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74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74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稍稍适应了长沙的水土气候之后,李素就投入到了选拔人才的日常工作中去了,同时让甘宁屯兵巴丘封锁江防、搜集关东诸侯的最新情报,以便后续同时开展外交欺骗工作——

他船队里运来的数以千计王粲写的《英雄记》,至今还躺在那儿呢,也没个合适的时机对外散发。

而赵云则是忙于整兵运粮,军事与外交双管齐下,时刻准备发起南征。此外,赵云还把近年来投靠刘备阵营的荆州名士、以及在本地募集新军时选拔出来的有潜力的军官名单,统统给了李素一份,让李素可以慢慢筛选,进行人事安排调整。

说句心里话,虽然李素已经官至右将军,但他原先还真没完全体会过彻底独当一面的快感。

两年前刘备倒是封他为南中都督,权摄南中数郡的军政事务,可那次他并没有绝对人事权。比如他“建议”顾雍做建宁太守,最后拍板的还是刘备。

这次可不一样,他看上谁觉得不错,直接就能拍板对方当新征服地区的太守。以至于李素自己都觉得有点上头,甚至开始明白“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对于一方主官有多大的诱惑力了。

能够一言堂决定别人的官运前途,还能邀买人心结党营私,谁不想啊。

辛亏李素是经过法治社会熏陶的,他深知这种凭心情和第一印象选才的恶劣,容易有多大的纰漏,所以才强迫自己冷静一下,短时间内别乱做决定。

……

“第一印象害死人啊,还是暗中观察几天,别急着看每个人的履历,先看别的政绩、军情简报,掌握全局。”

这天一早,在长沙太守府的书房里,李素仅仅翻阅了半个时辰人才履历后,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强迫自己要“对事不对人”,先看最近荆南的事儿办得怎么样,再顺着治迹优良的成果顺藤摸瓜,往回追溯贤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偏颇。

为了换换脑子,李素就放下履历册,随手拿起政绩军情简报,翻看起来,漫无目的地了解情况。

还别说,看点别的换换脑子,还真让李素注意到了一些他之前忽略的东西。

原来,赵云给他准备的材料里,就有不少今年开春以来,赵云搜集到的关于袁术、孙坚、曹操等军阀的战况,甚至还配了一些简略的表示诸侯势力范围的地图。

李素心中暗忖:“早该问子龙了解这方面的新情况了,关东诸侯的走势已经跟历史上完全不同,早就被蝴蝶效应彻底搅得稀烂。咱在益州又太闭塞,时效性太差了。”

不过看了几眼之后,李素就是一惊,因为他发现战报上很多军情最早都是二月底的,而现在已经是四月下旬了,战报里面的都是关系全国的大事,赵云不该瞒报才对。

李素就喊过一个赵云配给他的郡吏,问道:“这些军情赵将军为何没有上报大王?我看有些事儿都是一个半月之前发生的,就算三峡水路逆流不好走,二十多天也该报到成都了吧,以后这种大事要一事一报,不要怕麻烦攒着。”

那小吏斗胆过来看了一眼,确认李素说的是哪些,这才拱手回报:“禀右将军,凡是三月中旬以前的军情,赵将军应该都是以邸报汇报了大王的——您现在看的这条,应该半个月前就送到成都了,或许……是您在路上错过了?”

李素一想也对,自己来荆州路上都花了那么久,或许是在长江上跟赵云送军情邸报的信使擦肩而过了。那也就是说,这里面的消息,刘备可能反而在半个月之前就看过了。

“这倒是有可能。”李素觉得面前这个小吏心思还算缜密,应对也不卑不亢,虽然没有看出别的过人之处,好歹能用,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

小吏拱手:“卑职邓芝,自邻郡来投奔赵将军,忝为记室令史,并无品秩。”

“你先退下吧,我自己慢慢看。”李素点点头,也不意外,记室令史就是最基层的“书记员”了,如果是重号将军府上的基层书记员,有最低级的品秩“一百石”。

但赵云是杂号将军,凡是杂号将军乃至太守身边的底层书记员,那都是没有官品的,只配“计日而食”,也就是工资日结,每天发两斗谷麦,相当于月薪六石、年薪约八十石。

但看眼前这个自称“邓芝”的小吏,年纪也不大,还没及冠呢,做做书记员也不算委屈。

李素也丝毫不会因为“派给我的书记员后世都是名臣”而觉得骄傲或者惊诧,他已经习惯了,毕竟是右将军嘛,还未出头的潜力股来投都是应该的。

李素就一个人继续往下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条重要军情,是两个月前,庐江郡太守陆康的驻地皖城,终于被袁术所表的扬州牧孙坚攻破,陆康本人也被杀殉国。

