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8章 我可是大唐头号忠臣啊!

李明扫了这十五个残兵败将一眼。

几个人从内心地感到胆颤。

生怕这小孩突然张开血盆大口,把他们一口活吞。

“老办法,这身皮剥了,人交给房遗则料理。”李明挥了挥手。

啊?

好消息,不是刺身。

坏消息,要吃熟食。

几个俘虏理会错了李明的术语,一个个浑身瘫软、如丧考批,被尉迟循毓指挥着民兵剥去盔甲,老老实实押了出去。

吴大娘刚好进来,看见院子里一排乖乖缴械的甲士,不由得一阵恍惚。

曾几何时,披盔戴甲的官军如同天神下凡,一个人就敢在山贼群里横冲直撞!

而山贼的土枪梭镖打在盔甲上,就像鸡蛋碰石头,毫无作用!

现如今,随手一抓竟就是十几个甲士!

自己退位让贤,把赤巾军交到这孩子手里,算是做对了……

“大娘大娘,你探到了什么情报吗?”

李明眨着好奇的大眼睛。

本着赤巾军不养闲人的精神,他把原股东的女儿打发去了情报部门,专心潜入县城里打探情报、散播消息。

别说,在男人为主旋律的战场上,以女儿身干敌后侦查这活,还真不太容易被人发现。

加之李明的仁政狠狠吸了一波粉,不少底层百姓愿意提供情报,而慕容燕这个土皇帝又没有什么反间谍意识。

导致一举一动对义军单向透明。

“他们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吴大娘从包裹里取出一张简略的村坊地图:

“慕容燕无法一口气吃掉我们,打算以各个村坊为目标,集中兵力重点进攻。”

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怎么古今中外的反动派都是一样的没有想象力……

李明心里吐槽,看了一眼地图。

即将重点进攻的村坊,相当一部分其实并不是赤巾军的据点,而是保持着骑墙态度。

赤巾军来歇个脚,他们接待。慕容燕的人马来,他们也笑脸相迎,主打一个两边不得罪。

这一回,慕容燕是铁了心把这些民心都往李明身上推咯。

所以说,最好的播种机永远都是反动派啊……

李明便学习老先辈的做法,很快做出部署:

“人口是重要资源,将这些乡里的百姓都转移出来,村中布上柴火桐油,给来犯之敌一个火烧博望坡。”

你也听三国评书,有品味……评书爱好者吴大娘点头,望着远去的俘虏队伍,似乎有心事。

“大娘大娘你怎么了?”李明奶声奶气地问。

不知为什么,吴大娘总觉得李明对妙龄女子喊的这句“大娘”不怀好意,但她没有证据,因为唐朝确实是这么喊的。

“你把赤巾军的势力阔得这么大,我很高兴。”吴大娘闷闷地说:

“但你善待那些沾满我们父兄鲜血的刽子手,我不喜欢。”

这姐们儿原来是想开屠了……李明呵呵一笑:

“如果你希望一触即溃的敌人变成不死不休的死士,你可以杀降。

“只是你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和你痛恨的、又蠢又坏的慕容燕有什么区别呢?”

吴大娘哑口无言。

李明朝吴大娘招招手。

她一头问号,弯腰靠了下去。

李明踮起脚尖,拍了拍她的肩膀:

“都是出来混口饭吃,何必为难他们?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

吴大娘听得半懂不懂:

“你是说……慕容燕?”

李明点点头:“差不多。”

以及其他和慕容氏一样,仗着祖辈荫蔽,垄断一切社会上升渠道,对上隐瞒人口不交赋税、对下兼并土地盘剥百姓的,士族。

吴大娘深深地看着这个早熟的孩子,不知第几次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到底是什么来路?”

一路走来,她自然是不相信外面传的什么“菩萨”或“煞星”之类,这孩子使的还是凡人手段。

只是,这些新奇的凡人手段,在贫瘠的平州大地上,却产生了不亚于神佛般的效果——

在燕山打转了一辈子,她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充满生机、充满干劲的平州农民。

而这一切,不过才发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

仿佛这孩子将神力平等地赋予了每一个他治下的平民,将所有人都变成了神佛一般。

“我回答过很多遍。”李明都无奈了:

“我是十四皇子李明,辽东节度使。另外三个孩子,分别是当朝大司空的嫡孙、尚书左仆射的儿子,以及鄂国公的孙子。”

“啊对对对。”吴大娘觉得还是神佛这个答案更靠谱一点。

皇亲国戚都是天上人,谁闲着没事来乡下当山匪,造自己家的反?

