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48章 开门!自由贸易!

唐、高两国就近期发生的边境摩擦,深入坦率地交换意见,双方增进了了解,就后续保持沟通达成一致。

简单来说就是鸡同鸭讲,双方根本尿不到一壶。

有李明一句定场诗镇着,加之将敌方首领逼到了自己的山头谈判这个事实,基本奠定了唐攻高守的基调。

高句丽作为主动求和方,自然是要出让利益的。

如此之外,渊盖苏文还希望大唐皇帝能册封他一个什么“平壤郡公”之类的名号。

只要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他就能以此震慑高句丽国内的反对力量,增强他执政的合法性。

但是,对于李世绩提出的,割让玄菟、建安等十座城池的条件,渊盖苏文一概不答应。

渊盖苏文也有理由的,他打的是什么仗?他打的是进攻战,战火实际上又没有延烧到本土。

有本事你们来撞我家城墙啊?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明明唐军还没打进来,如果就这么割让重要节点的城池,让山城防线被白白撕开一个大口子。

将来高句丽会不会被大唐肢解不知道,他回去是肯定会被其他四大部落大卸八块的。

李世绩忍不住敲桌子:

“割让十城这个条件,不是来和你讨价还价的,而是皇帝陛下的命令。

“在我出发前,陛下亲自将战后的安排交代与我。

“尔等悍然挑衅我大唐,被雷霆之势惩戒后,还妄想得到皇帝的册封?你莫不是在消遣我?”

他的意思很明白:

无耻偷袭我大唐,被反敲一棍灰溜溜回去,就像装作无事发生?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至少留下块肉再走!

而渊盖苏文的态度也相当直白:

“那十座山中坚城牢不可摧,民风彪悍,去留不是我一个大莫离支能决定的。

“如果你想要,就自己过来拿。”

有本事,你们几万大军撑着几千里的补给线,过来一个一个地啃地堡。

就算唐军能暴打高句丽一顿,斩首几万几十万,又能如何?

只要大唐在辽东站不稳脚跟,炮灰随你们砍,还能替我们省一笔军饷呢。

双方互不相让,从早上一直吵到了中午。

“累了,大家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李明百无聊赖地坐在旁边,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借口午休,把李世绩拉到一边。

“你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用屁股想也能知道,渊盖苏文只是傻,又不是活腻歪了。

在本土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防线上的关键城池拱手相让?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

李明对自己的力量还是很有逼数的。

作为一支作战顽强、训练科学、擅长运动战的轻装步兵,赤巾军把高句丽犯贱伸过来的咸猪手一刀砍下,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若要论攻城略地,那只能说,咱还很菜,咱得多练。

宝刀锻造得再锋利,也砍不动最粗糙的夯土。

想要获得城市攻坚战的能力,李明还得再发育相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更何况,平、营两州的起点虽然很低,但上限也不高。

指望这点微薄的战争潜力,去硬莽掉多少座高句丽的坚城、在他们的山城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多少有点异想天开。

而且暴力占领后,当地万一再闹个民变什么的,更会增加维稳成本,给辽东本来就不长的血槽开个口子,得不偿失。

这就是为什么李明毅然转变国策。

将吞并高句丽的战略,从征服胜利转变为文化胜利。

不但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占领区的抵抗。

因此,像李世绩这样头铁硬要吃地,就很没有意思了。

除了两边磨嘴皮子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理性分析,在辽东,他们有任何能逼高句丽就范的筹码吗?

“咦?殿下问末将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李世绩反倒被李明的问题给问住了:

“可……这并非末将的个人意图。

“末将只是行军大总管,不是鸿胪寺,更不是陛下授权的天使,并无权柄随意与敌酋达成条件呀。”

“咦?”

李明也被李世绩的答案噎住了:“那你……”

“如末将刚才所说,所提的那十座城池,都是陛下在末将临行前交代的战争目标啊。”

原来你刚才在谈判桌上吹的牛逼,不是口嗨?

你说的“陛下钦命”都是真的,还真是李世民在远程微操的啊……

李明想吐槽,又有点吐不出来。

也对,全天下除了他自己,有谁会假传圣旨就为了装个逼的……

“你们这样纠缠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李明语重心长道:

“渊盖苏文一直赖着不同意怎么办?难道继续打?”

面对李明的反讽,李世绩思考了一下,点头道:

“没错。”

李明肃然起敬:

“马上春耕了,我们辽东可打不起了。”

让我用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赤巾军,去死磕堡垒群,和让我挥刀自宫有什么区别?

要打让李二去打。

李世绩压低声音道:

“若再于高句丽开启战衅,那就肯定不仅仅是辽东的事。”:

“而是整个大唐的事。”

李明眉头一皱:

“什么意思?”

李世绩眼睛微眯:

“殿下,您觉得高句丽悍然入侵辽东,肆意践踏大唐的颜面,还害得魏侍中积郁而亡。

“陛下会就这么算了?

