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3章 朕让李明监国,谁赞成谁反对?

李世民:“呵,你现在还想‘回’你那破辽东吗?”

李明:“两个月前要不是父皇点将,我兴许还在节度辽东。当然辽东没什么不好,但是长安对我来说可以更加海阔天空嘛。”

李世民“……有时候,你这脸皮都厚到让我怀疑你不是我亲生的。不管怎么说,肯浪子回头就好。”

李明:“可我这几个月还是得去一趟辽东。”

李世民:“为什么?”

李明:“我离开那儿半年了,现在正是吞并高句丽的关键时期。反正钱荒刚刚彻底结束,我留着也没什么事儿了。”

李世民:“你为什么时至今日才断言,钱荒彻底结束?”

李明:“因为辽东刚来信,邮路恢复通畅,和幽云的商贸也恢复了正常。”

李世民:“为何要通过外贸判断,信不过民部的统计?”

李明:“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

李世民:“……你这话一会儿别和唐俭说,他会和你拼命的。”

李明:“等我上台后,一定要从头整顿整顿官僚体系。”

李世民:“……也就是你,换别人我早把他砍了。你老子我还壮健呢!”

李明:“行吧行吧,就当我说错话了。”

李世民:“……算了。开始吗?”

李明:“开始吧。”

太极殿。

钱荒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群臣一进太极殿,便看见端坐龙榻上的当今圣上。

以及稳坐龙榻左手边的,当今……皇十四子。

群臣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毫不意外。

处理钱荒的最开始,李明殿下就坐在那个位置了。

现如今,他又如此完美漂亮地解决了钱荒那一道难题。

那么自然,他在那个位子上更是稳坐钓鱼台。

“诸位爱卿平身。”

李明威严满满地说道。

他开始享受这种操控一切的感觉了。

争储进展到现在,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明如果再整个什么“我只想保命”、“父皇我能辞职吗”的幺蛾子,那就未免太矫揉造作了。

他摊牌了,他就是要当大统领。

“谢陛下。”

还真有不少大臣,就这么把头抬了起来。

然后猛然意识到什么,又赶紧把头低了下去。

“咳咳。”

李世民斜了那蹬鼻子上脸的臭小子一眼,干咳一声。

朝会开始。

由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第一位发言。

在以前,陛下座下的头把交椅,当之无愧是长孙无忌的。

但在处理钱荒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发言的次序发生了调换。

群臣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只是都假装没发现而已。

“现如今,各地州县重回安宁,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田产富足,全天下基本摆脱了钱荒的影响……”

房玄龄铿锵有力地说:

“虽然南方秋收不顺,湖广地区出现歉收……

“但朝廷事先已有所准备,在工部的主持下,漕运畅通、赈济物资往来无阻,受灾地区的基本民生得以保障……”

李世民微微闭着眼睛,听着房玄龄的国情总结汇报。

本轮通货膨胀迭加通货紧缩的经济危机,已经彻底宣告结束,经济和社会已经回到正轨。

大唐这台战争机器结束了检修,重新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军队和后勤准备得如何了?”李世民发问。

此次北伐的统帅、兵部尚书、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回答道:

“粮饷充足,各都督府精兵八万已驻屯云州。

“只待陛下下令,即可渡过大河,翻越长城,与阿史那思摩的突厥部落会合,共同北伐薛延陀。”

多少?拔万?

李明心里有些纳闷。

高句丽打他一个小小的平州,都前后动用了差不多十五万人。

虽是倾巢出动,但也在高句丽国力可以支持的范围极限。

大唐比高句丽猛那么多,怎么打个灭国之战反而这么抠抠搜搜的,才出动八万人?

薛延陀可不是什么小把式啊。

虽然危害不急当年的突厥,但也是在京城策划或参与策划多起阴谋的大国。

不过,李明没有在朝堂上提问,而是把这个问题压在心底里。

“我国八万精兵的主要任务是歼敌,都是全甲的精兵,不是民夫,不少了。李世绩,你可要小心使用。”

李世民像是看出了李明的疑问,主动解释道。

李世绩以为这话是和他说的,立答:

“是!”

