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4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太极殿鸦雀无声。

群臣肃然。

“监国”的意思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是“国家”。

皇帝外出时,谁监国,谁就是处理内政国事的实质一把手。

其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因此,“监国”一词往往与另一个词搭配使用,那便是“太子”。

除了太子,皇帝能放心把国家内政交到谁手里,哪怕只有短短几个月?

除了太子,谁能有监国的这份权力和殊荣?

所以,李世民陛下几乎是在向群臣明示了。

翻译一下就是:

“朕觉得李明这个小伙子不错,以后他来当你们的老大,谁赞成谁反对?”

几乎没有人敢当面蹦出来,当这个跳梁小丑。

就算铁杆明黑们也是如此。

考虑到李明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在长安民间的巨大声量。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永垂史册”,成为“螳臂当车”的同义词。

更何况,李明这货心眼小,下手黑,谁也不想当面触他霉头。

要反对,也得是在私底下使绊子,或者暗戳戳地做皇帝陛下的思想工作。

我反对!……长孙无忌很想当一秒钟的英雄。

和其他可以左右横跳的大臣不一样。

长孙无忌和嫡子们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必须要和李明斗到底。

加上之前他下手重了亿点,和李明之间产生了亿点小误会。

比如包围立德殿、几乎把李明一刀剁了、差点把李明送给一个死人当儿子、试图让李明在第一次去辽东的路上遭遇“意外”,等等。

实话实说,要不是优柔寡断的太子拦着,长孙无忌至少有两三次杀死李明的机会。

如今风水轮流转,逼得长孙无忌不得不换位思考一番。

如果他落在宽宏大量、绝不记仇的李明手里,有可能落得什么好下场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概率先被封个无实权的三公,然后扣个造反的帽子,一脚踢去儋州,在路上不明不白地“暴病”而亡吧。

“臣……”

然而刚一开口,长孙无忌突然发现,自己很难在这个太极殿上公然反对。

刚才他之所以敢挑头开除李明的职位。

一是因为皇帝没表态;二是他错估了李明对群臣的魅惑力;三是钱荒结束,撸掉职位顺理成章。

而现在,三个理由都没了。

在大朝会上,当面和皇帝陛下、以及李明殿下顶牛,这份量,连他也得考虑考虑。

没事,不着急。

陛下现在还春秋鼎盛、身体壮健。

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有玄武门传统的大唐。

长孙无忌最后决定,暂避锋芒,姑且让李明先下一城。

储君之位既没有正式官宣,李承乾仍是名义太子,而且就算官宣了,不到最后一刻也仍有变数。

就算先让李明监国,又能如何了?

而在其他人眼里,连头号明黑都哑火了,那他们就更没有做出头椽子的理由了。

所以,在最初的一瞬间,太极殿陷入了令人难堪的寂静之中。

在场所有人、不论立场,都在努力消化陛下此举的深意,思考自己接下来的方针。

“臣等,遵旨~”

房玄龄率先打破沉寂。

十四奸党立刻集体跟进,山呼陛下英明。

大势已成,十四子监国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对李明一党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而对明黑来说,李明实际监国以后,才是挑战他的最好时机。

双方的拉锯仍在继续。

“我持保留意见。”李明同学主动举手:

“能不能推迟几个月,等我坐镇辽东处理完高句丽,再让我来监这个国……”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陛下直接无视之,愉快地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唯有房玄龄还坐在原位。

老房既没有动弹,也没有什么悄悄话要向二圣转达,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

“相公,您身体不适吗?”清场的宦官有些尴尬地候在房玄龄身边,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

李明从小龙榻上蹦了下来,拍拍酸麻的腿,溜达到老师的身边。

“相父,有什么锦囊妙计要传给寡人吗?”

听得这一贯臭屁的语气,房玄龄这才如梦方醒,紧紧握住李明的双手,昏黄的老眼有光亮闪烁。

去年种下的种子,没想到今年几乎瓜熟蒂落。

老臣百感交集。

“老师,学生恳请赐教。”李明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房玄龄嘴唇翕动,强忍着翻江倒海的感情,声音有些颤抖:

“殿下英明神武,老臣没有别的能教您的了。

“只是有一言,请殿下时刻牢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

…………

看着老臣步履蹒跚的背影,李明也不免有些感慨,又有点挠头。

“呵,玄龄公看你还是很准的,对你的告诫与朕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程旁观的李世民同学有些得意地说:

“你就是太年轻气盛。若治理一城一池,这是优点,快刀斩乱麻。可治理一国,就必须更沉稳一些。”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李明回怼了一句,看见老爹慢慢握紧的拳头,一秒认怂:

“我开玩笑的,我一定牢记父皇和老师的教诲,耐心谨慎。”

李世民看着儿子四处躲闪的眼神,还是不够放心,千叮咛万嘱咐:

“我出征的这段时日里,你就是我的大后方,千万要稳着点来。

“别等我回来一看,大唐被你搞得狼烟四起,更别打仗打一半,后勤给我玩断了。”

像极了把自己珍藏的手办借给邻居家小孩玩的老宅男。

李明郑重地点头:

“我会哒。”

李世民确认过小李的眼神,这才放下心来,正式提起一直横亘在他心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起案子你查得怎么样了?”

