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7章 杨氏:我也不是谦虚,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哦,你也在?”

李世民当头看见韦贵妃,眉头微微一扬。

“是……是,臣妾来看看妹妹。”韦贵妃恭顺地说,一副和杨氏好姐妹的模样。

陛下国事繁忙,最烦后宫勾心斗角,所以嫔妃们不论心里怎么想,在外都是以和谐友爱的面貌示人的。

“嗯,甚好,是该多走动走动。”李世民姑且对韦贵妃的行为表示认可。

他又不是第一次来立德殿,自然知道这地方以前是门可罗雀的。

对于后宫女人们的小心机,他也不便多做计较,便信步踏入。

韦贵妃觉得,自己没有被挥退,也自然而然地缀在了后面。

“陛下。”

杨氏毕恭毕敬地福身行礼。

李明也照旧朝老李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被老妈踩了一脚后,他才叉了个手行礼:

“父皇好。”

“哦?还在吃饭?真香啊,不介意添双筷子吧?”

李世民自说自话地坐到了饭桌边。

“怎么会呢。”杨氏温婉一笑,手脚麻利地备上碗筷。

好像刚才完全没有讨论过“弑君”这个危险话题。

李明也重新端起自己的碗,照例和小蜜蜂一样,在阿爷耳边唠唠叨叨:

“你吃过饭了吗?别一下子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对身体好。”

他反正是做不出来什么“弑君夺权”这种举动的。

在统治别人之前,首先自己得当个人。

“……”

韦贵妃被晾在了一边,走也不是坐下也不是,尴尬极了。

本宫好歹也是妃嫔之首,岂是被当成空气的无名无份之辈!

当然,怄陛下的气,她是绝对不敢的。

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迁怒于杨氏母子了。

可恶的罪臣之妻,若不是她和她的崽子魅惑了陛下,陛下眼中又怎么会没有京兆韦氏之女!

“既然陛下与杨德妃有事相谈,臣妾杵在这儿,反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还请陛下准许臣妾告退。”

韦贵妃黛里黛气地说道,四十岁的欧巴桑演出了十四岁的傲娇。

然而渣男李世民只是挥挥手:

“嗯,好。”

充满了敷衍。

“……哼!”

韦贵妃鼓着气,扭头便走。

刚走到立德殿门外,隐约听得背后传来一句:

“吾欲立你为后……”

什么?!

韦贵妃觉得自己听见了很不得了的事情,整个人如遭雷击,下意识地回头。

砰!

立德殿的大门,在她面前沉重地关上。

透不过一丝光线,传不出一点声音。

韦贵妃怔怔地傻站在门口,如同一尊雕塑。

她的嘴角渗出鲜血。

是被她自己的牙齿咬出来的。

…………

“后宫无主久矣,既不成体统,朝中大臣也就此事多有进谏。

“帝王无家事,吾亦感到,要为万家做表率,故欲立一人为后。”

李世民傲娇地念叨了一串,大意是,朕是为了全天下,才不得不二婚的。

“所以,以你为大唐的皇后,那个……你觉得如何?”

一脸“商量商量,不行我再问下一个人”的表情。

嘶……李明顿时深吸一口气。

连他也紧张激动得无法思考,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别看李二说的好像随意。

立后的决定,绝对称得上超级重磅。

众所周知,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而皇帝的家,就有些特殊了。

妻族没有一定的势力,是镇不住“皇后”这个名的。

杨氏所在的弘农杨氏,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世族大家。

虽然和京兆韦氏相比,弘农杨氏离李唐的权力中心更远。

但也算够格了。

所以,杨氏的出身从来就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来,真正让李世民没有另立新后、导致后宫长期无主的,还是因为辣个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

初恋的杀伤力太大,让李世民这个多情的花心大萝卜也一直下不定“再婚”立后的决心。

这才让后宫之主的宝座一直就这么空着。

老妈可以啊,居然能击败李二的白月光……李明乐乐呵呵地想着。

然后,他就意识到不对劲。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怎么会让杨氏……

李明终于走出了最初的震撼,冷静了下来。

大脑重新运转,智商也重新占领了高地。

李明意识到了李世民此举的用意所在。

不是因为两人伉俪情深。

而是为了他俩的儿子,李明。

是为了填补李明接班的最后一块,或者说,半块短板。

虽说李明被过继给了长孙皇后,但如前所述,礼法的嫡庶之分,不是通过烧个香磕个头就能跨越的。

为了堵住一切漏洞,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索性给李明的生母也升了职,让杨氏也当上皇后。

生母和义母都是皇后,天下人无话可说了吧!

