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433章 洪天王:什么?罗耀国连求雨都不会?(求订,求票)

“南王殿下,您瞅瞅这大晴天,铁了心要跟咱作对似的,雨再求不下来,这秋粮可就真得‘全军覆没’了。咱秋后还怎么向广东进军啊?广东那边的洪门兄弟可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发动起来了。咱要是掉链子,不能及时出兵,他们哪能扛得住叶胖子那个狗官的洋枪队啊!”

南王冯云山刚从天父、天兄堂迈出来,就被南天侯罗大纲一把拽住了。这罗大纲,之前在南洋那可是混得风生水起。他身兼洪门老大、嘉应州客家人老大、兰芳罗氏宗亲外加太平天国领事四重身份,带着一帮从嘉应州出来的客家小弟闯荡婆罗洲,硬生生把兰芳罗家的罗中华给捧上了位,还东西奔走,促成婆罗洲各华人公司大抱团,都聚在太平天国的大旗下,把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军揍得找不着北。

干完这些漂亮事儿,他在南洋的活儿算是圆满交差了。上次开国人大会,被冯云山眼疾手快“薅”了回来,当上了后军都总制,也就是后军主将冯云山麾下各军的前敌总指挥,这可是个要冲锋陷阵、掌控全局的关键角色,相当于战场上的“定海神针”。

按计划,接下来的广东战役,前敌总指挥是翼王石达开,那可是威名远扬的人物,而前敌副总指挥就是这位罗大纲了,两人搭班子,本应是个无敌组合,可别让这连日干旱给搅和了。

再说了,冯云山这两年往广东进军,虽说没直接拿下,可也没闲着,暗中联络了一票广东的洪门大佬,就等着来一场“瓮中捉鳖”,里应外合把整个广东省给拿下。

可这洪门办事啊,就跟那敲锣打鼓闹得欢,雨点落地没几串,还到处漏风。估摸着现在广州城的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广东的洪门兄弟马上要揭竿而起。

叶名琛那狗官,肯定磨刀霍霍,就等着大开杀戒了。这广东战役,箭已在弦,不得不发,拖一刻都得出乱子。

偏偏这节骨眼上,太平天国的粮仓湖广,跟被天父天兄下了“干旱咒”似的,连着三个月大旱。眼瞅着今年的秋粮要泡汤,冯云山心里那叫一个急啊,这就好比看着锅里的饭快熟了,火却灭了。

冯云山在湖南南部扎下根才两年多,算上今年也就三个秋收季。前年忙着打仗,收来的秋粮少得可怜,去年运气好,赶上丰年,可一个丰年能攒下多少家底?供十万大军外加十万民伕向广东开拔,那是远远不够。本想着今年再续个丰年……哪怕是个平年也行啊,谁能料到入秋之后,湖南这天空干得像被抽干了水分的海绵。

再不下雨,到了今年冬天,哪还谈得上收多少粮,怕是得开仓放粮救济了,这可咋整?

冯云山仰着脖子眼巴巴瞅天,心里直嘀咕:难道是因为我成天死心塌地支持天王,惹得天兄生气不给我下雨?唉,求来求去,天上愣是万里无云,连片云彩都不给赏。

想到这儿,冯云山重重叹了口气,嘟囔着:“看来,只好请圣天使跟上面通融通融,给湖广洒点甘霖吧!”

……

天京城内,原本的两江总督衙门,如今成了洪秀全进天京后的第一处天王府,这会儿又华丽变身,成了太平天国总理衙门和军师会议的所在地了。

这太平天国总理衙门的诞生,那可是国人大会圆满召开后,天国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改革的“结晶”。

以前太平天国的官制,乱得跟一锅粥似的,中枢里丞相扎堆,王府内尚书成群,真正能干事的却没几个。而且,洪秀全早期画的那些“大饼”,说这些官职世袭,这要是不改,以后还不得乱成一锅“浆糊”?