李素知道,他和刘备给孙坚发的财物,是腊月发出的,孙坚收货并且转卖处置一部分、形成军需战力,至少也是今年正月了。所以二月底才拿下庐江,将自己的地盘扩大到两个郡,进度并不算慢。

赵云搜集到的情报里,关键是还详述了孙坚拿下庐江的经过,以及其中的一些计策:陆康也算是擅守之人,持重老臣,本来要是笼城死守,不至于两个月都坚持不到就完蛋。

但问题是陆康也知道自己没有外援,白白死守没前途,所以一边守一边还指望援军。

陆康最可靠的援军,当然是去年冬天跟他一起并肩作战、一起被孙坚击败的丹阳太守周昕了。

周昕的抵抗意志是非常坚决的,他不但是陈温的下属、陆康的战友。而且他弟弟周昂曾是袁绍所表的九江太守,在孙坚前一次战役攻取九江郡的过程中,就是斩杀周昂后夺取的寿春城(当然孙坚杀周昂时有借口,说是为被周昂杀死的公孙越报仇,反正当时袁绍派和袁术派两大阵营互相乱杀太多了,要找借口肯定找得到的),所以周昕跟孙坚还有杀弟之仇。

可问题是光有战斗意志不行,周昕实力太弱,去年冬天孙坚杀扬州刺史陈温那一战,周昕的兵力损失很大。

周昕此次再仓促渡长江来救陆康,本意是从江南的虎林港渡到皖口、顺支流直达皖城,凭借水师之利打击自北而来、缺少大型战船的孙坚。

半路上,周昕的部将张英、樊能就遇到了孙坚军偏师孙策、周瑜的拦截。张英樊能见孙策周瑜的船很小,都是只能在皖水里开的走舸,进了长江就会被浪打翻那种破烂货,加上听说孙坚的主力正在急攻皖城、只派了两个年不及冠的小屁孩领这支偏师来拦截,所以大意冒进了。

谁知,张英樊能号称沙场老将,结果还真在皖水里翻船了。被孙策周瑜这俩二十岁都不到的年轻将领、人生首次独立带兵作战,就杀得大败。

张英的艨艟在皖水狭窄逆流之处,被周瑜提前埋伏在芦苇荡里的火船烧毁,张英烧死于河中,樊能夺小船而走,带着残兵逃回江东。

听说周昕的援军损失惨重被击退后,围城里的陆康愈发忧虑成疾,病情沉重。但他还不死心,因为陆康还有两路求援使者,分别是去找刘表和曹操的。

众所周知,刘表治下的江夏郡跟庐江郡接壤,就在庐江郡的西边,所以如果刘表派黄祖出兵增援,是可以救陆康的。陆康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只要刘表救了他,就让庐江郡归附刘表统治的打算。

可惜刘表自守之贼的本性又暴露出来了,这关头还不注重往碗里捞实利,而是想着“正名分”,非要跟陆康扯皮什么“由他刘表另表庐江郡太守,以及庐江对岸的豫章郡太守”,却不见实打实下本钱出兵,还顾忌跟袁术的“外交关系”,陆康只好放弃了对刘表的幻想。

千万别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事儿历史上刘表还真干过。只不过要在两三年后、历史上刘繇被孙策打得逃到豫章郡时,向刘表求援。而刘表就是要求接受他表自己的心腹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让他彻底实控豫章,才肯相救,后来因为刘繇在196年病死了,这事儿才作罢。

刘表坐视不救后,陆康的最后一个希望,原本就是曹操了。因为这一世的曹操没有刘备、吕布的掣肘,徐州攻略很顺利,当时正在围攻下邳城,几乎已经拿下了徐州六郡中的五个。

而徐州的下邳、彭城等郡跟孙坚的老巢九江郡是接壤的,曹操如果愿意,虽然不能直接救陆康,但是能围魏救赵捅孙坚的菊花直扑孙坚老巢,逼迫孙坚撤围。

可惜的是,也正因为庐江跟曹操的地盘不直接接壤,陆康的求援信很难送出去,他不敢直接走九江郡穿过孙坚的防区送信,怕被孙坚军的巡哨斥候抓获。所以陆康绕了点路,让信使走长江水路,绕徐州的广陵郡去下邳见曹操。

