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55章 李治远不如那厮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55章 李治远不如那厮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上午。

李世民坐在桌案边,平淡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最小的嫡子、晋王李治恭恭敬敬地跪坐在他面前,陪着的还有嫡女、晋阳公主李明达。

这对兄妹常住立政殿,打小关系就好。

“有件国事,吾想与你们商量商量。”李世民道。

李治顿时诚惶诚恐:

“儿臣只有一些愚见而已,君父若能参考便是儿臣的大幸。”

经受大儒的教育,儿子在面上还是做到位的。

李世民的手指弹着桌面:

“吾想广开官学,提升民间的教养。

“对确难办学的偏远地区,也想以赠书的形式,向当地百姓传播圣人的教诲。你们觉得如何呀?”

“好呀好呀!这样穷人的孩子也有机会读书做官啦!”李明达叽叽喳喳地说。

李治则沉稳许多,先一顿首,道:

“父皇仁德,可以比肩汉文帝,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啊。”

汉文帝是封建帝王的样板,也是李世民的偶像。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多高兴,手指也不弹桌面了,等着李治说出那个“但”。

“但是这办法耗资无数,恐怕收效却甚微。”李治果然是欲抑先扬的套路:

“山野之民资质低劣,朝廷就算耐心从头教化,也难有什么进展。

“而且他们半吊子的知识学得多了,难免心中浮躁,不安分种田生产。

“孔子曾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此意。”

李世民又问:“百姓不识字,那谁来参加科举呢?”

“自然是士族大家。”李治侃侃而谈:

“他们的学问传承自春秋秦汉,有德、不贪,可以为官。

“既然有现成的官吏人选,陛下又何必劳民伤财,从头培养呢?”

李明达撅起小嘴巴:

“可这样对平民百姓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李治无奈地对天真的妹妹笑笑:

“这就是治国。”

李世民不置可否。

这时宦官来报,长孙无忌求见。

“你们先回吧。”李世民召来大伴:

“让阿史那结社率送他们回去。”

趁着等保镖的短暂时间,李治随口一问:

“父皇,儿臣的老师许敬宗先生去那儿了?”

李世民也随口回答:

“去洪州了。”

“哦,因何罪被贬呢?”

“四年前在你母后的葬礼上发笑。”

“哦。”

李治不吱声了。

这种比先迈左脚更扯淡的贬谪理由,他可不敢细究。

这时,一个不戴头盔、披肩散发的突厥将军上殿,不标准地拱了拱手:

“陛下。”

阿史那结社率,突厥降将,接任韦待价的右监门卫将军一职。

因为某位殿下的缘故,他抓小孩儿的能力突飞猛进。

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护送未成年皇子的专职保镖。

“把晋王和晋阳公主送回立政殿。”李世民吩咐。

“是!”

两个孩子乖巧地跟在高大粗犷的突厥汉子身后,在门口遇到了候着的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行礼:

“舅舅。”

“好外甥。”

长孙无忌疼爱地拍拍他俩的脑袋,抱着一摞文章上殿。

“陛下。”

李世民向他微微颔首:

“什么事?”

“陛下,臣有一要事上奏。”

长孙无忌恭敬地说:

“群臣进谏,陛下在高昌国故土设立西州欠考虑。

“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改设西昌州。”

啧……李世民咂了咂嘴。

群臣不但在是否攻打高昌、如何处置高昌功臣的事情上,与他作对。

连如何处置高昌,都要斗一斗法了吗?

西州与西昌州,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西州是州县制,代表唐王朝将高昌故土直接纳入中央管辖,制度与中原无异。

而西昌州是羁縻州。

唐朝只是名义属国,唐皇帝只是共主,实际上仍由当地土人自主治理。

不消说,这又是士族和国家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对抗——

李世民要求中央直管西州,以保护丝绸之路畅通,并防御在西北方虎视眈眈的西突厥。

但士族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直接管理西域不合算,太费钱了。

其中隐藏的含义是:

这些中原的上流人家,不可能去兼并远在千里之外的土地。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朝廷又何必浪费金钱和精力,千辛万苦地去治理?

至于商贸是否畅通。

那是商人的事情,与他们这些地主何干?

“朕……知道了。此事再议。”李世民闷声道。

看着长孙无忌怀里的一堆文章,他忍不住好奇地问:

“你抱着的这些是什么?群臣的血书?”

长孙无忌听出了妹夫的不悦,小心翼翼地说:

“呃……是那些孩子们写的检讨书。您昨天交代的,要亲自审阅。”

“哦,放那里吧。”李世民无精打采地指指桌子。

长孙无忌拱手,七上八下地退下了。

李世民郁闷地坐在龙榻上。

没想到,李孝恭的死会引发这一串连锁反应。

士族出身的文臣们,越来越明着和他唱反调了。

如果是为了国家大事直言进谏,还则罢了。

问题是,那些家伙未必立场端正。

奏折里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家族私心。

不愧是传承千百年的大族,生存有道啊。

这股歪风是该刹刹。

可打断士族的骨头,连着皇权的筋。

该怎么精准地敲打他们呢……

“呼……”

李世民苦恼地叹气,觉得自己就像个和面师傅。

水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而且,李治的表现也让他难以理智。

这屁股已经大半边坐到士族那一方了。

就这样子,以后还怎么当好晋王,拱卫他的太子哥哥?

着实让人失望透顶!

是被世家大儒教坏了啊!

李世民有点后悔。

李治的性格太乖宝宝了,老师说什么就信什么。

早知道有些士族会在皇族教育里塞私货,把皇族后代按照他们的意图引导。

在老师的选择上,就应该更谨慎才是!

与其学到错误的知识,还不如不学。

就像某个……不,某群整天不上课,天天泡在大街上的熊孩子那样……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桌案。

孩子们的“检讨书”整齐地摞在一边。

字迹一点也不幼稚,反而相当老练,甚至还像草书大家那样连笔。

根本不像出自整天逃学的稚童之手。

毕竟是被某位殿下每天军训出来的。

每日一更,加上修改重写,文本量一点也不比基层文吏少。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随意拿起第一份。

第一份就是李明殿下彻夜所写的大作。

作为这群熊孩子的带头人,理所当然地摆在第一个。

“那厮到底写了点什么呢,他会老老实实认错吗?

“大概不会。”

李世民的嘴边不由得浮现淡淡的笑容,翻开一看。

第一句话就震撼他五百年:

“陛下于贞观元年全面考察分封、州县的利弊时,曾作出重要指示:

“‘朕治理天下,百姓是根本,而不是劳役百姓以供养自己的亲族’。”(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

这种不讲套路的文章体裁,还真是……

讨人喜欢啊。

人总是喜欢被拍马屁的。

像李明这样,记住领导在什么时候说过什么话,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马屁。

让领导觉得自己的决策受到了重视。

“这个讨厌鬼,在不讨厌的时候,还真是……不讨厌啊。”

李世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看着文章嘿嘿傻笑起来。

第一句话吸引了他的兴趣,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李世民忍不住地往下看。

读着读着,他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表情逐渐严肃,若有所思地抚摸起了两撇胡子。

这写的……

有点意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