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0章 我也想节制天下兵马

李世民饶有兴味地看着一群重臣抛出雪片一般的奏本,却只是要弹劾一个长安令。

虽然今天是商议钱荒大事,但他也并没有立刻出言制止。

而是继续欣赏这起百年难遇的官场奇景。

国公、尚书们面红耳赤,对一个小小的五品县令重拳出击,这场景属实难得。

这些达官显贵们,显然是被李乾祐小老弟给搞破防了。

至于个中缘由,罪魁祸首李世民是最心知肚明的——

李明那厮预先在纸币上动了手脚,轻飘飘一纸政令,就把李乾祐“辛辛苦苦”贪污的纸币给废了。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只不过是贪污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问题是,李乾祐素来喜好借花献佛,把贪腐来的资产三七开,那七成还是其他官僚的,以给自己买平安。

平时,这策略还是挺好用的。

直到这次,李明悄默声地把这笔李乾祐借的花,给作废了。

消息灵通一点的官员,只当是被那县令当成蠢货,白塞了一口袋废纸,替他白出力摆平了一些“事儿”。

比如李明殿下的问责什么的。

而消息闭塞一点的官员,那就倒霉了。

拿着过期作废的废纸去粮仓兑粮,被怼了一顿回来了。

丢脸丢大发了。

就这样云淡风轻地一操作。

就把李乾祐,从人人口中的大宝贝,一下子给变成了口诛笔伐的大奸臣。

“卿等的诉求,朕已知晓,你们稍安勿躁。”

在李乾祐被群臣的口水淹没以前,李世民还是出来替他打圆场了:

“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李乾祐罚俸一年,降职续用。”

正五品的长安县令,就这样跌到了六品。

李乾祐被喷得意识模糊,扣了工资降了职,还得跪谢主隆恩。

这不是客气,李乾祐是真的感谢陛下。

要不是被李世民挡了一道,他估计已经下狱被千刀万剐了。

“只要李靖还在,李乾祐始终是一颗能牵制他的棋子,不可妄动。”

李世民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对朝堂的格局非常清楚。

他熟悉几个主要大臣大将的弱点,并能娴熟地利用这些弱点,进行制约制衡的招数,以此驾驭手下。

这便是法家治国“势术法”之中的术。

李乾祐就是李靖的那个弱点。

他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他的军神堂兄头疼,以此制约之。

相比之下,他那点贪污的小毛病,根本不是事儿。

老李手下的“污点”功臣要多不少。

有因贪污蹲过局子的侯君集,有因贪污蹲过局子的李道宗,有因造反润进山里的薛万彻……

嗯,怎么好像都是十四党的骨干成员……

“说起来,除了能给自己造势以外,李明那小子也很擅长‘术’啊……”

经过这次“李乾祐贪污案”的小风波,李世民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李明的坏点子。

李明确实被他老爹坑了一把。

自己亲自动手,把李明要移交法办的贪污犯保了下来,相当于当众打这位新主政的脸,损了他的威望。

但没想到,这不肯吃亏的小东西,居然提前就有了布局——

在纸币上印了一串独一无二的神秘数字。

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地把李乾祐送进监狱。

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成功追回赃款”了。

因为李乾祐贪出来的钱,被宣布作废了。

而这笔钱所对应的购买力,又被重新印刷了出来,并绕过“县衙”这个层级,直接由民部发到了长安市民的手里。

贪官拿到废纸,百姓得到商品,这不就实质上等同于“追回赃款”么?

如果这次发的是铜钱或别的实体货币,是绝对达不成此等收放有余的效果的。

一旦被贪、或被抢被盗,就只能默认损失了。

“‘纸币’这工具,真是越看越让朕欢喜。

“李明那小子,是算到了这钱会被贪污,所以提前在纸上做了手脚么?”

“那小子的战略布局,一直是很可以的。

“从选定辽东、剑指高句丽,占据地图东北角就可以看出来。

“势、术、法,样样精通。那莫非……”

李世民听着朝臣们的奏对,心思早就飘到了九霄云外。

李明今天不在,听其他人讲解钱荒的对策,总觉得不着调。

按理说,暂时担任“文官之首”的参知政事、同平章事阁下,也应该参加这次小朝会的。

但李明今天请病假,请房玄龄代为奏报。

当然,他生病是假,窝在尚书省进行着下一步布局是真。

与其浪费时间开会,不如抓紧时间干实事。

一切以解决钱荒为重,李世民便默许了他的翘班行为。

反正那小子就是不服管,从小翘课翘到大,早就习惯了……

“呵欠~”

