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宋渊欢之 > 第二百二十二章楼务店(二合一)

宋渊欢之 第二百二十二章楼务店(二合一)

作者:柒耶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1:4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在京城,一套豪宅需要上万两,而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也需要一千三百两左右才能买下。

宋欢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觉得自己真是把房价想得太理所当然了。

而宋欢不知道的是,这个时期的房价还算低的,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京城房价飙升,豪宅少说也得数十万两。

折合为人民币至少是5000万以上,普通住房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京城的普通百姓每月的收入只有三至五两,买房对他们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就是京城的大官努力一生,也未必买得起自己的房屋。

这里指的纯俸禄。

而造成宋朝房子这么贵的原因主要有京城地段好、供需不平衡两个方面的原因。

天佑朝因为先帝后期沉溺享受不对朝世关注的原因,这使得特地职位的官员从商人手中得了不少好处。

他们不加限制地使商品、使得经济自由蓬勃发展。

建安郡的茶叶也是其中之一。

正因如此,反而极大地促进了天佑朝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京城逐渐成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中心区域。

如此好的地段再加上是发展中心,这便使得京城的房价不断上涨,就连很多朝廷官员也买不起,或者说只能买得起小户型的院子。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需要,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面积较小的房屋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也就逐渐出现了官员居无定所而只能租房和普通百姓“蜗居”的现象。

也正是因为京城的地段十分好,越来越多的人口都从各个地方涌入到京城中。

正如:“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宽巷,市不通骑”,这便是形容京城的人口密集程度。

而相比于连年增加的人口总数,京城的土地是有限的,京城的建设速度也逐渐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居住带来了压力,最终使得住房供需不平衡,房价不断上涨。

京城不仅房价上涨,就连衍生出来的租赁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民众的不断涌入,百姓没地方住就只能租房子,他们的选择有两种:

一是民租房,二是公租房。

宋欢他们租住的就是民租房。

公租房不像现代,是给贫困户住的(实际上住进去的多数还是……),而在这个时代,在京城,没有关系都住不进去。

在京城,主户便是百姓对有房一族的称呼,也就是房东,在这里被叫做“掠房钱人”。

而另一个称呼“坊郭客户”则指的是那些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在城里买不起房子的平民,只能靠租房子。

所以宋欢听了牙人的介绍后这才知道,原来京城已经出现了楼店务这种专门管理公租房的政府单位。

楼店务对于公租房有经营权。

主要就负责三件事:公房租赁、管理、维修。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或是住到京城郊外的房子中。

但是,百姓没有想到的是,房租也由于供需的不平衡而不断在飙升着。

宋欢之前到京城的时候正赶上赶考高峰期,自觉租赁这么多这么贵是正常的,虽然听房东唠叨了一嘴,宋欢只以为那是对方讨价还价的借口,她还真没往这方面想,如今深入了解了才知道,原来这随处可见的租房现象,真是没在开玩笑。

宋欢没想到,出来科技不发达,其实很多现象和上辈子没差多少。

在天佑朝之前的帝王,往往都会给来京赴任的官员赐予府邸居住,但是到了天佑朝时期,由于朝廷无法承担庞大的官员群体,只能对一些立了大功的官员赐予宅院。

因此,这就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多数官员们需要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与此同时,天佑朝前期制定了特殊的官员制度,即短期的官员聘任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又使得官员不需要买房,或是不需要买大房子。

官员制度中对于官员的任期是这样规定的:京城官员和地方官员都是三年一换,相对来说比较短,并且朝廷的法令又规定官员不需要携带家属。

规定是这么规定,其实有需求的还是会拖家带口,就如傅学林。

因此,多数来京城赴任的官员往往都会轻装上阵,不会携带大部分的家当,如此官员也不会去置办房产,租房对于官员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些官员仅限于京城外地户籍。

章靳斋就属于京城户口,再加上本就是官二代,在京城也是有房一族。

他家的府邸虽说不是很大,但也是个小二进院子,够一家人住了。

且地段也不错。

京城也是由于地段好和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使得京城的房租也是非常昂贵。

并且,租房的价格又是由租房的大小所决定的,而官员每年的俸禄对于租住大宅院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朝廷的官员们往往会选择小一点的房子蜗居。

此外,当时的朝廷虽然负担不起房产的赐予,但是朝廷会鼓励租房,并且专门设置了为官员提供租借廉租房的租房机构。

所以说,楼店务手里的廉租房其实优先于官员,有多余的才会给跟官员有些亲戚关系等等的。

这些廉租房的出现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建立了布局相同并且面积较小、适合一个人居住的房屋。

因此,朝廷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官员租房子蜗居的风气。

天佑朝开国先祖十分注重人才,天佑朝和天启朝皆是蒙先祖的余荫。

先祖对科举考试进行大力改革,打破了传统世家大族对于选拔官员的垄断,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的新纪元,如今的科举就是沿袭前朝的制度。

它的出现直接使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并达到鼎峰,且有效遏制了朝廷的**之风,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公正的平台。

朝廷除了增加科举考试最终录取的名额以外,还会增加考试的次数,让更多人可以有机会进入京城。

而正是这每三年举行的科举考试,给京城带来了很大的人流量,使得考生必然要带着随从等人在京城停留数十日,正如书中记载的:天佑元年,诸道进士赴省试者几万人,这便是感慨科举考试带来的人流量之多。

但是,对于庞大的人流量,京城的土地有限,住房也有限,物价连年攀升,可想而知,今年的天灾,物价的暴增,死了多少人百姓,破家了多少!

