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长安,弘福寺。

玄奘听着宵禁的鼓声,静心做着晚课。

许久,他缓缓睁开眼,望向门口。

弘福寺的方丈来了,向他双手合十:

“法师,有客人求见。”

在宵禁的时候,由方丈亲自引见么……玄奘没有多问,只是淡淡地回一句:

“请。”

不一会,一位少年安静地进来了,向玄奘法师静静地行佛礼,开口便是一句:

“大师将有血光之灾,请速速随我离开长安,去辽东避难。”

突然冲进来一个陌生人朝自己喊“你快屎了”,也就修为高深的玄奘能绷得住。

他连眉毛都没皱一下,淡淡地说:

“一切皆是虚妄,佛法也好,世事也罢……”

他还没普法完,从少年狄仁杰身后又站出来一个人。

这个人玄奘认识,正是那天将他引见至皇宫的贵人,赵国公长孙无忌。

国公开口便是一句,说得比少年还要惊悚:

“你知不知道你和我儿媳通歼,意图颠覆朝廷,计划在下个月的清明祈福法会上行刺摄政?”

终于,连远赴西天取经的高僧也绷不住了:

“???”

…………

马车乘着夜色,向东北城门疾驰而去。

打更人对这辆违反宵禁的马车视而不见,还在那儿兀自敲着梆子:

“夜晚宵禁,无有病灾不得擅自出坊!”

车内,长孙无忌有些惊讶地看着坐在对面的少年狄仁杰。

“监国殿下对长安治安的渗透,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

他长孙无忌还没出头,就能一路绿灯护送到通化门下,李明对长安的远程掌控力真的有这么离谱?

“那倒没有。”狄仁杰沉静地摇摇头:

“只是这一条路的打更人都‘恰好’是当初聚集在西市的难民,受过明哥的恩惠而已。”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坐在一旁的玄奘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

对待底层人民,高僧很是随和健谈。而对待有身份的贵人,他就会像现在这样高冷。

贵人就吃这一套。

狄仁杰瞥了一眼说着风凉话的秃驴,忍不住小声问长孙无忌:

“大司空,您为何把他也捎上了?”

“当然是因为他是无辜受我牵连的,如果我抛下他一个人逃走,他一定会被朝廷的虫豸腰斩,这就是造业。”长孙无忌说得大义凛然。

狄仁杰没说话,就这么定定地看着突然变得“热心肠”的官场老油条。

长孙无忌这才不情愿地加上一句:

“我想唤起监国殿下的佛性,以防他反悔……”

“……”狄仁杰被大司空清奇的思路给哽住了,半晌才说:

“有长孙延在,您还怕明哥食言?”

谁知道呢,我到了辽东不就任人宰割了么……长孙无忌没有说话,只是落寞地望向车窗外。

虽然有坊墙的阻隔,但还是遮掩不住墙内的点点灯光。

看着万家灯火,长孙无忌心中泛起了莫名的悲凉感。

为老李家劳心一生,最后却落得个仓皇夜奔的收场……

马车缓缓停下,长安城东北门,通化门到了。

长安城的看门将军也是由监门卫负责的,而不出长孙无忌意料,城门也很干脆利落地开了。

门口早有护卫留守,却是赵国公府自己的家丁。

长孙无忌大骇:

“你们已经把手伸到了我的府上了吗?!”

狄仁杰古怪地看着他。

“只是顺道通知了您府上的家丁,让他们提前在这里会合护送您北上罢了。

“还是说,您不打算要护卫,只身穿过兵荒马乱的中原?”

说着,狄仁杰打开车门,利落地跳下了车。

长孙无忌有些吃惊:

“你们不打算监视我?就不怕我中途变卦反悔吗?”

狄仁杰砰地替他关上了车门,扭头就走,留下一句:

“辽东来去自由。”

长孙无忌呆愣半晌。

“那位监国殿下,倒是有些禅意。”玄奘正襟危坐,双手合十。

长孙无忌看看那个说着风凉话的和尚。

“高僧到底在天竺求得了什么经文?为何要对摄政殿下藏私,以至于也落魄到这般田地呢?”

