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9章 臣请讨伐李明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29章 臣请讨伐李明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换上了尉迟循毓的狗爬字体,看来长孙延和房遗则这段时间忙不过来了。”

韦待价在煎茶里加上胡椒蜂蜜,翘起二郎腿,一边喝茶品茗,一边对传单品头论足。

被张俭一脚从营州踢回来后,韦待价原本都急疯了,立马就要冒险走燕山山道,去幽州、去魏州借兵。

然而,在目睹了赤巾贼的一系列骚操作后,他也沉淀了下来,和侯君集一起喝茶看戏。

这伙贼人的新头领到底是谁啊,好好奇呀,真是让人猜不到呢。

虽然现在,赤巾贼散发的传单还在用原始的手抄稿。

不过什么时候传单迭代为印刷体,他俩也不会惊讶。

“那位”头领迟早在深山老林里手搓出活字印刷来。

“问题是,李明殿下为什么不和我们联系呢?”韦待价皱着眉头咽下一口茶。

平州的茶叶品位实在一般,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酸涩味道,他到现在都没办法习惯。

他心中的疑问同样挥之不去,都能满卢龙发传单搞舆论战了,连一封信也送不出来?

侯君集手指点着桌子:

“换一个问题,殿下与草寇为伍,究竟有何目的。”

按现在贼匪的势力,不说反推县城吧,拼一把去营州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李明为何仍然窝在山上,大有一副长期经营的架势。

“他到底想干什么呢,在干什么呢……”

思来想去,两人异口同声:

“干慕容燕?”

确实,虽然赤巾贼的行动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矛头始终只有一个:

慕容燕。

李明失踪的当晚,慕容燕表现得还挺像回事儿,让两人一度以为他是大唐大忠臣。

然而相处了一阵,他俩就从质疑赤巾贼,变成理解赤巾贼了。

侯君集抚摸着刚须:

“那土财主不死,整个平州都得看他脸色,连我都想宰了他。”。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明殿下还真是说到做到啊。”韦待价摇着头喝茶。

李明刚失踪的几天,他俩过得可谓憋屈至极。

别说军队调动不了,连底下的官吏都不怎么听他俩的,政令不出州府。

急得侯君集都想砍人了,然而也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平州的基层官吏,实际上是慕容燕养着的。

没办法,平州户籍人口太少了,按这点规模收上来的税,根本维持不了府衙的运转。

全靠慕容大官人慷慨解囊。

钱袋子被慕容燕捂住,军队又被他捏在手里,卢龙县便只知慕容而不知有唐了。

就这种财、权、兵都不在手的僵局,别说侯君集与韦待价,就算李世民本人来了都得被架空。

再强的主龙,遇到在当地一手遮天的地头蛇,也只能乖乖选择合作。

比如汉光武帝刘秀,比如曹魏,乃至于如今的隋唐,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流传千年、横跨数个朝代而不倒的豪族,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

而像这样另起炉灶直接开干的,只能说,很有“明氏”风格了。

“或许,殿下知道慕容燕的某些秘密,所以下定决心杀他。”侯君集沉思道:

“也正因为这个秘密,导致殿下认为我俩可能死了,或者被慕容挟持了,并不知道我俩其实就在州府里干坐着。”

韦待价觉得这个猜测有道理,接着这个思路推理道:

“来平州以后,殿下一直和我们在一起,除了……”

除了在慕容府失踪以前,他们四个孩子一起出门撒尿。

就那短短一刻钟时间,他们发现了慕容燕的什么问题?