而对于大多数是贫苦人家出身的考生来说,这次的天灾无异于断了他们的活路。

又有多少贫苦书生冻死在路上,饿死在了街角。

而像宋欢她们这种经济情况的,相比于买房,往往也会选择租房,而相比于大房子,更又会选面积较小的房屋,这样会更便宜,更能缓解经济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科举考试的考生很快便成为了蜗居一族。

天佑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不仅使得考生主动选择蜗居,还吸引很多有房屋府邸的官员主动将自己多余的房产进行出租。

有个别官员会在留出自己的空间后,将剩余的空间尽可能压缩,划分出一人或者几人居住的面积来进行出租,对象一般就是给考生。

如此,官员也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由上至下的这种租赁景象出现,极大地刺激了租赁业的快速发展。

正如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所记载的,赵普“广第宅,营邸店”,这便是形容官员出租房屋给考生的行为。

因此,朝廷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给京城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而考生的短暂性停留也使得蜗居成为了京城的一种潮流。

武安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十分支持的。

因为武安侯想要快速恢复经济,对待商人的政策放松了不少,这便使得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在京城商品经济能够得以繁荣发展。

武安侯的动作动了不少官员的蛋糕。

这帮人有看不惯武安侯的,有的慢慢靠近项家,有的则暗地里投了璟王。

璟王对于投靠过来的人皆不拒绝。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岂用有智、有勇气、甚至贪财、愚钝等各种各样的人,有智谋的人喜欢争相立功,有勇气的人喜欢舒展志向,贪财的人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愚钝的人能够勇于牺牲。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兵时最微妙的权谋。”

人没有无用的,只看你会不会用而已。

话又说回来。

京城作为整个国家的都城和经济中心,相比其他地方来说,自然会有着更多的商机。

因此大量的商人和旅客都纷纷涌入京城中,对居住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京城内外的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人都投身于房地产市场,盛行着“蜗居”的风气。

为了满足更大的流动性,无论是在京城的较为繁华的街道,还是在穷乡僻壤,大量的旅馆和可以用来租赁的房屋连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租赁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蜗居行列中。

与此同时,作为从外地涌入京城的商人,本身就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很强的逐利性,因此,他们来到京城后,往往会选择租住小房子,选择蜗居来减少成本的开销,缓解生活的压力,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宋欢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商人货郎,陡然生出久违的熟悉,这不就是“X漂”一族?

阿弟即便考上状元了,她们的压力依然不小。

阿弟的未来,表现好可能一直在京城做京官,表现不好可能就是被外放到基层积累经验。

宋欢从牙行里走出来,精神有些颓靡,之前因为阿弟和傅渊之金榜题名而升起的欣喜又被冲散了不少。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宋欢又想到那个廉租房。

阿弟和傅渊之或许可以去申请,到时候她们就可以不用租现在这个小院子了。

因为有傅渊之和阿弟为这个院子增加了好名声,给房东增加了噱头,房东在那以后就没有给她们涨价,但是价格依然很高,宋欢觉得等廉租房下来后,她们就可以省下好一笔银子。

之前她不知道京城已经有管理廉租房的楼务店这个机构了,若是这个机构能够由政府出面在其他府城也普及,就能够缓解大部分百姓的经济压力。

不过,想归想,宋欢觉得可施行的难度有些大。

像她曾经那个年代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是五保户贫困户住进去,更不用说现在了。

没有更好的监察机制出现之前,这些不过是给某些人行方便而已。

真正收益的也不是真正迫切需要解决难题的百姓。

宋欢一边走着一边神游。

走着走着,宋欢突然撞上了一个人,宋欢侧头刚想说对不起,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你不是?!宋欢姑娘!”

宋欢见对方认识自己,一瞧过去,还真是认识的。

“小药?怎么是你?你们来京了?”宋欢脱口问出。

小药点头,“没想到还真碰上了你。”

宋欢一笑,问道:“齐小姐呢?”

小药指了指不远处的马车,又举起手里的吃食,说道:“在那儿,我来给小姐买吃食。”

宋欢微笑说道:“那我过去打声招呼?”

既然遇见了,不过去打声招呼也不行。

小药点头,说道:“过去吧,小姐一路上还念叨着你呢!”

宋欢当初原以为只是齐元桑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还真在京城碰见了。

坐在车里百无聊赖的齐元桑就见到车帘被撩开,露出一个熟悉的脑袋。

齐元桑恹恹欲睡的神情在看到宋欢就瞬间精神,惊喜道:“宋欢?!”

宋欢看着如小白兔的齐元桑,“……”

上次见面让她印象太深刻了,这披着兔皮的小狐狸让她一时之间不知该作出如何反应。

齐元桑来了精神可不管宋欢的纠结,直接让宋欢上车,问道:“你现在住在哪儿?你还会在京城待多久?你兄长弟弟真厉害啊,我都听说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

宋欢谦虚说道:“侥幸侥幸。”

宋欢接着又把自己目前住的地址说了出来。

宋欢反问道:“你们怎么来京城里?来多久了?”

齐元桑说道:“回京赴任,就回来了,三天前回的京。”

其实此行的目的不仅是父亲回京赴任,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婚事。

不过,这没必要说,齐元桑也不想多说。

她不是很喜欢京城,在这里不自由,还处处受限制,如今出府都只能待在车厢里,透过缝隙看看车外的风景,真是憋屈。

想到未来她都会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齐元桑又只剩下了气闷。

感谢昨天投推荐票的同志们~

感谢随风、刘小程同志的月票~

比心心

5.7的更新晚一些哈,不确定是中午还是晚上,嘿嘿,见谅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