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23章 夭寿了,皇帝差点被气死了!

“交州又乱了?朕就知道那些蛮酋没安好心,这才消停了几天啊!”

李承乾直接骂开了。

传令的表情微妙了起来,没有多说什么,将急信上呈给陛下,麻溜地就退下了。

李承乾还在那儿骂骂咧咧的,一边展开交州都督的急信。

“南蛮实在太野蛮了,反复无常的小人!酋首好像是姓阮的……

“呸!他们也配姓阮?他们也配取汉姓?真是癞蛤蟆想吃……

“咦?呃……”

骂着骂着,李承乾的声音小了下去。

李治一直低眉顺眼地候在一旁。

就算心里的好奇心快爆炸了,只要陛下不发话,不该看的密信他绝对不看,不该问的问题也绝对不问。

“咳咳。”

李承乾尬咳了一声,继续生气地嘀咕着,但是气焰小了一截:

“南蛮着实可恶,竟敢犯我大唐疆土。”

听上去和上一句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用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犯我疆土”,就说明敌人不在内,而在外。

李治的脑子快速运转起来,试探着问出最安全的问题:

“又是李明在搞鬼?”

把锅推到那小子身上绝对不会错。

一听“李明”二字,李承乾的胸膛就剧烈起伏起来,黑着脸将密信递给了李治。

“你看看。”

李治立刻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

得了皇兄的首肯,他这敢一窥那条让他好奇得心里痒痒的情报。

信件是来自岭南道朝集使的,报告交州的最新近况。

朝集使是岭南道在“道”一级的最高官员,由宗室大臣担任,所以还是可信的。

至于交州的情况,为什么要由上一级的岭南道主官来亲自汇报,这就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

因为交州虽然被称为“都督府”,但是都督一职已经空缺很久了。

岭南道本来就是最南端的道,而交州又是岭南道的最南端。

不但炎热潮湿,还有夺人命瘴气,因此实在没人想去那里当官。

即使涨工资提级别都不行。

具体来说,官员们有多不想去交州呢?

举个栗子,比如贞观二年,李世民陛下让范阳卢氏的卢祖尚去交州当都督。

卢祖尚觉得自己一去就回不来了,宁死抗旨。

结果真的被当时还很年轻气盛的李世民给当朝砍了。

又比如贞观九年,李世民陛下把交州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宗室大臣李道兴,觉得咱老李家自己人总能体恤朕吧?

然后呢,李道兴觉得自己多半挺不过那里的瘴气,日日忧惧,又因为卢老哥“金玉在前”,不敢推辞。

结果把自己给活活吓死了。

从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即使在贞观巅峰,华夏对南方的掌控力也不大行。

即使当地土人都是温驯的绵羊,大唐甚至都挑不出几个能在那里放羊的人才。

贞观朝确实有很多本事够硬的大臣,但是八字够硬的就不多了。

失去了北方先进生产力和组织力的灌溉,所以那地方长期落后不是没有原因的。

“什么?交州遭到了具装步骑兵的进攻?而且侵略者来自更南方?!”

有了这一层前提,就不难理解李治在得到这个消息时有多么震惊了。

交州已经够落后了,比交州还要靠南的地方……

那种地方连是否适宜人类生存都得打个问号,更别说发展出发达的采矿、冶金、锻造工业了。

“交州的南方……是林邑国吧?那地方甚至连个能炼钢的炉子都不见得有,他们哪来的具装歩骑?!”

李治有一种猴子手搓核弹的诡异感。

事实上,岭南道朝集使的惊讶丝毫不亚于他。

这在信里的字里行间中就有所体现。

当时,朝集使正好在交州都督府治所,替空缺的交州都督巡查安抚当地的华夏人,收拾阮氏作乱的残局——

官府再不出面镇抚,在当地所剩不多的华夏人就全要润回北方了,到那时候交州就真的要失守了。

岭南道朝集使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对瘴气有了基础免疫力,去交州出差的这份苦差事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他头上。

结果朝集使前脚刚到,交州土人后脚就来冲击治所了。

阮氏又特么造反了吗……朝集使最初的反应和李承乾一模一样,亲自登临城墙,瞭望敌情。

结果发现,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好像有些出入。

那些蛮夷拖家带口,不成队列。

不像是来进攻,反倒像是来寻求避难的。

朝集使大人眯细了眼睛,仔细眺望。

然后,他就看见了终身难忘的一幕——

在惊慌逃窜的土人身后,深不可测的丛林之中。

冲出来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武士。

具甲武士他见过,热带丛林他也见过。

可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刚好打在朝集使大人的思维盲区了。

我去,该不会伪明的那帮叛匪突然脑筋搭错,选择从交州登陆,妄想从南方推到北方吧?

