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105章打大碴子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第105章打大碴子

作者:性感小刁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怎么好意思?”

杨友江推辞道,眼神中带着几分感激与不好意思。

王玉芬赶忙摆了摆手,真诚地说道:“大哥,别不好意思,这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对我们家也没少照顾。话说回来了,你一个大男人,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这山沟里,身边也没个知心的人给你做口吃的,我这手艺有限,你别嫌弃就行。”

“大妹子,你得手艺差不了。”

杨友江呵呵一笑,眼神中满是暖意。

看着母亲王玉芬和杨友江的对话,林宇突然感觉这屋里的气氛有些微妙,似乎有一种别样的温情在悄然流淌。

王玉芬微微红着脸,像是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赶忙起身说道:“大哥,那没别的事儿,我们就告辞了,还要去卖鱼呢。过几天,我们再过来。”

“那行,你们有事儿,我就不留你们了,路上注意安全。”杨友江也站起身来,客气地说道。

林宇和王玉芬出了屋,一路走到了马车跟前。

就在林宇准备上车的时候,他突然又想到了什么,猛地转过头来,对着杨友江说道:“大叔,你最近有事儿没,没事儿的话,可以请你帮个忙吗?”

杨友江一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啥忙?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帮上的,肯定没二话。”

林宇怕母亲王玉芬担心,便转身快步来到杨友江跟前,微微压低了声音,将自己去海岛上遇到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杨友江说了一遍。

这让杨友江一脸不可置信,眼睛瞪得老大,脱口而出:“啥?那岛上有黑熊?这怎么可能?就是咱这大山里,都没有一头熊。”

“大叔,这是我亲眼所见,还能骗你?现在这熊在岛上,岛上那些丰富的海产,我们都不敢去弄了,你看看,能不能帮我把它除了?我知道你有枪,一定可以的。”

林宇一脸焦急与期待地看着杨友江,眼神中满是求助的意味。

听到这话,杨友江呵呵一笑,拍了拍林宇的肩膀,说道:“我跟你去倒是行,但是也不至于要把它打死,熊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只要你不进入它的领地,对其没有攻击意图,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你的。这样,等下一次,你去的时候叫上我,我可以给你保驾护航,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大海的波澜壮阔。嘿嘿,这辈子,还没见过大海呢,要是能在海上待几天,这辈子就值了。”

一听这话,林宇顿时就笑了,眼中满是感激与欣喜,说道:“那行,有大叔你在,我们也就敢放心地弄海货了。”

和守山人大叔告别后,马车缓缓前行。

路上王玉芬好奇地问林宇:“你们最后说的啥?我看你俩神神秘秘的。”

林宇笑着回答:“大叔说下次想要跟我一起出海,想见识一下大海。”

王玉芬顿时一愣,随后忍不住笑了,说道:“这大哥,还真是什么都想尝试。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么好的人,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有些可惜了。”

听到这,林宇顿时就笑了,赶忙追问道:“妈,你觉得这大叔人不错吧?”

“那是,为人厚道,又踏实能干,一看就是个本分的人。”王玉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妈, 你要是喜欢,那就多走动走动,说不定以后是一家人呢!”

林宇的话一说出口,王玉芬的脸 “唰” 地一下就红了,红得像熟透的苹果,一直红到了耳后根,她忙不迭地说道:“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

林宇笑了,继续逗母亲:“我可没胡说。自从上一次跟他换完山货,你就总惦记着他,妈,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喜欢上人家了?”

“你这死孩子,瞎说什么?妈什么时候......”

王玉芬有些心虚,眼神躲闪,不敢直视林宇。

林宇笑了,认真地说:“妈,这事儿不用害羞,我也觉得这大叔人不错,为了你的后半生有个依靠,这事儿不丢人。”

王玉芬脸更红了,嗔怪道:“别胡说了,快赶你的车吧,你知道个啥?”

