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406章 若学曹操鼠目寸光,大汉必亡!此子乃可造之才,得好好栽培啊!

法正秉承的是拿来主义。

他一句话,提醒了在场所有人。

就连刘备,亦是眼前一亮。

法正说的没错啊,既然这九品官人法乃是选官良制,为什么不拿来直接用呢?

这玩意儿又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专利壁垒,你想用就用,曹操还能拦着你不成。

刘备从来不是一个保守迂腐之人。

当年萧方说屯田制好用,虽是曹操先一步搞了屯田,他还不是照葫芦画瓢,拿来在自己家推行。

现如今曹操先在伪秦推行九品官人法,为什么不能照搬?

只要是好东西,就算是出自于敌人之手,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嘛…

刘备捋着细髯,若有所思,显然已是动心。

殿中纷论而起,赞同法正的大臣们不在少数。

毕竟老刘打天下的班底,虽然以寒门为主,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却吸收了众多士家豪杰。

就如田丰,便为河北大族名士,家世地位何其显赫。

当法正提出,可将曹秦的九品官人法拿来直接用时,原本偏向保守的田丰,很快也改变了立场,对法正的提议予以支持。

一方面,在察举制崩坏的前提下,客观上讲,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选官的良制,于国有利。

另一方面,这九品官人法对于士家来说,也是切切实实有利。

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一件双赢的好事,田丰怎么可能不支持。

这也是那些士家出身的大臣们的共同心思。

“丞相,你以为,朕若于我大汉朝,推行这九品官人法,可行否?”

事关国之大计,刘备自不敢直接拍板,最后还得向萧方征询意见。

萧方轻咳了一声。

大殿内立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停止了议论,目光齐聚向了这位大汉丞相。

“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当下最优的一套选官之法,陛下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我大汉所用。”

“但臣以为,若从长远来看,这九品官人法于我大汉朝,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陛下若推行此制,我大汉朝将来便有亡国之患!”

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一片悚然。

任谁也没料到,萧方会突然之间,抛出了如此“危言怂听”的论断。

亡国之患!

明明是一套选贤任能的良制,怎么到了萧方口中,竟能令大汉朝亡国了?

“丞相何出此言?”

刘备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急是追问道。

“天下英才,多出自于士家,这自然是事实,毫无争议。”

“这九品官人法一旦推行,短期之内,确实方便从士家中挑选贤能之才,为国所用。”

“但此法的关键,一为中正官设置,二为定品。”

“这中正官乃司徒举荐,既为朝官,又为本地人,照此设置法,这个中正官必会为本土士家大姓所垄断。”

“还有这个所谓定品,名义上包括家世,才学,德行,看似极为公允。”

“可才学德行这两样,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有无才学,德行好不好,全由中正官来衡量决断。”

“唯家世一项,是士家豪姓,还是寒门庶族,界限清晰毫无争议。”

“那么有此两项漏洞,用不了多少年,这九品官人法选出来的所谓贤才,便皆会为士家所垄断。”

“介时便会出现,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如此一来,寒门庶族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的渠道被彻底堵塞,久而久之定然会对朝廷国家离心离德,乃至心生怨恨。”

“而朝廷的大小官员,上至朝廷,下至州郡,又皆为士家垄断把持,等同于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甚至是天子依附于士家。”

“皇权大削,天子被架空,朝廷州郡充斥着徒有虚名的所谓士家‘贤士’,更不乏野心勃勃之徒,寒门庶族又报国无门,对朝廷怨声载道。”

“试问,国家若到了这般地步,焉能不亡?”

萧方声色俱厉,将这九品官人法的恶果,摆在了老刘面前。

听到最后,刘备倒吸一口凉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尽管他用人不疑,尽管他对臣下极为信任,也乐得放权给臣下。

但他毕竟乃天子。

哪怕再胸怀四海,气度非凡的皇帝,听到“天子被架空”这几个字,岂能不惊出一身冷汗?

这可是古往今来,别管明君还是昏君,所有天子共同的逆鳞!

田丰,法正等原本主张推行九品官人法的大臣们,听得萧方这一番剖析,无不是脸色惊变,皆是倒吸凉气。

“陛下,还是丞相深谋远虑,洞察秋毫!”

“如此看来,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有着巨大隐患,若真推行下去,长远来看确实于国有害!”

