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7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7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沙城内,太守府邸,当晚免不了一番歌舞升平、酒肉靡靡的招待。

尽管赵云本身性情朴素,但他太了解李素了,面对右将军带着王命前来,他当然要极尽所能好好招待。

荆南低湿,李素到的日子已经临近四月下旬,其实并不算什么太好的往南用兵时节,士兵后续作战会非常炎热,只能指望速战速决。

而赵云安排招待的时候,也想到了李素这人一贯怕热、一到南方夏天就泡澡,胃口不开,所以也没搞太多油腻的大荤,宴席的酒菜以清淡为主。

羊肉猪肉之类的家畜肉食一律没有,只有禽肉与湖鲜。

赵云指着面前的汽锅鸡,不卑不亢地介绍:“这是我前日练手,在罗霄山上观景走马,随手射的山稚鸡。焖的配料也都是山珍的竹荪、猴头。那个薄方鼎里的是云梦泽的鲟鳇鱼和豚鱼,都是长沙郡名产,不可不尝。”

另外还有几口小鼎和铁板,赵云都没介绍,不过李素都认识,无非是凤尾鱼和洞庭湖里的鳗鱼鳝鱼,这些别的地方也吃得到,益州的长江里也有。

那鲟鳇鱼看上去怕不是有数百汉斤,长逾六七尺,豚鱼稍小,但也是百斤以上的,李素一个人当然吃不完,所以是和赵云等一个高层围坐数席,有侍者分割送到各人案上。

李素大快朵颐,总算是又领略了一些汉末的好处——鲟鱼和豚鱼太多了,都不用仔细分辨是不是“中华鲟”或者“江豚”之类的亚种,反正容易捞到的都不是什么珍稀之物,没有机械化捕捞也不可能破坏洞庭湖的生态平衡。

李素后世虽然生活还算优渥,对鲟鱼的认知也只停留在毛子国进口的鱼子酱的层面,没怎么吃过整鱼,今天这种排场更是想都不敢想。

“总算感受到一点来到荆州的特色了。”吃完鱼之后,李素一边剔着牙,一边拍着肚子内心胡思乱想地感慨。

谁让这个时代没什么地标建筑呢,走到哪儿自然风景都差不多。不吃点别处没有的土特产,实在很难让人有“我来到了大汉的另一个州”的真实感。

赵云看在眼里,悄悄吩咐身边人:“以后让户曹史的人,每隔三日送一条新鲜的云梦泽鲟鱼和豚鱼来。不用太大,多出来的肉散给典校尉、甘校尉,和其他右将军的亲随。”

刺史和州牧下面各曹的主官叫“曹掾”,太守下面各曹的属官则叫“曹史”。赵云是长沙太守,所以不管他要钱还是要东西,户曹都要帮他兜底办理,等于是领导的财务室。

李素吃得痛快,说话也直爽了些:“都说益州是天府之国,长沙已近南方瘴疠之地,要我看,这云梦泽周边,还是好地方啊,物产丰富。往南用兵也大有可为。”

赵云表情有些尴尬:“大王命右将军来此,督促末将讨伐自表自立之宗贼,乃是为正朝廷权威,杜绝不尊朝廷之贼私相授受官职,何言利益。”

李素一愣,意识到自己吃鱼吃嗨了喝多了,连忙顺着往下说:“我是说,长沙以南,平定整顿之后,虽然距离北方路途遥远,但也可以为国家驱除国贼、匡扶朝廷出钱出力。

尤其大王今年锐意进取,颁布了租庸调法,从此那些南方山僻偏远之地,纳粮只需够本地支用、再加些常平仓的平籴备荒储粮,其余皆可换做钱、锦,甚至均输的特产,这也是减轻了百姓负担。想必这些边郡的百姓,定然会拥护大王的仁政,主动愿意加入大王治下。”

李素这番话虽然是急智,但道理绝对是对的。

因为租庸调法实施之后,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利于扩大国家的直接统治疆域范围,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距离首都越偏远的地方,给中央朝廷上贡的运输成本也就越大。

租庸调法让边郡可以灵活变通,把原本非上贡不可的低价值密度笨重货物,无门槛置换成高价值密度、运输容易的东西,那边郡承担的运输损耗也就小了。

古代收税可不仅仅只有熔金银铜钱有“火耗”,征粮食也有“鼠雀耗”和其他耗,到了明朝甚至要“踢斛淋尖”。选择越灵活门槛越低,你觉得交啥划算就交啥,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欢迎。

所以李素今年建议刘备安抚荆南,还有一点没说的目的,就是想试试看税法的改革对于还未纳入汉中王统治下的地区的穷人,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人“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李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赵云当然不会再煞风景,也立刻改口说些表决心的话语,一定攻必克战必胜。

