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6章 我去,版本陷阱!

“阿娘,我怀疑承乾老大哥的脑子有点问题,但我没有证据。”

晚饭时,李明照例喋喋不休地和母亲分享着当日“趣闻”。

刚才在立政殿,兄弟三人的尴尬聚会,无疑给李明敲响了一记警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对一母同胞的李承乾、李治,甚至还得加上个李泰来说。

他这个李元吉原配所生的庶子,无疑就是那个“外侮”。

“李家大郎常年承压,举止反常,你不可与他接近。”

杨氏照例一脸温婉地和他分析冷冰冰的局势:

“尤其是近日,他的太子之位即将被你夺走,自觉命不久矣,恐怕会鱼死网破奋力一搏。

“所以,你事他应当如事猛虎饿狼,眼不见为净,不可贸然相见。”

母亲37℃的嘴里,吐出了-273℃的话语。

如今是决赛的冲刺阶段,不容有任何闪失,杨氏的告诫也越来越直白理性。

“嗯,是我太大意了。”李明真心诚意地接受母亲的意见。

“阿娘,我还怀疑李治对我也有意见,他会不会也想害我?”

“人人都云九郎恭顺怀柔,但越是这样,你越要警惕。豹子是会隐藏自己爪牙的。”

杨氏分析道:

“你和他同住立政殿,这是好事,那里防护稳当,李治也不会蠢到在那里做手脚,把嫌疑往自己头上引。

“但你万不可掉以轻心。

“除了直接出自尚食局的食物,你一概不得食。”

李明郑重地点头,又问:

“阿兕子给我的枣子也不能吃吗?”

“你就以枣子活肠容易腹泻为由,婉拒她。晋阳公主懂事,不会强求你的。”

唯独对李明达,杨氏是称呼封号的:

“但是你不可因此冷落了晋阳公主,要和她拉近关系。

“公主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也是三嫡子最喜爱的妹妹,是你们父子兄弟的缓冲区。

“把她拿下,对你的生命安全可以加一道保障。”

李明扬起眉头:“把姐姐拿下?这合乎周礼吗?”

快退到东周列国,效齐襄公和文姜故事?

杨氏抬手就给了李明一个爆栗:

“和晋阳公主搞好姐弟关系!你想歪到什么地方去了!”

“哦。”李明揉着脑袋。

“还有,监国期间,你不便居住立政殿,回立德殿居住。”

杨氏继续告诫道:

“一来,没了陛下的坐镇,立政殿的防卫未必有如今这么森严,宫人不知是否被其他势力渗透。

“而立德殿人少嘴严,又深处后宫之中,外人不得进入,反倒是更为安全。”

李明听得鼻尖直冒冷汗,艰难地咽了口水。

自己疏忽了,还真没考虑到这一层。

论起“底线思维”,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又在掖庭以罪臣之妻深造过好几年的杨氏,一点也不比儿子差。

“二来,立政殿毕竟是陛下的寝殿,你是承蒙陛下圣恩,才得以那里‘暂居’。”

除开安全角度,杨氏又从政治角度有理有据地为儿子分析:

“如今陛下远征,你如何能以主人的身份,篡居其位?

“若被大臣弹劾‘有不臣之心’,就算陛下不追究,但也难免会心生芥蒂。”

李明不解地问:

“本来父皇迟早会把亲手交到我手里,他为什么还会怀疑我有不臣之心?为什么还会心生芥蒂?”

杨氏看着一脸天真的儿子,缓缓道:

“因为他多当一天皇帝,你就少当一天皇帝。”

李明的呼吸骤然一紧。

“阿娘……你说,什么?

“你的意思是……”

杨氏重重地点头:

“就是这个意思。你觉得储君最大的敌人是谁?朝中的反对派?朝外的四方蛮夷?

“都不是。”

她的声音就如同盛夏的冰雹,看似荒谬,实则合理,一颗一颗重重地敲击在李明的心里。

“储君最大的敌人,其实是皇帝本人啊!”

李明的喉咙动了动。

可储君不是皇帝亲自指定的亲骨肉,皇帝意旨的传承者和遗产的继承者么……他想这么如此反驳母亲。

但他不能。

杨氏看似矛盾的悖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十分浅显、但是残酷的道理。

“皇帝只有一个,真正阻止新皇登基的,是旧皇的生命。

“更直白地说,只有皇帝身死,储君才能上位。”

杨氏的话语重重地回响在李明的耳畔:

“你自己应该也能体会到,如今陛下还壮健,谁接班都还有变数。

“只有到陛下大行之日,一切才尘埃落定。”

李明不自在地扯了扯衣领。

“而这个道理,你猜陛下知不知道?”杨氏直视李明的双眼。

李明不知为何有些胆怯,躲开视线,点点头。

李世民自己就是“过来人”,这道理他岂会不知?