八万训练有素的全甲精兵,可不是高句丽那种随便拉起来凑数的十五万填线宝宝。

那是一个农业帝国巅峰的精锐,等于八万副盔甲、上万匹战马。

以及至少八十万后勤民夫在后方的支持。

这些精兵如果运用得当,毫不夸张地说,那是能够以一当百的。

当年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薛万彻就是率领二百敢死队,从背后突袭窦建德的十五万农民军,杀得敌方四散溃逃。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社会,能凑出这么多脱产的精兵和民夫出国远征,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

不能以李明主持的辽东自卫反击战为参考。

因为当时是在境内抵抗高句丽侵略,全民皆兵,动员率可以拉到很高。

如果要离开辽东主场作战,那就完全不是一码事了。

李明也凑不出几千全副盔甲、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

“至于此次北伐的带路、牵制和后勤,则要仰赖阿史那思摩的突厥部众……”

李世民托着脑袋思考:

“阿史那思摩能力有限,这些任务压在他肩上有些重了……”

岑文本立即启奏:

“启禀陛下,何不从薛延陀以东获得援助,两面夹击呢?”

李世民眉头一挑:

“薛延陀以东,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那里是室韦部落的聚居地……

“你是说,要联合室韦?”

岑文本点头:

“室韦部落同样苦于薛延陀的暴虐,可以联合。”

李世民对此不以为然:

“室韦人长期游离化外,可以依靠么?”

室韦在东北,而说到东北,那李明可就不困了:

“室韦在高句丽以西,常年骚扰其边境,分分合合,反复无常,不可信任。”

对大唐来说,高句丽是蛮夷;而对高句丽来说,室韦是蛮夷。

和蛮夷的蛮夷搞在一块儿,多少有点抽象了。

岑文本争辩道:

“自隋朝以来,薛延陀部落世代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忠心可鉴,为何不信?”

李世民有些拿不定主意。

岑文本更向前一步:

“臣愿出使室韦,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让胡人甘为唐军先锋。

“若此行不成,臣愿受一切处置!”

“那倒不必如此,蛮夷之心,强求不得。”李世民宽宏大量地说:

“不过,卿若能争取到室韦人的协助,那自然是极好的。”

白给的人力,谁不要啊?

李明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臣,必不辱命。”

岑文本领命退下。

就这么愉快的钦定了,由他出使大鲜卑山的室韦部族。

而说到出使,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另一个人。

黄门侍郎刘洎出列启奏:

“契苾何力出使薛延陀,以与匪首真珠可汗讨论和亲之名,探取敌营虚实。

“可数月以来,他渺无音讯。

“臣以为,他定然是背叛大唐,投降了薛延陀。”

他的这番弹劾,也收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和附议。

“是啊,契苾何力祖上也是铁勒人,和薛延陀同气连枝。”

“胡人不可信啊。”

之前大家伙忙于处理钱荒,差点把出使敌营的契苾何力老哥给忘了。

现在想起来,才猛然发现,那位精唐老哥居然几个月没有回一封信。

薛延陀离关中再远,也不至于信使到现在都还没有爬到吧?

“放屁!”

契苾何力的老基友、工部尚书薛万彻撸起袖子,要给血口喷人的刘洎一电炮。

“放肆!”

李世民勃然大怒。

薛万彻这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殿前失仪了。

他立刻面如土色,下意识地望向陛下身边的小领导。

活像一条打碎了碗盏的小狗。

宁在大朝会上骂人,宁比我还牛逼……李明心里吐槽,很自然地接过话题:

“我觉得契苾何力不会叛唐。”

李世民也点头:

“朕也这么觉得,北方草原不比中原,他大约是遭遇了什么枝节,卿等姑且耐心等着吧。”

这事儿就这么轻松地揭过了。

崔仁师兼着殿中侍御史,有指出殿前失仪、纠正百官言行的职责。

他赶在其他大臣发难之前,率先纠劾薛万彻:

“工部尚书失仪,应罚俸一月。”

才扣一个月工资,这和没处罚有什么区别……朝中良心未泯的大臣们,对十四奸党互相包庇的赤果果行径感到震惊。

但在他们发言以前,李世民严肃地点点头:

“准!”

在十四奸党最大保护伞的保护下,薛万彻也被轻拿轻放了。

而朝会,也进行到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弹劾环节。

经济危机时期的几次朝会,群臣万众一心抗击钱荒

所以连续几个月,没有一人发起弹劾。

现如今,经济危机已经解决,而战争还没打起来。

闲出屁来的群臣,又开始了喜闻乐见的互相检举、弹劾。

原魏王党的岑文本、刘洎同时发难:

“臣等弹劾江夏郡王李道宗,长期滞留突厥之地未归,恐有二心。”

李明也在龙榻上托着脑袋:

“真的吗?我不信。”

“朕也不信。”

李世民附议,干脆利落地又替十四奸党挡下了一记进攻。

陛下,您这样就没意思了……被李世民这么拉偏架,大伙儿突然没有了弹劾的兴致。

就在冷场的时候,全程安静得出奇的长孙无忌,开口了:

“臣以为,既然钱荒已解,那为此采取的临时措施,都可以陆陆续续撤掉了。

“而为此设立的一些临时职位,譬如‘同门下中书平章事’、‘参知军国政事’等,是否也应该裁撤?”