“陛下,臣收回臣方才的主张。”

法正虽然心高气傲,却并非不明事理,错了便果断的立正认错。

“丞相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呀。”

“这再好的选官之制,若是有伤于天子皇权,臣以为也断然不可行。”

“如此看来,曹操推行此法,亦不过是为笼络士家豪姓人心,实则乃鼠目浅光之举。”

“陛下神武雄略,乃是要再开创我大汉百年盛世的明君,凡事自当为子孙万世长远计,岂能学曹操那般短视!”

“这九品官人法,臣以为断不可行!”

田丰亦改变了力场。

他素来刚毅正直,虽出身士家豪姓,却首先不忘自己乃是刘备的臣子,大汉朝的臣子。

这九品官人法虽对士家有利,却有损于刘备这个天子的权力,对大汉朝长治久安有弊端,田丰自然优势选择为天子朝廷考虑。

他并没有以私废公!

当然,眼前这班大臣,也并非人人皆似田丰这般刚正秉公,事事以天子朝廷为先。

有人改变立场,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沉默。

没办法,萧方都站出来说了,这九品官人法推行下去,将来会使大汉朝有亡国之祸,会架空天子!

这时候谁敢站出来反驳萧方?

“还是景略看的更深远周详,如此看来,朕确实不能学曹操的鼠目寸光。”

刘备重重点头,尔后却又眉头仍皱:

“可察举制已废,又不能推行这九品官人法,那朕当以何制来与曹操针锋相对,争夺人心?”

众臣沉默了下来。

诸葛亮也好,法正也罢,亦或是田丰,一时皆眉头深锁,思索不出个万全之策来。

大殿之上,本是热议的气氛,不由沉寂了下来。

“邓艾,把我叫你带的那东西,献给陛下吧。”

萧方向不远处侍立的小书僮吩咐道。

书僮的名字,确实是邓艾。

就是当年老刘平定荆州时,归降有功的刘表旧将邓济的儿子。

这孩子也算与他有缘,邓艾的名字,还是在邓济的请求下,由他所赐。

如今多年已过,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长成了七八岁的少年郎。

萧方知邓艾天资聪颖,有名将之姿,将来必为大汉栋梁之才,得好好培养才是。

于是在老刘称帝之后,他便向邓济提出,将邓艾带在身边,做自己的侍读书僮。

邓济一听,自然是惊喜若狂,受宠若惊。

那不是别人,可是萧丞相啊。

天子之下,大汉丞相,百官之首,再世谋圣!

萧丞相主动要让你儿子做书僮,这是赏识你儿子,有意要栽培你儿子呀。

这要是跟了萧方左右,受其指点教导,哪怕学得萧方一星半点的兵法智谋,将来也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邓济便在拜谢祖先福佑后,欢欢喜喜的把儿子送至了相府之中,做起了书僮。

邓艾也是聪明绝顶,大有当年诸葛亮的几分资质,凡事一点就通,兵法什么的一学就会。

萧方对邓艾自然是倍加欣赏,今日这场朝会,便破例带他入宫,让他见一见世面。

邓艾反应也是快,即刻便会意,忙是将一幅帛卷捧起,在众目注视下,从容不迫的上前献给了老刘。

“丞相,这孩子,便是邓济之子?”

“陛下好记性,他正是邓济之子。”

刘备上下打量着邓艾,脸上掠起几分欣赏之色,微微点头:

“当年朕见他时,这孩子才在襁褓之中,没想到一转眼长这么大了。”

“嗯,小小年纪就能如此从容镇定,是个可造之才。”

“丞相,你可得好好栽培他才是,将来这孩子可为我大汉栋梁!”

萧方一笑,拱手道:

“陛下慧眼如炬,识人之能果然是天下无双。”

“臣正也是觉得此子天资聪慧,所以才和邓济要了他做书僮,跟随臣左右好时常教导,将来为陛下,为大汉培养出一位堪当大任之才。”

得刘备和萧方的重视称赞,邓艾心中自是受宠若惊,却极力克制着欣喜,仍旧从容不迫的拜谢自谦。

邓艾退下,刘备的目光,回到了手中那道帛卷上。

“丞相,这是……”

“自陛下登基以来,臣这几日也没闲着,为陛下谋划出了一套选官之制。”

“今日朝会,臣原本就是想献于陛下审阅,现在看来,时机正好。”

听得萧方解释过原由,刘备神色一振,眼中迸涌出几分惊喜之色。

左右众臣们,亦是精神大振,一双双惊奇的目光,齐刷刷射向了刘备手中帛书。

“原来丞相深谋远虑,早有准备啊。”

刘备啧啧大赞,迫不及待将帛卷展。

三个大字,最先印入眼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