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33章 魏征的死谏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33章 魏征的死谏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待价僵住了。

造反老前辈侯君集的大白话,属实让他坐立难安。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动稍有差池……”

“咱就是山匪同路人,放着皇子、大官不当的大唐最蠢反贼。”侯君集毫不迟疑地说。

咕嘟……韦待价颤抖着松松领口,顿时觉得手里的蜂蜜煎茶不香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书房门被砰地推开。

闯进来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

“你们怎么还敢在这儿喝茶聊天的?”来者扯着破铜锣嗓子大喊,正是薛万彻。

他是专程来通知侯君集、韦待价二人上山的,本来还想假装自己是逃过赤巾军追捕,骗一骗慕容燕的人。

没想到才离开几天,卢龙县已经彻底乱桃子了,城门守卫形同虚设,他大摇大摆地就闯进了州府。

发现这命大的糙汉子没有缺胳膊少腿,韦待价有些惊喜:

“薛将军别来无恙啊!”

“看我说的。”侯君集丝毫心平气和地喝着茶。

这两个全程状况外的家伙,让薛万彻有点绷不住:

“你俩快逃吧,去营州,去幽州,或者和我一起上山!”

韦待价很认真地摇头:

“不行,我们走了就是反贼。”

薛万彻没懂这里面的逻辑,也懒得和他计较,开门见山地说:

“慕容燕反了!是他杀的刘歆!你们还赖着,迟早也被他杀掉!”

“难怪!”侯君集一下子从胡床上蹦了下来:

“难怪殿下一直没有和州府联系!我早就觉得那土皇帝有问题。”

韦待价有点麻了:

“那怎么办?我们不能离开州府啊,不然不就被朝廷当成反贼了啊!”

侯君集已经开始收拾行囊了:

“你想死社稷我没意见。”

韦待价:……

…………

一行三人轻装简从,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提桶跑路了。

卢龙县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老百姓的人心早就飞到了燕山深处,连守卫都在四处求购红头巾红头绳,随时准备“弃明投暗”。

州府也已经事实上瘫痪,只是一帮死板的官僚还在依循着长年的本能,继续打卡上班,所以三位京城来的大领导偷偷溜出去也没人管。

侯君集三人刚出州府,还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一番。

发现没人在注意他们,便跟随出城的人潮,上山去也。

然而,他们错了。

暗中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仨。

“三人离开州府,是要与皇子明会合吗?”

张亮的探子悄悄跟上,忽然听见一阵混乱的声音。

扭头一看,傻住了。

侯君集三人前脚刚走,州府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势之凶猛,平州州府的官僚怕是凶多吉少。

“投奔山贼,屠杀朝廷命官,他们三个真的反了……得立刻汇报上峰!”

探子当即改变方向,向客栈奔去。

当晚,就在他向长安寄出关键的情报,准备回客栈休息时,听见了诡异的响动。

刚刚关上的县城门,又打开了。

赤巾贼已经攻入卢龙县了么……这是他的第一个反应。

然而,进入城门的并不是那些头戴红头巾的山贼。

而是排成队列的唐军。

“营州的支援?他们获准进入平州了吗?还是临榆县来人了?”

探子觉得蹊跷,在靠近路边的黑暗处隐蔽下来。

然后,就听领头的军官用高句丽语说了一个词。

探子没太听明白,好像是“三天”还是什么意思。

接着,他便眼看着这些“唐军”突然化身为禽兽,冲进了街边的民居店铺,大肆打砸抢掠。

城中顿时沸腾了起来,哭喊声、叫骂声,乱成一片。

探子看见,几个“唐军”从一间民居出来,脸上挂着粗鲁的笑容,手里拿的、脖子上挂的,都是金银器物。

一个妇女抱着孩童追了出来:

“我家郎君是大唐的校尉,你们怎么能抢我们家!”

几个“唐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没有听懂妇人在说什么。

不过他们也不关心,直接抄起长枪,毫不拖泥带水地刺向她和怀中的婴儿。

妇人一脸震惊,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人突然发了疯地打自己人,临死前下意识地伸出手,竟将其中一个“唐军”的头盔拽了下来。

头盔之下,这人并没有束发,而是扎着古怪的辫子。

那人的同伴哈哈大笑,把那人惹恼了,抽出佩剑,将妇孺的尸体切成碎片,又恼羞成怒,放火将民居点燃。

卢龙县中,到处都燃起了大火。

百姓四散奔逃,尸骸遍地。

“不是唐军,是高句丽人。我记得慕容燕说过,赤巾贼一直与高句丽串通一气……

“那些山贼终于是将高句丽人放进来了?!”

