南浔来看望刘安江。刘安江特宴邀了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等镇绅。

刘安江首先笑着道:各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山阴十八年进士汤寿潜,《危言》巨著出具其手,立意变法维新,室我们之楷模。

指着张钧衡对汤寿潜,道:张钧衡,字石铭,号适园主人,二十年中甲午科乡试举人。

又指着庞莱臣道:他是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六年补博士弟子。喜好字画。据说还藏有从宋徽宗赵佶开端到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四家(吴镇、王蒙、黄公望、赵孟頫),直至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晚明华亭派代表性人物董其昌以及清初的“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等全囊括其中。

汤寿潜惊叹道:哦,那是不得了啊。

庞莱臣笑道:那是喜好,闲来无事,以作消遣而已。

又指着周庆云道:号湘龄,别号梦坡。七年秀才,后以附贡授永康教谕,例授直隶知州,均未就任。

又指着蒋汝藻道:他是我甥蒋汝藻,字孟苹,号乐庵。贡生也。

刘安江介绍毕。众起立。

张钧衡首先道:幸会幸会。汤兄之大名早有所闻啊。

庞莱臣也道:小弟才学疏浅,往后还得向汤兄多多请教才是。

汤寿潜笑道:与各位相识,是我汤某之大幸。我汤某与各位相比,只是多吃了几年饭而已。南浔不仅富可敌国,而且人才济济。你们各有所长,往后还得请各位多多帮助才是。

刘安江笑道:大家就坐。边吃边聊,边吃边聊。哈哈。

刘安江倒满了一杯酒,站起来端着酒杯,笑道:汤兄乃是在座的最长者,见多识广,又是远道而来,往后啊,乃是我们的引领着。来,这杯酒,我先敬您。

汤寿潜站起来,也端着酒杯,笑道:哎,老弟,你这就见外了。你给我引荐了那么多朋友,理应我先敬你才是。

其他各位又分别给汤寿潜敬了酒。

汤寿潜笑道:我汤某,真的酒量有限,各位轮着来,我非趴下不可。哈哈。

刘安江笑道:汤兄的酒量其他人不知,而小弟心中有数。叫做“来者不拒”。

汤寿潜哈哈大笑道:哪里哪里。你这是在众多兄弟面前揭我的老底嘛。哈哈,哈哈。

酒过三巡,刘安江笑道:机会难得,我们请汤兄给我们谈谈时局的看法,好给我们指明方向。

汤寿潜笑道:哎,那不敢当,不敢当。但据我所知,早在二十年,

孙文先生曾《上李鸿章书》,全文长达万言。当时正值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忙于军务,未接见。孙文先生仅领得一张出国考察农务的护照。

他在《上书》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工农业生产,使工商业摆脱封建束缚;改良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国家达到独立富强的目的。先生说:“窃尝探维欧美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径,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为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先生把养民放在首位,先养后教。他说:“农为我中国自古之大政,故天子有亲耕之典,以劝万民。“农政之兴,尤为今日之急务”,“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不养民胡以主国?”……

先生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他道:“今中国之大患,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今)虽首在陶冶人才,而举国并兴学校,非十年无以致其功;时势之危急,恐不能少须。”不兴教育,国人的素质低下,那种固步自封、愚昧保守的恶习就无法改变,国家的进步、发展就无从谈起。

先生说,如果清政府采纳这些主张,“以中国之人民财力,而能步式泰西,参行新法,其时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

张钧衡感叹道:先生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听君一番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安江也感叹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才能民强。落后,就会挨打;穷,就会被欺负。

汤寿潜笑道:是啊,问题是民众共识,有待于唤醒。在座的乃都是有识之士,我们虽无力挽狂澜之力,也无孙先生大无畏之谋之魄。做好我们自己之事,发展经济,促使国家繁荣,也是救国之义。

刘安江道:我倒有个想法,南浔如此之富有,唯独有文化之士尚少,不如搞一学堂,以提高民众之素质。

汤寿潜道:教育乃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是一伟大之举。问题是所需资金从何而来?

刘安江笑道:资金汤兄不必操心,我个人可以承担一部分,再说南浔镇绅不计其数,我相信他们都会支持。

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都纷纷表示:是啊,资金应该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尽力而为,这点事在南浔乃是小菜一碟。

汤寿潜笑道:资金不成问题,那就好办了。

刘安江又道:家境贫寒者,乃可免费入学。优者奖励,以资鼓励。接着又道:教学的根本是师资,我们可以聘请一些文人,再说汤兄暂无去处,就在此地暂住,全面负责学校之事,讲讲课。

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都纷纷表示:这是良策。就是把汤兄大材小用,有点亏待了他。

汤寿潜笑道:哎,这是什么话,既然各位信任我汤某,那我也义不容辞。

刘安江道:汤兄尽管放开手脚,所需资金只要和我说就是了。

......

不久,浔溪书院正式成立,由汤寿潜任院长。家境贫寒者,乃可免费入学。优者还奖励,以资鼓励,在南浔引起很大轰动。汤寿潜还主讲,并授经史、时务、策论等,后又增添了数学、物理等课程。

......

后来刘安江在积谷仓内又创建孺嫠小学,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初级小学,供孤苦儿童免费入学。他在刘氏义庄置庄田,设家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免费入学。又从义庄收益中提成作为兴学经费,制订了切实的兴学办法:

凡在义庄所设两等小学就读的,其学膳费家庭负担确实困难的全免。有愿人其它学校读书无力负担者,凡人初小每年支钱12千文,高小16千文,中学40千文。

凡高等小学毕业送考外地中学的支钱2千文;中学毕业送考高等学堂的支钱10千文;省校毕业送考京师大学堂的支钱30千文;官费出洋留学,去东洋的支钱40千文,去西洋的加倍支付。凡留学回国,进京应试的支钱40千文;送考海陆军及师范实业的均按比例。

毕业最优等的奖赠12千文,优等、中等10千文;初等实业同。中学堂毕业最优等及优等的20千文,中等15千文;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同。高等学堂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30千文。大学堂毕业分科列最优等者80千文,优等60千文,中等50千文;选科最优等者60千文,优等、中等50千文;海陆军及留学毕业赴京考取者,仿上例议赠。这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