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11章 深藏功与名的李二陛下

“陛下请三思啊!”

平州行在,李明的书房里。

长孙无忌正在苦苦劝谏李明陛下,试图说服他的这位好大外甥收回荒唐的成命——

也就是采纳李靖的第三种方案,一退到底,回到齐州,吐出这场战争中所获得的一切土地。

那就是,黄河南岸的中原富庶之地,让大明能彻底压过大唐的关键。

明明都已经识破对方的战略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思想滑坡?

“中原是唐国的重要经济命脉,只要能占住,时间一长,敌人不攻自溃。

“现如今敌方的战略已经被破解,六万唐军主力的方位已经被确定,且时刻处于监视之下,没有奇袭的土壤。

“陛下为何仍然执意要收回兵锋,放弃前期攒下的所有优势,回撤至齐州一线?”

长孙无忌的声音几乎带着央求的意味。

他不是在质疑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

他只是非常不解。

齐州一线,基本也就是战前的边界线。

打了老半天,明明已经上高堵泉水了,为什么却突然要缩回一塔?

这位半路出家的国舅可太希望李明赢了,比其他从始至终的十四奸党骨干成员都要积极。

正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在半道上跳下了大唐这辆车,上了大明这条贼船。

如果大明这条船抛锚了,那岂不是显得他很呆?

长孙无忌可是先叛李承乾,又叛大唐的三家姓奴,自觉历史评价已经好不了一点了。

如果最后仍然是大唐获胜,李承乾吃鸡。

那长孙无忌也别担忧什么历史评价了,他自己很快就要变成历史了。

比自己抛掉的股票猛涨还要恐怖的,莫过于这支被始乱终弃的股票还会找上门来找他报仇。

长孙无忌扪心自问,李世民、李承乾二圣就算再怎么宽宏大量,想必也肯定容不得他这个首鼠两端的二五仔了吧。

所以,为自己计,长孙无忌比其他的十四奸党更没有选择,他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彻彻底底地把大唐摁死,把李明扶上位。

这就让他的心态难免受到影响,变得躁动不安。

“长孙公,你冷静些罢。陛下做此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

房玄龄淡定地饮了杯茶,不失时机地戳一戳老对头。

在收获对方一个白眼以后,老房嘴角微微一勾,转而又问李明:

“那请问陛下,您是还有什么顾虑么?还望为我等解惑一二。”

李明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地图上,吩咐两人:

“替我把墙上的地图取下来。”

巨大的地图像地毯一样铺在地上,李明趴在上面,用笔在郑州以西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李世绩的队伍在这里,一共六万,皆是大唐的最精锐部队。”

接着,他又在洛州画了一个圈。

“这里是东都的驻军,由李大亮率领。唐军用这些不入流的军队,拖住了李靖的队伍。

“然后再往西,是程知节的崤山古道守备部队,把守着函谷关和潼关。再然后是阿史那社尔统领的京城北衙禁军屯营……”

李明把唐军的布置图一个一个圈在地图上。

这些珍贵的军事情报,都是尉迟循毓、来俊臣、狄仁杰和执失步真的谍报机构,花费了巨大精力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来的。

“这基本囊括了目前唐军阵营的所有将领和主要军事力量,十分详尽。”

房玄龄钦佩地点点头道:

“可是陛下,从布防图上看,唐军呈现出了明显的防守态势,对前线威胁最大的力量,也就是李世绩的六万精锐。

“您凭这些就做出了全面撤军的决定,是否有些过于谨慎了?”