于是乎,罗耀国趁着自己手握“神矛”,威风八面的时候,推动国人大会通过一系列改革决议,重磅法案一个接一个,像“官制、爵位改革法案”“国人等级法案”“总理衙门及各部组织法案”“直隶省、府、县、镇、村各级官署组织法案”等等。

依据“官制、爵位改革法案”,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世袭官职,统统转型升级成相应爵位。大致套路是丞相封侯爵,尚书、检点封伯爵,指挥、将军、侍卫封子爵,总制、监军、军帅封男爵,军帅之下,再按官职大小授予一二三四等国人。侯爵之上,还设公爵、王爵,公爵暂时空缺,那是给下面人留着立功晋升的“金台阶”,王爵更是“稀罕物”,非得有惊天动地的大功才能捞着。

另外,在册封爵位、授予国人身份的时候,罗耀国掌管的天国中枢还特别大方,发赐银,送天京、上海的宅子,把上上下下哄得开开心心,这收买人心的手段,他算是练出来了。

与此同时,罗耀国又捣鼓出“九品十八阶”官制,专门给天国兄弟们封官、升职、发俸禄,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定品级、发工资的制度,罗耀国还给它取了个名,叫“阶官”。

阶官名号分文武,武阶官一般叫“某将军”“某都尉”“某校尉”“某军士”,文阶官则是“某学士”“某大夫”“某郎”之类的。

当然了,这些阶官可不像以前的官职能世袭。与之对应的,还有个职官体系,就是具体干啥活儿、管啥事儿的系统。

罗耀国现在的阶官是正一品的上军主将,爵位是吴王,职官是总理、军师会议主持军师。

另外,他还有两个“编外职务”,一个是“会职”,一个是“教职”,这俩职位不在太平天国官僚、爵位体系内,却举足轻重。他的“会职”是由拜上帝会改制来的大同会总讲师,“教职”是正在筹建的天京大学的校长,妥妥的大忙人。

而这位大忙人今儿在总理衙门的会议上,却遇到了一个该他解决,但是却解决不了的事情——求雨!

对,就是给上面“打电话”,求天父、天兄给湖北、湖南狠狠下几场大雨,把那里的旱灾彻底缓解了。

这可真是把罗耀国给难为住了,他哪有那本事?而且,今年湖广的大旱本就是注定的!明年黄河还要崩,后年则轮到江南大旱!接下去还有许多地方排着队要闹灾,到1877年-1878年间,还有一场饿死一千多万人,造成两千多万人逃荒的丁戊奇荒!

当然了,没有“奇荒”的时候也不等于不饿死人,每年饿死、冻死个几十万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来说,那就是常态。要是没有那么多饥寒交迫的人们,太平天国也不会有现在的局面啊!

所以对如今的中国来说,丰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小荒”、“中荒”、“大荒”、“奇荒”!总之,年年都是荒年,年年都要饿死好些人。

而且,更地狱的是,在饿死那么些人的同时,还要溺杀不计其数的婴儿.

而造成这种地狱场景的最根本原因,其实不是老天爷不赏饭,而是老生常谈的人地矛盾。现在没有工业、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良种,遇上旱灾时连个抽水机都没有!这种生产力,要靠十亿亩出头的土地养活四亿多人,总量上就不够。

所以丰年攒不下余粮,平年就得饿死许多人,遇上荒年当然就饿殍遍野了。

现在太平天国的地盘上虽然实行了“分田分地”,让底层农人多少有了点土地。但这是在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搞分配.再怎么分,也改变不了总量不足的困境。而且更加公平的分配又会造成总量,也就是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在好年景时也许还够吃,可一旦遇到荒年,不够还是不够啊!

而摆在罗耀国眼前的,就是三年两大荒,一个是今年的湖广大旱,一个是后年的江南大旱.

因为这两次大旱,将会有上百万,也许更多的人会饿死!

想到这里,罗耀国这个手持“神矛”的天使,也只能一声叹息了。他在“天堂”里学历史的,下雨归气象学管,专业不对口啊!

本总理大臣做不到啊!

金龙城,太阳宫,圣母娘娘堂。

一个听着有点癫狂的声音忽然发出狂笑:“哈哈哈哈.他不会求雨?他堂堂的圣天使,可以用通天镜联络天父、天兄的罗耀国,居然连场雨都求不下来?哈哈,他还敢说他不是堕落天使?来人呐,摆驾总理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