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10章 大的要来了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10章 大的要来了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河上,唐军的一支小规模舰队在充满敌意的河道上游弋。

南岸是“明”占区,北岸是大明本土河北,这支舰队只能在走正中间的河道,试图干扰拦截明军的跨河补给。

沿着河流方向向东行进了一会儿,船队领航员发现,下游方向系泊着一排排小船,首尾相接,几乎堵住了整条河道。

小船上堆满了干柴和桐油,一点也不掩饰,摆明了要给这些大唐同胞“送温暖”。

唐军舰队吃了一吓,赶紧转向,还庆幸自己没有眼瞎,及时发现了危险。

然而,当各船只好不容易转过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试图远离那些水雷后。

他们猛然发现,上游的方向漂来了更多这样的纵火船,密密麻麻顺流而下,飞速向他们靠近。

只要一点火星,他们就将灰飞烟灭了!

唐军头皮瞬间爆炸。

自己居然被纵火船包围了!

就在他们发麻的时候,从大河北岸驶来了一条船,挂着一面大大的免战旗。

船上的明军使节也没多说什么废话,鼓起大嗓门,对进退维谷的唐军大吼:

“不想烧成灰就投降!”

这位使节说得简直太有道理了,唐军上下都被这雄辩的论据给说动了,立刻表示自己都是被抓壮丁的,仰慕大明已久,早就想弃暗投明了!

唐军舰队被兵不血刃的拿下。

清理完河道以后,黄河北岸的港口迅速驶出所艘船只,运载着大量兵士和物资辎重,在南边靠岸。

大明小将薛仁贵,率领十余万援军,踏上了河南的土地。

“居然敢这么大摇大摆地在我军眼皮子地下耀武扬威,唐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前倨后恭可笑可笑。”

薛仁贵心中感叹一声。

黄河毕竟不是长江,水流和缓,两岸的山地相对也少,所以渡口有很多,大唐水军根本封锁不住。

这还不算大明自己的水军呢。

不过小薛也只是轻松了一小会儿,接着便立即着手部署士兵。

别看自己指挥着十几万人,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

但是相比李靖麾下的百战精兵,他手下的这些二线部队还是差一些的,所以在指挥上也得多花些力气。

好在,他们执行的任务也不难。

那就是为位于郑州的李靖主力军巩固侧翼,进驻郑州以东的滑州、汴州、郑州等黄河沿岸各州县。

说白了就是据点防守、填补战线而已。

防御战不需要太好的装备、不需要什么战马,也不需要多高的士气和组织度。

只要箭矢和金汤管够就行。

在打野战以外的其他场合,二线部队够用了,实际作战效能和一线部队大概也差不多。

“可是居然动用了这么多部队巩固防线……李靖将军是预料到了什么危险么?”

薛仁贵不敢怠慢,心中警铃大作。一边构筑防线,一边向李靖大总管请教目前的最新局势。

得到的消息,则让他更加疑惑。

“唐军主力由李世绩率领,共有约六万人,目前驻扎在郑州以西,时刻处于我军斥候的监视之下……

“嘶,咦?”

敌人还在郑州以西,那如果要巩固李靖的侧翼,那应该让薛仁贵率军支援郑州、布防城南才合理啊。

为什么要让他防守远离郑州的这几个州县呢?

而且还是像撒胡麻似的,这座城撒一点,那座城撒一点?

这和支援战局有半毛钱关系吗?

“但是以李卫公的智慧,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莫非,是城中有变?抑或是南边诸州有异动?”

这里毕竟是大唐的核心地区,和辽东、河北这些原本就偏远、或者索性和大唐离心离德的地区不一样。

大明想要吞并同化这里,恐怕要难上不少。

加上黄河南岸又不是大海南岸,这些州县的南边,还有大片大片的“唐占区”呢。

两边的接触线是很漫长的,唐军如果北伐试图收复失地,也不是没有可能。

薛仁贵立刻叫来原先留守的大明守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

结果,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所预想的,不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完全相反了。

作为最早获得开发的四战之地,中原人民早就麻了,只要不屠城,谁来都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至于南边的敌情,虽然不是没有,但是力度和规模都很小。

这种力度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更像骚扰。

给人一种大唐已经无力使劲的感觉。

“这些地块实在不像是需要援助的样子啊……李卫公这是为何?”

