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49章 满城尽是二五仔

李明:“君集,你确定这个张三是无可救药的废物,扔在州府大堂正中央里都没人能发现向垃圾?”

侯君集:“是的,张三此人贞观四年明经垫底,历年考核在丁等徘徊,性格软弱,类比刘歆。”

李明:“嗯,这位张使君大才,可以担任平州别驾,作为刺史的副职,辅佐韦待价治理平州!”

韦待价:“殿下,我觉得这个李四更适合辅佐我。此人贞观八年落第,靠家族荫蔽才当的官,考核丁等下,年年被扣俸禄。但家里有钱,所以就这么混着。”

李明:“哎呀太好了,这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人才!快快请他来平州,他不来也没关系,可以遥领的嘛!”

议事堂,李明和他忠诚的左膀右臂,按照吏部每年的官员绩效考核结果,为辽东两州的官府挑选“惊兵呛将”。

嗯,他们是按照考核表,倒着往上查的。

丁等起步,甲乙丙看都不看。

丁等上?没有特殊才艺,比如脑瘫癫痫什么的,原则上不予录用。丁等中?是个人才。丁等下?哎呀郎君请快快上座!

心机深沉的皇帝陛下不是不肯完全放手辽东的人事,一定要从官僚系统中选择辽东的地方官,只留给李明建议权吗?

好,没问题!

李明决定以毒攻毒,就用没用的垃圾填满整个官府!