“魏州都督府的部队只是先锋,战略目标是迟滞敌主力,保护殿下和诸位贵人的安全。

“真正的主力,正在集结。”

李明眼角一抖:

“你是说……父皇这是要……”

“毕其功于一役,以此为契机,扫平高句丽。”李世绩的眼中闪过一道厉光。

李明有点头皮发麻。

啊?原来李二你真想打啊?我刚才开玩笑的……

原本的计划里,高句丽应该由他的辽东军镇慢慢渗透、最终独吞的。

怎么中间突然横插进来一个“大唐”呢?!

抢我的奶酪啊!

我可以留到最后吃,但你不准乱舔!

玩地图填色游戏,哪种行为最让人头大?

莫过于想占领的土地,被盟友截胡了!

如果唐军真的越过李明,打下了整个高句丽,会分给他一杯羹吗?

想屁吃!

现如今,李世民和整个朝廷已经对他李明起了疑心。

以皇帝这个职业的统一尿性,说不定都恨不得想收回他这个“辽东节度使”的权力了,至于新的土地州县,更是断然不会交给他。

至于大唐朝廷该怎么治理高句丽,以古典时代有限的通信水平和治理能力,多半是强行还原历史——

设立个安东都护府,在县城驻点军,广大农村则还是土人治土,搞羁縻统治那一套。

然后让高句丽余孽和其他蛮族联合,在故土上借尸还魂搞出个“新高句丽”渤海国,打得后世的皇帝们哇哇叫。

最后等这轮间冰期结束,东北重新冰封,华夏从此失去染指东北的机会,直到一千多年以后,东北老铁入关主动奔向华夏。

李二,你千万要忍住手瘾,你别当历史罪人啊!

“咳咳,我倒是有一套新的方案。”

李明干咳一声:

“能让高句丽彻底驯服,从此再也不能为祸华夏。”

若是其他人这么说,李世绩只会报以礼貌的微笑。

军人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服从陛下命令而生的。

管他陛下的命令是有理还是没理,李世绩一定不折不扣地执行,绝对不会去质疑的。

这就是这位半路投唐的瓦岗寨降将的自保之道。

但李明的意见,这位明哲保身的高情商将领却不得不侧耳倾听。

谁让他打赢了呢,谁赢谁有理。

李明凑近了说,在纸上写写画画:

“我会提出这些条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暂且这么应着,先回报我的父皇。”

李世绩有些为难地说:

“如果陛下不同意怎么办?”

“那就撕毁协议呗,这有什么难的。”李明觉得李世绩的问题很幼稚。

我大唐乐意遵守的协议才是协议,大唐什么时候不乐意了那就是厕纸。

你渊盖苏文不服?不服就憋着,有本事来砍我?

李世绩思索了半天,只能点头:

“就这样吧。”

…………

当日中午,渊盖苏文就乘着马车,得胜回平壤了。

经过他一番巧舌如簧、文攻武吓,大唐最终放弃了所有割地、赔款、朝贡的条件。

只是大唐为了保全面子,加了几个不痛不痒、莫名其妙、甚至渊盖苏文念都念不利索的条款。

高句丽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众所周知,炮灰不算人),就结束了这场因自己手贱而起的战争!

甚至渊盖苏文还白赚了一个“平壤郡公”的封号!

严谨地说,是提交了“请封郡公”的预约申请,大唐朝廷还得走个内部流程,回去等通知吧。

“等我成了平壤郡公,看国内那几个部落的反贼,谁还敢忤逆我!”

渊盖苏文得意洋洋地盘算着,想象着自己坐在宝座上,面对匍匐在地的群臣,挥舞着这份对高句丽极度有利的和平协议,慷慨激昂地说:

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我国主动挑衅,居然还能全身而退。难道,大唐是金玉其外,而李世民也并没有传闻里的那么厉害?”

劫后余生之余,渊盖苏文又动起了得寸进尺的心思:

“和我军作战的一直是平州的那几个山贼,大唐的军队是一个也没看见。

“由此可知,大唐内部一定虚弱不堪,李世民更是软弱!

“是荣留王高建武无能,才被几个山贼打得丢盔弃甲。

“只要我上,捏死平州那小皇子易如反掌!哈哈哈~!”

渊盖苏文咬着牙,哼哼冷笑。

那小孩开场就给了渊盖苏文一个下马威,让他丢足了面子。

而渊盖苏文最好面子。

这给了他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更甚于高句丽将士死伤惨重之痛。

回平壤城的路上,渊盖苏文马不停蹄地开始策划厚积薄发、再接再厉、梅开二度的奇袭辽东计划。

发誓要剖了那熊孩子的心下酒,一雪前耻。

以高句丽之大,只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拿下唐属辽东不是如喝水一样简单?