薛仁贵非常纳闷。

如果换他来做决定,那还不如把这十几万人全部派到郑州前线,一波把大唐给莽穿了。

当然,他也只敢想想,心里再有不理解,他也丝毫不敢怠慢,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上级的命令。

…………

可是,就在薛仁贵不折不扣地布设防线的时候,他遇到了一股比较……讨厌的阻力。

那股阻力来自唐军,但为什么说是“讨厌”呢?

因为那些唐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直接破坏,充其量也就是和之前同等规模的骚扰而已,浅尝辄止,双方都没有造成多少死伤。

然而,这些骚扰的时间和地点又都打得“恰到好处”。

不是在某支守军的粮草即将见底时,一击扰乱辎重运输队伍,拖延补给时间,让守军干等着饿几天肚子。

就是在某地防线的薄弱部位,挖个坑、埋个陷阱啥的,或者在半夜装神弄鬼鬼哭狼嚎,造成严重的精神污染。

破坏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了属于是。

这几波骚扰的操作,每次的规模都不大,但是频率非常夸张。

多的时候,每天能有好几十起,薛仁贵负责的整个漫长的防线上,可以说多点开花,让人防不胜防了。

这大大拖慢了防线的布设节奏,让薛仁贵部迟迟无法完成预定的巩固目标。

“真是见鬼了,那些骚扰部队是什么来头?”

薛仁贵都被打得怀疑人生了。

在参与了当年的辽东之战,以辽东之弱、胜高句丽之强后,这位年轻小将的自信心高涨。

但是现在,他被这连绵不绝的小规模骚扰折磨得心气全无,心态难免焦躁起来。

“你们不是一开始说,南边那些唐军根本组织不起来像样的进攻吗?

“可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不打得挺有章法的吗?”

薛仁贵愤怒地质问原本的当地守将。

他怀疑,那些守将是不是在谎报军情,故意压低对面的威胁。

总不可能这些守将的本领远高于他薛某人,乃至于他觉得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守将眼里不过是疥癣之疾吧?

敌方的骚扰根本不是无的放矢,明显是一波大节奏的前哨站啊!

然而,诸位守将对于现状也十分懵逼:

“回薛将军,一开始他们确实不似这般袭扰的啊……”

薛仁贵皱起了眉头:

“你们的意思说,敌方是在我来了以后,突然转变了打法?”

众人点点头。

“嗯……”薛仁贵沉吟了一会儿,道:

“从滑州派一支伪装的运粮队伍去汴州,抓几个前来袭扰的活口,好好审问审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来路。”

…………

薛仁贵的钓鱼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并且在当天就钓到了鱼。

一举抓获了十几名唐军。

密集的审讯,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然后,审讯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因为这些恰好打在明军七寸上的士兵,并不是大家臆想中的“精锐”。

恰恰相反,这些士兵不论训练水平、还是战术能力,都比较一般。

顶多和薛仁贵手下的二线部队能打个有来有回,甚至还有所不如。

就这么些菜鸟和新兵蛋子,如果偶尔一两次摸到明军薄弱的后勤队伍,那还能用“瞎猫碰到死耗子”来解释。

可他们是怎么做到,能每拳都打在明军要害上的?

要知道,薛仁贵的兵虽然没什么经验,但薛仁贵本身可是一位百战老将了啊!

更何况,他们身上还披着“防守”这一层菜鸟保护色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这些菜鸟俘虏,自然是没有宁死不屈的意志的。

一顿大记忆恢复术,就把他们知道的全都招了。

然而,得到的情报并没有什么营养。

“他们这么做,都是因为上级是这么命令他们的……

“这特么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做出袭击决策的将领是谁,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薛仁贵对审讯的结果非常不满,罕见地对下属破口大骂。

因为在钓鱼补给事件发生以后的这几天,唐军的袭扰攻势一刻也没有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无耻偷袭,着实很搞人心态。

给人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尤其是对薛仁贵这样年少成名的小将来说,一路顺风的从军经历,让他缺少了些挫折教育和历练。

负责审讯的副官也很无奈:

“回将军,这些被俘军人的级别不够高,最高也就是一个校尉而已。

“他们哪会知道什么高层次的军事机密……”

“唉……罢!”薛仁贵暴躁地打断道:

“你嫌级别不够,那我薛某人就帮你抓个级别够高的来!”