“对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威胁,陛下如果要谨慎起见,可以稍稍后撤,让出一两个州即可。

“何必把吃进去的一下子都吐出来呢!”长孙无忌焦躁地摩挲着下巴。

现在两个老成持重的老头成了激进派,而敢爱敢恨的童年皇帝却成了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这情况让他俩始料未及,纷纷表示陛下为何要丧权辱国。

李明摇摇头:

“威胁不在看得见的敌人,而在看不见的敌人。”

“看不见的敌人?”老房和长孙面面相觑。

“这里。”李明指了指“明占区”以南的几个州县。

因为兵力有限,要同时兼顾进攻、防守和维稳所需的人力和补给,所以明军不可能占领整个中原,把有限的人力像洒芝麻一样洒出去。

他们占领的,是沿黄河南岸的那一条走廊。区块最核心,土地最肥沃,跨河补给也最简单。

而至于南边那几个不靠黄河的中原州县,比如宋州、许州、陈州等地,明军就没有余力染指了。

一是集中兵力,二是那些州县分布有淮水的支流,进攻起来比较困难。

明军不染指也就罢了。

然而在战场态势图上,唐军的踪影却也没有出现在那里。

“这很古怪。按理说我军占领了黄河沿岸,那敌方应该立刻补强这三州的防线才是。

“可是根据我们的情报,唐军却将主力放置在郑州以西,南部中原至淮水一线的州县防务全部放空。

“这是为什么?”

李明的问题,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回答不出来。

“确实……有蹊跷。”房玄龄抚摸着胡须,斜了一眼长孙无忌。

“国舅,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脸色沉凝,不发一语。

李明用小拳头捶了捶这几个地方:

“我怀疑,并不是唐军没有在此大规模部署兵力。而是那些兵力都藏了起来,没有暴露踪迹。

“看看,唐军一方,还有哪一位能领兵打仗的指挥官没有浮出水面,被我们的细作探子观察到?”

“嘶……”两位曾经的大唐巅峰文臣在脑子里过着一个又一个名字,和态势图上的姓名一个个做着比对。

“是我的父皇,李世民。”

李明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的位置还没有暴露。他在哪儿,他指挥的是什么军团,处于什么方位?我们一概不知。”

房玄龄立刻反驳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太上皇陛下年事已高,所以选择留在京中运筹帷幄,而不是御驾亲征亲临前线?”

李明干脆利落地摇头:

“我父皇逢战必身先士卒,他不会龟缩在后方的。”

在原本的世界线上,李二同志也差不多是在这几年里选择了亲征高句丽。

连大老远的高句丽,他都不辞万里地蹦跶过去。

这离关中近在咫尺、又交通方便的中原古战场,他没有道理不帮帮场子。

长孙无忌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还是不情不愿地点下了头:

“是的,陛下说得有理。太上皇……不是闲得住的人。”

作为李二陛下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对那位大老爷的性格多少也算是有些了解的。

陛下的外在表现或许和好大儿李明有所不同,但是内核是极其相似的——

都对自己的文治武功有着极强的信心。

而战争,又是综合检验文治武功的绝佳时机。

当这两位极其自信的君主,生在同一个时代,又分属两个对立的阵营。

那么如果不直接来一场面对面的较量,检验检验儿子的真正成色,李世民就不是李世民了。

“所以,我认为。”

李明在从齐州到郑州这一线的南方,画了一个大圈。

“我的那位不务正业、退休已经没事干只想打仗的父皇,此刻大概领着另一支部队,在这一带转悠,伺机寻找战机。

“这一带的防卫目前由薛仁贵负责。以小薛的实力和他手下的军队素质,未必是我父皇的对手。”

这也不是李明替自己的老爹吹牛逼。

薛仁贵虽然是少年英才,但离千年不世出的“斌”帝李世民,恐怕还是略有亿点差距的。

对于这个结论,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表示同意。

“如果薛仁贵战败,他的防区失守……”

这个念头,让两位老臣脸色骤变。

南岸诸州失守,意味着明军主力被四面包围,意味着战场被压缩在狭小的郑州,意味着包围圈里的共计二十余万人,全都得依靠横渡黄河的水运才能吃上饭!

公元七世纪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啊这是!

“唐军水师就集中在洛州至郑州一线,港口河渡就那么几个,他们一定会阻挠粮草运输和人员后撤的。”

李明声音低沉。

“一旦东撤齐州的走廊被断,后勤不畅,围困的时间一长,会发生什么,不需要我向二位再多解释什么了吧?”