但变故就出在这儿,陆康并不知道徐州广陵太守陈登的态度,他还以为曹操拿下徐州全境在即,陈登肯定也准备归顺曹操了。

谁知陈登为了寻求自保,打算首鼠两端当骑墙派,他因为厌恶曹操这一世在徐州的多次屠城,又看到隔壁的孙坚有潜力对抗曹操,所以截获了陆康的求援信使后,立刻就绑了信使送给孙坚,希望跟孙坚换取“我帮你揭穿陆康想联手曹操爆你菊,你要支持我坚守徐州最东南段的广陵郡不被曹操吞并。”

毕竟,历史上陈登就是个本土派,他投靠曹操也是因为那时的曹操已经“挟天子”有了朝廷名分了。而现在的曹操还没有朝廷名分,陈登当然犯不着投靠一个屠杀了他老家的敌人。

孙坚看了陆康的密信后,当然是立刻答应了陈登,表示陈登只要名义上臣服他、跟他联手,就可以继续当广陵太守,实现广陵的自治,甚至还封官许愿说,只要陈登帮他分摊北线压力,将来孙坚起兵北伐收复徐州之后,就任命陈登为徐州牧!

孙坚这话当然是扯淡了,以他的实力还想北伐徐州都不知猴年马月了,但画大饼都是这么画的。

谈妥之后,孙坚与陈登就联手用计,假装“曹操已经收到了陆康的求援信,而且真的派兵攻打了孙坚后方,让孙坚不得不回师救援”。

因为这本来就是陆康的计划,他当然不疑有他,在孙坚退兵后就趁着孙坚遗留的营地内军需辎重甚多,想派出敢死队焚烧掠夺孙坚来不及运走的辎重。

结果当然是中了孙坚的计策,被孙策周瑜断了出城部队的归路,趁乱杀进皖城。

陆康悔恨不已,本就重病不起又跑不了,不想受辱,就在太守府被攻破之前自刎而死。

临死之前,他派了几个心腹军官杀出南门,护着他的儿子陆绩孙子陆逊等族人后裔、一些女眷,别带财物,伪装成民船从皖水逃难,让他们进入长江之后绕路去投靠曹操,将来报杀父杀祖之仇。

陆康还有一些门客,则是回了陆康的吴郡老家,准备搜集财物收买死士,以图用别的办法报仇。

皖城终于在仅仅被围城短短四十天后,就彻底告破,二月底,孙坚已拿下庐江郡全境。

而曹操直到三月初,才从战后散播出来的各路消息中,得知了“原来陆康死前曾经想投靠他,向他求援”这个消息,不由懊悔“错过了一个亿”。

可当时陶谦这块硬骨头还在死守下邳城,至今没有攻破,曹操本人分身乏术,又恼恨陈登不但不投降,还截杀密使坏他好事,就让夏侯惇分兵一部攻打广陵!

此时的夏侯惇,在曹军内还没有常败将军的恶名,所以曹操用他很放心,加上夏侯惇在当初曹操讨董成皋之战败北、需要重新征兵时,就担负过“去广陵郡招募丹阳兵”的任务,当时还是扬州刺史陈温配合他募到的四千丹阳兵。

所以夏侯惇于情于理都该给“被孙坚所杀的陈温报仇”,又熟悉当地地理情况,便自信满满地出兵了。

结果当然是夏侯惇的偏师深入广陵,刚围困广陵城不久,就被孙坚和陈登内外夹攻杀败。夏侯惇也终于领到了他这一世的第一败。

曹操这才冷静了些,意识到自己是胃口太大了,又派人跟孙坚说是误会,两军暂时言和,孙坚也乐于跟曹操继续装作表面兄弟,似乎啥都没发生过。

安抚了孙坚之后,曹操集中全部怒火,终于在三月底之前彻底攻破了下邳城。他对陶谦的愤恨当然比往昔更甚,因为就是陶谦拖着不肯死,害他错过了救陆康捞地盘恶心孙坚的良机。

陶谦也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城破之时一把火烧了徐州牧的府邸,全家人投火而死。曹操无处泄愤,下令屠了下邳全城。

——

(注:澄清一点,历史上曹操没有屠下邳城,因为他没有攻下来。他只是选择性屠了一路上打过来的一些小城。所以,文中的描述算是对蝴蝶效应的推演,说清楚免得黑曹操。这是“我认为他如果攻下了下邳也会屠”,不代表曹操观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