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57章 道不同,相为谋

李泰说得一点没错。

在他几次针对李明的阴谋中,真珠可汗也干了。

比如九成宫事件,薛延陀也派人参与了阿史那结社率的反叛队伍。

事后对结社率残党的灭口行动中,同样有铁勒人的身影。

李明从辽东回到长安以后,针对李明的那次暗杀,则是由真珠可汗的亲信刺客直接出手。

而李泰在洛阳魏王府中长期豢养、在朱雀门之变当夜前来拦截李明的突厥私兵中,薛延陀的力量更是占了一大半。

甚至于,当初高句丽图谋平州时,薛延陀也作为场外嘉宾,提供了“苍鹰”这一通讯工具的支持。

可以说,与李泰长期勾勾搭搭的真珠可汗也达成了“每次阴谋都有你”的成就。

而对真珠可汗夷男而言,李明,这个杀不死的小混蛋,也可以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将那小羊羔子和他的仆从,全部,杀死!”

真珠可汗脸色阴沉,恶狠狠地从粗糙的牙齿缝里挤出一个个字。

他对李明的恨意,可一点也不比李泰弱多少。

要不是那小羊羔子从中作梗,李世民早在九成宫就……

不,更早。

李世民早和那个瓢虫郡王李孝恭一起,被雄黄酒毒死了!

大唐早就陷入更大的混乱,草原的最大威胁早就解除,好臣下李泰早就篡居华夏正统,而他的铁勒部众也早就南下开搂了!

何至于像现在这样,横生这么多枝节,让他和李泰多花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多死了这么多部族勇士。

达成的效果却还远不及预期?

对薛延陀称臣纳贡的李泰没有如愿坐上宝座,因为宝座上还卡着“李治”这颗同样又臭又硬的小顽石。

虽然李治目前对河北的乱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鬼知道那个心机深沉的少年在坐稳龙榻以后,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而归根结底,真珠可汗与李泰的阴谋最后让李治摘了桃子,还是因为李明!

临走之前还把大权反手转给了小弟弟李治,把那小子的野心给勾引出来了!

做事哪有这么恶心的!

简直比上茅厕不冲水还要恶心!

“杀死……一定要杀死他!”

真珠可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双拳攥紧,好似手里捏着的是李明的小脖颈。

“李明的事情先放一边。”

李泰把话题扯了回来:

“我父皇的下落还仍然不明呢。我以为,应该将主力收回朔北,加大力度搜寻。”

同样拜李明所赐,李世民现在还没死呢。

不少部落民都声称,在雪原上目击了疑似李世民的队伍。

结合精唐契苾何力脱离了薛延陀的大部队,带着他的部族逃之夭夭。

结合这些情报,不难推断出,李世民在这冰天雪地仍然鲜龙活跳地蹦跶着呢。

“父皇未死”这条信息,就像一把大锤子,始终悬在李泰的心头上。

要是李世民王者归来,那李泰就完犊子了。

所以相比弟弟李明,亲生父亲李世民才是他的主要矛盾,多次催促真珠可汗回师朔北,全力搜捕下落不明的唐皇。

奈何游牧部落的组织度远不如大一统农耕文明那么强,四散的独立部落难以组成密集的包围网,将李世民抓住或者杀死。

虽然各地分散的部落零星发来了目击报告,但是始终无法定位其确切的位置。

那可是皇帝里打仗最厉害、将领中治国最牛逼的李世民啊。

在他亲自指挥下,他的队伍就像幽灵一样,不知道在哪个山坳之间游荡。

而铁勒人只能凭借人数优势和长城关防,勉强将李世民阻挡在国门之外,不让他返回他忠实的大唐。

游牧民族用长城抵御中原的皇帝,说出去属实有点黑色幽默了。

“啧,你在教我做事?”

真珠可汗夷男咂了咂嘴,不耐烦地瞪了李泰一眼。

李泰立刻恭顺地低下头去。

“整天李世民李世民,瞧他把你吓的。”夷男面带不屑:

“他能有三头六臂不成?一个脱离自己部众的人,能成什么气候?一阵西北风,说不定就把他冻死了!”

李泰皮笑肉不笑地呵呵一声:“但愿吧……”

“还是依据老计划,把所有部落的勇士都投入到河北。”夷男没好气地打断他:

“一定要把那小羊羔子的脊梁骨打断,杀进平州,把他的狗头砍了下酒!”