玄奘转过头看了看有些埋怨之色的国舅,面不改色道:

“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没有藏私,真的没有取到真经。”

长孙无忌:“是您没有到达天竺,还是返程途中遗失了经文?抑或是天竺的佛寺经文都被毁了?”

玄奘摇头:“都不是,贫僧没有将那里的经书取回来罢了。”

长孙无忌的疑惑越来越浓:

“不为了求取真经,那高僧远行万里是为了什么?”。

玄奘叹了口气,慢慢抬头,深邃的视线仿佛穿过车厢,望向了天空。

“天底下哪有什么真经?”

…………

次日,李治又是在刚起床用早膳的时候,得到了爆炸性的新闻。

“我舅舅跑了?”

李治整个人僵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就在报信的内侍越来越不安的时候,李治又突然动了,神态自若地往嘴里扒拉着鹿肉羹。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那个,殿下……”

“没事,先下去吧。”

李治轻描淡写地挥退了局促不安的宦官。

当日的朝会,自然是热闹非凡。

群臣都知道了大司空“畏罪潜逃”的消息,无不捶胸顿足,义愤填膺。

本来只是一场借题发挥的政治攻讦,没想到大司空真的跑路了,我们实在太防微杜渐了,他果然有问题!

连长孙无忌的师生朋党也立马转变了立场,怒斥那厮临阵投敌。

而率先掀起这波政治风暴的黄门侍郎刘洎,更是头顶青天,恨铁不成钢地对年轻的摄政发动“你看看”攻势:

“唉,殿下太优柔寡断了!若能及早听取众臣的意见,果断处置,也不至于放走那逆贼啊!

“应该立刻亡羊补牢,发兵追捕!”

面对群臣沸腾,李治却一改之前虚心纳谏、或假装虚心纳谏的态度,而是颇为洒脱地一摆手:

“天要下雨,随他去吧。”

这般豁达的态度,反而把大家都给整不会了。

刘洎愣了一会儿,不依不饶地大声进言道:

“万一长孙无忌与北方恶势力合流,这该如何是好?”

“是啊是啊。”不少人纷纷附议。

长孙无忌的人品暂放一边,他的能力是没人能够质疑的。

否则也不可能在英明神武的陛下手下,当这么长时间的文官首席。

那就更不能让他逃亡北方了!

这会让北方恶势力如虎添翼,率领奇奇怪怪的高句丽人或者突厥人入关(潼关)的!

简直是天道沦丧啊!

“唉,随便吧。”

李治却仍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要奏报吗?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没有给手下人反驳的机会,李治干脆利落地宣布退朝。

大臣们哪有这么听话,还赖在大殿里不走,一副死谏到底的样子。

李治见这帮人赶都赶不走,索性当着众人的面下了龙榻,在众目睽睽之下,先一步背着手离开了。

扔下了面面相觑的群臣。

按照礼仪规定,群臣应该离开在主君之前。

否则把空荡荡的龙榻留给大臣们,这算什么意思,欢迎来坐坐吗?

众臣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层意思,深感自己“被动”僭越了,一哄而散。

…………

回到立政殿的李治,神清气爽。

原来躺平摆烂是如此的让人感到畅快。

国舅跑路是压垮李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让他意识到,别说和李明、父皇同场竞技了,他连自己的两派手下都管不住。

一派人要弹劾国舅,他无法约束;而国舅连夜跑路,他更是不知情。

他这个摄政当的,连太极宫里的事情都摆不平,应该如何平定天下?

“就这衰样子,还痴心妄想当皇帝呢……”

李治自嘲地笑笑,随手拿起了一封信。

是西州刺史郭孝恪寄来的那封、怒斥他谋逆不孝、劝他悬崖勒马的檄文。

“我还是很听劝的。勒马,我这就勒!”

他立刻铺开信纸,刷刷动笔写了起来。

将内乱的经纬、没有及时与父皇取得联系的原因、与李泰的分分合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治国能力的严重不足,全部诉诸笔端。

直到不知过去多久,一个清脆的声音将他喊醒:

“雉奴哥哥?”

