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437章 什么?咸丰要御驾亲征打毛子?(求订,求票)

洪秀全如获至宝一般,拿着罗耀国塞给他的小册子,乐颠颠地回他那金龙城去了,心里琢磨着要如何指挥他那帮“真约派”出国搞“跳大神”搞殖民地和积攒实力呢!另一边,身为天国总理的罗耀国,要考虑到事情可就太多了。

一国总理啊!这头衔听着就威风,可背后的辛苦谁知道?他现在就跟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似的,整日“滴答滴答”转个不停?

况且,眼下这太平天国,真个也算是风雨飘摇,和清妖的内战还没完,自然灾害又是一场连着一场,这还不算完,正处在农业社会往工业社会转型的初级阶段呢,而人多地少的矛盾又快把社会撑爆了,就这种国情,还非得搞这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大转变,想想都让人头大如斗。

这些事儿啊,光在脑子里过一遍,都跟解一团乱麻似的,想想都难啊!

哪怕罗耀国长了个“未卜先知”的脑袋,瞅着这乱成一锅粥、还烂得底儿掉的摊子,也不禁犯嘀咕:这局面实在也太难了!

“总理,旗昌洋行、宝顺洋行、怡和洋行、雷米洋行、同顺行送来的大米和面粉采购清单,请您过目。”

玛利亚那清脆的嗓音在耳边响起,罗耀国这才回过神,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格外敞亮的办公室,为啥亮堂?还不是因为镶嵌了从英国进口的透明玻璃,在他这个从“世界工厂”来的人眼里,自家连块平板玻璃都造不出来,还得眼巴巴求着进口,心里那叫一个不得劲。

可这工业化啊,就像小火炖肉,急不得,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挪。这边工业化刚起步,艰难得很,那边太平天国还得大把撒银子进口粮食,应付打仗和灾荒,真是花钱如流水,心疼啊。

他早知道今年湖广要遭大旱灾,提前以三鑫公司的名义,向上海滩几大巨头洋行和同顺行这些中国大商行下了粮食订单,一口气订了三百二十万石大米和一百八十万石面粉。

听着数目不小吧?五百万石呢!可这点粮食往湖广的大窟窿里一填,才发现差老远了。为了这批粮食,吴王府、上海督军府过去一年多攒的家底全搭进去了,就连罗耀国靠卖卦挣的那点私房钱都填了窟窿……

更要命的是,后年还有一场更吓人的江南大旱等着呢,光想想,脑仁都疼得直抽抽。

“还有什么消息从上海传来没?”罗耀国皱着眉头,接过玛利亚递来的清单,眼睛扫着,嘴里问道。

“还有暗堂堂主张三祥的密信。”玛利亚小手一伸,又掏出一封封了口的信封。

“撕开。”罗耀国一边脑子飞速转着,想着回头怎么把手里这堆粮食巧妙放出去,可不是白送当赈济啊,得找个法子以合理价格投放到市场,稳稳压住粮价,一边随口吩咐玛利亚拆信。

“是。”玛利亚脆生生应了一声,麻溜地撕开信封,抽出里面写满毛笔字的信纸,递到罗耀国手上。

罗耀国接过信纸,瞅了两眼,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个鸭蛋:“这怎么可能?”

玛利亚眨巴着漂亮的大眼睛:“总理,怎么啦?”

罗耀国低声嘟囔:“咸丰……这昏君居然要御驾亲征,跑去讨伐俄罗斯帝国!他疯了吗?”

玛利亚嘴角一弯,笑了笑:“这有什么稀奇?英国、法国不一直在背后拱火,鼓动清妖和咱们都同俄罗斯开战吗?”

罗耀国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这绝不可能,咸丰怎么可能干这种事?还御驾亲征!”

玛利亚顺着话问:“那张大人这消息从哪儿来的?”

