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1979黄金时代 > 第754章 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1979黄金时代 第754章 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7:57 来源:蚂蚁文学

夜深,宿舍。

陈奇深夜工作一般不喝可乐,会喝浓茶。

他知道这种习惯不好,但仗着年轻可劲造。他上一世年轻的时候,大吃大喝、熬夜打游戏、泡吧、约嫩模,没半点健康作息。

重来一世就会改么?

不一定,因为这样真的很爽。

此刻,陈奇在看韦家辉写的一份电视剧梗概,是港剧常见的套路:一个家族里,哥哥正直仁厚,弟弟狡诈残忍,再加上几个女人,展开了一段爱恩情仇。

他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

历史上,韦家辉在TVB做过一部名剧叫《义不容情》,黄日华、温兆伦、刘嘉玲、邵美琪主演。温兆伦演个坏蛋。

这个故事有《义不容情》的影子,却又不完全是《义不容情》。

韦家辉跟着他混了,很多事改变了。

陈奇仔细看了看,认为可以做,与亚视合作,关礼杰、吴振宇、刘青云、周海媚、叶玉卿都可以塞进去。

他把提纲放在旁边,又琢磨《警察故事》的事。除了春晚,他还想把上映的场面弄大点,多找些明星助阵,办一场80年代风格的首映。

粤省顶在最前沿,受香港文化熏染最深。

说起来颇有故事。

改开后,广东部分地区的老百姓经济状况好转,买了电视,但内地电视台节目太少了,便发挥主观能动性私装鱼骨头天线,插在楼顶指向东南方,就能收看到香港节目。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种鱼骨头天线。

而当时正赶上“排除精神污染”活动,粤省成了众矢之的,被公开批评:“香港电视每分每秒都在放毒!广州已经完全香港化了!”

那自然要整改啊,开始强行拆除天线。最搞的是每当有大领导莅临,位于东莞某地的一个大功率干扰电台就会施放出强烈的干扰信号,以制止收看香港电视。

但粤省外商多,外商非常有意见,说你们连香港电视都不让看,能让我们有信心投资吗?

直至1983年,一位大领导来视察。

当地官员把所有的电视频道打印成表,放在宾馆房间的电视机旁,连续几天,大领导都没提出什么意见。于是乎,鱼骨头天线顺势解禁。

所以粤省的老百姓对香港电视剧、音乐很熟悉的,电影就差了,这会录像带才刚兴起。

“谭咏麟、梅艳芳、陈慧娴,三个香港歌手够了。内地再找几个,费祥可以,张蔷也来吧……”

陈奇圈定了一些助阵嘉宾。

梅艳芳本就是《警察故事》的女主。陈慧娴、谭咏麟的专辑都在粤省发行过了,费祥不用说,张蔷如今在内地可是超级超级火爆的。

仅靠张蔷一个人,东方公司今年的营收让所有同行发狂。

陈奇收到报告吓一跳,反复确认数额,他还得回京跟领导汇报工作呢,估计领导也得吓一跳。

“今年不太好意思啊!”

他挠挠头,美金创汇不高、港币维持平稳、人民币却是暴涨,嘀咕道:“公司的任务是创汇,不是赚人民币。我得找个借口把钱花出去,不然太遭人恨了。”

念及此处,他索性给内地公司写了封信:

让李玲玉和费祥准备上春晚,让张蔷停止一切活动安心过年。自己十二月份回去,东方公司也得转换门庭,调整结构,正式划归真理部了。

………………

198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11月末,京城扬起了雪花。

不大,细细碎碎的洒落在大街小巷。变冷的天气抵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这日一早,大栅栏新华书店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她磁带发的也太快了吧?今年都第三张了,我好不容易攒的小金库都花在买磁带上了!”

“人家唱歌好听呀!发再多我也买。”

“今天她会不会来啊?”

“肯定会,你知道这家店经理是谁么?陈奇他妈!”

“陈奇是谁呀?”

“龚雪的爱人!开公司的,张蔷就在他手底下!”

“哎呦——”

一门之隔,于秀丽在店里冷眼看着这帮孩子,哼道:“你说迪斯科有啥好听的?又吵又闹,那丫头还顶个爆米花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姐,那叫爆炸头!”

“都一样!我说还是邓丽君好,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

于秀丽现在厉害了,担任了这家分店的经理,固然借了儿子的光,她的工龄和能力也不能忽视。眼看今天又是一场血战,早安排的妥妥当当,还请了派出所同志来帮忙。

前门大栅栏本以历史传统和各色老字号著称,但因为飞出了一只凤凰,又多了一顶帽子。

一提大栅栏,姓陈!

整条街都知道。

日后厂公入阁,那大杂院也算故居。

“到点了,开门!”

于秀丽一声令下,新华书店门敞开,她拿着大喇叭先出去,喊道:“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张蔷会在九点钟准时到场,你们都是来看人的,要守秩序,不然活动取消!”

“你说取消就取消呀?”

“要不你试试?”

于秀丽瞪对方一眼,对方往后缩了缩,国营服务人员不得打骂顾客的余威犹在。

众人很快排好队,进店购买专辑。

第一个拿到磁带的发出惊叹:“哇,泳装封面!不愧是张蔷!”

“泳装?这么大胆?”

“快点快点!”

后面的人愈发急切。

这张专辑叫《青春多美妙》,是张蔷今年的第三张专辑,一年发三张,听着很多,实则很少了。

历史上,张蔷第一张专辑叫《东京之夜》。

本计划出60万张,刚问世就脱销,最后以250万张的纪录,创造了当时的销量神话。

第二张更牛逼,卖了420万张。

音像社的职工三班倒,机器都干冒烟了,发行商整夜蹲守,印出来马上装车发货。各地的音像社为了争抢张蔷,破天荒的打破录一首歌给10块钱的惯例,疯狂加价,录一张专辑能给到6000-10000。

而张蔷在两年内,录制了16张专辑,卖了2000万张。

1986年,美国《时代周刊》根据全球歌手唱片销量,公布了“全球最受欢迎歌手女歌手”的前六名榜单,她排第三位,也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内地艺人。

她基本没有原创歌曲,全是翻唱。

但无所谓,她那副电音嗓子张嘴就是迪斯科,大家就是爱听。她还唱过《冬天里的一把火》呢……

如今张蔷签约东方公司,属于独家垄断,专辑销量让所有人惊悚。

即便没有陈奇的指令,公司也不敢给她再发了。前两张卖了600多万盒磁带,每盒利润2块5,一个人给公司赚了一千多万人民币!

要吓死人的。

所以陈奇主动想着花点钱,免得麻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