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考较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考较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以到了今天,人们将所见到的古锦包头都称做“仿宋锦”。

从宋代流传下来的装裱锦看,有紫鸾鹊锦、倒仙牡丹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方胜练鹊锦、八达晕锦、银钩晕锦等,但纹样虽古,其实多是清代仿品。

乾隆时期开始,苏州织造更是专为清宫书画手卷特制的包首锦,颜色瑰丽、图案丰富、寓意吉祥,这一时期手卷的包首开始变得精巧至极,用料更加丰富与华贵。

甚至青出于蓝地继承了宋代的“缂丝作”,例如故宫内府所藏清乾隆《御笔中秋帖子词》,共计十卷,装璜历时数年,最终装裱成一套,每卷形制、尺寸一致,包首与题签均为缂丝,但每卷图案纹饰各不相同,设色清雅别致,十分精美。

以前的周至在通过装裱特征推断作品收藏全貌的时候,在这一点上是弱项,甚至四表舅都不擅此道,王老爷子和启老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周至认识了蜀锦传承人杨大师以后,两人开始展开古锦复原工程,周至才算是补上了这个短板。

古代著名文人使用笔墨纸砚都是非常讲究的,何绍基这幅对联所用的纸张,叫做粉蜡笺,隋唐时期较为盛行,至清代成为常见的一种书画专用纸。

粉蜡笺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造价高昂,它将易于吸水的粉和有防水功能的蜡有机的结合起来,造出的这种纸色泽莹亮,手感柔润,不易受潮,书写平滑,不易吸墨,并能防虫蛀。

不仅保留了纸张易于书画的特性,同时非常平整,富有光泽,可以经历数百年而坚挺如新。

最早的时候,这种纸是用于写圣旨,后来走入民间,却变得更加考究,除了用药物覆色以外,还常常加上了手绘纹样。

比如绘画花卉蜂蝶纹的,就叫花卉蜂蝶粉蜡笺,绘画手绘云龙纹,就是云龙粉蜡笺,图案本身也是分了等级的,有些纹样,甚至只能皇帝使用。

何绍基的这幅对联是写在松鹿衔芝粉蜡笺上的,绘画也符合乾隆晚期的风格,充分说明何绍基在这幅对联创作时的郑重。

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老头一看周至审视对联的手法,选择审视的要素,以及检查各处要素的顺序,就已经知道面前的这位肯定是行家了。

虽然年纪实在年轻得过分,但是不能再当做外行,于是笑道:“刚刚算我失敬,小兄弟如若看得上,可以打个元爽折。”

这是老时间里行内人才懂的黑话,来自“会昌九老”的典故。

相传唐朝时,由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李元爽、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他们在白居易家中(一说在洛阳香山履道坊)聚会,欢醉赋诗,作九老诗,绘九老图。

从此以后,这个典故就成了中国书画雕刻的一个重要题材,文玩行里的伙计都明白。

李元爽在九老里边排第八,所以老头说的“元爽折”,其实就是按照标价打八折的意思,当然也有考较周至的意思在里边。

周至笑道:“伯伯,我在蜀都工美商场拿片儿,一向都是香山折。”

“哦?”老人有些讶异地看向周至:“软片儿还是硬片儿?”

“软硬都是。”周至笑道。

“我相信小兄弟不会诳人。”老头也跟着笑了,甚至还把对周至的称呼也换了:“这样,我出一题,如果小兄弟答得对,香山折上,我再和小兄弟看一件好东西,算作谢过失敬之罪。”

“如果答不上来呢?”周至问道。

“如果答不上来,那我们就还是头前那样,如何?”

“那请伯伯讲来。”

老头笑道:“这陈列厅里,有两件硬片儿我一直感觉拿不确实,小兄弟觉得该是哪两件?”

江舒意和旁边围观的人都感觉这老头好不讲理,这大厅里的东西非常多,具体哪件拿不确实,也是你老头自己的事情,旁人从何知晓?

另外就算是周至说对了,你来个矢口否认,不也一样可以耍赖?

不料周至却一点不以为意,直接伸手指向展厅柜台后方货架上一对造型奇特的花瓶:“那对出戟花觚,可否让我上上手?”

这下老头眼里的震惊之色藏都藏不住,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从架子上将那对出戟花觚取了下来。

觚,本来是一种古代青铜礼器样式,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制作,喇叭口,口下渐收,斜平肩,腹部凸出,腹下细胫,至足外展,也为喇叭状,平底。

到了明正德,开始在仿青铜觚式样的四棱增加了凸棱装饰,样子就好像方天画戟的月牙,称为“并出四戟”或者“四箸”,因此被称作出戟花觚。

商店里的这对花觚同样身有四组出戟装饰,底部内凹呈浅圈足,形制庄重古朴。

胎体略显厚重,通体施灰青色釉,色泽清亮肥润,圈足露胎处还上了酱褐色护胎釉,很明显是模仿汝窑瓷器的特征烧造。

翻看底足,可见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将两件花觚都看了一遍,周至将东西郑重放回台面上:“文物商店标示的这个价格,很明显是将底款当做寄托款,把器物定在了嘉庆年份上。”

“而伯伯认为这对器物完全可能出于乾隆本朝,但是同样也有些疑惑,故而说感觉拿不确实,请问是不是这样?”

“小先生当真是高人,这都看得出来,必能解惑。”老头这下当真震惊不已,因为周至的推断完全不差,所以又把对周至的称呼换了,连连拱手:“还请先生不吝请教!”

“哗——”更加吃惊的却是围观众人,甚至有了点骚动。

这年轻人能够如此准确地推断出老头的想法,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不过周至却笑道:“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对儿仿汝窑瓷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