罗耀国道:“左季高……就是清妖的浙江巡抚左季高,咸丰那家伙总算开恩把他放回来了!他这会儿正在上海呢……我得去会会他!玛利亚,赶紧通知月桂姐,让她备好火轮船和官船,我今晚就奔上海!”说着,抬眼看向玛利亚,“玛利亚,你跟我一道,月桂姐和赵师爷也一块儿去。”

“是。”玛利亚用力一点头,转身就去安排了。

……

苏州河上,小火轮的蒸汽机扯着嗓子“突突”轰鸣,罗耀国乘坐的官船乘风破浪,又一次靠向日益繁华热闹的上海滩。

想当初,他离开上海的时候,还是大清的上海督军罗雪岩,这一转眼,回来就成太平天国的总理了,身份这跨度,跟玩大变活人似的。再瞅瞅上海滩这几个月的变化,那也是翻天覆地。

最扎眼的,当属苏州河北岸新冒出来的几根大烟囱,跟着了火的参天大树似的。这几根已经开始吞云吐雾冒黑烟的烟囱,可是中国工业化的“急先锋”!来得不容易啊,全靠欧洲来的工程师和工匠,手把手领着从苏南、苏北乡下跑上海滩讨生活的工人,一砖一瓦、一钉一铆修起来的。修烟囱连带下面的厂房用的水泥,都是大老远从英吉利漂洋过海运来的波特兰水泥,这一路折腾,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和水泥一块儿上岸的,还有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产的蒸汽机、管道部件、缫丝机器、纺纱机器、各种车床、打铁的气锤,还有上千吨能造枪管之类零件的铁料,以及数千吨造铁轨用的熟铁片,全都是洋货。啊,为啥不用钢材造铁轨?没办法,这会儿贝色麦转炉炼钢法还没诞生呢,钢材贵得离谱,只能用铁片包着木料,凑合当铁轨使。

罗耀国早就在心里画好了蓝图,要修一条从吴淞口经上海市区到安亭镇的铁路,去年就和英国洋行签了合同,年初的时候,英国工程师就跑来测量了,照这进度,开工应该是近在眼前。

除了这条铁路,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纱厂、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第一家用上蒸汽机、车床、气锤的枪械工厂,都跟雨后春笋似的,马上要陆续建成投产。

当然了,这些靠蒸汽动力和机器开工的工厂,可不是民间自己鼓捣起来的,背后全是吴王府掏的腰包,属于半官半商性质。由兼着吴王府幕僚身份的王利宾、胡光墉、唐廷枢、黄胜等人组成的理事会负责日常运营,这几位现在全都忙得也是脚不沾地,好不容易算是干出点成绩了。

不过,平常对这几间近代化工厂心心念念的罗耀国,今儿个却没心思去苏州河北岸的工业区视察了。在湖南码头一上岸,就钻进上海总制衙门派来的马车,拉上上海总制王揆一,暗堂堂主张三祥,风风火火直奔左宗棠在上海的宅邸而去。

……

“错不了的,咸丰真的要和俄罗斯国开战!这事儿可不是咸丰要打,是俄罗斯国脑子进水,都已经和英吉利、法兰西开战了,还要派舰队进黑龙江,还在黑龙江沿岸修建堡垒,想要把清妖的龙兴之地给占一块下来。吴王,您要是咸丰,您能忍着不发兵?况且还有英国、法国帮着一起打,就是太平天国这回也得出兵去帮衬吧?这仗,稳赢不输。而咸丰要是打赢了,他得涨多少威望?有了威望,他在北边折腾的那些新政才能顺利推进啊!”

徐家汇,左宅之内,今亮左宗棠正在客厅里滔滔不绝说着自己从北京那里打听来的可靠消息。这消息太合理了,前因后果都对得上,动机也没问题。如果换左宗棠上,他也会跟着英国、法国大干一场,不管怎么样,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总是能让咸丰的威望大涨。

有了威望,以后干什么都容易了。

而且,跟着英法当小弟就能抱上英法的大腿,有了英法支持,对抗太平天国的胜算也能大不少。

“有古怪,有古怪.”罗耀国却连连摇头,他当然知道穆拉维约夫在1854年派出舰队武装巡航黑龙江的事儿。历史上就有啊!可历史上咸丰不是忍了?大清那时候的形势可比现在好多了!他不也只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现在怎么那么来劲儿?

这事儿忒古怪!

“咸丰是不是想要声北击南?”罗耀国又问。

“不可能。”左宗棠摇摇头,“他哪有那个实力?而且他还下令把杭州、福州的八旗兵全部调去广州,看来是知道闽浙两省守不了了,准备集中力量守广州了。吴王,机会难得啊!赶快进军闽浙二省吧!有我当内应,浙江还不是手到擒来?就剩下一个福建,最多半年时间,就都能打下来了。”

罗耀国皱着眉头,还是轻轻摇头,低声嘀咕:“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左宗棠一笑:“吴王,您要不信就再等等,您在北京、天津不会没有耳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