勤政的李世民陛下,第一次在朝会上打哈欠。

群臣不做声,暗地里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中看见了三分惊讶、七分了然。

当李明殿下上朝时,陛下那双晶晶亮的眼睛,都被他们看在了眼里。

而当李明殿下懒得上朝时,陛下纵容他,主动替他请病假,自然也被他们看在眼里。

显然,李明殿下处理钱荒的章程、尤其是这次处理“李乾祐贪污案”这起风波的手腕,深得陛下的欢心。

已经有点钦定的感觉了……

“虽然城市秩序有所恢复,但铜铁金属的价格尚未回归合理水平。

“钱荒尚未结束,铜铁短缺依旧,卿等还不可懈怠。”

李世民劝勉群臣几句,便宣布退朝。

交际花李乾祐一改往日呼朋唤友的姿态,低着头,一个人匆匆离开了两仪殿,生怕和同僚们发生任何眼神接触。

刚涮了他们一把,要脸。

他离开众人的视线,脚步越来越快,几乎是跑着离开了宫门。

第一时间钻进了候在门口的马车,心急火燎地吩咐车夫:

“快去尚书省,快!”

…………

尚书省。

“呵欠~”

李明在帝国行政首脑的地板上打着哈欠,头枕着一迭帝国的机密要务,睡得格外香甜。

他今天发扬传统艺能,翘班不上朝。

借口是“还有工作要做”。

但战略规划都已经定好了,手下也都上朝开会去了。

他还能有什么工作,非得一大早做的?

单纯是和老爹闹别扭,不想看李二那张脸。

“奶奶的,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削我面子,有这么当董事长的么?”

对李世民包庇李乾祐,他现在还耿耿于怀——

好家伙,原来你李二才是贪官的最大保护伞啊!

什么,你说相比贪了点纸片的李乾祐,贪污真金白银的侯君集、李道宗才是更大的贪官?我才是真正的贪污保护伞?

嗯……别转移话题,我说的是这个吗!

我说的是,李二当众削我面子的事!……

李明正枕着机密文件碎碎念,小吏来报:

“殿下,长安令李乾祐求见。”

“李乾祐?”李明有些惊讶。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那厮是收到了我给他的“惊喜”,来向我讨说法来了?

倒是好胆量。

“让他进来。”

李明完全把老房的房间当自己家了。

李乾祐气喘吁吁、踉踉跄跄地就进来了,像极了丧家之犬。

相比于这位演员用力过猛的表演,影帝李明则从容许多。

他一边咳嗽装成病恹恹的样子,一边故作惊讶的问:

“李明府,何故如此着急?现在不是朝会的时间吗?”

尽显资深表演艺术家的优雅与从容。

李乾祐一怔,都有点分不清眼前这淡然的小不点是真的还是装的了。

他顿时感到毛骨悚然,第一件事就是扑通跪倒:

“殿下我错了!”

李明略略惊讶地扬起眉毛:

“明府何错之有啊?”

李乾祐便痛哭失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辩解着,什么御下不严啊、纸币发行混乱啊、无意中扰乱了殿下的大计啊等等。

反正就是避重就轻的那套嗑。

李明也懒得和他争辩。

皇帝陛下的背刺,被他事先在纸币上埋的雷挡住了,双方打平,这起贪污大家就当做无事发生。

李明也逐渐理解了,孙伏伽等人对李乾祐敬而远之的态度。

既然怎么攻讦都没用,那还不如把他当空气,和他共存。

本来已经没有和李乾祐继续纠缠下去的必要了。

但李明觉得,这起贪污案中,还有一个细节他必须要把握住。

“李明府出身于陇西李氏吧?和寡人也是本家呢。”李明笑呵呵地和坐立不安的李乾祐套近乎。

你们这几个“李”都是不知哪来的暴发户,也有脸贴上我家——事关家族正统,连身段柔软的李乾祐也忍不住心里吐槽。

他颇有自尊地说:

“下官出身陇西李氏丹阳房,旁支侧系,不敢与帝室贵胄相提。”

说得谦虚,何必强调自己出身哪个房系呢,还不是看不起我们老李家……李明心里呵呵,面上继续诱导道:

“丹阳房,是个大系啊。”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丹阳房是什么来头,反正吹就是了。

“还行,还行。”李乾祐颇为自满地说:

“丹阳房出自晋朝东莞太守李雍,卫国公李靖也是出于这个房系。

“卑职为官战战兢兢,就是怕辱没了家族,让门楣无光。”

对这番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无耻发言,李明没有吐槽。

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名字。

“李靖?他也是你家亲戚?”