不过,赵云也不忘提醒李素一点:“右将军,租庸调虽是让利百姓的良法,但朝廷往年旧制,对于零陵好歹还是按旧法施行,可对于没有潇、湘水运可达的桂阳郡,管制已经宽松如同交州的苍梧郡、南海郡一般。

只有偶尔上供孔雀、香药等物,税无定法。而且自从诸侯讨董以来,因为董卓、李傕无力顾及偏远,所以这些地方事实上已经三年不曾朝贡朝廷了。如此一来,即使他们臣服大王之后,改行租庸调制,其负担还是比目前加重的,百姓未必会欢欣雀跃……”

赵云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汉朝对于荆南最南边的山区郡,以及交州等烟瘴隔绝之地的管理弊端,因为太远,事实上羁縻统治,就形成了进贡没有常规的毛病,遇到个州牧铁腕强势一些的,行政征收能力强,就多收一点香料珍珠孔雀,行政能力差,可能连续好几年不给中央政府财物。

而行政征收能力强的,往往还激起民变。

灵帝的时候之所以派朱儁来平定交州梁龙之乱,就是因为当时的交州官员巧立名目、假借朝廷名义收珍珠收多了。

历史上后来东吴派陆绩、步骘这些人羁縻交州的时候,又因为征收孔雀收多了,也激起叛乱。

李素听了,却不同意赵云的看法:“当地百姓目前的低负担,是建立在朝廷的无政府状态下的,不是长久,难道就因为这几年不用进贡,未来就要一直目无王法么?

其次,朝廷不要他们上贡,我不信这几年当地的郡守、县令就不问百姓收税了不成?地方官员的俸禄、军队的军需,各种地方行政日常开支,哪个不是从百姓那儿收来的?没了朝廷的贡品这一项,官员的搜刮未必会减轻,说不定收得更多,差额部分中饱私囊罢了。

行了租庸调法,才能让百姓对未来的税负有个稳定的预期,知道未来几年要交多少税,而不是凭朝廷心情好恶或者地方长吏刀兵是否锋利临时决定。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让百姓明确预期要交多少税,也是使之有恒产恒心的要务。”

这几句话如黄钟大吕,让赵云颇感启发,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一开始想得理想化了。

主要是赵云本人太廉洁,这就制约了他和贪官斗争的想象力。他自己觉得“我当太守的话,如果没有朝廷逼着我收税承担贡品,那我肯定不会多收这块钱”,他哪里想得到其他贪官的实际做法正好相反。

也只有李素这么奸这么洞悉人性的人,才能一秒钟就看穿“贪官才不会因为朝廷不问我要,我也不问百姓要”呢,欺上瞒下两头吃,简直是家常便饭有木有。

一瞬间,赵云终于觉得自己彻底从内到外解决了南征的动机问题。

原来那些宗贼豪帅自封为太守之后,如此刮民害民,朝廷不搜刮他们也要变本加厉搜刮,那还不立刻用租庸调法去解救那些人民?

赵云甚至觉得,租庸调法对于偏远地区人民减轻负担那么有好处,如此压缩贪官奸商和囤积者上下其手收各种损耗的空间,简直应该连交州也解放了。

让原本被搜刮看心情的交州人民,也过上有“稳定税负预期”的幸福生活。

可惜,王命不可违啊,要是解放了交州,那就损害了刘备的名声,会让世人觉得刘备这是在为自己抢地盘。刘备没给他命令,他也不好解放交州人民。

赵云抖擞精神请命:“右将军放心!云五日之内便整顿军马,待甘校尉接手了巴丘防务之后,我便带长沙本部兵马,沿潇、湘南下,务必使二郡尽快归附大王,救民于水火。”

李素笑呵呵地微微摆手:“也不要急,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要彻底结束荆南的羁縻之态,我们也要留好后手。

比如万一刘度、赵范不知好歹,我们非要拿掉他们的话,在这荆州本地,可有在当地威望足够的、又愿意投靠我们的名士、贤才,能够被派去接替两郡太守的职务呢?

我此番前来,大王可是全权授权,连零陵、桂阳等郡的太守的空白委任状,都盖好了王印托付于我,让我可以便宜行事,自行任命不必请示。待事定之后,再报备即可。”

赵云心中一凛,暗忖大王对右将军的信赖果然又提高到了一级。虽然右将军此番已经是“假王之符节”而来,但这个全权授权的尺度,居然到了可以不经请奏先表一郡太守的程度,那也没谁了。

赵云想了想:“既如此,这几天末将先整军,再请右将军见见这两年投效大王的荆州名士贤才将才,看看他们的履历,说不定有可堪大任之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