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5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河北士族

李明回到了立德殿,迎接他的是核蔼可擒的阿娘与五位姐姐。

母亲杨氏——现在已经荣升杨妃——抚摸着鸡毛掸子,温柔地说:

“听陛下说,阿娘的好大儿干了好大事呀。”

李明捂住屁股瑟瑟发抖:

“别别别,杨女士请冷静,我在阿爷那里已经吃过一顿竹笋饭了……”

“别客气,一顿怎么够表达我的褒扬之情呢?”

“别……啊!啊!救命!”

立德殿传出了有节奏的啪啪声。

门外的老宦官听着某人的惨叫,欣慰地点点头:

“嗯,今天很大声,看来殿下的心情不错。”

每晚的固定节目,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

李明跪着吃大米拌小米。

虽然升了格,但杨氏仍坚持住在立德殿,能省一点内帑是一点。

逼仄的屋子里同时挤着一位妃子和五位公主,导致立德殿成为了单位面积职级最高的地方。

“别挑食,多吃蔬菜。”

李令给李明的夹满了葵菜,碗里顿时绿意盎然。

李明的脸也跟着绿了。

为啥我的工人都有羊肉吃,我却只能吃糠咽菜……

“你怎么还没嫁出去啊?是不是没人要你啊?”他忍不住嘟哝。

李令手一顿,鼻子轻哼一声:

“陛下觉得那个姓裴的配不上我。”

杨氏筷子敲敲碗:

“吃饭吃饭。”

“哦。”

“李明,你一会还有作业别忘了写。”

“唉……哦。”

…………

吃完饭,立德殿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不过是一间能勉强容纳一桌一椅的小阁楼——久违地亮起了灯光。

李明对着纸笔发麻爪。

穿越了还得写检讨,他有种白穿越了的感觉。

都特么赖韦待价!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一定要出气!

要不干脆写首反诗吧。

就写“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嗯不错。

够解气也够反动。

而且李世民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还以为儿子突然开窍要大展身手了呢。

说干就干,熊孩子李明兴奋地执笔蘸墨。

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杨氏端着茶,放在李明的书桌上。

“儿啊,好好写啊。”

她叮嘱着,就像一位关心孩子学习的普通中国式家长。

“我会哒。”

李明随口应付,就像一位只想玩手机的普通中国式熊孩子。

杨氏看着这个不肖子,温柔地拍拍他的小脑袋:

“好好向你的父皇表现。李令和你其他姐姐的婚事,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这也是为了你自己。”

什么什么什么?

杨氏一番话,顿时让李明猪脑过载。

一份熊孩子的检讨书,怎么整出了拯救世界的严肃性?

“这事她们都不知道,阿娘只和你说。”

杨氏轻声道:

“阿娘曾请求陛下,请他将李令许配给一位好人家。”

“谁?”

“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之子,崔挹。”

嘶~

李明不由得放下了笔。

崔氏是天下第一望族,最大的地主势力没有之一。

也是河北士族与朝廷暗斗的领头羊。

李明不喜欢,李世民也不喜欢。

母亲这一手,是出于什么心理?

“你知道为何河北不服朝廷吗?”杨氏突然问。

唐朝语境下的“河北”,指的一般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故地,与“山东”差不多一个意思。

就像楚人不服周,燕赵之人也一直不服唐。

民风彪悍,且怀有二心。

为此,李世民甚至嫌山东河北“人多壮勇”,不愿意在那地方多征兵。

“嗯……因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明积极开动小脑筋。

“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杨氏平静地说着:

“其实他们最不服的未必是朝廷,而是陛下。”

不服李世民?

“为什么?”李明几乎脱口而出。

昏君只是熊孩子们嘴上调侃的,没人真觉得李世民不是个好皇帝吧?

“因为在统一河北的战争中,陛下没有处理好。”杨氏道:

“河北势强,本就不服我们关中人。陛下杀了在河北颇有民望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导致人心浮动。

“后来刘黑闼以窦的名义起兵,又被杀。

“是太上皇命令……命令你的大伯去招抚河北民众,结交当地士族,才慢慢收拢了民心。

“而之后的事……你也知道。”

李明听得十分仔细。

他的“大伯”,就是那位被玄武门继承法淘汰了的前任太子,李建成。

也就是说,河北士族其实更偏向李建成?

没想到燕赵反骨,其中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

站在他们的角度,也确实不难理解——

关陇突然冲过来一群和鲜卑人通婚的乡巴佬,把他们爱戴的领头人接二连三杀死,然后马鞭一挥:

“你们从此就归朕管了,给朕老老实实地纳租庸调!”

那确实不容易服气啊。

而他们越不服气,李世民就越对河北地区提防打压,造成恶性循环。

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核心造反地区就是河北。

原来唐亡的另一颗种子,也在贞观时期就种下了……

李明忽然开窍了:

“阿娘,你是想让李令去和亲?”

咚!

杨氏重重敲了李明的小脑袋瓜。

“你再好好想想我刚才说的。

“河北士族与你大伯交好,而李令,又是你……三叔的亲生女儿。”

大伯李建成、三叔李元吉,以及河北士族,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共同特点——

他们都是玄武门之变的败者组。

以这条脉络进行联姻……

“阿娘你这是?!”李明悚然一惊。

杨氏淡淡地微笑着:

“为你在河北寻后盾。

“如果你将来在宫里待不下去了,那里也可以是你的退路。”

李明恍然大悟。

李元吉原配的子女,这重身份在太极宫里是劣势。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河北,这反而是优势。

有其子必有其母,杨氏的政斗水平是真的高明啊。

可为什么她突然提起了这一茬?

不是刚升为妃子吗……

“你从小就在宫里担惊受怕,虽然在家中不曾表现,但阿娘何尝不知?”

杨氏疼爱地轻抚着李明的后背:

“你的五个姐姐父兄被杀,从小在掖庭长大。那提心吊胆的表情,阿娘见得太多太多……”

李明怔怔地看着杨氏,一时语塞。

当妈的哪有不为儿女操心的。

“所以,好好写吧。”杨氏鼓励地拍拍他肩膀:

“陛下和崔氏两看相厌。

“你得做出点成绩,阿娘才有底气,去向陛下求这门亲事。”

“我知道了。”李明懂事地点头。

杨氏不知何时离开了,李明没有注意。

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封“检讨书”的构思之中。

首先,坚决不能认错。

本来就是为了刷好感的,认错就天然矮一截了。

必须把脏水泼到韦家头上。

但怎么泼是有学问的。

要写得李二开心,就要知道李二关心什么,想看什么。

而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关心的无非两件事——

子孙是否贤明爱民,权力是否稳如泰山。

而这又绕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上——

士族。

是士族在挤压民生。

也是士族在侵蚀皇权。

所以,文章的主旨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喷士族。

李明不禁哑然失笑:

“真是讽刺,我写文章抨击士族的原因,竟是为了自己能攀附上河北士族。”

存在就是一切。

活下来壮大自己,才是能突突别人、进行改革的前提条件。

自己只是熊,又不是傻。

自己又没系统,傻不愣登上来就掀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且我攻击的是关中韦氏,与我“未来的”河北崔氏姐夫有什么关系?

中心思想确定,李明立刻动起笔来。

写着写着,眼前的文字扭动起来,重新构成了一幅幅阴沉的画卷。

大排长龙的流民、瘦骨嶙峋的工匠、来俊臣说出“我是私奴”的那张笑脸、知识渊博却瘦成了猴子的娄师德……

这些画面已经深深烙印在李明的灵魂深处。

又随着飞快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烙印在白纸之上。

彻夜,灯火通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