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71章 我到河北省来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71章 我到河北省来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幽州,被遗忘的偏远一角。

大雪纷飞。

“阿娘我冷……”

“多抖抖,说不定一会儿你阿爷就带吃的回来了。”

“阿娘我困……”

“别睡,睡过去就吃不到了。”

“阿娘我好像看见我太奶了……”

“别跟她走,在你生下来之前你太奶就早死了。”

在原本是村落的废墟之中,当地的老百姓只能坐在冰天雪地里,迎着寒风瑟瑟发抖。

虽然当薛延陀入侵时,有许多河北居民拎着大包小包往辽东逃难。

但是相比总人口数,逃难者终归只是一小部分。

毕竟安土重迁是刻在华夏人血液里的,人离乡贱,有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当低人一等的难民呢?

况且,河北地区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一了,人口众多,不可能全往狭小的辽东挤。

这些或主动、或被动滞留在家乡的河北百姓,直面了薛延陀的残暴。

在反复劫掠中,他们的家财被抢夺一空,连带着房屋也被焚毁了。

大冬天的,他们没有避寒之所,甚至连取暖的柴火也用尽了。

所以众人只能在废墟里挑拣出可用的木料,勉强搭起一个避风的屋顶,然后所有人像小鸡仔一样,依偎在一块儿,缩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屋顶底下。

但是这么躲着,何时是个头呀。

就在许多人都恍惚看见自己太奶的时候,白雪皑皑的荒野上,出现了几个黑点。

黑点迅速靠近,这下大家看清楚了,是骑着马的。

铁勒人又来了?

怎么又来劫掠了,他们已经一滴也没有了……

“你们怎么还缩在荒郊野外?”来者向他们大喊。

说的是汉语!

所有人悬起的心又放了下去。

里正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嘴唇冻得僵硬,说话都不利索了:

“军爷……铁勒人,走了?”

来者都被气笑了:

“你们倒还有这份闲心关心国家大事,不知道自己都快冻死了?快快随我们去暖房!”

说着,便从行囊里翻出厚厚的毛毡,又给他们一人塞一个馒头。

“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毛毡不多,你们几个人拼着用。”

有了吃的和穿的,这些人总算活了过来,千恩万谢地跟随救援的辽东人,来到了一个古怪的小村落。

“村落”大约有几十间房,四面高、中间低,围成一个圆形。

圆心是一间大型铁匠铺,比其他屋子都低一些,像是舞台的中央。炉膛里燃烧着熊熊烈火,一看就很暖和。

就像飞蛾扑火,来避难的人下意识地就往暖色调的铁匠铺走去。

“等等,那里是他们干活的地方,你们的房子在这里。”

带他们来的人拦住了他们,指了指“村落”里的其中几间空房。

房子很大,可以容纳几十个人,但是里面黑漆漆的,一看就很冷。

不过有个遮风挡雪之所、让自己不被冻死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谢谢诸位,感激不尽。”

里正的下巴好像解冻了似的,终于能说句利索话了:

“请问,是衙门的人回来了吗?是刺史崔民干、崔使君回来了吗?”

“不是崔家的,是辽东的李明殿下,他帮我们打跑了铁勒人。”

那人催促道:

“外面冷,你们先进去休息吧,晚上会有人送饭的。李明殿下已经下达了指示,让所有人吃饱穿暖。”

李明……避难者对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并不陌生。

从九成宫事件起,他们就时不时从乡贤嘴里,听见关于这位年幼皇子的诸多传闻。

只是形象多半是负面的,仿佛是一个青面獠牙、吞噬土地的怪物。

没想到,整个村子却被这只“怪物”的手下所救……

避难者们有一种传说走进现实的感觉,感慨万千地进入了空荡荡的屋子。

刚掀开厚实的毛毡门,一股热浪便铺面而来。

屋子里非常暖和,让他们冻住的鼻涕都流了下来。

所有人都非常诧异。

屋子里黑漆漆的,只有四面墙壁,并没有生起火炉,之前也没有人畜待在里面。

可为什么会这么暖和呢?

难道那位“李明殿下”真的是个会呼风唤雨的怪物不成?