薛延陀的可汗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直接从胡凳上蹦了起来。

太气人了,李明那兔崽子实在是太气人了。

李世民还不至于让他这么破防,因为人本来就是刀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天可汗,游牧民族是敬畏这样的英雄的。

但李明不一样。

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三番五次地把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这个真珠可汗要不要面子的?

不把那臭小子下油锅烹了,以后让他怎么管理旗下的众多部落?

面对暴跳如雷的真珠可汗,李泰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夷男兵多,只能听他的。

“那……我便让我的士兵开始做准备罢。”李泰说着,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的兵多来自魏州都督府,得把他们调往别处,以免在本地待久了,生出事端。”

他就像个客人一样,向主位的夷男行了一礼,后退着离开了房间。

在门外,早有许多人等着他了。

都是河北各州的豪门大族,有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等等。

到了这个层次,战乱自然是波及不到的他们。

所以这些名门望族无需像其他小姓小族那样,仓皇地卷铺盖跑路。

他们还要留在当地,和铁勒人做生意的。

“大可汗决定回朔北了吗?”他们围着李泰,焦急地问。

若是在以往,这些河北大族是不可能对一个关中来的藩王这么热情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这位藩王带来了北方蛮族作为后盾。

而蛮族才不管你什么“五姓七望”、“封建礼教”这一套,惹他们不爽了,他们会用拳头来说话。

迫不得已,他们也只能放下身段,拼命巴结讨好二鬼子李泰了。

李太君喊一嗓子“大汗在魏州”,他们就屁颠屁颠地从各地赶过来朝见了。

“唉。”李泰夸张地叹了口气:

“就凭我舌灿莲花,也劝不动大汗。铁勒人还要在河北待上一段时日,至少也得等到来年开春,牧草绿了。”

这个噩耗对诸位大地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蛮子们整天劫掠,啥时候是个头啊?

虽然他们通过李泰搭上了真珠可汗这条线,抢劫抢不到他们头上。

但是老百姓都被逼走了,这对他们的影响就很大了。

“哎这么能成呢?他们再继续待下去,百姓就都逃光了。

“牧民可以等牧草生长,可百姓如果逃光了,等来年开春谁来给我们种地呢?”

平时虽然看不起泥腿子,但当人口大规模外流、劳动力肉眼可见地开始出现短缺的时候,豪族们也渐渐坐不住了。

李泰不无鄙夷地看着这些土里刨食的地主,道:

“铁勒可汗至少会一直留到剿灭辽东赤巾残匪为止。”

听到这里,诸位沉重的心情终于轻快了一些。

幸好,铁勒爷来一趟也不是白来,还是能干一些好事的。

对他们来说,辽东赤巾贼这个威胁,可是比薛延陀大得多。

游牧蛮族,疥癣之疾而已。

可那些动不动就要没收土地的赤巾贼,可是在刨他们的根啊!

只要能帮助肃清李明的余毒,一些短期代价也不是不能承受。

反正被迫背井离乡的又不是他们。

“当然,铁勒大军劳师远征,军饷粮草是个大问题。”

李泰淡淡地补充一句。

几位大地主嘴角一抽。

这帮游牧民在富庶的河北之地吃得满嘴流油,像是兵粮不足的样子吗?

他们怀疑李泰在借铁勒人的名义敛财,壮大自己的军队。

但是他们没有证据。

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当面质问铁勒可汗核实清楚。

首先第一点,他们也不会讲突厥话啊。

…………

“哼,狡猾的汉人。”

真珠可汗坐回到了胡凳上,对着李泰消失的背影轻哼一声。

刚才的愤怒烟消云散,他的眼中闪烁着算计和精明。

结盟的双方各有各的鬼胎,各有各的心机。

李泰想把铁勒部族支开,以便于自己入主河北与李治对峙,这算盘珠子都崩到夷男的脑门了。

而夷男也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他刚才已经说了,那就是,肃清李明及其党羽。

当时虽然说得很粗鲁,好像是出于一时激愤。

但这都是表象。

能当一把手的,哪一个不是演员呢?