李明饶有兴味地问。

“正是,他还是卑职的亲堂兄。”

李乾祐也不隐瞒,这是朝中人尽皆知的事情。

“哦,原来如此。”

李明懂了。

李乾祐这个五品县令,想要直接通天是不可能的。

中间肯定有一道“二传手”。

想来,那个二传手就是他的堂兄,卫国公李靖。

也就是说,李乾祐被关进御史台以后。

很有可能就是李靖在背后使坏,向皇帝求情。

这才让李世民知道此事,及时解救了李乾祐这个大宝贝儿。

“李靖,在背后与我掰手腕的,原来是李靖么……”

李明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和李靖第一次会面的场景。

还是在去年,在李孝恭的葬礼上。

那像个充满气的羊尿泡一样的普通小老头,一脸机警地告诫自己:

您其实应该更谨慎一些。

“李靖这次,只是单纯地想解救自己的堂弟?

“不可能,那样的战略家,一举一动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莫不是站在其他皇子一边,想和我作对,故意借此事让我下不来台……

“靠,当时他警告我的时候,我还以为那小老头是好人。

“大唐的老头,都是老银币啊……”

李明打着肚皮官司,心不在焉地听着李乾祐继续客套。

他完全没有和这官油子套近乎的意思,能浪费时间和他唠,就是为了把这个二传手的姓名给套出来。

果然,真的有收获。

原来背后狼人是李靖么……

“那卑职就不打扰您了。”

李乾祐巴拉巴拉讲了一堆,感觉出来到对面的小领导明显是在应付自己,便早早告退。

他前脚刚走,房玄龄后脚就到了。

看着被少主搞得乱糟糟的办公室,老房强忍着跳动的眼皮:

“殿下,您在老臣的书房,接见了长安令?”

他的重点在“老臣的”书房。

李明似是完全没领会相父的意思,随口回了一句“嗯呐”,唐突地问道:

“房相,李靖原来是那个李乾祐的堂兄么?”

“是的。”房玄龄简短地点点头,一边吩咐小厮替他烧水煎茶。

李明紧接着问:

“你觉得,会不会是李靖借李乾祐这件事,来给我上眼药?”

“走走走!”房玄龄立刻挥退了小厮,确认左右没人,紧紧地把书房门关上,这才反问:

“殿下何出此言?”

李明说道:

“他能很方便地接触我的父皇,又是李乾祐的堂兄。

“我觉得就是他在背后使力,才让父皇这么轻易地放走了李乾祐。”

房玄龄自己亲自动手煎茶,不以为然地摇头:

“李卫公在背后为李乾祐出力不假。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卫公只是单纯想解救自己的堂弟呢?”

“真的吗?我不信。”李明抱着胳膊:

“李乾祐平安落地,差点伤了我在群臣之中的威望,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

“要不是我提前在纸币上留了一手,这次事件很可能会严重影响父皇对我的评价。

“事关争储大事,李靖会这么轻率地做决定吗?”

从最大受害者和得益者的角度去分析,还真有点阴谋的样子了。

“嘶……”

被李明这么一说,房玄龄也不由得觉得,此事也许不简单。

但他又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太对劲。

“自从西征吐谷浑后,卫国公便告病不出,不问政事。

“他现在年事已高,发妻也于去年故去。应该不至于……在此时跳出来站队吧?”

李明抿了抿嘴:

“难说。”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静心思考着这其中包含的意味。

李明缓缓说道:

“我知道了。

“李靖代表军方的意见,而我在大唐军中的势力不足,根基太浅。”

属于是用错误的前提,推导出了正确的结论。

“虽然侯君集、薛万彻在我手下,但他们现在已转入文职,并不掌管军队。

“我与唐军的其他将领,以及中下级将官、战士,完全没有交集。”

