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32章 南下!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32章 南下!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切,无能的废物,被一帮山贼打到哭爹喊娘。”

高建武粗略扫了一眼,便轻蔑地将慕容燕的求救信扔到一边,将视线拉回到桌上摊开的书册上。

这是一本平州和营州的详细地形图,书页陈旧,被翻得起毛了。

此图是高句丽细作趁隋末大乱时,偷偷摸入两州所绘制的。

自高建武继位以来,他的目光一直就没有离开过辽东二州——两根华夏王朝打在燕山以北、高句丽脚下的楔子。

高建武一直仰慕中原的先进文化,是不折不扣的精汉。

除了照搬大唐的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三级制,他还照抄了5A级景区长城和18X级景区京观——

将隋炀帝时征高句丽阵亡的将士尸骸筑成京观,为防止雄主李世民过来强拆,又沿国境线建起了千里的长城。

除了长城,他还依托山脉与森林,修筑了大批堡垒工事。

在把自己打造成了刺猬以后,他就整天琢磨着如何打防守反击,将一直仰慕的大唐两州吞进肚里,从此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开。

“李世民如此雄主,居然也会放任慕容那样的废物为害一方,看来即使强如唐朝,燕山一线也真的很难跨越啊。”高建武有点想笑出声。

他一直看不起慕容燕这个合作伙伴,又蠢又野蛮,还是个慕容鲜卑。

要不是想借那个土包子的力染指辽东,他根本不屑睁眼瞧他一眼。

现如今,机会来了。

平州大乱,城门洞开。

要跟吗?

毫无疑问,如果高句丽敢南下吃掉营、平两州,一定会招致唐军的暴打。

中央王朝或许没有长期实控辽东的能力。

但短期内凑个远征军,把高句丽打至跪地被迫做藩属国,那是没什么难度的。

“问题是,如果本王乖乖地待在原地不动,李世民会放过本王的国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李世民已经不止一次找高句丽茬了。

一会儿嫌弃朝贡的人参太上火,一会儿派遣使者当着陪同高句丽官员的面绘制地图、接见客居当地的汉人。

这两个月又在要求派驻“工人”进入高句丽,将京观毁掉,将隋军将士的尸骨带回去埋葬。

谁知道那些工人是不是还随身戴顶头盔呢。

而且根据慕容燕透露的消息,李世民似乎设立了临时的军事机构“辽东行军道”,有向辽东方向调动兵马的迹象。

高建武久久凝视着地图。

遣使,找茬,调兵。

华夏王朝的这一剑三连,对周边蛮夷来说绝对是恐怖片。

这说明华夏已经在蓄力,准备一拳打爆某个倒霉民族的狗头了。

本来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之后,四方蛮夷的这个心疾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然而,李世民横空出世,帮助蛮子们重新回忆起了华夏文明的恐怖,以及被驱逐到大漠大山里的屈辱。

而现如今,李世民正在对着高句丽的脑袋摩拳擦掌。

作为华夏文明的忠实拥趸,高建武学到了“宁为玉碎”的道理,不想坐以待毙。

他要主动出击。

趁唐军没有完成调动,打他个措手不及!

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燕山一线。

在唐朝时期,辽西走廊一大半还泡在水里,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滩涂也难以行军,所以山海关(唐时的临渝关)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后世那么重要。

华夏王朝如果要自南向北进攻高句丽,燕山是必经之道,因为燕山往东是大海,往西是大漠,都绕不过去。

而平州刚好扼守着燕山的出入口。

平州在大唐手里,就能向辽东持续囤积兵马粮草,以此为跳板北伐高句丽。

而高句丽若能拿下平州,就能将防线一下子推到燕山一线,占据地利,据唐于国门之外。

平州就像一把钥匙,决定了燕山这扇大门的开关。

“要保护家里的安全,与其在家中与贼搏斗,不如……”

他用笔在平州重重画了一个叉。

“把门关上!”

他决定,接受慕容燕的请求。

帅军南下!

