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 高层重视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 高层重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卫星发射基地,周至正在列席军方工作汇报。

本来如此机密和高规格的会议他是根本没资格参与的,甚至他自己都也有些不想来,一个不是军人的学生,混在一群军阶级别高得吓人的军人队伍当中听报告,想想都有点坐立不安。

但是据说上头亲自点了他的名,他不得不来。

这次工作汇报是对最新一次发射任务的报告总结,最近这一次火箭发射,可谓是一波三折。

这是长征二号E型火箭最后一次发射,也是一次既失败,又成功的发射。

作为承接商用的4吨负载大推力新型火箭,被简称为“长二捆”的二号E型火箭,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对外承接卫星发射的商务目的而研发的。

85年国家宣布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任务,86年开始概念设计,88年和休斯公司签署发射澳星的合同,88年底开始火箭的正式研制。

从时间线上来分析,这就是先有的合同,后有的火箭,差不多就是量身定制。

这次发射的负载有两颗卫星,一颗是休斯公司为澳洲赛特公司设计的电视转播卫星“澳星B2”,一颗是巴铁搭车的通信卫星。

这次发射并不顺利,火箭在发射四十七秒之后,顶部的巴铁卫星突然发生了爆炸,爆炸导致了前部整流罩炸开并脱落。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流程质量管理系统里的应急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卫星爆炸产生振动,运载重量突然减轻的情况下,火箭自动调整好了姿态,按照应急程序继续飞行,最终将“澳星B2”和巴星残留部份送入了预定轨道!

巴星当然是无法工作了,但是澳星B2却运行正常,传回了正常信号,经过休斯公司和赛特公司最严苛的检查,认为卫星完好,发射任务完全成功!

这是火箭发射史上绝对牛逼的一件大事儿,是第一次有火箭在这么严重的事故发生以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且成功的案例。

巴星本来就是中国帮助巴国研发的,炸了就炸了,再造一个重新找个机会搭车就好,澳星可是关系到国际合同,还有数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和数千万美元的保险收入。

当然还有失败导致的上亿美元的意外赔偿,这一进一出就是一亿多美元的差别。

万幸的是虽然出了意外,但结果却是好的。

事后相关部委立刻展开了工作复查,最后认定是巴星的姿态调整装置的压力阀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重要,为什么在巴星把整流罩都炸飞的情况下,长二捆还能够将澳星送到预定位置并且正常工作,这一点才非常重要!

于是就有了这次报告会。

之所以周至被点名参会,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发射基地最新投入的流程质量管理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强了品质管理,落实了人员职责,解放了人力资源,加上高效的流程管理,让基地的应急体系能够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并且在关键时刻真正地运转了起来,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个应急管理体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在将之融入流程质量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联合小组发现了许多制度上的,工作流程上的,设计工艺上的BUG,这些BUG将作为工程旁路的应急子系统根本不可能运转得起来。

这也是这次研发的最大收获,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生产体系,测试过程,其实就是将整个发射任务在系统里模拟着跑一遍。

在这个过程里,在李维刚,张伟超,周至的认真督导下,以前掩盖在庞大工作量下的各种断点、单点、缺陷、BUG,全都集中暴露了出来。

接下来当然就是理通、理顺、去冗、设计、调优,诸如虚设的应急管理体系这类一般用不上也没人管的旁路体系,照样被弄成了可以执行,且具备高可用性的系统子模块。

这套系统整体投入了五百万,主要是购置智能终端和配备信息网络的费用。

不用怀疑,96年的发射基地,信息网络和智能化办公系统都还没有普及。

不过更好笑的是即便到了三十年后的硅谷,信息设备诸如公共无线通信网络,依然很拉胯,甚至不如中国大多数农村,说给很多对西方推崇的人听,他们都不会信。

剩下的设备远超五百万,不过周至以试验算力矩阵 虚拟机 COSTS体系应用为由,直接捐赠给了基地,将这套系统构建了出来。

现在效果出来了,一千五百万的投入,挽救了国家小两亿美元的损失,这就是上面点名要周至列席此次汇报会议的原因。

而就在来参加这次会议之前,胡长风那边也打来了电话,说是收到了几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正式通知,长天智能终端已经被纳入了它们的集中采购名单。

这批订单大到可怕,现在正是各大金融机构施行电子信息化的前序之年,这场轰轰烈烈的“信息化运动”,会从9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0年。

之后各类终端会被电脑完全取代,在这么漫长的时期内,进口设备会吃掉前十年百分之八十的红利,后期才会被国产设备逐渐替换,直到17年第一次提出“国家信创”这个概念,为了信息安全进行全面国产设备的替换,最终于27年才算基本完成任务。

应该说高层的头脑还是绝对清醒的,并非不愿意进行国产替代,相反还一直比较积极主动,遗憾的是上一世起步阶段的确过于落后,不用国外的产品和设备的确不行。

现在好了,起码智能终端在全世界都是率先研发出来的第一代图形化终端产品,性能还相当的卓越优异,优异到三星和索尼两家大厂都乐意用自己的优势技术来交换的程度,而且刚刚又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推动下,胡长风现在一边开心周至又给沪上集团开辟出了一注大财源,同时又烦恼怎么才能迅速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虽然周至对智能终端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但是也没有想到回报来得竟然这样快。

然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高层对品质流程管理系统的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