反正这些官员只是花架子,让陛下别乱起疑心的安抚奶嘴。

如果不小心招来了智商稍微高一点的官员,让他们品出了其中的猫腻,那就有点难办了——

因为在李明“旧瓶装新酒”的框架中,真正治理辽东的,本来就不是这些“入流”的职官。

而是“不入流”的胥吏。

胥吏这个团体,在正史上容易被忽略,但在古代社会中,作用非同小可。

收税、户籍、丧葬、治安、征发……老百姓一生中,需要与官府打交道的绝大部分事务,接待处理的其实都是胥吏。

一介平头草民想要见到正儿八经的官老爷,哪怕是个九品芝麻官,那也不容易。

在大唐,平均每一个职官,能对应二、三十个胥吏。

这个基层公务群体,就像帝国的毛细血管,承担着最基本、也是最繁琐的上传下达的任务。

胥吏掌握着最基础的行政资源,社会地位却很低,不算官、也不能当官。

甚至连财政都不直接列支他们的工资预算。

而是将这笔禄米统一发给地方官员,由职官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雇佣。

所以,理论上,胥吏的雇主不是国家,而是这些官员。

这就给李明他们提供了钻空子的空间——

他将整个“政治委员会”以及下辖的各级分支机构,一股脑儿全部打包,平替了整个平州的胥吏体系。

反正之前的那批官员连同胥吏,几乎全被慕容燕的那把火给燎了,正好留下了空缺。

李明的计划是,从下至上,用“胥吏”彻底架空朝廷派来的官员。

明面上,这些蝇头小吏都是使君、明府们的好走狗。

实际上,他们个个是身怀绝技的地下党,闭着眼睛都能摸出燕山有几块石头几棵草。

他们遵守“政治委员会”的内部制度,从组织领取工资,内部升迁也依照组织的规章办法。

统一遵循政治委员会委员长的最高指示,日常工作上服从韦待价委员的领导。

而另一方面,在明面上的州府体制之中,韦待价作为两州刺史坐镇,为这套李代桃僵的体系加了一重保险。

在韦待价之上,还有李明这个辽东节度使作为最终兜底。

如果府衙里的哪个白痴突然开了窍,发觉自己好像是绣花枕头,李节度就会提醒他“军镇自有特殊情况”,给他年度考核加一级,一脚踢出辽东。

至于在军事方面,就由宋王府司马侯君集就当这个保险。

李明设计的军事体系也与文官体系类似,用基层赤巾军战士,来架空掉正规唐军,但也有所不同。

营州都督府的张俭、以及原有的营州军,是不能碰的。

只能看薛仁贵小老弟能有多给力,能拉拢、感化多少底层战士了。

嗯,作为白手起家的寒士,薛仁贵对李明的这套叙事高度认同,应该没什么问题。

至于李明提议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李世民表忠心。

更是为了获得编制。

不是人员编制,因为李世民不可能把原·赤巾贼成建制地纳入自己的军事系统——

又不是宋徽宗招安梁山好汉打方腊,李二不屑于用这招——

李明通过建立平州都督府要争取的,是盔甲的编制。

赤巾军可以以“乡勇民团”的形式继续存在,定期训练、发放军饷,舞个枪弄个棒什么的。

当地乡民积极守边,朝廷不但不会干涉,还会提供除帮助外的一切支持以资鼓励。

只要别让朝廷掏钱,一切都好说。

人的问题好解决,难搞的是盔甲。

这玩意儿就像亻韦哥,如果让人看见你碰了,容易引起一些会让你社会性死亡、或者生物性死亡的误会。

战争时期还好说,现在已经和高句丽议和了,这些违禁物品就得上交了。

而李明计划新设的平州都督府,正是储存这些盔甲的最佳地点。

战衅一开,开仓放甲,放都督府里和放自己家里基本没区别。

别看都督府的指挥权在皇帝手里。

只要这地方设在平州地界,肯定是由李明最终实际控制的。

因为平州这地方太远了,府兵是不愿意千里迢迢赶过来的。

到最后,李世民还是得就地征募募兵,来填这个都督府。

而只要在平州当地招募,那会征到什么背景的“唐军”,就由不得朝廷说了算了。

“长孙延他们把法令条文修改好了吗?”李明问道。

“还在隔壁改着呢。”韦待价和侯君集头都不抬,细细研究着长长的官员名单及其简历。

李明蹦下了椅子:“我去看看。”

议事堂旁边的书房,三小只、会同平州各乡各里的吏员,一起研究着山一样的大唐律令条文。

“能把我们的律令改得‘看起来像’《贞观律》及其附属法条吗?”李明问。

长孙延对着密密麻麻的条文哗哗掉着头发,一边掉一边说:

“在改了在改了。”

其他人根本鸟都没鸟这个一把手,专心致志地钻着唐律的空子。

看见大家这么积极地打法律的擦边球,李明就安心了。

在唐朝行唐法,李明觉得非常正确,辽东除外。

首先,什么良贱籍这种糟粕第一时间废除了。

当然,平州的百姓们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大家都是慕容燕的家奴,你是良民还是贱民并没有什么鸟区别。

均田制、以及基于均田制的租庸调,李明也顺带着废除了,而是因地制宜,实行类似国营农场与承包责任混合的一套体制。

田地所有权在委员会,使用权分给农民,使用权的交易限制了又没有完全限制,在保证生存的上下额度内,允许使用权的有限转让。

此外,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给予困难户基本口粮,等等。

相对自负盈亏的小农,平州的农民更像按收获比例领取报酬的农场职工。

当然,这种对土地分配方式的改良,朝廷是不会感兴趣的。

因为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京畿之地,均田制都已经名存实亡了,关中良田被士族门阀瓜分殆尽。

百姓的早就拿不到《均田令》的什么“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了。

所以李明也完全可以挂“均田制”的羊头,卖“生产大队”的狗肉。

关键是税收。

要把“土地收获三成归公”这种类似摊丁入亩的分成制,和按户口征收的租庸调对齐。

想明白了其实也不复杂。

只要我们的吏员把田税按租庸调的口径折算入库,不就行了?

同样两摊小米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摊是租庸调的,哪摊是摊丁入亩的?

至于收上来的税如何使用,这支配权更是牢牢捏在李明手里。

节度使、刺史、司马,加上仓曹、司库……所有环节都是我的人,你一个丁等的流官怎么和我斗?