他觉得好怪,再看一眼。

然后发现了更吊诡的现象。

那些甲士手持唐刀,盔甲也很精美,都是华夏式样。

然而队形却很散乱,典型的无组织无纪律。

甚至还有很多人嫌热,把头盔盔甲什么的脱了随地乱扔的,暴殄天物。

也就是这么一脱,让朝集使看清了那些士兵的面相。

他们比交州土人还要黝黑瘦小,像猴子似的,身上套着的铠甲大了好几码,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沐猴而冠”。

显然不是华夏人。

“对方是林邑的蛮夷,不知从哪里捡到了大批武装,北上入侵交州。”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说着,已经出离了愤怒。

李治张了张嘴,看着老哥的这副臭脸,还是把涌到嘴边的问题给咽了下去。

这还需要问吗,在背后给林邑塞大宝贝的,除了李明还能有谁?

丛林里不会真的长出全套唐甲唐刀吧?

“他可真是一位养狗好手啊!先撺掇交州,交州不行再撺掇林邑,总能找到一条甘愿为他卖命的好狗……”

李承乾咬牙切齿,脸颊上浮现出不健康的潮红。

老十四的一番骚操作,属实要把他气出病来了。

他现在无比后悔,自己怎么能先开第一枪,先和大唐的好狗新罗发生勾结。

结果大明的后方没有扰乱,反而打开了李明小老弟的思路,也依样画葫芦,在大唐的后花园疯狂养狗。

这场养狗大赛对大唐十分不利。

因为和对边疆掌控力弱的大唐不同,大明用甜枣、大棒和迷魂药(魔改宗教)三板斧,基本摆平了四方夷狄。

境外的蛮夷在宗教的蛊惑下躺平等死,而境内的蛮夷则紧密团结在李明陛下的周围,共同建设大明特色的封建主义。

这导致李承乾无法在大明的后方找到战略支点,进行对等反制,只能被动挨打。

“陛下息怒,我们何必与那顽童一般见识?况且交州土人有反乱之心,就放着他们自生自灭又如何?”

李治担忧地看着皇帝越来越阴沉的脸色,赶紧劝道:

“退一步想,交州再怎么乱,毕竟距离中原遥远,不会产生多大的实际影响。

“我们越搭理他,他就越来劲。可我们如果置之不理,他又能奈我何?”

李承乾的视线移到李治身上,把对方吓得立刻住了嘴。

“你的意思是,放弃交州,任由满意入侵?”

李治不敢吱声。

“唉……你不在其位,不知其忧。”李承乾一语道破。

李治两腿一软,当即跪了下去:

“臣不敢!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当皇帝说出类似“你要不在朕的位子上坐坐”这样的话时,你最好低调点,别傻呵呵地回答“好啊好啊”。

不过李承乾的本意倒也不是在试探老九,他是真的在讲治国的难处。

“我大唐是天朝上国,泱泱大国岂可失了威严?

“如果打碎牙齿往肚里吞,让蛮夷失去了对天朝的敬畏,会发生什么?”

“被四方蛮夷群起而攻之……”李治跪在地上,低着头喃喃。

毕竟五胡乱华也殷鉴不远。

“西边的吐蕃正虎视眈眈。如果我们暴露出了软弱,他们势必会把手伸过来。”李承乾继续说道:

“交州离华夏核心区遥远,那吐蕃呢?他们离关中只隔了一个大非川。”

李治听得嘴角微微抽搐。

父皇和大哥从大非川出发,一路下坡踩油门飙到长安,把他赶下摄政宝座,这教训就发生在几个月之前。

“起来吧。”李承乾语重心长地教导道:

“治理国家不能只算小账,要算大账。”