“我说的是真的,我真的是李明。”

“放屁,你自己说李明能单骑单挑一万突厥兵,你如果真是李明,怎么不放个屁把慕容燕的一千甲兵崩死?”

“啊这……”

就在两人陷入罗生门的时候,当朝大司空的嫡孙、长孙延从书房里飘飘然出来了。

“明哥,刚才我才汇报了一半。”

他脚步虚浮,粗布白衣飘飘,竟有些修仙风骨。

要不是顶着两泡黑眼圈,发际线比当初教来俊臣时还要靠后,浑身透着一股怨气的话。

李明向吴大娘挥挥手:

“军事的事情,你和尉迟循毓去办。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内政上边。”

哪有山贼头领不管打仗的,宁真把自己当节度使啦……吴大娘嘀咕着离开了。

“唉……”长孙延叹了口气,疲惫地说道:

“我们治下现在共有一万两千三百户,十万八千人。”

李明都吃了一惊:

“这么多了?”

放到现代,治下十万人横竖算个乡科级。李明这样的普通公务员努把力,在退休前也是可以够到的。

而在唐代的平州,这几乎是户籍人口的五倍。

这还只是他实际控制区域内的人口。

“平州瞒报的人口实在太多了,许多村庄几十年来都没有官僚涉足,唉……”

长孙延又叹了口气。

“所以我们得把他们管起来。”李明背着手,口述着接下来的安排:

“这波慕容燕的重点进攻,必定会在平州闹得鸡飞狗跳,往我们这儿送大量逃难的人口。

“现在是十一月中了,天气转凉。除了要提前备好粮食,过冬的被服也要尽快织造。群众工作要落实到细处……”

长孙延一边仔仔细细地记着笔记,一边无意识地叹气。

作为首席常务秘书,他最近叹气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李明皱起了眉头:“你不认可?”

“不是不是,明哥高见。”长孙延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接着又摁了摁发胀的太阳穴:

“只是最近太忙了,又缺少得力的帮手。”

虽然李明并不是甩手掌柜,许多政令的实施细节都亲自替他把关。

但繁杂的基层治理,还是让长孙延猛掉头发。

什么争水源啦,争田垄啦,争果树啦,夫妻不和啦,堂亲吃绝户啦……乡里乡亲鸡毛蒜皮的事,都会吵到这位贵公子这里。

“我们在乡里选拔的胥吏,虽然吃苦耐劳,愿意深入山间。

“可是他们的能力实在有所欠缺。”

长孙延忍不住抱怨:

“他们头脑不甚灵光,学算数比尉迟循毓还吃力,而且大多都不认字。

“虽然学得挺认真,但实在愚笨,学得太慢了。”

他一边总管协助李明,总管着实际控制的、散步在燕山南麓各个角落的村社生产大队,一边又要客串教员,教习属下胥吏识字。

有怨言在所难免。

李明拍拍小伙伴的肩膀,果断煲起了鸡汤:

“往好处想,这对你的能力是极大的锻炼,当初我就是这么军训韦待价的。能治理好基层,调解村里村坊五花八门的矛盾,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当初你阿翁追随我阿爷时,就是这样当秘书的。”

“真的?”

“真的,你明哥还骗你不成?”

长孙延叹了口气,算是把鸡汤干了:

“我倒是无所谓,只是这些农夫出身的胥吏,实在扶不上墙。将来难堪大用啊……”

在普池里抽SSR,你在期待什么?能有个大众脸凑合着用就不错了……李明耐心开导着自己的小伙伴:

“我们手下不可能、也不需要都是聪慧能干的人才。治理基层更是离不开庸才。

“胥吏能忠实地执行上面的政令、上报下面的情况,就超过其他所有州县了。”

这倒是实在话。

古代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其实不直接和官员打交道。

接触最多的,是底层的胥吏。

朝廷对基层失控,就是从控制不住底下的胥吏开始的。

所以在这个层级,忠诚负责高于其他一切品质。

而有什么样的人才,能比被李明救过一命、对他有着近乎活菩萨崇拜的老农,更忠诚、更可靠的呢?