哗啦,哗啦……黑暗的房间里,他们能听见轻微的流水声。

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他们这才发现,这间屋子并不是完全空无一物。

墙壁上,镶嵌着一根管子。

管子黄橙橙的,从外面伸进屋顶,在屋子正中拐了几个弯,绕了一圈又从地板绕了出去,好像是一段闭路的循环。

流水的声音就是从管子里发出来的。

“这……好像是用铜做的?!”

见多识广的里正吃了一惊。

铜是用来铸币的金属,说穿了就是钱啊!

那位“传说中”的李明殿下,为什么要在收留难民的屋子里搭一条“铜”水管呢?

钱多烧的,用竹子输水不好吗?

他下意识地伸手一摸。

“嘶!”吃了一烫,赶紧把手缩回来。

“这铜管里流淌的……是滚滚热水?”

里正瞪大了眼睛,猛地望向窗外的铁匠铺。

果然不出所料,这根铜水管像脐带一样,从低处的铁匠铺一直延伸到屋子里,在屋内绕了一圈,将屋子加热,再绕回铁匠铺。

为了减少沿途的热量损耗,室外的铜管外面紧紧捆扎了厚实的毛毡,外面又包了几层泥巴和稻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铁匠铺一直在利用炉膛炼铁的余热烧水,利用热水较轻、冷水较重的特性,将滚烫的水自动输往高处的房屋。

等热水的热量散尽、重新冷却以后,再沿着更低的管路,重新流回铁匠铺,在那里继续被余热加温,如此循环往复,保持屋内温暖。

里正还发现,不仅是他们所在的这件大屋子。

“村落”里的其他屋子,也都安装了类似的铜管,像胎儿一样和铁匠铺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

“里正你怎么了?”避难的村民担心地问。

“这……蠢啊,那位李明,真的蠢啊……”

里正喃喃。

这上好的铜,留着铸钱多好。

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地造出一整套精巧的取暖机构,只为给几个不值钱的难民舒舒服服地取个暖呢?

蠢啊,真的蠢啊!

老头已是老泪纵横。

次日一早,当这些重获新生的避难者告别梦里的太奶,美美地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时。

来了几个貌似是官府的人,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我是幽州临时治理委员会的。”

来者大概是介绍了自己,只是大家听得半懂不懂的。

委员会是个什么玩意?

不过对方的下一句话,他们都听懂了:

“根据李明殿下的规划,在幽州实行与辽东相同的土地政策。

“所有的耕地,官府已经从地主手里赎买了。土地公有,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管理,耕者有其田……”

抛开专业词汇,大家都从字里行间里听清楚了这两个字:

分田!

不仅是里正,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好像活在梦里一样。

昨天差点冻死,现在不仅吃得饱穿得暖,甚至还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无需再仰什么豪门大族、什么士绅乡贤的鼻息!

昨天ICU今天KTV,这现实简直比见到自己的太奶奶还要魔幻。

这就是李明殿下的统治风格么……

…………

“老郑,你们家族的土地也被监国殿下赎买走了?”

“切,什么赎买,说得好听。用几张花花绿绿的所谓‘纸币’,就换走了我荥阳郑氏的祖产。这不是强抢吗?!”

“久闻李明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真是一个霸道的顽童,贪婪的程度远在薛延陀之上!”

“确实如卢兄所言,薛延陀只是杀人放火,李明殿下可是没收了我们的土地呢!”

“上好的土地都散给了群氓,作孽!”

幽州的范阳卢氏豪宅,诸位河北大族代表齐聚一堂,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抱怨着河北的新主人,也就是李明。

他们原本趁着唐王朝大乱,也在争河北的鳌头,相互之间打得头破血流。

现在好了,在每个家族都平等地吃到了李明的专政铁拳以后,终于消停了,同病相怜地抱团取暖起来。

河北易主,他们可以说是这场拨乱反正的最大输家了。

因为他们家族横行千百年而不倒的根本,也就是土地,特么地被李明那厮强行“赎买”了!

用的还特么不是铜钱或银两,而是新印刷的所谓“纸币”!

这纸片有什么价值?!和强抢有什么区别?!