“哪起案子?”李明下意识问。

他手里积压的悬案可太多了。

九成宫案、平州假传急报案、张亮勾连皇子案、李明遇刺案、李明在皇宫杀人案……

可以说,从第一章到第二百多章,名侦探李明实际上连一起案子都没有真正彻底破获。

真正的幕后黑手依然逍遥法外。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造成这次钱荒的罪魁祸首。”李世民的表情逐渐严肃:

“是谁一下子囤积这么多铜铁,导致我国差点无铜钱可用?”

完整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李世民也算是经济学半入门了。

哈耶克的大手可以放大市场扰动,当铜铁出现紧缺时,驱使民间跟着囤积。

问题是,最初的供应扰动来自哪里?

是谁一下子把大批量铜铁藏起来了,或者运走了?

如今经济危机本体解决,他就有时间精力追本溯源,查查这问题的源头了。

尤其是,铁这玩意儿还特别敏感。

属于战略物资。

就算违背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朝廷也要用有形的大手,阻止其流入外国(辽东对高句丽的倾销除外)。

如果铁器成品流入草原,流入薛延陀,被当地的“兽人科技”加工成盔甲。

尽管远不如唐甲的轻便结实,但和肉身硬抗箭头相比,也足够给唐军造成麻烦了。

这也是有大臣举报李道宗、契苾何力叛变的理由之一。

他们担心大唐国内有人里应外合,向草原输出铁器。

“我主政的第一时间,就命令各州府和各官营矿场,严查铜铁出境。”李明回答道。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在当时长长的任务列表中,确实有这一项。

“结果如何?查出来什么了么?”李世民追问。

“嗯……一言难尽。”李明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李世民眉头一皱:

“查出来就查出来,没查出就没查出,怎么叫一言难尽了?”

“怎么说呢……”李明挠着脑袋:

“查出来了,但好像又没有完全查出来。”

他便将这几个月的调查结果和发现一一道来。

各州县卡是设了,也确实抓住了不少向城外或者矿外运输铜铁的……嗯,搬运工。

是的,只抓住了搬运工。

那些人的职责,就是把金属矿从南方的甲州,运到北方的乙州。

然后由另一伙搬运工,再将这批货运到更北的丙州。

就这样一路向北~一直运到云州、朔州、夏州、灵州等毗邻沙漠的帝国北疆。

“然后呢?”李世民追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查不到了。”李明叹气。

李世民切了一声:

“无能。”

李明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无什么能!……边疆的州县,我管得过来嘛!”

虽然大唐是有出口管制的,严禁铁器出国。

但在边疆地区,有的是国际贸易免税专员。

他们替哈耶克扮演了无形大手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说人话就是,走私。

而大唐说实话也不太管得住。

别说大唐。

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阿公有了竹蜻蜓,也很难拦住大飞的走私猪脚啊。

“你就嘴硬吧。”李世民嘴上臭他,心里却还是佩服李明的办案能力的。

别看李明的寥寥几句。

能在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传一封信得十天半个月的农业社会。

要弄清楚跨州县、跨南北的走私链路。

这本身就是一件极耗时耗力、又极需要央地协调的苦差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走私的发起人也是狡猾得很。

从全国各地,蚂蚁搬家似的向北方运送货物,提高了作案的隐蔽性。

同时,又人为增加中间环节,不让同一伙人一竿子插到底,从源头运到目的地。

这更是大大增加了查办的难度和耗时。

“那些脚夫审出了些什么吗?”李世民追问。

李明摇头:

“他们什么也不知道,都是第一次受雇干这事儿的。”

李世民一惊:

“所有脚夫,全部都是?”

“全部都是。”李明点头。

嘶……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觉得此事并不简单。

首先排除幕后黑手第一次开张就被朝廷截获。

因为铜铁已经事实上形成紧缺了。

也就是说,幕后黑手干这走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回想起来,半年前李明从辽东回长安、途径幽州时,看见的那些向北运输铁矿的驴车队伍,大概率就是走私案的一个环节。

然而这次截获的脚夫,无一例外,全是头一回接这单生意。

这些脚夫遍布全国,基本可以排除串供的可能性。

这说明什么?

