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469章 西凉人心向背,就靠他了!长安之变,罪在王允而不在他!

“幼常,你所指乃是何人?”

刘备好奇的目光转望向了马谡。

其余众臣的目光,皆也齐聚在了马谡身上,好奇这位去岁的科举状元,到底会将何人视为至关重要。

毕竟这份名单乃是丞相萧方所提,其中囊括了绝大部分人有大概率被策反的秦臣。

难道还能有遗漏?

“贾诩!”

马谡在众人瞩目之下,道出了那个名字。

众人则是眼神茫然,依旧一头雾水,显然对马谡提出的这个名字,相当的意外。

可以说,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颇为冷门的名字。

贾诩自归顺曹操后,表现的相当低调,罕有主动为曹操出谋画策。

并州之战,荀攸打主攻,杨修打辅助。

蒲坂关一战,渭水一战,又是张松在出风头。

根据细作情报,贾诩几乎都是在“不得已”情况下,才被曹操逼的说几句,在秦国谋士团之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甚至连刘晔这等被曹操提防冷落的人都不如。

这么一个冷门的秦臣,却被马谡给找了出来,还认定乃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这岂能不令众人感到意外。

唯有萧方,嘴角微微上扬,瞬间已明白了马谡举荐贾诩的原因。

当下他也不点破,只静看马谡如何给大家解释。

“贾诩此人自降曹后,虽是不显山露水,但不要忘了,他原本就出身于西凉军,在西凉人中极有影响力。”

“且他当年反攻长安一计,救了十万西凉军,这些人当中的幸存健在者,多已为曹操所收编为秦军。”

“而现下长安的九万秦军中,至少有近三万余人,乃是西凉士卒,足足占据了秦军三成左右。”

“倘若我们能招抚贾诩,借助于其在西凉人心中的影响力,未必不能策反西凉军团,倒戈投向我大汉。”

“光靠刘晔等这些士人,臣以为不足以成事,必得有一支相当实力的军队倒戈,长安的反秦势力方才能成事。”

“若得西凉军团支持,他成事的希望便极大。”

“而能影响西凉军团心人向背者,臣以为非贾诩莫属,这便是臣以为当招抚此人的原因。”

马谡滔滔不绝,将自己的判断全盘道出。

刘备恍然大悟,法正等众臣亦是恍然明悟,明白了马谡的意思。

萧方则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几分赞许。

不愧是当年历史上,能为小舅子献上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战略的那个人,对人心把握这块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幼常所言不错,倘若能招降了贾诩,确实有机会策动西凉人倒戈。”

法正亦点头赞同,却又反问道:

“只是贾诩现下于秦廷之中,也算是位居高位,幼常你有没有想过,想要劝说这样一个人倒戈,谈何容易?”

刘备亦是微微点头。

贾诩虽然低调,但在秦国之中,却位居九卿之一,地位已经不算低了。

而萧方给出的招抚名单中,多数人的官位其实并不高,皆不在九卿之列,招抚起来相对要容易的多。

可要招抚贾诩这种级别的官员,其中难度便可想而知了。

“这一点,谡自然是考虑过,不过在谡看来,贾诩此人与旁人不同。”

“这个人对于官爵名位,似乎并不在太意,此人生平所为,皆是为求自保。”

“也就是说,于贾诩而言,自保方才是他人生信条!”“当年他策动西凉军团反攻长安也好,说服马氏归顺曹操也罢,皆是为求自保。”

“而眼下的形势时,我大军兵临长安城下,秦国覆亡的大势再明朗不过,以贾诩的智计,又岂会看不清这大势?”

“以贾诩追求自保的人生信条,他当真会为秦国陪葬,为曹家陪葬?”

萧方眼眸一亮,眼中那份对马谡的欣赏之意,再添了几分。

“这小子,连贾诩追求自保的本性,竟然都能看穿,当真是不简单呐…”

萧方轻摇羽扇,心中暗暗赞叹。

听得马谡这番解释后,法正眼中的顾虑质疑烟销云散。

心中思绪飞转,将贾诩生平细细一琢磨,他惊奇的发现,马谡对贾诩的评价竟无比的精准。

这个西凉毒士,确实是生平每一计,皆为谋求自保。

一个追求自保,对官位名利淡迫,又心如明镜,能看出秦国必亡之人,当此存亡时刻,顺应大势归顺大汉,不是再正常不过之事吗?

“幼常言之有理,如此看来,招降这贾诩,未偿没有可能。”

“不,应该是可能性极大!”

法正成功被说服,立时收起了质疑,赞同马谡的判断。

众人的目光,齐聚向了刘备。

刘备却沉默不语,此刻脸上是极为复杂的神色。

既有赞同,又存顾虑。

“陛下莫非是觉得,贾诩当年献计反攻长安,使西凉军重新掌控朝廷,挟握了先帝,身上背负着乱汉罪名。”

“所以,陛下不想招抚这样一个于大汉有罪之人,为陛下所用?”

萧方一眼看出了老刘顾虑所在。

刘备心头一震,轻吐一口气,感叹道:

“知朕者,丞相也。”

“不错,幼常所言确实有道理,招抚贾诩的确也有助于拿下长安。”

“只是朕确实在想,贾诩这样一个乱臣之徒,朕当真要招抚于他吗?”

刘备也不隐瞒自己的顾虑,坦然承认。

“天下大乱,人如草芥,莫说是平民百姓,哪怕你是达官显贵,今为朝廷重臣,明日便可能人头落地。”

“这样一个乱世,人人皆于夹缝中求生,想要保命性命,并非是什么罪过。”

“当年王允诛董成功,汉室确有幽暗复明的希望,可惜他以扶汉功臣自居,骄狂自负,竟要杀尽西凉人。”

“董卓乱国确实有罪,却并不代表他麾下的西凉人,全都十恶不赦,罪当万死!”

“王允这一做法,于情于理皆是有错在先,更是要把西凉人逼上绝路,逼他们铤而走险,奋起一搏。”

“贾诩身为西凉人,若不有所做为,那他和十万西凉人,就只能坐而等死。”

“那么在这般走投无路之下,贾诩为求活命,献计西凉诸将反攻长安,又何罪之有?”

“要说有罪,也只能说是王允刚愎自用,昏庸失智,逼反了西凉军团,葬送了重振汉廷最后一丝希望。”

“罪在王允,而不在贾诩!”(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