“恐怕只能当面询问殿下了。”侯君集摆摆手,表示不再深究。

因为现在,他俩和慕容燕维持着微妙的和谐关系。

慕容燕假装对二位恭敬,二位假装被完全架空——

毕竟是中央来的大官,平州也还挂着大唐的旗帜。如果他俩强硬,也不是不能管一些事。

而在猜到山贼被李明夺舍以后,他俩一开始也想有所作为,在州府当当内鬼,和山贼打打配合。

然而,在目睹了物流大队长慕容燕的种种神操作、把平州的民心都推到对面以后。

他们便彻底双手离开键盘,随慕容燕折腾,觉得这是连内鬼也达不到的高度。

遇到那个三天两头来府衙门口卖菜、一看就是赤巾贼细作假扮的妙龄女郎,还会故意漏点情报给她。

他们假装放弃挣扎,假装不知道慕容燕将朝廷的诏令全部扣下,假装不知道其实陛下早在上个月就召唤他俩回朝。

慕容燕觉得留着这俩不管事的草包挺好,而他俩觉得抗旨能有个甩锅的对象也挺好,双方保持着默契,双赢。

“可殿下若要杀慕容燕,为何要另起炉灶,如此大费周章?”韦待价不解地将茶碗一口闷干。

以李明现在的面子,如果要杀一个土豪,孙伏伽能亲手把慕容燕的脑袋送到立政殿门口。

这个问题让他俩困惑至今。

“只能到时候亲自问殿下了。”侯君集耸了耸肩。

看不穿李明在想什么才是正常的。

如果看穿了,那就说明你也已经不正常了。

他俩索性放弃思考,悠然享受着加入“十四党”以来难得的悠闲时光。

事实证明,就慕容燕这种小卡拉米,根本不值得为李明殿下的安危操心。

“侯尚书!韦使君!”

门外冲进来一个莽撞汉子,赤袍鹖羽冠,一双铜铃大眼透着清澈的愚蠢。

他就是侯君集的副手,薛万彻。

一个季度前,这个粗鄙老光棍因为调戏良家妇女,被言官揪住尾巴在朝堂上一顿喷。

当时房玄龄出来打圆场,说不要骂了不要骂了,念他初犯,流放到营州就得了。

薛万彻:???

然后,他就被一脚踹到辽东了。

路过平州时,又被老上司侯君集截胡:

一起找皇子!

找呗。

结果找着找着,老上司不知为何开始摆烂了。

“你们两个怎么又在偷懒!”薛万彻急得喉咙梆梆响:

“到处都是山贼,连皇子都被山贼绑了!踏马的国家都成了这幅样子,你们这群虫豸怎么睡得着觉的!”

老薛虽然除了打仗以外脑子都不大灵光,但人还是很率直负责的。

侯君集和薛万彻互视一眼。

薛万彻只能算小半个自己人,还没加入组织,所以有些话不方便和他说。

“吉人有天庇,你着什么急啊。”侯君集盖上茶碗,隐晦地提醒。

薛万彻完全没有理解领导的意图,自豪地拍胸脯:

“今天我是来和二位知会一声,我要上山了!”

“你也要上山?”韦待价一惊。

“当然,我上山剿匪找皇子去了!”薛万彻还有点小骄傲:

“我和那个叫慕容的好说歹说,他总算拨我一队兵了!虽然都是用钱征募来的贪财之徒。”

哦,原来是这个上山……韦待价又坐了回去。

侯君集打趣:“上山你最熟悉。”

讽刺薛万彻当年玄武门之变站错队,躲进了终南山,还好陛下宽仁,好说歹说才劝下山。

“哼,总比在这儿混吃等死强!”

薛万彻反唇相讥,转身就要走。

被侯君集叫住,仔细叮嘱:

“这群山贼不同以往,你当以寻找皇子为第一要务,既要小心行事,也要少造杀孽,别滥杀无辜百姓。”

像慕容燕这种对山贼唯唯诺诺、对百姓重拳出击的虫豸,连喜欢纵兵劫掠的侯君集也觉得太极端了。

“这个自然,我唐军怎会和那种蠢货为伍!”

薛万彻草草抱了抱拳,拂袖而去。

…………

燕山下,五里乡。

十五个俘虏跟着小黑炭似的孩子,被带到了一处院子前。

门前一块牌子,写着三个大字:

向右看。

队列里,有三个人下意识地脖子右拧。

然后,就看见了右边站着几个红巾贼,向他们露出灿烂的笑容:

“你们仨能认字啊,出来。”

三位同袍就这么被垂头丧气地提溜走了。

剩下的人噤若寒蝉。

难道文化人用文火慢炖,大老粗用烈火猛烤吗?