“可这是个麻烦……”

他的目光向东移,定格在了营州都督府。

拜慕容燕所赐,他的军队可以风骚地穿上穿上唐军的衣服,瞒天过海一时。

但时间一长,必然会被发现端倪。

营州的唐军不可能坐视不管。

“营州军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入平州,正面驱逐我军;二是围魏救赵,直接攻入我国,逼迫我军撤退。”

高建武面对着地图,进行着第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如果营州军选择进攻我国,那正中下怀。

“打野战,我军不是唐军的对手。但本王在营州边境修筑的成片堡垒,足以迟滞他们的行动,拖延到我军剿灭匪患、彻底掌控平州。

“平州一沦陷,营州与唐王朝的陆地通路就断了,营州都督府再强也不过是瓮中之鳖。”

至于营州军选择向西驰援平州……

高建武在营州军西进方向的北方侧翼,画上几个箭头。

南边是大海,北方是高句丽军,营州军被两面包夹。

“那也正中下怀,这其实是我的调虎离山之计。

“因为南下平州剿匪的只是一支偏师,我军主力真正的进攻目标,一直是营州啊!

“营州全是平原,背靠大海无险可守。我军主力一举压上,打你老巢、攻你侧翼、断你粮道,看你常山之蛇如何首尾兼顾!”

高句丽厉兵秣马多年,兵力和粮草都远超辽东的唐军,又在本土拍了n多地堡,可攻可守,还有慕容燕这个大内鬼。

高建武觉得自己优势很大,营州军只要敢动一下就输定了。

有本事张俭都督不动。

那更好,更省力。

平州一旦被高句丽拿下,那营州与大唐内地的唯一联系就将被切断,彻底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那时候高句丽回头再干营州,简直是轻松加愉快。

也就是说,不论动还是不动,营州军都是必输的局面。

已经被彻底将死了。

这不是高建武的谋略有多高明。

单纯是因为力量对比极度不平衡。

以高句丽举国之力,加上内鬼慕容燕的支持、以及先取平州带来的战略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因素叠加,让他有了碰一碰营州军的资本。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燕山一线阻隔了大唐的力量投射,导致辽东力量不足,只能实际控制滨海一角。

至于那支把慕容燕打至得求饶的山贼“赤巾军”。

高建武更没有放在眼里。

开玩笑,高句丽境内的山沟沟比燕山更原生态,野人比山贼更野,他都能收拾服帖。

在地头蛇慕容燕的带路下,取平州不过是探囊取物。

而拿得了外边的平州,里面的营州自然也是囊中之物了。

高建武真正担心的,是大唐从别处调集的援军。

“军队调动需要时间,我军应当速战速决。如果有必要,需要与薛延陀联动,帮助牵制一下唐军……

“不,谨慎起见,大不了分真珠可汗一点好处,现在就求援!”

即使战略优势很大,他也完全没有作死单挑李世民的想法,毫不犹豫地执笔写信。

…………

“主君,高句丽容留王回信!”

慕容燕迫不及待地从传令兵手中抢过书信,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高建武只给他写了一行字:

“可,让我军劫掠三日。”

一个字也不屑于多写,傲慢溢于言表。

慕容燕微微晃了晃,沉闷地低语一声:

“出去。”

侍从立刻低着头退了出去,不忘把门带上。

哼……呵呵,哈哈哈!

慕容燕扔掉这张纸,仰天长笑,像是癫狂了一般。

大燕复国的夙愿,终究是梦幻泡影。

区别不过是从给大唐当狗,变成了给高句丽当狗。

档次更低了。

“赤巾贼……刁民……我与你们势不两立!”

他从胸腔深处发出怒吼。

本来都要复国成功了!

都是因为赤巾贼,都是因为这帮刁民!

“你们和我作对,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就算不能复国,我也要让高句丽来收拾你们!”

他眼中闪过狠戾的光。

劫掠三日也还、劫掠七日也罢,甚至把卢龙临榆烧成白地,他都不在乎。

只要高句丽人能保住慕容家族,能剿灭赤巾贼、杀光深山里的刁民,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来人,来人啊!”慕容燕焦急地大声呼喊。

高句丽人只要南下剿匪就行了,可慕容燕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得赶紧做好准备,大开城门,奉上军饷粮草辎重战马,恭迎高句丽大人进城!

而要做到这一步,他就必须彻底掌控州府。

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以及那两颗京城来的橡皮图章,是他最大的阻碍。

他养了这么久,该干掉了。

侍从来报:“主君?”