“所以父皇……不,古往今来的皇帝选择储君,第一标准就是孝么……”李明喃喃。

这不是什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礼法教条。

这是皇帝老儿自保的切身需要啊!

“你会弑君么?”杨氏冷不丁问。

李明差点原地蹦起来捂住老妈的嘴:

“嘘嘘嘘!阿娘你说什么呢!”

怎么能弑父!怎么能禽兽不如!

“不弑君的话,这段时间你就夹紧尾巴,保持谦逊和善、处处小心谨慎,不要流露出对权力的渴求。”

杨氏谆谆告诫道:

“如此,才是安稳登基之道。”

李明只觉毛骨悚然,心有余悸地点头:

“孩儿……受教。”

皇帝和太子,真是世界上最别扭的关系。

身为父亲,皇帝恨不得把一切都传给儿子。但身为权力的统揽者,皇帝又必须时刻提防太子篡权。

而太子也同样如此,以人子之躯,却祈盼父亲早死,不甘心在储君的位子上长期待机,甚至自己死在老皇帝前面,一天都没有品尝过权力的滋味。

帝王之家,实在太反人性了。

如果能选,他宁可穿越到普通的富商之家,提笼遛鸟享一辈子福。

不比这沟槽的人伦悲剧强一万倍……

“李承乾的难处,你现在能亲身体会了吧?”

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子,杨氏的心都在滴血。

但她硬是强撑着,没有心疼地抚摸幼子的头,或亲昵地拍拍他的肩。

而是继续将帝室最理性、最冷酷的一面,赤果果地展现在他的面前:

“李承乾多情而胆怯,没能承受住如此扭曲人伦的压力,所以被淘汰了。

“你呢?你会重蹈他的覆辙吗?”

李明早已是汗流浃背,完全没有了胃口,纯粹本能地夹了一口饭。

嚼着嚼着,他突然苦笑道:

“福祸相依,这监国,未必是一件好差事。”

既要面对大臣的掣肘,又要直面人性的拷问。

他开始觉得,和当个“皇”二代、直接主政长安相比。

说不定还是躲在辽东另起炉灶来得更简单。

“这便是陛下对你的真正试炼。”

杨氏温婉地说道。

母子二人再无言语,沉默地干饭。

“如果,我是说如果,纯粹探讨学术问题。”

李明把头埋进碗里,似是随口一说:

“如果……储君让皇帝提前退休,当太上皇呢?”

对老李家来说,这也算是路径依赖了。

毕竟开国的皇爷爷李渊,对吧,就被父皇,对吧。

“呵呵。”

杨氏温柔地一笑:

“这确实两全其美,既能成全权力交接,又能成全人伦之乐。

“只是……”

只是怎么劝说李世民陛下接受自己被夺权——这就是杨氏没有说出的后半句话。

权力一旦沾上,岂是能轻易戒除的?

上下五千年,大一统帝国的太上皇屈指可数。

皇帝可不会和你玩什么“太子,朕能辞职吗”的把戏。

除非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比如,开国的皇爷爷李渊,对吧。

“所以,你也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杨氏替李明做好了未来规划:

“担任监国时,你就安心为陛下做好北伐的后勤工作,调和群臣,千万别有多余的动作。

“更别把辽东那一套搬进国内,引发骚动。”

李明点点头:

“房相也是这么教我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你有一个好老师,你一定要多听他的。”杨氏欣慰地点头:

“待陛下凯旋,如果监国时期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太子之位不出意外就是你的了。”

李明眼前一亮:

“到那时候我就能有所作为了?”

“当然不行,忘了我刚才和你说的?”杨氏蹙起眉头:

“陛下传位与你,是希望你传承他的意志,而不是让天下人意识到,青出于蓝、你比他强。

“尤其当他还活着的时候。”

李明乖巧地点头:

“哦。”

总之就是不能打父皇的脸,坚决维护封建父权和君权呗。

“更何况,如果你与陛下的意见相左,你让群臣怎么办?别让手下人左右为难。”

杨氏继续教导着:

“所以,在正式成为太子以后,你更要如履薄冰,不可轻易有所作为。

“要以比监国时期更恭谨、谨慎、孝顺的态度,侍奉你的父皇。

“一直到……最后。”

李明已经有点龇牙了。

好家伙,原来当太子不是做儿子,而是做孙子啊!

“不能有所作为,那东北怎么办?”他问。

东北可是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革,正变到一半呢!

杨氏轻叹口气:

“你是想做天下人的皇帝,还是辽东的大王?

