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家祭祖

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家祭祖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上午,初具规模的刘氏家庙的正厅里,人头攒动。一早,就有人在那里进行精心安排。几张八仙桌一字排开,上面放满了猪头三生、水果和各种供品。

刘镛点燃了一对大红蜡烛,然后拿起三柱清香,在蜡烛火苗上点燃了,在蒲团上跪着道:各位列祖列宗,刘家有今天,全是您们积德,往后,刘家子子孙孙还得托您们之福,保佑大家兴旺发达,平平安安。然后,把三柱清香插入香炉。接下来唐璇璇也跪在那里默默祈祷,谁也不知道她许的是什么心愿。刘家的长辈都跪拜过以后接下来,刘安江和张莲芬各自拿着三柱清香,双双跪下。刘安江道:各位列祖列宗,请受后生一拜,刘家有今天,后生有今天,全是您们作福。尤其是兄长,如今承干已长大成人,其好学求进,兄长可含笑九泉。说到这里,邱妍妍一个人却在偷偷地掉泪。

刘安江和张莲芬三跪六拜以后起身之后,其他人蜂拥而上,都抢刘安江跪过的蒲团,都想沾一点喜气。

刘镛在一旁看着如此场景,笑着道:大家不要拥挤,慢慢来,人人都有叩拜祖宗的机会。

祭奠好老祖宗以后,刘安江又带着一家人来到沈毓惠墓前。刘安江跪在那里道:姆妈,为儿今天带着小妻一起来看您了。儿是有不孝,没经常来看您。只因儿在朝廷谋职,还请姆妈见谅。儿有今日,全托您之福,您该含笑于九泉。

然后,张莲芬也双手合一,跪在那里默默祈祷。过后,其他人也一一跪拜,然后点燃了纸箔离开。

他们又来到了宋洪英墓前。

刘安江跪在那里,未言先泣。慢慢地道:姆妈,今天儿带着小妻一起来看您了。虽然,我不是您亲生,但胜过亲生。为了刘家,您含辛茹苦。我了保护我们,您不顾自己的安危。刘家有今天,您功不可没。为了刘家,您没过上安稳一天,时下,太平了,日子也好过了,您倒好,反而走了。如今,安泩已是为人之夫,为人之父,您孙子也有了,您也可安心了。洪英毕竟是安泩的亲妈,刘安江一番话,也把站在那里的刘安泩说得泪流满面。

大家跪拜过后,刘安泩然后点燃了纸箔,道:姆妈,在世时您省吃俭用,现在,您不要再那么节约了,这些钱,您拿去尽管花,没了就给儿托个梦,我随时随地给您捎去。但愿您在九泉之下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琴芳么也早点康复。

看着熊熊燃烧的纸箔尘灰在微风中飘扬,离开。

......

从墓地回来,他们又去了初具规模的小莲庄看看。

在小莲庄工地上,刘安江他们一边走一边看,脸上不断露出笑容。走到荷花池畔东侧,在一个地方刘安江止步不前,对工匠道:此地应种一丛紫藤,乃有“紫气东来”之意。

工匠笑道:刘大人不愧于在朝廷工部为事。才有如此含义深渊之意。

他们一边走,一路聊,洒下了一路笑语。

张莲芬也有点沾沾自喜,她不仅被刘家的家产、为人所感动,更比自己的夫君的博学多才感到自豪。

回到家,家里还是高朋满座。

一见刘安江他们回来,庞元济起身双手向刘安江作揖道:仁兄多时不见,时下已今非昔比。原本昨日就想过来拜见仁兄,唯恐仁兄刚到,亲朋好友来者肯定甚多,连插嘴的机会也无,故今日才来,失理失理,还请仁兄见谅。

刘安江笑道:您我乃是兄弟之间,从小一起长大,哪来那么多条条框框。

庞元济笑道:哎,哪成何体统?

俩人哈哈大笑。

这时,一旁的张石铭也前来向刘安江双手作揖道:小弟叩见仁兄,主事大人。

刘安江哈哈大笑,手指着张石铭道:乃是钧衡贤弟啊,听说贤弟不久前乡试夺冠,一举得中,可喜可贺。你少年丧父,全靠自己奋发上进,实为不易啊。

张石铭微笑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日后小弟若有不妥之处,还望仁兄多多指点。

刘安江笑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这时,有人进来通报,县衙、州府有人前来拜见刘安江。

听说县衙、州府有人前来拜见刘安江,其他人都比较知趣,就一一告辞。

尽管山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刘安江毕竟是在朝廷为事,一句话,就可以让你水深火热两重天。故特前来奉承拍马的不在少数。

县衙、州府来人把大包小包往桌子一放,然后道:下官叩见刘大人。

刘安江笑道:都是自己人,免礼了。

来人笑着又道:一点薄礼,略表吾地方之敬意,还请刘大人笑纳。

刘安江让座,命上茶。道:家乡之情,何谈礼轻礼重。喝一口家乡的水,也是甜滋滋的,回味无穷。

刘安江和来人哈哈大笑。

来人又道:刘大人此次回故省亲,乃是吾湖州之幸,若大人有时,不妨去府里光顾,给予吾湖州营造出谋划策,多多指点。

刘安江笑道:何谈出谋划策,多多指点。只是行程有限。后会有期,后会有期。

坐了片刻,来人告辞。

这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

一天的忙忙碌碌,把刘安江累得够呛。

吃罢晚饭,刘安江、刘安泩和刘镛一起闲聊。

刘安江问道:家业往后有何打算?

刘镛笑道:为父已年迈多病,有些力不从心,往后就要看你们了。

刘安泩笑道:依我之见,土地不可再生。何论在哪里,只要能拿到土地,定是发家之源。我的挚友周湘云,在上海拿了不少地。

刘安江道:那倒也使得。

刘安泩又道:据说花园弄吴家如今衰败,要出让该地,那地方我看不错。

一听花园弄吴家,刘镛叹道:唉,那是他家祖上前世作的孽啊,不义之财,哪有永久之理?

刘安江、刘安泩都惊奇地望着刘镛。

刘镛道:该地原本不是吴家,乃是南浔最早大家庄家便是。乃是康熙年间之事。

庄允城是南浔大家,其之子庄廷鑨,从小聪明好学,后为秀才,但年轻双目失明,还一心想做点事,后从明朝宰相朱国桢的后人那里,购得一部朱著《明史》中《列朝诸臣传》稿本。朱国桢的《明史》已刊行于世,《列朝诸臣传》是未刊部分。庄廷鑨将它和自己所补的崇祯朝历史,用自己的名字刊刻。他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对满人有攻击之辞。公元1663年,被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当时庄廷鑨已死,结果被刨棺焚尸。他的弟弟廷钺被杀;为庄书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杀。南浔镇有个大富翁朱佑明,和吴之荣有私仇,吴嫁祸于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是指朱佑明,结果朱佑明和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处决。此外,牵涉此案的一些官吏和书商、刻工、列名书中的人等等,有的罢官充军,有的处死,这个案子一共处死七十余人。坐牢者多达2000余人。那地方冤魂不少,阴气太足,故无人敢于问津。

刘安江、刘安泩感叹道:原来如此。

刘安江又道:安泩平时如无事,可多留意其他之地,

刘安泩道:那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