“刚走了三十万只蝗虫,怎么又来了一个小阎王!”

主人老卢喝着闷酒,低声咒骂道。

薛延陀南侵,本来和他们这些上层阶级并没有什么关系。

无非是蛮子杀几个老百姓而已,抢的也是老百姓的财物。

反正又波及不到他们。

作为在当地根深蒂固的豪门大家,他们早就和真珠可汗、以及魏王李泰谈妥了。

大家互不干涉、岁月静好,等铁勒人开春回草原放牧,还需要他们这些地头蛇来维持局面呢。

铁勒老爷也是需要维持会的嘛,否则韭菜死绝了,明年还怎么噶呢!

可是万万没想到,整整三十万草原铁骑啊,还有数万中原战兵为辅,看起来是多么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啊!

却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李明率领的山匪和高句丽蛮族联军,给歼灭了!

这下就有点尴尬了。

按理来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以他们在当地几百上千年的耕耘,即使是诡计多端的李明也应该拿他们没办法。

未曾想,因为薛延陀的“刃政”,不仅农民大批逃亡,连中小姓的门阀、以及大族的旁支,也死的死、逃的逃,被扫荡一空!

这个乡绅阶层虽然单体势力不大,但却是整个士族门阀统治的根基,是向乡野愚民传播“教化”的中坚力量!

乡绅没了,整个士族体系就摇摇欲坠了!

只是这些大族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基层的重要性,当那些小族遭难时,并没有施以援手,反而还在那幸灾乐祸,想着连他们的土地也兼并了。

等到李明入主,向他们举起了屠刀,而再也没有乡绅替他们煽动“义民”,抵制这“与民争利”的暴政时。

他们才幡然悔悟。

只可惜为时已晚,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我族苦不堪言,想必你们也一样吧!诸位听我说,皇帝陛下绝不希望天下人如此受苦!陛下身边有坏人啊!!”

攒起这个局的卢氏将酒碗一摔,拍案而起。

清脆的碗盏破裂声,让这些醉醺醺的酒鬼朝他看齐。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们难道要继续坐以待毙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老卢正说得上头,一直闷声不响的老崔开口打断了他慷慨激昂的演讲。

“卢兄,你难道想让我们和你一起起兵?”

老崔出自清河崔氏,和李明的亲家博陵崔氏源于同一个祖先崔杼。

有这一层关系在,清河崔与李明的关系也比较暧昧。

老卢对这个潜在二五仔不屑道:

“哼,无需你担心!我等燕赵悲歌之士,岂是畏惧强权的懦夫!我们……

“谁说我们要起兵了?”

老卢话锋一转,坐回去拿了个新杯子,又开始喝闷酒了。

苦酒入喉作痛。

虽然燕赵之士不畏强权,但李明有点太强了。

以少打多都能车翻高句丽和薛延陀。

以多打少,灭他们几个地主不是和玩儿一样?

要不是打不过,他们也不至于乖乖把最宝贵的土地交出来啊。

政策也好、法律也罢,政治的底层逻辑是暴力。

恰好李明精于此道。

“唉……其实在监国殿下手下也没那么难处。”清河老崔宽慰道:

“起码还留我们一命,土地也是花钱买的……”

他比在座的诸位更有逼数,很清楚这次被整的世家大族,在国难当头时都干了些什么——

掀起内乱,勾结外敌。

和这两条足以十族消消乐的弥天大罪相比,他们顺手犯下的诸如“私藏甲胄”、“拥兵自重”等杀头小罪都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能留个全尸都算仁慈了,李明还让他们活着,还给他们钱“赎买”土地,要什么自行车?

砰!

老卢不服气,重重地敲桌子:

“土地乃大丈夫安身立命之根本,岂有强买强卖之理?就算给钱我也不卖!

“更何况,李明给的是钱吗?明明是一些废纸啊!

“废纸,嘶,废纸……”

说着说着,老卢的眼神骤然深沉起来。

“我想到一个能让李明不痛快,但又很安全的办法。”

“什么办法?”众人问。

老卢意味深长地捋着胡须:

“他不是在向全天下推销那名为‘纸币’的废纸吗?