李明觉得,这是自己的最大短板。

京中的文官,不论心里服不服,反正面上是得听他统一号令的。

从行动上来看,也还算指挥得动。

但是在军队里,情况完全相反。

他在唐军序列之中,完全没有权力。

看看小老哥李治,好歹还是右武侯大将军,掌握着京城的部分守备治安力量呢。

另一部分守备治安力量,也就是左武侯大将军,则掌握在另一个嫡子、魏王李泰手里。

不仅是李治。

其他的庶出皇子,也都手掌着军权。

比如韦贵妃的儿子、纪王李慎,就是秦州都督府都督。

还有李祐是齐州都督、李恪是安州都督等等。

这么多皇子中,也就李明没有分到一点军权。

连名义上的都没有。

虽然李明在辽东给自己打造了一支军队——赤巾军。

然而,赤巾军体系和唐军的卫府体系是完全平行的两个机构。

尽管说内鬼薛仁贵打进了营州、平州两个都督府,算是渗透了唐军正规军之中。

但那也仅限于辽东一地。

出了那两州,对大唐的其他军队,李明是完全无法投射任何影响力的。

“军权时刻把握在陛下手中,殿下岂能轻易染指?!”

房玄龄几乎原地跳了起来,完全没有了平日的淡定:

“陛下对军权极其敏感,您要是乱伸手,那就欲速则不达了!”

作为父慈子孝的过来人,李世民对“我要节制天下兵马(〒︿〒)”可太有发言权了。

房玄龄是真急了。

因为他不立刻劝住,行动力超强的李明殿下,是真的做得出这种“弹老虎蛋蛋”的傻事儿的。

“这……那行吧。”

见房玄龄这么激动,李明也只能暂时压下这个大胆的想法。

同时,在他脑海深处,没来由冒出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

万一,他是说万一,李世民陛下有个……万一。

没来得及指定分割这么庞大的遗产,或者交接的过程有个……万一。

那,大唐的军权。

这支让当世和后世人都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师。

会落在谁手里呢……

“明哥!”

这时,长孙延闯了进来:

“下一批纸币都已经发下去了,根据测算,够城里的平民吃到下个月的。

“有些边远州县的存量可能要吃紧了,下一旬还要继续发吗?”

李世民摇头:

“这就已经差不多了,不用再发了。

“使用纸币是为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释放出被民间窖藏的铜钱,而不是纯粹为了赈济。

“该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了。”

李明又将注意力扳回到更紧迫、也更容易刷皇帝好感的内政诸事之中。

至于军事的话题,则被他抛到了脑后。

反正他有辽东赤巾军这个作为托底。

而且父皇李世民现在身体也不错,春秋鼎盛的,总不至于突然出什么岔子。

…………

“良人,我还是觉得,你和李明殿下见见面,当场澄清误会比较好。”

张出尘一边和风细雨地劝谏,一边拿生肉喂着家里那只大咪咪。

“你本身并不想与十四子生出龃龉,也不支持其他的皇子。

“何必因为与你毫不相干的误会,而招致对方嫌恶呢?

“毕竟李明是当下最有可能……对吧。”

李靖像燃尽的小老头一样,无力地靠坐在榻上,摇摇头:

“得罪皇子明后又唐突窜访,陛下会怎么看我?

“觉得我反复无常,还是另有他图?

“皇子明本人又会怎么看我?

“这只会节外生枝,越描越黑。”

张出尘无言以对。

“拜李乾祐那厮所赐,我已经被逼到李明的对立面了,想改正也没有机会,是彻底的死局。”

李靖仰头叹息,没有怨恨,只有疲惫:

“自从投唐以来,两次差点被太上皇问斩,又被当今圣人猜忌最深。

“被李明嫉恨又如何?多他一个不多,反正也是一把老骨头了。”

张出尘心疼地握住老伴儿的手:

“是两把老骨头。

“不论良人到哪里,妾身永远相随。”

李靖欣慰地笑了,同样紧握她的手作为回应:

“陛下这一家子,可把我俩折腾惨了。

“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伺候他们了。

“带上那些年轻人,从此仗剑天涯,去南扶余的荒芜边陲逍遥快活,不比窝在长安担惊受怕、谨小慎微强?”

人生七十年,不趁自己的身体还走得动,出去闯一闯、浪一浪,这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张出尘重重地点头:

“何时出发?”

李靖直视老板的双眼:

“就定在今年秋。

“萧道光组织起来的那批壮勇,训练应该有所成果了。

“而陛下也北伐薛延陀,不在京中,正是我们金蝉脱壳之机。”

作为戎马一生的军神,他早给自己安排好了后路。

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在华夏文明光辉所照的藩属之地。

为自己,而不是为哪位陛下或者殿下,打下一片天。

只要手下有兵马,他就有了逍遥自在的本钱。

什么李渊,什么李世民,什么李明。

爷不伺候你们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