说白了,只要抓住“人”,其他制度问题都是小事。

而在辽东,就是用最聪明精干的吏员,去对付最愚笨无能的职官。

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唉,刘歆刺史不在的第一百多天,想他。”李明突然有所感悟。

在自己动了别的心思以后,他才恍然发现,刘歆这种甩手掌柜简直是宝藏刺史。

被地头蛇架空了十几年,这哥们儿也能和没事儿人似的,该吃吃该睡睡。

简直是反贼的梦中情官啊。

“嘶,说起刘歆……”

李明忽然想起了谁。

好像那谁也玩了一套比这更低级的“偷梁换柱”,把持了平州的军政大权……

也正是那谁,捅出了辽东的这一个大篓子,把李明赶进了山里,最后兜兜转转建立了这一大套完整独立的治理体系来着……

“说起来,我们为什么要一直猫在山里呢?”

这么一联想,李明忽然跳出了思维惯性,发现了华点。

…………

卢龙县。

街上空荡荡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房屋倾倒,到处是烧焦的痕迹,地面一片狼藉,全县找不到几所完好的房屋。

高句丽人刚进来时,劫掠三天。临撤军时,又纵火焚烧,整座县城几乎被毁于一旦。

至于其中的县民,大多早就躲进山里、加入李明了。

留下来的大多是害怕李明的地主、被蛊惑的小有产业的人、以及慕容燕的亲属。

在经历了高句丽人的浩劫后,也是死的死、逃的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临榆县。

平州辖内的两个县,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

卢龙县,某处大宅的地下。

慕容燕在这里给自己建了一座地宫,终日躲在地底下惶惶不可终日。

他在卢龙县郊的那处夸张的大宅第,早就被赤巾军攻占了。

慕容燕在死硬家丁的掩护下,被驱赶回了卢龙县,从此窝在地宫里不敢出来。

佛他也不拜了,不保佑他的佛有什么用?

省点力气去讨好高句丽人,比什么都强。

“该死的,高句丽人怎么这么磨蹭,都几个月了还没把那伙山贼剿灭干净!”

慕容燕和家人们吃着午饭,嚼着大米拌小米。

“我都替他们开了城门,兵甲也给了,县城也让他们劫掠了。

“怎么部队突然就转移走了,连说也不说一声?

“按照这进度,什么时候把我的大宅子夺回来?”

高句丽军队离开了卢龙县,他是知道的。

但为什么离开,他也不敢问。

生怕这是高句丽的军事机密,他多嘴会惹贵人们生气。

就在这时,一位家丁入内回报:

“主君。”

“你乔装打扮出县,打探到了什么消息没有?我的宅子还好吗?”慕容燕气鼓鼓地干嚼着大米拌小米,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这地下他是一刻也不想呆了。

“主君的宅子,还好。只是……”

家丁哆嗦着斟酌词汇:

“只是山匪把田地分给了农民,各种铁器、锻造坊也全部被山匪所用。

“庭院都被刨开种上了菜,房子则就近分给了农民和工匠。”

慕容燕一阵肉疼。

真是山猪吃不了细糠,被那群贱民如此折腾,到时候他整修得花多少钱啊!

妈的,其实也不用他花钱。

等高句丽人把山贼都打跑了,他就把这些贱民全抓过来,让他们把破坏的一草一木全部恢复,少一根毛就砍一根手指!

看着紧张兮兮的家丁,慕容燕轻巧地摆了摆手:

“只要高句丽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主君,高句丽人……”家丁喉咙发涩,艰难地咽了口水:

“高句丽人撤出平州了,赤巾军刺杀了高句丽王,新王和赤巾军首领李明媾和了。”

慕容燕如遭雷击,整个人呆坐在位子上,久久不能言语。

过了好一会,他颤抖地把筷子放好,吩咐道:

“其他人,出去。你,留下。”

家人们瑟瑟发抖地离开了,关上了门。

慕容燕用力一拍桌子,唾沫横飞:

“奶奶的,就差一点!赤巾贼就差一点就能彻底剿灭了!

“要不是你们这些叛徒和废物,我怎么用得着和更废物的高句丽合作?

“我几年前就该把你们全部扫地出门赶进燕山,就像耶律部落对待赤巾贼那样!”