“今天是州府当值的日子,是吧?”慕容燕平静地问,手里捻着念珠。

他看起来好像恢复了平日的模样,却让家丁不寒而栗,哆哆嗦嗦地回答:

“是是是的,除了休沐日,州府都当值的。”

“平州州府和卢龙县衙,都是在一处办公的是吧?”

“呃……是的。”

“那便好。”慕容燕淡淡道:

“正好一网打尽。放把火,一个不留,全杀了。”

“咦?”家丁愣住了。

慕容燕冷冷瞥了他一眼:

“没听见?”

“是……是!”

…………

侯君集和韦待价照例在州府一坐,茶一泡,嗑一唠,又开始了枯燥乏味的一天。

“墨水颜色更深,纸张也比前一批更顺滑,看来殿下将燕山治理得颇有成效啊。”

侯君集摸着从街上拿到的传单,判断着李明殿下“大业”进行到何等地步了。

现在的平州可谓风声鹤唳,人心浮动,关于赤巾军的真假消息满天飞。

但大家就最关键的一点达成了共识——

在赤巾军的治下,老百姓过得比在慕容燕治下好得多得多。

宣传和实践的双管齐下,大批县民、农民和佃农逃进山里,加入了赤巾军。

慕容燕所占的田产,佃农竟逃了十之七八,大片良田抛荒。

甚至连他的家丁、家仆,都抛弃了暴戾的主子,纷纷往山上跑。

更有甚者,慕容燕名下的几处农庄,从佃农到守卫,一夜之间全扎上红头巾,集体变节。

慕容燕的势力已经开始崩溃,一套全新的治理体系正在快速替代老朽的士族宗族治理。

或许不到明年开春,平州就能回到它原本主人的手里。

真正意义上、从底层到顶层的回归。

“殿下一切顺利就好。可……”韦待价有些不安:

“薛万彻将军的安危,您不担心吗?”

自从薛万彻自告奋勇、领着几个“临时工”上山找李明皇子后,他就渺无音讯,好像消失在了燕山深处。

嗯,肯定遭遇了赤巾军的攻击。

“放心,那家伙命硬得很,当年带一百个人冲窦建德几十万人都没死。”侯君集心态很平稳。

韦待价还是不放心。

“可刀剑不长眼,万一他被殿下的手下误伤……”

“那活该他倒霉。”

“……”

韦待价有些无语,两人沉默地做了一会儿后,他问出了一直盘旋在自己脑海的问题:

“侯尚书,那我们何时上山,加入李明殿下呢?”

侯君集放下了传单:

“我们不能离开州府。”

韦待价一愣:“为什么?”

“你没发觉,朝廷已经在怀疑李明殿下叛变了么?”

“?!”

“催促我俩还朝,不就是担心我俩和殿下合流么?我们假装没收到朝廷的诏令,每天通过官道向长安报送情况,为殿下开脱几句,还能维持最基本的信任。”

侯君集呷了一口茶。

“如果我们也上了山,断了这最后的纽带,恐怕朝廷那边就要坐不住了。

“就算陛下想压,也压不住了。”

关于长安那边的情况,他通过房玄龄的书信,也了解了一个大概。

只能说,形势相当严峻。

以魏征为首的一批言官,已经在朝堂上公开谈论“李明造反”了。

这也不怪他们,就李明殿下这套另起炉灶的打法,董卓都比他更像忠诚。

“那该怎么办?此事该如何收场?”韦待价不禁担忧了起来。

“我们守在州府、喜迎赤巾军,就是办法。”侯君集打了个哈欠:

“等赤巾军一路打到卢龙县,我们就能假装从贼匪手中‘救出’殿下。

“然后污蔑慕容燕才是赤巾军的头领,把辽东这些乱遭事儿都推给他,把他一刀砍了,就地解散赤巾军,此事就还能有一个收场。”

韦待价嘴角一抽。

这办法可谓很有侯君集特色了。

好卑鄙,我喜欢。

虽然大家都知道赤巾军的幕后黑手是李明,侯君集也知道大家都知道。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可以假装不知道。

只要侯君集和韦待价继续守在州府,别把双方最后一层脸面也撕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