李治猛然抬头,这才发现已是夕阳西下,而自己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张纸。

“雉奴哥哥,你怎么了?”

李明达忧心忡忡地走过来,搭搭李治的额头。

当一直假笑的哥哥,某一天突然自然流露出久违的真心微笑,像中邪了一样疯狂码字的时候。

作为妹妹当然会担心。

李治停下了笔,微笑地看着妹妹:

“你终于叫我乳名了。”

李明达脸上泛起一层绯红,别扭地嘟起嘴,夸张地福了福身子:

“是小女子失礼了,冒犯了摄政……”

“我不是摄政了。”李治满脸的轻松。

李明达大惊。

没等她问,李治自顾自地说着:

“如果郭孝恪说的是真的,那不久以后,我们应该就能和父皇他们团聚了……”

…………

大唐西北,西州。

李世民、李承乾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等“新突厥”核心成员暂时离开了草原,齐聚西州州府,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展开地图,熟练地为众人介绍目前的形势:

“我们已经收拢了原属西突厥南北庭的诸部落。原东突厥诸部则分散在薛延陀汗国故土上,现在正在被东北的高句丽和北伐的李世绩部瓜分。

“大唐方向,从最西北的庭州开始,一共有西州、伊州等六个州响应了我方号召,归顺与我,与李世绩在凉州方向对峙,双方已经发生了摩擦。”

说到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上首的李世民。

新突厥发展到这地步,已经和大唐的正规力量迎面相撞了。

该如何处理与大唐的关系?

不论是战是和,对李世民一方来说都很尴尬。

战吧,陛下为何谋反?

不战吧,李世绩乃是李治的核心心腹。

如果李治是反贼,那李世绩也必定是反贼。

如何与敌我不明的唐军接触,这种涉及大方向的问题,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定夺。

“嗯。”

然而,李世民陛下只是含糊不清地哼了一声,就没有下文了。

他眼睛半睁半闭,表情也有些迷离。

契苾何力小声问:

“陛下怎么又变成这副样子了?在草原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

“就是这个问题,一离开草原,父皇就意识模糊了。”李承乾小声回答。

在座所有人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但又很快打消。

不会吧不会吧,大唐天子不至于在大唐境内水土不服吧……

“咳咳。”阿史那社尔干咳一声:

“不管怎么说,与李世绩军的正面接触已经不可避免了。就算我们不打过去,他们也会打过来。

“是战是和,如何应对?”

兹事体大,几人面面相觑,难以定夺。

唯一的领袖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失能,决策的压力平等地给到了每一个人。

“我觉得有点奇怪……”上柱国、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先发言:

“诸位为什么认为,李世绩会背叛陛下?战场上他虽是一员猛将,但战场下他更是一位有分寸、知进退之人啊。”

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直接与李世绩摊牌,由他接引回长安。

李承乾立刻反对:

“李世绩大总管与叛王李治是一条船上的,在官兵面前,他固然不敢当众背叛陛下,但难保他不会在背后做什么小动作,比如下毒或者刺杀。

“知人知面不知心,郭使君难道一定能保证李世绩没有问题吗?”

他的一番话,让郭孝恪也犯起了嘀咕。

他又不是李世绩肚子里的蛔虫,谁能保证任何人、任何事百分之一百不出问题?

而万一有闪失,后果绝不是他和他的九族所能承受的。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事关陛下安危,确实不能不查……”郭孝恪让步了。

契苾何力看看小李,又看看老郭。

“不与李世绩和,那难道要和他战?”

阿史那社尔几乎立刻否决:

“他手下的数万精兵俱是大唐精锐,良家子弟,死一个都是损失!”

“况且手下的突厥人也打不过他们,吃了败仗还会让我们聚拢来的部落作鸟兽散。”郭孝恪幽幽地补充一句。

战也不是,和也不是,那该如何是好?

失去了主心骨的众人争论了起来,可辩了大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战则双输,和则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可疑之人手里,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在一群人吵不出个结果的时候。

李世民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推开地图上的文件杂物,左手食指指向一个点。

众人一静,循着手指望去。

“蠢。”李世民口齿不清地说:

“大非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