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五百六十三章 博物馆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五百六十三章 博物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院在昨晚就已经搭好了青棚,院心里还栽上了类似圣诞树的松树,不过是两株,地上还铺起松叶,堂屋和青棚上方摆好喜神的象征物。

随着鞭炮声响,大家簇拥着新娘走进大院儿,在进门前要举行两道仪式,一道叫做“梳头”,一道叫做“起婚名”。

因为彝族“虎妻”的传说,彝族娶亲都害怕娶到母老虎变的媳妇,因此娶亲前有新娘禁食,起婚名等习俗。

沙马日聪本来就是选美出身,今天穿上了彝族新娘服装,戴上了周至赠送的南红首饰和吊坠,当真是份外漂亮。

吴仁中则穿着一套新西服,也算传统与现代,中西合璧了。

两道习俗走完后,众人簇拥新娘新郎到喜神前站立,由老赤日开始念诵《成亲经》,然后拜天地、祖先和长辈。拜毕,沙马日聪和喜娘由吉列阿比领着进入洞房。之后就不再轻易露面;今晚也会由喜娘陪宿。

将新娘送入洞房,火塘上烧好的小猪儿肉早就备好了,然后被切成坨坨肉,盛放在木盔里端了上来。

宾客一手取过一块肉,一手就将盛放礼金的红包放到木盔里,等到一盔肉耗尽,木盔里已经满满都是红包了。

来的宾客很多,端木盔的亲朋还要来回走几趟,才将红包收得完。

之后就是盛大的喜宴了,喜宴在青棚内举行,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重视舅家,因此舅舅是席中最重要的上宾。

接着双方长辈亲属会分作两拨,互对“酒歌”,这个酒歌的内容还很热闹,都是互相夸对方的,但是又很俏皮,因为一方夸对方的目的是为了索要彩礼,首饰等,而另一方夸呢,则是为了让对方高抬贵手,少要一点。

吴仁中家里唱歌当然不行,但是没关系,可以请唱歌班子,不过他请来的唱歌班子都太专业,是从州歌舞团找来的,虽然歌唱得好,但是应变能力上就差了一些,比周至在乡里听到的阵仗就差了乐趣。

年轻人的玩法就多了,吃过饭后,在青棚院里烧起一堆火,大家围着火堆弹弦子、唱调子、跳左脚舞,一直要热闹到晚上。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新娘子也会出来,不过她是不能吃“两家饭”的,这个时候还是吃的从娘家带过来的东西,可怜到现在都已经饿了一天了。

晚饭是最丰盛的一顿,用大摆筵宴来形容都不为过,之后的舞蹈新郎和新娘也可以参加进来了,大家围成圆圈,尽情地唱和跳,且往往跳到天亮。

天亮后,新娘去挑两担水到厨房里,同时在灶里烧一把火,表示新娘已经开始在新郎家烧火做饭,从此就在新郎家生活了。

不过这小院儿也没有挑水的地方,新娘子去院子里花园那边水龙头接一桶水拎到厨房里,给大家煮一大锅汤圆就算是完成了这道仪式了。

到现在,家里就剩下本家至亲的亲朋了,婚事也算是正式底定,新娘子需要回门了。

回门之前,新郎家需要给送亲的队伍准备各种礼物,送亲队伍里的“送亲郎”要唱“交亲歌”,大致的意思就是让公婆不要将新娘当做外人,放心使唤之类,并且将昨天收到的红包转交给新郎,让新郎交给新娘,之后送亲嫂子接过新郎敬来的酒,一杯敬天,一杯敬地,然后将酒杯揣在怀里,这才带着送亲队伍出门,回到女方家里。

原班人马要原班返回,吃过晚饭才能拆伙。

新娘这个时候也可以回门,如果这个时候不回的话,那就要等一个月以后了。

沙马日聪当然选择今天回,早点完成礼仪后好去海边度蜜月。

等到新娘子被送亲队伍簇拥着出了门,新房里的“床前火”才可以熄灭,夫家这边的流程才算是走完了。

但是作为御用摄影师的周至却不能闲着,他不能厚此薄彼,因此还跟着到新娘家去蹭了一波。

沙马日聪家虽然是少数民族家庭,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娘家这边的回门流程反倒更加像汉礼,在大酒店定了酒席款待宾朋,反而没有夫家那边热闹了。

不过等到这一晚,周至也累到有些扛不住了,抓拍婚礼其实是相当考验技术和体力的活,回到宾馆就一头扎床上睡着了。

等到第二天起来,周至他们便带着老赤日逛西昌城。

现在的西昌城并不繁华,但是步行街上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因为大家现在都没地方去,全在步行街扎堆。

老赤日走了几步就摇头:“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这里人也太多了,场面见识过了就好。”

周至看着脚都迈不进的步行街也有些打鼓:“要不就换个地方,咱们去泸山逛逛?”

“没逛头没逛头,我们还是回吧。”

“不是爬山,”周至笑道:“那里还有一个博物馆,有很多你熟悉的东西可以看看。”

泸山山腰上的博物馆叫做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它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民族学专题博物馆,是一个让游客了解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馆里共设计了八个陈列厅,包括“序厅”,“彝族奴隶制社会历史沿革厅”,“彝族天文历法厅”,“彝族生产技术厅”,“毕摩文化厅”等。

这里的陈列并不算太多,甚至都没有周至自己的收藏多,一共也就五千件不到,能够达到一级标准的也就十来件。

一般来到这里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够逛完,而他们感兴趣的一般都是彝族人的冷兵器,皮竹制作的盔甲,盾牌,尚算精美的刀具,虎叉,还有一具床弩,配上小标枪一样的长箭,是一件真正具备战争功能的实物,凶气十足。

要不就是去看彝族的民族服饰,以及金银配饰。

但是周至和老赤日却在门口就走不动了,因为这里有两件宝贝,一件是竹简,一件是牛股简。

竹简的年代并不古老,是明代的东西,与其说是竹简,不如说是一张小竹席,因为用来记录文字的竹片有近一米长,上面的文字也有六七厘米长一个。

而牛骨简就厉害了,这是到现在能够发现的,成篇的牛骨简,一共用七八根最长的牛肋骨制作而成,上面的书法苍劲古朴,颇有点古汉字中山篆的味道,同时有一些连笔连字的写法,有一些草书的意味,周至虽然看不懂文义,但是也被其独特的书法韵味所吸引,一老一小两人把脑袋埋在玻璃橱窗那里就不挪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