“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当太子么……”

若是以前,李明恐怕要激动得昏古七吧。

但是现在,当意识到成为太子可能会招致一连串麻烦、让他都有点打退堂鼓以后。

李明就不那么激动了。

心情一平静,脑子就很好用,自动算计起了未来朝堂的形势。

理所应当的,以杨师道为首的弘农杨氏妻族一定会大抬头,迎来一波发展。

在李明登临大宝之前,这支力量就会成为自己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在朝内的声量和作用,不会比房玄龄、侯君集等“辽东派”小多少。

但这些“杨”都是半路出家,不见得有多少是被他李明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吸引的。

除了杨师道等亲缘关系较接近的族人以外,其他的杨氏更像是为利益而依附于他。

待他真的登基以后,这些母族外戚不见得不会成为皇权的掣肘。

比如汉朝的窦氏。

所以,在启用杨氏族人时,还要注意多加限制,和其他势力制约制衡……

就在李明冷静盘算的时候,当事人杨氏则更为冷静。

“妾身并无野心追求高位,只是在初入宫时,妾身便立志虔心侍奉陛下。

“若为陛下操持后宫百事,方为侍奉陛下之道,则不论妾身本人意向如何,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义不容辞。

“妾身当场就念了一句诗: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杨氏巴拉巴拉地念诵着胜选感言。

把李世民都说得内疚了起来。

封杨氏为后是为了她儿子,这对她本人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李世民想着想着,不由得纳闷儿了起来。

朕明明给她升了官儿,为什么还要感到不好意思啊……

…………

“朕欲立杨氏为皇后,谁赞成,谁反对?”

就在次日,临时召开的大朝会上,李世民向京城的百官发问。

立后是件大事,往大了说,是会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

所以,不能像之前将杨氏升为德妃一样,随便在宗庙烧个香念段经就能搞定的。

是要征询重臣意见的。

作为历史上以纳谏著称的皇帝,李世民陛下直接把这事拿到大朝会上说。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朕闻过则喜。

我反对……大臣们都蠢蠢欲动。

改立皇后这种大事,是会直接影响当下政局、让一堆弘农杨氏鸡犬升天的。

蛋糕就这么大,杨氏多分一点,其他人就会少得一点,所以没人反对才奇怪。

更何况,这位预选的新皇后杨氏,身份也有点特殊——

是李世民陛下的弟弟兼政敌、巢剌王李元吉的原配。

我弟弟的媳妇就是我的媳妇,这多少有点抽象了。

以后在史书上,难免又会给陛下多记一笔“杀弟夺妻”之类的花边逸事。

尤其是长孙无忌及其党羽,更是惊骇得浑身发抖。

如果杨氏成了外戚,那他们长孙氏算什么?

牛夫人?

不可始乱终弃啊陛下,文德皇后还在昭陵哭泣呀……群臣的口腔体操已经按捺不住了。

然而,谏言涌到嘴边,又被硬生生堵了回去。

因为就在陛下的旁边,还坐着一个人。

李明。

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同平章事”,同时又没有正式肩负“监国”之责,根据规章和礼法,不应该出现在大朝会上。

但是李明就这么出现了,理所应当地坐在太子专属的左手边。

而李明还有一层身份,有点特殊。

嗯,就是预备皇后杨氏的亲生儿子,也是她唯一一个儿子。

此时的李明,正高踞小龙榻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群臣,一脸和蔼可亲的微笑:

“谁赞成,谁反对?”

咕嘟……所有人都听见了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不能反对,反对了就被这小阎罗盯上了。

李明殿下最是记仇,又是最有可能继承大统、几乎被内定为储君的皇子。

和他唱反调,那就是和自己的九族唱反调。

算了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哦?无人反对?”

李世民自己都有些吃惊。

他本来都以为会有一堆“启奏陛下”,都已经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了。

结果,就这?