此言一出,太极殿为之一静。

大司空这是要夺李明殿下的权。

两边终于正式对上了!

对于这位“舅舅”的发难,李明却没有什么表示。

他也早就想卸掉这个职位了。

堂堂君主候补,却顶着个文官的职位,他自己也觉得别扭。

是不是还要每天上班打卡,还要定期开朝会啊?

想去辽东,是不是还得向衙门递交假条啊?

荒谬!

所以,李明虽然替两位马仔说话,但对自己的问题,他却一言不发。

无官(皇帝、储君不算官)一身轻,你不弹劾,老子自己都要辞职。

房玄龄立即上奏:

“臣以为……”

话音未落,他发现,李明在向他微微摇头。

老房不知道为什么殿下对褫夺自己权力的举动视若无睹。

但老房觉得,殿下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臣以为……这两个职位还可以再续一续。”

房玄龄压下满肚子的反驳,随便糊弄了一句,便退下了。

在他的示范之下,其他十四党徒也识相地沉默了。

这么顺利的弹劾,连长孙无忌都感到惊讶。

怎么我还没使力,奸党就投了?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虽然十四奸党退出了辩论。

可其他大臣,居然不同意!

在李明主政的这段时间里,不少人被他的治理手段所折服,成了十四党的“野生粉丝”。

他们坚决反对李明被夺权。

而在朝堂上,长孙无忌、李世绩等坚定的嫡子党也不是没有野生的支持者。

他们或是门阀士族、乡绅乡贤等“优秀文化遗产”的坚定保护者。

或是在钱荒之中大发国难财、担心被李明利用钱庄的账本秋后算账的,太想进步的进步分子。

双方立刻摆开擂台,就李明在朝中职位的去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连李明都看傻了。

真奇怪,明明咱十四奸党的党羽都还没出力来着……

李明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和皇帝的真正差距。

明明自己都这么强烈地暗示了,可大伙儿还是没有get到啊。

没想到有这么多路转粉、黑转粉的粉丝,硬是要把他往上抬。

唉,太受欢迎了,他也没有办法呀……

“诸位爱卿,稍安勿躁。”

最后,还得是李世民出来打圆场。

“辅机所言即是,用于处理经济危机的权宜之计,在危机结束以后,确实应该尽数取消。”

在群臣惊讶的目光中,李世民缓缓宣布:

“‘同门下中书平章事’、‘参知军国政事’,这两个职位取消。”

李明松了口气。

总算能回趟辽东了。

群臣哗然。

这俩职位的权力太大了,已经凌驾于宰相之上、几乎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

所以,被取消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现在坐在这两个位子上的,正是如日中天的皇十四子,李明!

不仅是十四奸党、以及站在李明这一边的大臣。

连长孙无忌这一边,也对陛下这爽快的态度感到纳闷。

明明在弹劾薛万彻、契苾何力和李道宗登十四党成员时,李明只需张张嘴,陛下就亲切地替他挡下。

怎么轮到李明自己被弹劾时,陛下却如此爽快地撤了李明的职?

又不是众望所归,除了十四党以外,许多中间派的大臣也是站在李明这一边的呀!

“至于担任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的李明,朕另有任用。”

似乎是为了解答大家的问题,李世民解释道。

闹腾的朝堂为之一静,落针可闻。

“接下来,北伐薛延陀便是大唐的头等大事。”

李世民缓缓地说道:

“内政的事你们去办,朕的事多,朕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面。

“大部队开拔后,朕便要御驾亲征。”

对这位六边形皇帝御驾亲征的决定,群臣没有一个人反对。

“难道说,让他……?!”长孙无忌意识到了什么,顿时面无血色,嘴角抽搐。

李世绩同样有了这个意识,嘴唇抿紧,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但群龙不可一日无首,朕不在的这段时间,需要有一人坐镇国内,总揽大局。”

李世民看着座下一张张或企盼、或震惊、或颓丧的脸,一字一句说道:

“朕令李明监国,卿等意下如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