“我军主力被全歼……”长孙无忌面色苍白地喃喃道。

“所以,我坚持要将部队收回到齐州。”李明敲黑板道。

“齐鲁之地不似中原,有泰山为倚仗,有纵贯南北的河流隔断,易守难攻。

“而且战线短,我军在那里经营的时间也更长。

“在李靖的统一指挥下,顶住我父皇的攻势并不困难。”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点点头,纷纷表示陛下英明。

李明陛下的讲解非常详尽而合理,而两位老头也不再是愣头青了,道理说通以后,也能戒骄戒躁。

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一口气灭掉大唐。

而是先稳住自己,别被大唐给一口气灭掉。

“齐鲁之地不能丢,要好好巩固,作为将来我们继续南下的桥头堡。

“要迅速向那里输送钢铁、木料、粮草、盔甲、马匹等辎重物资,将那里打造成让人望而却步的堡垒。”

李明下达着命令。

但愿回撤得足够及时……他在心里默念。

…………

“郑州以东补给不畅?”

侯君集得报,蹭地蹦了起来,忍不住破口大骂:

“薛仁贵那厮干什么吃的?!”

背靠大河,一片平地,地处富庶的中原,居然还特么能让士兵饿肚子?

那家伙会不会打仗?

“那小子写信过来是什么意思,要和我们抢吃的?”

薛万彻看热闹不嫌事大地凑了过来。

李道宗比他俩更冷静一些,问:

“他是不是遭遇了敌袭?”

“有是有,不过……”侯君集满脸都是嫌弃,展开了薛仁贵寄来的战报:

“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仗,一场遭遇战顶多有几十上百号人参与。

“就这样,薛仁贵被人断了补给。”

李道宗皱起了眉头。

“不管是薛仁贵是技不如人还是怎么的,他保证的是我们与齐州之间的通路。

“他遇到了麻烦,我们得支援他。”

“切。”薛万彻毫不掩饰鄙夷:

“明明是让他过来支援我们的,结果还得我们分兵去支援他?

“李世绩万一打过来怎么办?”

侯君集纠正道:

“万彻,江夏王说的是对的。

“怎么处理小薛是后话,当务之急是……”

“当务之急是保存我们自身的安危。”

李靖打断了他们,在三人组惊讶的目光中,背着手踱步走进了他们的营帐。

现在的李靖日渐消瘦,简直都脱相了,脸庞棱角分明,充满了硬朗的线条。

完全不像之前那个胖萌胖萌的小老头了。

“羊尿泡”被繁重的大军指挥给拖得彻底瘪气了。

“薛仁贵被处处掣肘,又处处找不到敌人的踪迹,这不是他的问题。”

李靖看着三名还在状况外的手下,自顾自继续说道:

“他这次碰到的敌手,换你们你们也麻爪。”

三人愣了一会,侯君集最先表示不服:

“大总管,您这是什么意思?”

“唉……意思是,我们应该火速撤离郑州了,即刻点兵。”李靖叹了口气。

三人大为困惑不解。

“撤?撤去哪里?”

李靖:“齐州!”

这下三人彻底不会了。

“大总管这是为何?”

“因为我们就要被太上皇包饺子了!薛仁贵的防区一旦失守,我们就无路可逃……”

话音未落,传令来报。

“大总管,李世绩军有异动!”

…………

郑州以东的汴州城,薛仁贵的主营帐之所在。

一大清早,他的部队遭受了敌人的又一次主动进攻。

“又来?”

薛仁贵以为这又是和以往一样的骚扰,虽然很是恼火,但并没有很放在心上。

他已经开始有些脱敏了,每天被骚扰好几次,换谁都得麻。

不过他还是保持着足够的警惕性,亲自奔赴前线战场。

然后他便发现,这次的敌军和以往的小股部队骚扰明显不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