“不过……”李明沉吟了起来。

长孙延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这帮人也许能勉强管个五里乡。

但将来地盘扩大到整个平州和营州,就不行了。

确实得改一改现在“一锅粥”的治理模式,先搭建起一个更高效、合理、科学的框架。

“我有一个新点子。”李明沉吟道。

长孙延立刻一脸苦相。

每当辽东点子王明哥“有新点子”的时候,就代表他这个首席秘书有得忙了。

“我们何不按照基层治理的方向不同,将赤巾军重新改组呢?”

李明蹲在地上,抄起一根干树枝,在沙地上刷刷画了一个大框。

“最顶上的是政治委员会,秘书室协助处理日常政务,由你当室长。”

长孙延本能地拿出纸笔,一边苦着脸一边记笔记。

“政治委员会之下……”李明在大框下,延伸出几条线。

“根据职能分工,分成统管财政收支的财政部……财政委员会,统管武力的武装委员会,分别由房遗则和尉迟循毓负责。

“以及农业与水利委员会、手工业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建设交通委员会……”

他借鉴了一些现代的思路,把将来“节度”辽东的基础政治框架搭了起来。

长孙延看着这套全新的制度,久久说不出话。

“如何,被震撼了吧?”李明有点小骄傲。

长孙延迟疑片刻,道:

“如此分配治理职能,确实能提高效率,节省精力。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明哥,我怎么觉得,我们干的事情好像不大对呀?”

“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长孙延郑重其事地直视李明的双眼:

“明哥,咱是不是……在造反啊?”

李明在赤巾军里推行的这套体制,与大唐的三省六部制不说传承发展吧,也可以说一毛钱不相关了。

废除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已经算是掘了大唐的根儿了。

现在甚至连三省六部也一并丢进垃圾堆。

可以说,平州这伙人除了挂着大唐的名头,其他方面已经自成一国,瓦岗寨和这一比都差好几个窦建德。

高句丽都比现在的平州更像大唐啊!

人家好歹还在用三省六部制呐!

“哎呀,怎么可能呢?”李明当即否认:

“我怎么可能造我阿爷的反呢?我一直忠于咱大唐的啊!”

“真的吗?”

“我觉得我是。”

虽然李明虎啸山林割据一方,虽然他另起炉灶另立中央,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忠臣。

大唐亡于节度使,所以由他这个宗室自己来当节度使,堵死后人的路。

大唐亡于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所以他直接把豪强屠了,土地收归国有。

大唐亡于户籍制度崩溃、税源枯竭,所以他索性取消人头税,变相摊丁入亩了。

大唐亡于河北造反,他直接虎踞辽东,比河北更河北,与中原一起两面包夹芝士。

自己明明在防微杜渐,避免未来大唐灭亡的风险,怎么能说是在造反呢?

我可是大唐头号大忠臣啊!

…………

十二月,卢龙县,平州州府。

随着剿匪形势越来越严峻,府内却弥漫着诡异的气息。

因为理论上的总指挥,“吏部尚书权知平州事”侯君集,摆烂了。

不是因为他被平州的官场习气传染。

而是他觉得,这股“顽匪”莫名散发着某位“顽童”的气息。

“这是今日他们散发的传单。”

韦待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刺史书房坐下,将一份熟悉规格的纸塞到了侯君集的书桌上。

极其醒目的一行标题:

《你知道吗?慕容燕的最美姨太太,洞房的规矩竟是……》

小味儿“挠”的一下就上来了。

同时,县城里又流行起了古怪的传说,什么赤巾贼新来一个小头领是怒目金刚化身,对善人慈悲为怀,对恶人剥皮抽筋什么的。

古怪的传单,古怪的流言,加上一夜翻身、瞬间席卷的古怪的山贼。

两人感觉自己像回到长安一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