他们就这么惴惴不安地进了院子。

院子里除了守卫,还有个负责做饭打扫的老太婆,给每个人打一碗大米饭,甚至还拌了点猪油。

十二个大男人都哭了。

在辽东能吃到大米,甚至还有油水。

这是断头饭哪……

彻夜难眠。

次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不用干活,不用训练,到点了老太婆给他们打饭。

甚至还一日三餐,有粥有菜有汤饼,伙食甚至比在慕容府上更好。

因为这里没有校尉将军克扣粮饷喝兵血。

吃完就睡,就这样养了几天,院子门开,进来一伙红巾贼。

就在几人以为,终于要被养肥了杀了吃的时候,红巾贼告诉他们,可以去院子外面放放风。

他们懵懵懂懂地跟着,听红巾贼们说什么“善待俘虏”之类半懂不懂的话,好奇地看着山贼们帮村民一起干农活、盖牛棚、修水坝。

甚至还看见那三个被带出列的识字的同袍,此时一身长衫,在田间有模有样地教农夫和山贼们认字。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在确定真的不会被杀后,他们彻底放松了下来,也潜移默化地被山贼感染,主动替老太婆干起家务来。

直到有一天,他们好奇地问,这老太婆为什么会和贼匪混在一起。

老太婆说,因为他们家的地被慕容燕看上,丈夫和儿子被强征入伍,不明不白地死了。

男丁死后,慕容燕拿出了摁有他们手印的借据,在官府的支持下,堂而皇之地霸占了她的田产。

她就这么被逼上燕山了。

最后,她反问这些俘虏:

你们为什么替慕容燕卖命,是因为慕容燕分你们田吗?

几人一琢磨,好像慕容燕并没有“分他们田”,而是“分了他们的田”,让他们走投无路,才为了一口饭替慕容燕卖命。

四舍五入,他们相当于为仇人卖命了。

老太婆又问:

想报仇吗?

几人互视一眼。

就这样,这些原本的战俘们又穿上了自己的唐甲,拿起了自己的刀枪。

只是此时,他们的头顶都系着红头巾。

听说,今天会有一伙募兵偷袭十里寨,领军的不再是慕容燕豢养的二把刀,而是一位真正的唐军将领。

哼,定教他有来无回!

…………

入冬的长安,十分阴冷。

太极宫,小朝会。

李世民坐在暖殿里,并没有感到丝毫暖意,面色灰暗。

魏征上书:

“平州山贼反形已具,请陛下速决!”

在群臣一片“附议”声中,李世民莫名感到一股寒意,紧了紧厚实的龙袍。

这几天朝会的核心,还是平州。

只是讨论重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如何安抚山贼、解救被掳的皇子了。

综合侯君集来信以及各方消息来看,那股疑似勾结高句丽的山贼“赤巾军”,正在飞速横扫平州地界,占领了县城以外的大片地区和人口。

群臣纷纷表示,连唐军都不怕,已经不是普通的山贼了,必须要出重拳。

“朕……知道了。”李世民说得有气无力。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摇头叹气。

看样子,陛下又要拖延一天了。

虽然为了应对平州潜在的兵患,陛下已经早早任命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各项战争准备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然而,当真正面对这波来势汹涌的匪患时。

一向英明果敢的马上皇帝,却突然犹豫不绝了,迟迟不愿下达剿灭的命令。

这般优柔寡断,简直让老臣们看见了太上皇再世。

“陛下!”魏征高声道:

“平州匪患来势迅猛,再这么延宕下去,恐怕整个辽东都要生变!”

李世民扶着胀痛的脑袋,努力做出一个笑脸:

“魏侍中言笑了,几个毛头小贼而已。辽东匪患素来猖獗,无伤大雅。难道今天不管,大唐就要亡了?”

魏征望了一眼主君。

不过短短一个来月,陛下肉眼可见地消瘦下来,面容也有了衰老之色。

这让他心疼。

但让他更心疼的,是大唐的社稷。

魏侍中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直言不讳道:

“陛下如此踌躇,难道是因为造反的匪首,或许是您的某位庶子吗?!”

“你……?!”

李世民顿时暴怒,脑子像炸开来一样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