探子意识到粗大事了,将所见的一切都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

朝会上,魏征没有戴官帽,而是扎着一方红头巾。

李世民嘴角抽搐,当做没看见。

“仪容不整,当乱棍打出!”御史大夫韦挺直接弹劾。

魏征就等这个由头,朗声道:

“臣不敢。只是既然陛下有意将大唐江山拱手让与贼寇,那臣不得不谨遵君命。”

李世民的脸顿时一阵红一阵白。

长孙无忌也坐立不安,立刻跳出来呵斥:

“魏征!你妖言惑众、咆哮朝廷,还想如何?”

然而魏征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继续输出:

“臣劝长孙公也早做准备,早早学我戴上头巾、卖去田产,等赤巾大军杀到长安,说不定还能留得一命。”

“你……!”长孙延气得满脸通红。

李世民长吸一口气。

“魏征,你无需阴阳怪气,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臣说得还不明白吗!”魏征陡然提高音量:

“平州匪患臣念叨了几个月!陛下您听过吗?

“他们起于萍末,您不管。他们建立政权,您不管。

“他们已经捣毁平州的州府,烧死朝廷命官,置大唐尊严于不顾,您仍不管!

“现在,他们终于与高句丽合流,屠杀大唐百姓了!您难道还……

“咳咳!”

魏征说到激动处,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这几个月,备受煎熬、身形消瘦的,不止是李世民。

更有他。

陛下明明有明君之姿,却在平州的事情上一拖再拖。

一直拖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拖到赤巾贼明着造反,一直拖到平州生灵累卵!

昏聩!昏聩!

“玄成……”李世民有些心疼:

“你的意思朕都知道,你歇一歇吧。”

虽然这河北田舍郎整天怼他。

但李世民何尝不知道,魏征所为的都是大唐江山。

“臣不歇!臣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陛下您这里朽烂一点,大唐就要烂一片!”

魏征掷地有声,引群臣纷纷侧目。

这已经不是“直言敢谏”的范畴了。

这是当着大家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昏君啊!

李世民的脸色也阴了下去,扶着发疼的额头,低声道:

“玄成,你今天来上朝,就是为了专程泼妇骂街?”

“是的,陛下!臣就是骂醒您的!”

面对帝皇的直视,魏征毫不躲避。

这位老臣,浑身散发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自辽东起事以来,他已经算忍了几个月。

现在,他不想忍了。

因为根据最新的情报,赤巾贼勾结外敌,将高句丽放了进来,黎民百姓惨遭蹂躏。

这已经打破一切底线了。

“陛下,山贼割据一方,蛮夷劫掠肆虐,大唐百姓居于水火,而近在咫尺的唐军纹丝不动。

“臣如何敢歇息啊,臣如何歇得住啊!”

魏征痛心疾首:

“陛下,您还要拖延到什么时日,一直拖延到高句丽占领整座燕山,将兵锋置于幽州城下,与薛延陀合流吗?”

一番泣血之言,让在场的群臣也不免动容。

魏征所说的道理,他们都懂,魏征的疑问,他们心里也有。

要继续这么放任赤巾军、拖延到什么时候?

拖到亡国吗?

文武百官不说,但他们的沉默已经代表了一切。

人心向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已经盖不住了。

因为这一次,赤巾贼实在做得太过火了。

李世民幽幽看着魏征,开口道:

“此事……未必为真。‘赤巾贼和高句丽苟合’一说,不过是当地门阀慕容燕的一面之词。

“而侯君集之前的通信也暗示过,慕容燕未必可信……”

说着说着,李世民的声音小了下去。

他也觉得这论据很没有底气。

因为侯君集、韦待价和薛万彻,已经反了。

就在他们三人离开平州州府出城的下一刻,州府就诡异地烧了起来,烧死官员胥吏无数。

这是有多方目击佐证的。

从那以后,那三人便音讯全无。

就是从那一天起,朝廷内外已经默认了,赤巾贼的头领就是李明。

而平州乱象,也得到了一个简单而合理的解释——

李明联合侯君集等人,勾结高句丽,妄图割据辽东……

叛唐!

“陛下,您还要骗自己到几时?”

魏征的语调缓和了起来,但用词却字字诛心:

“就因为造反的匪首是您的儿子,您便要姑息到底?

“您难道不知道,因为李明的倒行逆施,有多少人的儿子、女儿、父母妻子,失去了生命?!”