…………

薛仁贵说到做到。

在放出豪言以后,他真的亲自带队,全力对抗那些不断骚扰的小股唐军。

成果不能说没有,俘获的唐军数量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

可是,这根本无法抑制越来越猖獗的骚扰行动。

而且这些行动越来越有针对性,全都在围绕大明的后勤做文章。

不但攻击明军的补给运输,还把战火扩展到了他们占区的田地上,驱逐俘虏当地农民,进一步削弱明军在当地就地征粮的能力。

这导致明军在中原富庶之地,居然饿肚子了。

而明军对此却并不能做出多少反制。

因为唐军是化整为零行动的,再加上整条战线实在太漫长了,又没有什么大山大河这样的天然屏障。

到处都是进攻方可以利用的缺口。

出拳没有章法,怎么防?

根本防不住!

单从战术上看,这些唐军的作战技巧着实拙朴,知道得也不多。

连领军带兵的校尉也只是机械地执行上层的命令而已,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然而在战略上,这支二、三线的唐军部队,却达到了神出鬼没、防不胜防的效果。

让防守方只能被动挨打。

更是让薛仁贵这位救火队长东奔西跑,疲于应对。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明军从攻势转为了守势,而中原并不适合防守。

但是,薛仁贵已经被骚扰得有些上头了,难以冷静地分析战略。

他现在只想揪出这背后的黑手,一巴掌把那个比蚊子还烦人的家伙拍死。

是的,他意识到,唐军士兵只是普通的士兵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

问题出在敌方的主将身上!

是谁这么没有武德,不敢在正面堂堂正正地决一死战,而尽是在背后搞些见不得人的卑鄙小操作!

只是,薛仁贵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他的每次反击都能取得完美的战果,成功击退敌人,毙伤俘获敌方指挥。

可是敌方的规模实在太小,他这点战果,远远弥补不了率领大部队疲于奔命的成本。

尤其是,这加速了粮草的消耗。

而在敌方持之不懈的骚扰下,粮草的获得本来就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这一场场“胜利”听起来好听,却是实实在在的亏本买卖。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论是阻止唐军对后勤的骚扰、还是破获唐军的计划,这两个目标一个也没有达成。

而唐军的骚扰则不断的在变换着花样。

除了常见的夜战、伏击以外。

他们甚至还搬出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看家绝活,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堆归化汉地的突厥老哥,用骑兵不停地敲打着沿途的明军城防。

发现哪里有薄弱处,就在哪里展开劫掠,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突出一个灵活机动。

而薛仁贵此次前来的任务是增援巩固防线,并没有“骑兵战”这个额外目标,所以并没有携带足够的战马饲料,对此并没有很好的克制之法。

毕竟谁特么能想到,自己能在中原腹地被一群精唐突厥给劫掠了呢!

就这样,在不断的被动挨打、疲于奔命、消耗粮草、挨更多的毒打的恶性循环中。

明军在黄河南岸的防线渐渐变得千疮百孔,各城各州的联系也被切断,成为了一座座被隔离的孤岛。

更严重的是,后勤不足了。

薛仁贵来之前,前线只需供养李靖的部队,单凭黄河跨河运输是支撑得起的。

薛仁贵来之后,前线突然多了十几万张要吃饭的嘴,而来自齐州、兖州的陆上补给线路,又受到唐军的严重干扰。

这就让粮草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了。

这让薛仁贵异常沮丧。

“要向李卫公求援么?”

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因为他一个坐镇后方的,实在没有这个脸皮向身处前线的李靖求救。

领导让他来支援,结果他反倒向领导伸手,那他有什么用,领导让他过来干什么?

过河的这段时间,小薛“胜仗”是打了不少,可是领导交代的任务不但一个也没有完成,反而还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了。

李靖让他巩固郑州以东的防线,结果本来好端端的防线,他一来就开始崩了。

李靖让他确保补给线的,结果他一来,补给受阻,他还得和李靖的部队抢粮食吃。

这事情放在谁身上谁麻。

更何况还是薛仁贵,大明的少年英雄?

他变得十分焦虑。

而在焦虑的更深层,是一股越来越浓郁的忧虑。

敌人的基层将士素质如何暂且不谈,但是操盘这一切的主将,绝对是一位高手中的高手。

这样的高手,每一步都有其目的。

骚扰后勤绝不仅是恶心明军的孤立行动,而是大动作的起手式。

潜意识告诉薛仁贵,大的要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