杨氏原来这么得人心的吗?

“那,朕就封杨氏为皇后。册封仪式在朕出征以前举行。”

李世民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把这事儿定了下来。

“呼……”李明松了口气。

幸好在出征前就把这事儿定了,皇帝老爹没立什么“这次战争结束就要回家再婚”这种重量级flag。

“臣等谨遵钧命。”

房玄龄带头,京中百官一齐表态。

大家都不傻,知道陛下这次立后,不是被某位嫔妃魅惑,非要立其子为太子。

比如某位汉高祖刘邦。

而是恰恰相反,陛下是被某位皇子魅惑,非要立其母为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群臣的反对是无用的。

话说回来,陛下立杨德妃为后,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李明殿下继位的合法性。

其实不需要这样操作,李明的储君之位已经很稳了。

有能力、有政绩、有民心、有能臣,甚至有地盘、有兵。

谁能与之争锋?

而李世民陛下还觉得这不够稳当。

宁可放下与长孙皇后的深情,再立李明的生母为后,只为给李明再上一道保险,为他的太子之路保驾护航。

陛下是有多看重李明殿下啊!

“如此便好。”李明嘴角勾勒,俯瞰群臣。

群臣莫敢与之对视。

在补足“出身”这最后半块短板以后,现在的李明殿下几乎是无敌的。

他被过继给了长孙氏,礼法上的义母是皇后。

而他的生母杨氏现在也成了皇后。

两个皇后伺候他一人,这福气还小吗?

他现在的合法性,甚至超过了嫡子。

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太子李承乾!

因为李明的两个妈都是皇后,而且他还是新任皇后的嫡长子呢!

李承乾也没有两个皇后妈啊!

“斯文扫地,将来史书会如何评价……”岑文本痛心疾首,对陛下杀弟夺妻的行径非常不齿。

但他也只敢在心里痛一痛,可不敢当面表达出来。

长孙无忌已经面如土色了,眼皮直跳。

他最大的仰仗、皇后亲兄这一层身份,不说被彻底剥夺吧,但也已经被大幅度稀释了。

家族式微已成定局。

甚至在陛下驾鹤、新皇上位之前,长孙家族就急速地滑向了衰败!

“嗯……许多人心里不服,将来一定会给我暗中使绊子,不太好办啊。”

李明坐在台上,对台下群臣的微表情洞若观火。

他和他母亲已经动了许多人的蛋糕,遭受反扑是意料之中的事。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看好这个家,监好这个国吧……”

…………

杨氏的册封典礼,就定在几天后的良辰吉日,并没有召集外地的藩王回京。

一是出征之日在即,没有时间;二则这一年也召集太多次了,让他们歇歇吧,送信告知一下就行了。

宗庙礼拜、祭祀天地,一套流程如常。

除了李明,在京的皇子只有李承乾和李治,他俩自然也得参加这次典礼。

二人的亲爹李二借着这次仪式,无言地告诉了他们一个坏消息:

李明已经内定胜出,只要不作死,你俩几乎没有机会了。

同时,又告诉了他俩一个好(更坏)消息:

朕给你俩找了个继母。

杀人,还要诛心?

李治的眼圈红红的,李承乾也眼神黯淡,神情恍惚。

但他俩还是不忘老演员的淡然与从容,平静地向杨氏跪拜。

就算认了她这个娘了。

“他俩是我妈礼法上的儿子,而我又是他俩的妈礼法上的儿子……

“什么互相换家?”

李明已经被李二的这套换家骚操作给搞得眼花缭乱了。

不论激起多少势力的不满,不论后宫有多少女人在半夜里惊醒,不论外地的藩王们有多么尖叫抓挠。

有李世民和李明这一对虎狼父子镇着,立后一事,还是波澜不惊地尘埃落定了。

杨氏正式母仪天下,掌管后宫。

而时间也来到了秋收以后。

大唐北伐薛延陀的日子,到了。

…………

傍晚。

房玄龄踏着橘黄的夕阳,熟练地穿梭在立政殿的廊道之间,站在了熟悉的御书房门外。

陛下御驾亲征的前夕,一封密诏,将他召到了此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