“如果是前者,那你必须坐镇京城,不可随意前往辽东。

“你必须对全天下一碗水端平,不可厚此薄彼,犯你父皇轻慢河北山东的错误。”

李明听得直龇牙。

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干,就这样一直摸鱼待机?

那太无聊了,读者都要弃坑了!

当然,这不是说杨氏所教授的就是错的。

事实上,历史上顺利接班的太子之中,绝大部分就是这么一路装孙子装到上位的。

比如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晋王李治。

这么能隐忍,简直是天生当太子的料。

然而,李明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快节奏、快意恩仇的现代人。

让他这么猫着,眼睁睁看着不合理的封建统治政策,而不插手改变。

这根本不符合他主动出击、有所作为的性格。

是要憋出病的。

“你就这么忍着吧。”杨氏幽幽道:

“多亏你悉心照料,陛下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或许还能继续视事几十载吧。”

经过前面的铺垫,这话在李明听来,莫名有些讽刺。

没想到给李世民分享了人工增寿的小秘密,却成了回旋镖,正中自己的眉心。

让李明这么憋屈蛰伏几十年,恐怕他也得高呼一句: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

“不不不!我在想什么!”

李明猛然惊醒,砰砰敲自己脑袋。

虽然是穿越者,但李世民怎么着也是生养自己的父亲。

作为人子,怎么能诅咒父亲呢!

这就是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么……

李明惊恐地看着自己的双手。

换句话说,他已经逐渐进入储君的角色了。

既要应对朝野各个反对力量的攻击诘难,又不可有所作为,还得顺着父皇的毛捋,不可引起猜忌。

最重要的是,还必须与自己的基本盘——广大东北地区——割裂开来。

奶奶的,这是当储君还是坐牢啊?

妥妥的版本陷阱啊!

难怪李承乾老哥最后发了疯。

也难怪上下五千年里,成功上岗的太子也就将将一半。

一千多年后,东北老铁带清搞出的“秘密立储制”,不是没有其先进性啊。

“我觉得……可能储君也好,监国也罢,都不太适合我。”

李明挠头。

杨氏脸色一冷:

“那你想干嘛?”

“我想直接当皇帝。”李明立答。

杨氏肃然起敬。

“比如让李承乾或李治,或别的那个谁,先来顶太子这个位子,等时机一到,我从东北南下,王者归来?

“就算打不过,我也能与大唐隔燕山而治,安度晚年……”

他又路径依赖地回到了自己的原计划,结果挨了老妈一个大大的爆栗。

“天下哪有你这样的蠢人,到手的肉不吃,偏偏要自己从头养猪?”

“这事儿我又不是没干过……”李明揉着天灵盖,嘴里嘟哝着。

想当年(其实就在去年),他在辽东就搞了这么一把骚操作。

顶着节度使军政一把手的名头,却硬要上山打游击,把本就是自己的领土又一寸寸打了回来。

没想到效果拔群,让他得以无视当地既得利益,进行了掘地三尺的改革,还真搞出了名堂。

如果在大唐本土复刻一下……

“你别犯傻了,天下近在眼前,你还舍近求远?

“如果连隐忍都不会,那你也确实没有资格坐上皇位。”

杨氏当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既然你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心无旁骛地扮演好储君这个角色,别节外生枝。”

就像寻常的母亲,希望孩子能静下心上岸,有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一样。

杨氏也希望孩子能静下心,安安稳稳地继承皇位……

嗯,听上去有亿点凡尔赛了。

“我也会串联杨家和崔家,在朝堂上为你助力,协助你在陛下出征时,安稳地打理国政。”

杨氏收拢话题,重新聊回了监国。

李明灵光一闪:

“有了姐姐们的姻亲关系,河北山东的士族,都可以为我所用吧?”

杨氏却摇摇头:

“难说。李令不久前刚来信,河北士族大家分裂成了两派,就因为你。”

李明一愣:

“我?我做了什么?”

“一派支持你,以博陵崔氏为首。”杨氏回答道:

“但有另一派人反对你。一是因为,你是陛下钦定的接班人,他们将对陛下的不满转移到了你身上。

“二是因为,你在辽东的许多政策,不合他们的心意。”

李明有些烦闷地揉揉太阳穴。

“总之,河北不是完全安全,那里的人不可完全信任,你要多一个心眼。”

杨氏最后告诫道。

李明长出一口浊气,正式地向母亲行礼:

“孩儿受教。”

世界不是孤立的,自己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产生正反两种效果。

比如把李二舔爽了,真把自己舔成了储君,可谁能想到,这反而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呢。

只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妹妹~”