“吾辈有责任戳穿他的骗局。”

…………

“小房,这就是我无数次教你的。

“钱堆在国库里只会积灰,不能太抠门,一毛不拔更是取乱之道。

“就像隋炀帝修了那么多义仓,可真发生灾荒的时候却不拿出来赈济灾民,你看,灭亡了吧。”

河北攻略结算时间,李明得意洋洋地拿着主帅李靖呈上来的汇报,和大会计房遗则吹着逼。

整个河北地区的战事已经平定,李靖对当地的军事管制也即将结束,交班给文官系统。

从所有方面来看,对河北的吞……收复,都是成功的,胜利的,圆满的。

最要紧的一步,河北的基层组织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因为赤巾军的优异口碑,当地老乡踊跃加入,组织迅速壮大起来。

在基层有了抓手,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战后赈济工作也好,土地公有化等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也罢,都井然有序地展开起来。

这又给李明积累了更大的民望,加快消化新领土的速度。

只待建立起正规的府衙机构,广大富饶的山东河北地区,就算正式纳入李明的麾下了。

“我倒也不是吝啬。”

房遗则组织着语言:

“只是……把铜钱融化打造成管道,只为了给难民取暖,这实在有些……”

“有些浪费?”李明替他说出了心里话。

“呃,是的。”房遗则直言不讳。

李明笑了:

“钱,只有在大多数都认它的时候才是钱。

“当我们有了‘纸币’这种更好的替代,不使用铜钱进行流通的时候,那铜就只是一种普通的金属材料,和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嗯……你说得对。”房遗则挠着头。

“不过铜有两个特点,是优于铁的。”李明解释道:

“一是铜导热性能好,二是铜更耐锈,所以可以用来做水暖管道正合适。”

什么导热,什么水暖……房遗则半懂不懂地点点头:

“哦。”

“利用铁匠铺的余热烧水,再用铜水管为居民房屋供热,这次实验非常成功,值得推广。”

李明放下了李靖的汇报,兴奋地站起来,背着手面对墙上的地图。

他的目光落在了东北腹地,原高句丽的北疆粟末水(松花江)之北,一直到黑水(黑龙江)一带。

对中原的华夏农耕文明来说,那块区域才是真正的刷怪笼。

不论是源自黑水靺鞨的女真,源自室韦的蒙古,还是后来的满,他们的老祖宗就在那一块冰疙瘩溜达。

只是即使在唐朝间冰期,那地方的冬天也太冷了,难以居住。

但现在有了水暖科技的加持,冬天不再难熬,就有机会建立起殖民据点,一点点向北开拓,直到将那富饶的黑土地和森林煤矿统统收入囊中……

“不好啦!”

他的无限遐想被尉迟循毓给打断了。

小黑炭头手里扬着一份报告,急匆匆跑进来:

“幽州城有刁民闹事!”

李明眉头一动:

“啥?老百姓不是很爱戴我吗?我都字面意义地拿钱给他们取暖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是说铜不算钱了么……房遗则在心里吐槽。

“不是百姓,是刁民!”尉迟循毓坚持不改口:

“他们不知是受了谁的指示,聚在原幽州府外。”

李明追问:“那些刁民想干什么?”

“他们说,辽东人用几张废纸就骗走百姓的铜钱,是为诈骗云云,妄图用妖言煽动老百姓弃用纸币!”

李明嘴角一抽。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目标找得很准嘛!

别的谣言他倒不怕。

但纸币还是新生事物,根基尚不稳固,连辽东的百姓接受起来也得循序渐进,并不是一帆风顺。

瞄准纸币造谣,还真能造成不小的麻烦。

“那是个命令!以纸币为法定货币是一道命令!”

房遗则先绷不住了,一改木有感情的做派,忍不住破口大骂。

没有了纸币,那财政窟窿用什么补?

这是要他命啊!

气死偶咧!

“嘶……”

李明深吸一口气,脸色也没比小房好多少。

我到河北省来,是为了增强国力,不是把钱丢进无底洞!

那些家伙已经不是普通的造谣分子了,就该用牵羊礼把他们全部扔到东北挖土豆,就像金太祖那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