其实,林宇早就看出王玉芬对杨友江有好感。

从母亲每次提到杨友江时那不自觉上扬的嘴角,以及眼神中流露出的关切,林宇就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他内心是支持的,父亲走了,母亲独自拉扯他们长大,吃了太多的苦。如今若能遇到一个真心对她好的人,相伴度过余生,林宇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林宇和王玉芬坐着马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市里。

城里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各种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他们四处打听,终于在一条略显偏僻的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打大碴子和苞米面的地方。

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的围墙是用土坯砌成的,有些地方已经掉了泥块,露出里面的土芯。院子门口挂着一块有些破旧的木板,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打苞米加工” 几个字。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老旧的机器,机器上满是油污和灰尘,看得出已经使用了好些年头。

机器旁边,堆着几袋等待加工的苞米,袋子破了好几个洞,玉米粒从洞里漏出来,洒在地上。

院子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些盛粮食的簸箕和箩筐,有些已经破损不堪。

此时,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打大碴子。

大概有七八个人,他们或蹲或站,脸上带着朴实的神情。

有的人手里拿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着,吐出的烟雾在空气中缓缓飘散;有的人则聚在一起,小声地谈论着今年苞米的收成。

有个穿着蓝色粗布衣服的大叔,裤腿上还沾着没洗净的泥巴,正坐在小板凳上,百无聊赖地看着院子里的人来人往。还有一位大妈,怀里抱着一个裹着花布的小孩,小孩正好奇地盯着那台机器,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时不时抬头看看加工的进度。

在机器打大碴子出现之前,人们只能依靠传统手工方法来处理苞米。

每到秋收过后,家中的长辈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首先,要挑选出颗粒饱满、无虫蛀的苞米。这些苞米会被倒入大缸中,添上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颇有讲究,短了,苞米太硬难以处理;长了,又容易导致苞米变质。通常要浸泡上三到五天,期间每日都要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洁,让苞米在适宜的环境中 “吸饱水分”。

浸泡完成后,便是舂捣的环节。

这需要用到一种特制的石臼和木杵。石臼通常是由整块石头凿制而成,呈碗状,底部较为厚实,放置在稳固的地面上。木杵则是一根粗壮的木棒,长度适中,方便握持。

家中的青壮年男子往往承担起舂捣的重任,他们高高举起木杵,再用力砸向石臼中的苞米。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 “咚咚” 的声响,苞米在反复的舂捣下逐渐破碎。

但这过程并不轻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而且要持续不断地舂捣,才能将苞米颗粒打得足够细碎。

舂捣过后,得到的是一些大小不一的苞米碎粒和粉末的混合物。接下来,就得进行筛选。

人们会使用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制而成的筛子,将舂捣后的苞米混合物置于筛子上。通过轻轻晃动筛子,细小的苞米面会透过筛孔落下,而较大的苞米碎粒则留在筛子上,这些便是大碴子的雏形。

但此时的大碴子还不够均匀,可能还夹杂着一些稍大的颗粒,于是还要再次进行筛选和挑拣,将不符合要求的颗粒挑出,重新舂捣。

这样繁琐的工序,往往需要一家人齐心协力,耗费数天时间才能完成一家人过冬所需的大碴子和苞米面。

如果林宇没有将这些浸泡好的苞米拉到市里,估计也得在家用这种落后的方法,忙忙碌碌好几天。

此时,王玉芬站在打大碴子的机器旁,看着那机器轰隆隆地运转着,眼中满是新奇与感慨。

她不禁感叹道:“现在可真是先进啊,你瞧瞧,这把苞米倒进去,没一会儿大碴子就出来了,而且还颗粒均匀,大小都差不多呢。”

林宇听了,顿时就笑了,说道:“妈,科技改变生活嘛。这东西不光打大碴子快,打苞米面也是一会儿的功夫,效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两人正说着,很快,前面排队的几个人就打完了。

轮到林宇这里,他手脚麻利,赶紧将车上的苞米搬下来,一袋袋用力扛到机器旁,对着操作机器的师傅说道:“师傅,浸泡好的这些打大碴子,这两袋没泡过的打面。麻烦您给看着点。”

那师傅熟练地点点头,示意林宇把苞米倒进料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