说明幕后黑手从不重复雇佣同一个脚夫,以防走漏风声。

对方非常谨慎,不是一般货色啊……

“这么多铁器,就这么消失在漠南了?”李世民神色凝重。

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这些铁器被打造成初级铠甲,并落入薛延陀手里。

那他必须要对自己的北伐战略做大调整了。

“这就是其中一个疑点。”李明说道:

“这次截获的走私物品,没有一件成品铁器、或刀剑甲片,而全部都是铁矿石。

“顶多是经过初步研磨的矿石,并没有经过冶炼提取。”

“真的?!”李世民有惊无险地松了口气。

草原部落并没有金属冶炼的能力。

就算点亮了这个科技,在草原大漠也找不到木炭燃料,将矿石加热到熔点。

所以,这些矿石就算真的落入游牧民族手中,也和普通石头没什么区别。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是谁在走私这批矿石?走私的目的是什么?”李世民有些纳闷。

如果说,这些原矿被运到扬州、泉州这种海运大港。

通过海路走私至波斯、大食、倭或新罗百济这些有铁矿冶炼能力的国家。

还则罢了。

可你走陆路,一路搬运到大漠草原……

图什么呢?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还有一个疑点呢?”李世民听出了李明话里有话。

“第二个最大的疑点就是,如我刚才所说。”

一回想起这诡异的情况,连李明也忍不住皱起了眉毛:

“截获的走私物品全是铁矿石,没有铜。”

李世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什么铜都没有,不论是铜矿石、铜器,还是铜钱。”李明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世民几乎立刻追问:

“那这次的铜短缺是怎么回事?铜去哪儿了?!”

铜产量和用量都没有出现什么波动,而市场上却出现了铜短缺。

甚至都直接把以铜钱为法定货币的大唐给干到通货紧缩了。

可走私的只有铁,并没有发现铜的去向。

朕的铜呢?那么大一批炼好的铜呢?

总不会凭空消失吧?

“两种可能。”李明一一道来:

“一种可能是,走私的确实只有铁,铜被奸商恶意囤积窖藏起来了,两件事是独立的,只是恰好同时发生。”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哪有这么多巧合?”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还有一种可能。”

李明说道:

“那就是,此次走私案的主谋及时收手,不再走私铜了,所以没被发现;或者说,走私铜的路线更隐蔽,截至目前都还没有被暴露。”

李世民品味了一番,道:

“我觉得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主谋如此狡猾,很有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手段。”

狡猾……

这谨慎而又狡猾的作案手法,莫名让李明想起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九成宫事件的幕后黑手、同时也是其他各起迷案的疑似主谋。

他没有直接证据。

但对方搞出了波及全国的大动作,同时又干净利落、不留手尾。

这本身就是一条证据……

“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你把这起案子也好好查查。”

李世民勉励地拍拍李明的肩膀:

“不论是囤货的奸商也好、支援游牧的内鬼也罢,一定要把这败坏江山社稷的败类揪出来!”

李明郑重地点头。

关于此案,他心里倒是有一条破题的思路。

前几起案子中,齐王李祐被推到了前台。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能将那位肌肉发达的老哥定罪。

但这次是否可以改换思路,直接以李祐为突破口,先查他?

如果这位老哥也参与了走私……

那信息量就要爆炸了!

…………

“所以,麻烦你去齐州一趟,以婢女的身份混入齐王府,替我监视齐王李祐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动都及时向我汇报。

“尤其是涉及走私、九成宫或辽东的蛛丝马迹,事无巨细,都要记录并立即向长安报告。

“明白了吗?”

长安报社,肃反委员会的密室里。

李明郑重地将这次潜伏任务,交给了胡三娘。

没有人比她更懂潜伏。

存在感够低,又有在宫中当过宫女的大厂工作经历。

混入齐王府易如反掌。

“诶?可我还是想进宫诶,我太想进步了……”胡三娘有点不乐意。

“破案之后给你涨工资。”

李明祭出老李家祖传的画大饼技能,总算让手下的头号杀手心甘情愿地踏上了去齐州的路。

“至于你们在长安——”

李明转向了来俊臣、狄仁杰,以及他俩手下的特务们。

“继续查案。走私案、刺杀案、九成宫案,一件不落。”

“是。”肃反委员会的成员们个个斗志昂扬。

以前他们做事查案还畏手畏脚的,生怕触犯法令,被逮进去捞不出来。

现在,靠山明哥成了半个皇帝,他们还有什么顾虑?

查就完了!

“嘿……嘿,明爷。”来俊臣还是改不掉那一身猥琐的气质,弓着背靠了过来。

李明忍住呼他一脸的冲动:“有何贵干?”

“听说明爷查出长安县令贪污,但被那小子逃了。”

来俊臣的表情越发谄媚:

“这次,能借走私案,把他扳倒吗?”

李乾佑贪污案和你有什么关系……李明也不想多谈那个差点让他遭遇滑铁卢的官油子。

突然,他想起了和来俊臣刚认识时的一个细节——

这小子刚知道李明有点来头,就死缠烂打地向他举报长安县令,想要把父母官拉下马。

什么仇什么怨?

“李乾佑和你八竿子打不着吧,你为什么如此敌视他?他怎么惹你了?”

来俊臣的眼神明显地黯淡下来。

李明还是头一回见这不正经的玩意儿这么肃穆。

“这……说来话长,说来话长。”

来俊臣摇着脑袋走开了,似乎是不想多谈。

看着小老弟颓丧的身影,李明无奈地叹口气,向他喊道:

“只要你觉得有嫌疑,想查就查吧。”

来俊臣登时挺直了腰板,向李明长长一揖,信步离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