李治肃然。

“陛下所言甚是,是臣考虑欠妥了。”

就这样定下了出兵的总方针。

“只是……”

只是出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难。

连官员都被吓得宁死不去交州当都督,士兵们的待遇可远远比不上官员呢。

曾有四百名士兵赴交州换防,结果第一年就因为瘴气死了一半。

如果真的要调兵平定,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可想而知。

更别提当地土人已经鸟枪换炮,装备上了大明的铁器,质量甚至比大唐自己用的还要更胜一筹。

敌人套上了buff。

而大唐则满身debuff,和大明在黄河一线正面对峙,已经快把国力拉爆了。

不但军费爆炸,前线还正好在中原粮食主产区一线,动荡的局势导致老百姓无法安心生产,严重拖累国内经济。

更别提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呢,又要减税,又要维持军费开支,还要出兵前往瘴气密布的南方……

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李明埋的一个个暗雷就像一连串爆竹,在李承乾的脑子里一个接一个炸了开来。

“咳咳!”

李承乾顿时气血上涌,剧烈咳嗽起来。

“陛下!”

李治做出搀扶的样子。

没想到,皇帝陛下真的软绵绵倒在了他怀里。

“诶?!”这发展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李治大惊失色。

他这才发现,当上皇帝的大哥极其消瘦,在他这半大小子手里轻得和个娘们儿似的,身上一摸全是骨头。

李承乾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就在那儿咳嗽,嘴角渗出血迹。

“太医!陛下,陛下他……快来人护驾!”李治口不择言,惊叫起来。

…………

今年的秋狩,因为皇帝陛下突然咯血而中断。

“太医,情况怎么样?”

立政殿的病房外,李世民焦急地询问嫡长子的情况。

抛开繁重的国事、夜夜笙歌以后,这位太上皇倒是肉眼可见地滋润了起来,和日渐消瘦的皇帝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二终于体验到了他老爹李渊的快乐。

太医微微点头:

“回太上皇陛下,皇帝陛下龙体尚可,只是过于操劳国事,心力交瘁,以致小恙……”

“都咳出血了还是小恙?!”李世民一点也不惯着他,开口就喷。

老太医哆嗦着跪下,结结巴巴地辩解:

“臣不敢欺君!皇帝陛下脉象不乱,只是微弱,说明并未染疾,应是心力不支导致……”

李世民不耐烦地挥挥手: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

老太医这才如蒙大赦地起身,匆匆回屋继续医治了。

李世民的眼眶微红,气呼呼地回过身。

皇太弟李治领衔,在场的所有宗室亲王齐刷刷跪下。

老李伸出能动的左手,一把就把李治给提溜了起来。

“你说说,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启禀父皇,陛下大约是……”李治微微抬起眼睛,偷偷观察父亲的神色。

“被李明给气出病的。”

便将刚才李承乾倒下的经过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着听着,表情从刚才的担忧变成了鄙夷,到最后都气笑了。

“被小弟弟打得如此狼狈……你们啊,没用!

“要不是为了定下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保我朝的长治久安,这位子轮得到你们?”

太上皇当着一众皇子的面就把皇帝和皇太弟一顿喷,丝毫不留情面,把李治喷得面红耳臊。

在中风以后,李二绝不精神内耗。

“不过咱大明的开国皇帝也确实是贤啊,以正合以奇胜,战略抓得又稳又狠,一点毛病没有。”

喷完以后,李二陛下果然神清气爽多了,认真分析起战略来:

“先以正面大军压境之势,让我朝时刻维持紧绷,空耗国力。

“又在侧面搞小动作,增加防务压力,进一步消解我国的力量。

“时间一长,都不用打仗,我朝自己就垮了,大明不战而胜。”

说到这里,他嘴角甚至咧起一个冷笑。

“看吧,这才刚起手,先把皇帝给拖垮了。”

李治低着头,试图为皇兄和自己挽尊。

“皇帝陛下,想必也是看穿了对方的图谋……”

“看穿了又能如何?只能说明你俩眼睛还不瞎。”

李世民不耐烦地打断。

“这个阳谋,你们能解吗?”

“能。”李治怯懦、但是果断地接上了话。

李世民的表情顿时玩味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