百官噤若寒蝉。

李世民像中了一箭,浑身一震。

过了半晌,他无力地开口了,语调带着颤抖:

“你……是想逼朕,杀自己的儿子?”

魏征挺直腰板低着头,大无畏地上前一步:

“非杀子,诛一逆贼耳!”

掷地有声。

没有人敢附议,但也没有人反对。

当庭有如此放肆之言,魏征却没有被一个人弹劾大不敬。

群臣的沉默代表了态度。

长孙无忌低着头,偷偷观察陛下的脸色。

房玄龄依旧面无表情,但脸色灰暗,显然也度过了几个苦苦思索而不得的不眠之夜。

李世民仿佛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许久,他突然怒喝一声,如同夏夜炸雷:

“滚!”

说着,扔下瞠目结舌的百官,拂袖而去。

临走前,还不忘狠狠剜长孙无忌一眼:

“杀李明,遂你心了吧!”

长孙无忌:???

不是,陛下,这次真的和我无关啊……

…………

散朝后,魏征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整个人突然就垮了。

“父亲!”魏叔玉慌忙地扶住他。

虽然魏征在朝堂上中气十足,但其实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

年纪大,烦心事多,平州之事让他胸中积郁了好几个月。

加上得知侯君集彻底造反、高句丽南下后,这几天他更是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要知道,他们在长安所得知的,是平州八九天前的事情。

现在,鬼知道平州成了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睡不着觉。

“我……还行,扶我去书房。”魏征盘腿而坐,虚弱地说着。

魏叔玉顿时泪流满面,跪在地上磕头:

“父亲,您先歇一歇吧!不管您说什么陛下也不听……”

“扶我起来,去书房!”魏征再次怒喝。

魏叔玉不敢顶撞,只能扶起颤颤巍巍的老父亲,一边抹眼泪。

他惊诧地发现,还算高大的父亲,身体却轻得像一把干柴一样。

“父亲,我让下人给您炖……”

“在我开门以前,不准进来。”

魏征冷冷地吩咐一句,便关上了书斋的门,把担忧的儿子关在门外。

他坐在位子上,长叹一声,在堆成一摊的书桌上整理出一小方空间,捻笔,磨墨,奋笔疾书。

不论陛下是看也好,不看也罢,他都必须将自己想写的话,写在奏折里,递上去。

这是他这个侍中的职责所在,更是他之所以为“人”的原则所在。

魏征并不是脑子一根筋的顽石,先从瓦岗寨李密、后从李建成、又从李世民,他的身段也可以很柔软。

但陛下在平州之事上的所作所为——或者说不作为,让他出离了愤怒。

硬生生将疥癣之疾拖延成膏肓之疾,还让蛮夷趁虚而入,这是明君所为?

华夏好不容易走出五胡乱华的阴影,难道又要大开门户,返回那段黑暗的岁月吗?

陛下还是太感情用事了!

作为皇帝,作为天之子,就应该像天一样,以万物为刍狗,理性、平等、冷酷地治理天下!

魏征将想要说的话、想要规劝的帝王言行、想要讲述的道理,全部付诸笔尖。

写着写着,他忽然感到浑身轻松,整个人飘飘欲仙,长久的疲劳和烦闷烟消云散。

他真的飘飘欲仙了,好像飞上了天空,俯瞰大地。

长安城中,华灯初上,灯火通明。

乡间野外,家宅兴旺,安居乐业。

遥望太极宫。

陛下英姿勃发,正是刚登基时春秋鼎盛的模样,意气风发,励精图治,一扫华夏几百年的阴霾。

好一副繁荣昌盛的盛世美景,让魏征流连忘返。

好啊,真好啊……

…………

入夜。

父亲还没有从书房出来。

魏叔玉思前想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违背父训,轻轻敲敲书房的门。

“父亲,肚子快饿坏了吧?先吃些东西垫垫饥,回头再写。”

没有传来父亲的责备声,书房里静悄悄的。

魏叔玉感到奇怪,又喊了几声:

“父亲,父亲?”

还是没有回应。

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书房里漆黑一片,没有点灯。

魏叔玉心里咯噔一下,颤抖着点亮了油灯。

这才看见趴在书桌上的魏征,一手攥着笔,一手攥着心口。

他表情安详,嘴角带笑,好像睡着了一样。

但鲜血从嘴里、从鼻子里、从闭上的眼睛里,汩汩流出,沾满了面前的奏折。

魏叔玉一阵恍惚。

“父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