一声矫揉造作的问候,打断了母子二人的谈话。

来者是韦贵妃。

自从李明展露出了“冠军相”以来,立德殿就越来越热闹了。

以前见面就点个头的嫔妃们,像是突然找到了去立德殿的路,经常过来串门儿。

算是填补了武媚娘的空白。

“姐姐。”

杨氏立刻满面成风地迎上去,有些局促地说:

“久疏问候,我这家里还一团乱……”

“唉,我才是不识趣,打扰你们用膳……”韦贵妃一改过去冷眼看人的样子,热情地咯咯咯笑着。

“姨娘好~”

李明熟练乖巧地问候,就像普通家里来客人的小孩一样,听着大人叽叽喳喳地谈着空天。

听着听着,他慢慢听出了门道。

韦贵妃是来为她儿子李慎求官来的。

“慎儿小小年纪就在外就藩,太可怜了。

“他若能回京,待在我的身边,就如李明殿下在妹妹身边一样,也算是了了姐姐我一桩心事。”

韦贵妃可怜兮兮地说

“也不求他有多大的官,当个侍郎、侍中什么的就行。”

“咳咳咳!”李明差点喷饭。

老子还踏马没有开始监国呢,这就来分蛋糕了?

他被杨氏暗中揪了一把大腿,才算忍住吐槽的欲望。

“大唐官制自有升迁制度,或以科举、或以军功。

“姐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此逾越,恐怕……”

开天价被拒绝,韦贵妃还做出十分委屈的样子:

“唉,既然妹妹不愿帮忙,忍心看我们母子分隔两地,也就罢了。”

如果李慎回来当个闲散王爷,那我还是能安排的,只是你就未必肯咯……李明干嚼着大米拌小米。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李慎一脉所受的圣眷也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与寻常富户无异。”

韦贵妃又开起了价码:

“希望监国能考虑考虑,任您的皇兄为‘世袭刺史’,子孙后代永沐皇恩。

“世袭刺史本就是陛下过去实行过的政策,只可惜被权臣废止,以致于宗室贫弱。

“李明殿下若能恢复此等善政,李慎与我必全力支持殿下更进一步。”

您俩能怎么支持我?您俩在朝中当官儿么?

拿空头支票,来换取子孙后代永远在纪州当土皇帝,欧巴桑你的算盘珠子都崩我饭碗里了……

李明心里吐槽,砰地放下饭碗。

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可韦贵妃这“还钱”阶段也忒不接地气了。

从中央集权倒退到分封建制,这历史倒车李明是不可能开的。

杨氏自然知道儿子的意思,又替他挡了回去:

“兹事体大,还需陛下定夺。”

在被拒绝的一瞬间,韦贵妃又露出了她习惯性的轻蔑冷笑。

那表情好像在说:你这个罪臣之妻、掖庭常客,也敢对本宫甩脸色?

但也只有一瞬间。

韦珪看了看一旁镇着的李明,又立刻做出热情开朗的笑容。

只是这笑容一看就很勉强,带着若有若无的不屑。

韦珪一生顺风顺水,演技显然没有其他千年老狐狸那么精湛。

“后宫也不容易啊……”李明发自内心地感叹。

和他蹿升成为众矢之的一样。

母亲日渐受宠,也让围绕着她的是非越来越多。

看似诸美人都在拉拢拍马屁。

实则步步都有玄机,步步都是心机,步步都是利益交换啊……

“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连着吃了两个闭门羹后,韦贵妃也不多聊几句,干脆利落地起身。

不用说在后宫,就算在寻常人家里做客,这也是相当势利、相当失礼的行为了。

“姨娘慢走~”

李明坐在位子上,照例客套一句,觉得自己的礼数已经很周到了。

但他还是被阿娘悄悄踢了一脚。

“来,我们一起送送韦姨娘。”杨氏和蔼可亲地从牙齿缝里挤出这句话。

李明的屁股一阵幻痛,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起身,和阿娘一起送客。

韦贵妃倒也没有客气一句“请留步”什么的,心安理得地被杨氏母子送到立德殿门口。

在她潜意识里,杨氏还是那个刚出掖庭、没有名分的小把式。

后宫众人自有根器,持优劣为次第,可乱来不得。

就算杨氏如今一跃跃居德妃之位。

可在德妃之上,还有“淑妃”。

最后才是“贵妃”。

这个暴发户,仍然和她韦贵妃差了两级。

地位低下的妃嫔,恭送后宫之首、堂堂韦贵妃出门,有什么问题?

韦贵妃憋着一肚子气,等着杨氏亲自为她开门。

殿门缓缓打开。

门外站着一个熟悉而高大的身影。

一身圆领金袍,袍子上的五爪金龙,在灯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韦贵妃一惊,条件反射地俯下身子,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破音:

“臣妾……拜见陛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