家丁并没有生气,只是目光游移,神色甚是慌张。

慕容燕继续痛骂着:

“奶奶的,那李明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不但灭了你们,还灭了高句丽?!

“他到底是谁,为什么独独和我过不去!”

家丁开口了:

“我查清了,李明就是那位辽东节度使,和侯尚书他们一起‘微服私访’、前来接手辽东的那位皇子殿下。”

“他?原来是他?”

慕容燕从模糊的记忆里,终于找到了那个白白胖胖、没大没小的小屁孩。

居然,是他?!

完了,全完了,那小子绝不会放过自己的……

慕容燕立刻起身。

“主君您去哪?”家丁紧张地舔舔舌头,直挺挺地堵在慕容燕面前。

“滚开!”慕容燕暴躁地推搡他:

“那破宅子老子也不要了,先离开平州这个鬼地方!

“让那些赤巾贼等着,我慕容燕还会回来的!”

家丁仍然堵在原地,纹丝不动,语气却平缓了下来:

“主君不用焦急,我已经给您寻了一块绝对安全、李明殿下绝对找不到的地方。”

慕容燕疑惑地抬头:

“你在说什么胡话?”

“请您上路,西方极乐!”

那家丁的神情忽然变得狰狞,掏出佩剑,齐刷刷砍下了慕容燕的脑袋。

圆滚滚的头颅落在地上,表情仍然带着惊疑。

…………

“啧啧啧,平州州府烧成了这个样子啊,重建需要不少钱呐。”

李明背着手,视察着卢龙县城。

不费吹灰之力,赤巾军就接手了卢龙、临榆两座县城。

幸存的居民们不论之前对李明和赤巾军的态度如何,现在都喜迎王师了。

田地乃身外之物,命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整座县城的里坊都被毁了,坊墙也被推倒了,啧啧。”李明漫不经心地说道。

长孙延立刻掏出笔记,加上一条:

“废除里坊制。”

里坊制是大唐的城市管理制度,将城市用分成数个里坊,用坊墙分隔。

每到夜晚宵禁时,关闭里坊的大门,居民不得离开里坊四处串门。

此外,买卖也必须集中在规定的集市,在集市之外做生意是违法的。

这种制度有助于治安,但有害于除了治安以外的一切城市生活。

而受害最深的方面,莫过于经济。

做生意有这样那样的限制,那还发展个毛线经济。

至于治安,在路不拾遗、全民虎狼的辽东,这种治安方式,和脱裤子放屁没什么区别。

只是,里坊制是大唐的基本国策之一……

“哎,长孙秘书此言差矣。

“我是大唐忠臣,怎么能废除里坊制呢?”

李明严肃地批评道:

“只是因为城市毁于战火,坊墙倾颓,而辽东民穷,老百姓连西北风都喝不起,没有钱修缮坊墙。

“不得已,只能任由百姓侵街,随意出入、随意占道经营。”

长孙延一边记一边点头:

“对对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都是大唐忠臣。”

就在他们一路视察的时候,吴大娘眼眶通红,提着一个脑袋过来了。

“这是?”

李明看着她手里的头颅,觉得有点眼熟,但又不太想得起来。

“我的杀父仇人,也是您的仇人,慕容燕。”吴大娘有些哽咽:

“我的探子买通了慕容燕的家丁,将他的脑袋献给您。”

李明沉重地点点头:

“节哀,你就能用它祭奠你父亲的在天之灵吧。”

吴大娘一愣:

“您不要吗?”

“我要这玩意儿干嘛?”李明一脸嫌弃。

“不是,您当时不是说……”吴大娘提醒道:

“要拿慕容燕的头盖骨当夜壶使吗?给。”

宁这是要我当着手下和百姓的面,当众脱裤子撒尿吗……

李明轻巧地摇摇头:

“我不记得了。”

说罢,便背着手,继续向前走去。

这种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小卡拉米,不值得他记仇。

掉逼格。

当初居然被这种货色逼到绝境,这绝对是他人生中不堪回首的一段黑历史。

过去了,都过去了。

“平州事了,还有一个州。

“差不多该启程去营州了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