在仇恨和兴奋之余,他完全忽略了协议最末尾的三行字:

唐、高两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高句丽向大唐开放市场,不得限制大唐国民在高句丽境内的贸易、勘探、采矿等权益。

双方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大唐国民有权在高句丽境内办报,高句丽无权干涉。

东北是两国共同的家园,为防止风沙、保护水源,大唐有权在高句丽派驻环境保护组织,防止过度开垦、畜牧、冶炼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

“就算陛下同意,那渊盖苏文又会遵守那份协议么?”

送走高句丽使团后,李世绩忧心忡忡地嘀咕着。

那家伙面相不大好,恐怕是会反骨的。

李明一边观察着李世绩的微表情,一边露出天真开朗的笑容:

“怕什么?有营州都督府的唐军震慑,还怕他高句丽翻了天不成?”

“哦?”李世绩眉毛微挑。

在李明当上辽东节度使以后,营州都督府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首先,都督府兼任的地方治理权肯定没了,大政奉还。

问题是军权。

天下兵马,尽由陛下节制,这是贞观以来的公理。

只是,以李明殿下的霸道性格,会容忍在他的辽东腹地,留下都督府这么一颗钉子吗?

朝臣们普遍认为,李明殿下一定会找个理由,把都督府“请”出去。

他也是有理由的,因为营州的都督府与别处不同,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

而是羁縻州特有的军政一体机构。

现如今,羁縻州被全面撤销,营州也已经成为了辽东军镇下的直属州。

将都督府这个“前朝余孽”清理掉,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因此,营州都督府的去留,已经成为了朝廷观察李明殿下真实态度的窗口。

留,说明他还是大唐的大忠臣,愿意受中央的节制。

不留,那李明殿下的真实动机……

就不好说了。

“殿下的意思是……营州都督府,要留下?”李世绩几乎掩盖不住自己的惊讶。

李明回以一个更惊讶的表情:

“当然,为什么不留?

“如将军所见,我们辽东穷得连喝西北风都要排队,而北边还有心怀不轨、如虎似狼的高句丽。

“离开了唐军的驻扎,怎么保护我辽东百姓的安全?”

把一个离不开父亲呵护的小屁孩演得活灵活现。

抛开百姓喝的是肉羹还是西北风不谈,这态度让李世绩深以为然:

李明殿下的心里,果然还是有我们大唐、有唐军的!

“不仅如此。”李明的眼珠咕噜噜地转着:

“我还要请求父皇,在平州也设立一个都督府。

“与营州互为犄角,巩固辽东边防。”

这句话,让李世绩几乎要为李明殿下鸣不平了。

朝廷那帮文臣们真是瞎操心,居然担心辽东节度使谋反?

哪有反贼会主动要求,在自己领土的核心布设朝廷的武装力量的?!

“所以……”李明嘴角勾勒:

“麻烦李将军快些回长安,将我的决策速速带回长安。”

…………

是,没错,营州都督府是李世民在我核心领土上打下的钉子。

如果我让都督府留下,那就相当于让自己暴露在朝廷的武力投射范围内。

若朝廷对我有什么不满,随时可以用武力喝止。

如果我让都督府滚蛋,那就暴露了我摆脱朝廷约束的心思。

这会引起皇帝的猜疑,随便一个动作就会被抓住把柄,打成反贼。

不论去留,朝廷都稳赢不赔,阳谋无解……

吗?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在朝廷的钉子里,再打进一颗钉子呢?

“薛将军,回营州一路小心。”

李明站在大道上,笑着向搬师回营的薛仁贵、以及他所率领的营州军道别。

是的,平州战事结束,这些驰援平州、因后路被切断而被迫“滞留”的营州军,也到了归程的时候。

“请委员长放心!”

理论上的大唐游击将军薛仁贵,在马上郑重地向李明作揖。

他所率的将士,都是营州军的绝对主力。

至少在编制是属于营州军的。

“记得戴好头盔,别让红头巾露出来。”李明指指脑袋提醒。

“哦!差点忘了……”薛仁贵赶紧戴上头盔,藏好自己的真实身份。

理论上,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大唐军人。

暗地里,他们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赤巾军。

以支队、小队、中队、大队、纵队五级编制,统一接受侯君集的指挥。

并且,以他们为核心,还能进一步感染……不对,感化其他营州军的基层战士。

这便是旧瓶装新酒的意义。

朝廷的营州都督府还在。

但里面的兵到底听谁,那就不好说了。

“再会!”

薛仁贵率“营州军”高唱着纪律之歌,在军乐队的伴奏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向东行军。

望着滚滚黄尘,李明忽然生出了奇妙的感悟——

人类的本质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所谓都督府,和山贼并没有本质区别——

当下面的人都服你,那整个机构也就被你“夺舍”了。

山贼如此,都督府如此,平州州府也如此。

那其他、更高一级的机构呢?

比如太极宫的那个,是不是也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