理性思考以后也不难发现,“优先剿灭李明”这一战略,是符合薛延陀汗国的最大利益的。

李明不除,夷男总觉得自己背后凉飕飕的。

生怕自己在中原唱着歌儿打着劫,突然,就被山上冲下来的红头巾男给断了后路。

辽东就像一根鲠,横在大漠与中原的咽喉边上。

薛延陀一旦全力南下,这根鲠就会突然从东向西伸出来,狠狠地扎他们一下。

要说致命不至于,但麻烦是真的麻烦。

物随主人,这辽东和李明是一样一样的,又小又臭又硬。

这几天和赤巾军周旋,都把铁勒部众打出心理阴影了,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抢劫金银财宝都不香了。

连糟蹋妇女都不能慰藉他们受伤的心灵。

为了树立自己可汗的权威、聚拢散装的部落,他也必须对李明的势力来一个犁庭扫穴。

至于昨日黄花的李世民,夷男倒并不是很忌惮。

天可汗的不孝子们很有草原风范地将他的遗产都瓜分完了。

入了口的肥肉,岂有再吐出来的道理?

因此,在夷男看来,孤家寡人的天可汗人虽然还活着,但是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也因此,夷男和李泰的战略目标是有着根本分歧的。

李泰要河北与父皇(的命),薛延陀则要辽东与李明(的命)。

薛延陀人多势众,听他的。

“来人。”

仆从吭哧吭哧地跑进来:“大汗?”

“向各部传我的命令。”

夷男声音低沉,眼中满是嗜血的火焰。

“让他们别光顾着抢钱抢粮抢娘们儿,也得干干正事!

“别往南方跑了,把战士调回北方,追着辽东人的屁股揍!

“能干掉几个是几个,把他们往西北的云州方向驱赶,别让他们往东边靠,顺着幽州逃回燕山!”

辽东之所以又小又臭又硬,(他认为)关键在于燕山的阻隔。

燕山易守难攻,只需少量兵力,就能挡住西边的进攻。

现在这帮辽东人逞英雄,贸然冲出燕山,正好给了他将其一网打尽的机会!

只要在河北消灭掉他们的有生力量,薛延陀就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越燕山防线,长驱直入,将平州和营州烧成一片白地!

而打歼灭战,就要先将赤巾军向远离辽东的西北方向驱赶,断绝他们向东逃回老巢的后路。

把人驱赶到指定地点,对擅长放牧的铁勒人来说,小菜一碟!

“打完这一仗,我们爱什么时候南下就什么时候南下,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啦!”

夷男将匕首插在案前的地图上。

匕首的锋刃,正指着河北地区的西北端。

也就是,云州。

…………

“你不要过来啊!”

滹沱河畔,一群逃难的人被铁勒人盯上了。

“哼哼哼,你叫啊,叫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

铁勒人狞笑着弯弓搭箭,舔着嘴唇瞄准疯狂逃命的难民。

嗖!

“呃!”

一声闷哼,却是那铁勒人翻身坠马。

他的肺部插着一根箭,抽搐了几下,很快就没有了生息。

滹沱河北岸的勾注山间,突然出现了一队头包赤红头巾、披甲执锐的武士,就像猛虎下山,一路如履平地。

“赤巾贼!快跑,是赤巾贼!”

其他铁勒人一哄而散。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免于一难的老百姓向赤巾军磕头。

薛仁贵向百姓挥手:

“快走吧,这儿离辽东还远着呢!沿着河流向东一直走到大海,再往北才是平州!”

“军爷也保重!”

难民们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苏定方骑着马,与薛仁贵肩并肩。

“这里才是滹沱河的上游,离辽东有将近一千里地。”

薛仁贵望着在山间蜿蜒向东的河流,慨然道:

“我们向西走了挺远啊……

“前辈,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好像铁勒人在刻意把我们向西北方驱赶,逼我们远离辽东的大后方?”

“这不是正中我们下怀么?”苏定方轻松地笑了。

“他们如果不跟着过来,反倒还不太好办。”

薛仁贵完全没有老军事家的从容,严肃地说:

“他们集中主力,必定是计划我军困死在人烟稀少、补给困难的山里。

“铁勒人是准备要全歼我军。”

“巧了,我们也想全歼他们。”

作为跟从陛下踏破突厥的先锋,苏定方有着那一辈人特有的自信,指着身后的群山。

“看!”

险峻的山间,长城沿山脊向东西延展,仿佛巨龙的背脊。

两座山峰中间的谷地,坐落着一道雄浑峻奇的关隘。

雁门关。

“穿过雁门关向北,便是云州。”

苏定方道:

“云州之北是恒山。李明殿下就是预定在那儿,将敌人全部埋葬。”

“我们能将敌人拖住么?”薛仁贵有些踌躇。

换谁心里都得打鼓。

敌人可有三十多万呢!

“呵,三十万算什么?只要进了北岳恒山,三百万人都发不出个响!”

苏定方踌躇满志:

“后生跟紧了!出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