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16章 真正的老对手:士族

长孙延不知道他的阿翁,或者尉迟大伯睡不睡得着。

反正他是睡不着。

“你昨天不是说……需要府衙的引路函吗?

“现在引路函已经有了,为什么还不让我们登记开市?”

卢龙县监市衙门的办事大堂之中,长孙延尽量让自己的语调平静。

本着微服私访就要贯彻到底的原则,李明一行全都风骚地换上了商人的衣服,按部就班地进行经商开店前的登记。

一切步骤都严格遵守大唐律令,以免落人口实,在弹劾刘歆一党时被反咬一口。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卢龙县城的治安也还算良好,在各个衙门之间跑腿“办证”的小事,李明就丢给了长孙延和他的两位小伙伴。

然后,长孙延就受到了一点小小的官僚主义震撼。

“你这是平州州府的路条啊~我要的是卢龙县的路条,这我办不了~”

办事的老吏员拖着腔,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们州府和县衙不是在一块儿的吗?而且你昨天也没说啊!”长孙延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老吏斜了他一眼,慢吞吞地呷了口茶:

“这还需要说?咱这集市开在卢龙县,要的肯定是卢龙县的条子啊~”

“咿咿咿!”长孙延抓狂地扯着自己的头发,声嘶力竭地大吼:

“为了这点小事我都跑上跑下几天了!

“不是缺这个签字就是缺那个条子,需要什么材料你就不能一次性全告诉我吗!”

老吏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

“你再咆哮公堂就让捕快把你抓走。”

“你……?!”长孙延怒目圆睁。

在事态扩大以前,房遗则和尉迟循毓赶紧拦住他:

“老哥,算了算了,再跑趟县衙吧。”

三小只风风火火地回到了卢龙县衙兼平州府衙。

办事吏员越过高高的柜台,瞥了他们一眼:

“县衙在前院。”

三人跑到前院。

吏员:“办什么事?”

长孙延:“开店的引路函。”

吏员:“商人走侧廊第二间房。”

又去了侧廊。

吏员:“做什么生意?”

长孙延:“皮毛……”

吏员:“皮毛去二楼农桑司。”

又上二楼。

吏员:“你干什么?”

长孙延:“做皮毛生意……”

吏员:“办引路函去前院。”

尉迟循毓和房遗则:“咿咿咿!!!”

他们俩也终于崩溃了。

把小小的县衙治理成了鬼打墙,不愧是年年考核都勇夺丁等的刺史。

刘歆使君,竟恐怖如斯!

…………

在三小只与公文办证斗智斗勇的时候,李明与他的两位谋臣也在物色着人参鹿茸等山货的进货渠道。

一是做戏做全套,二是贴近民间,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基本盘的概况。

所谓脚底有泥,心里有底,坐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基层都是办法。

而这几天的摸底,李明也确实看出了些门道。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他对平州的印象,那就是:

穷。

路人面有菜色,瘦骨嶙峋。

而且无所事事的流民特别多,上山下海捞偏门的人也特别多。

手臂那么粗的海参,只用几升米就能买到。

显然,人穷不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制约。

能养活这么多人,平州本身的自然禀赋并不差。

既然不能甩锅给天灾,那问题出在哪里,就很明显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刘歆尸位素餐,以至于民生凋敝啊。”

韦待价不禁感叹。

作为内定的两州刺史,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都特么怪那个油腻、无能还虚伪的中年官僚,给他留了这么个烂摊子。

“将刘歆这厮评定为丁等中,看来都是高了。”

侯君集也被刘歆的骚操作熏得眉头直皱。

一个刺史贪污与否,他不在乎。

但是无能,就让他感到不可饶恕了。

“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侯君集话锋一转。

“刘歆的治理越无能、吏治越腐败,动他们的理由就越充分。”

韦待价苦笑:

“这也是因祸得福了,只是苦了百姓。”

李明静静听着两位心腹你一言我一语,埋头思考着什么。

韦待价心里没了底,小声问:

“殿下,难道不对吗?”

跟李明跟久了,他也逐渐掌握了小主子的特点。

当呱噪的小主子突然不说话,一般就意味着,事情不简单。

“嘶~你们有没有觉得,那天刘歆接待我们的态度与问题?”李明冷不丁问。

韦待价与侯君集面面相觑:

“有什么问题?”

和扳倒刘歆一党、洗刷平州官场相比,他们觉得,态度不过是小问题而已。

“他的态度太恭敬了。”李明沉声道:

“我们的身份乃是商人,就算有中央大员的条子,就算很有钱,也还是末流的买卖人。

“而他乃是刺史。结果,我们不但很顺利地面见了刺史,甚至还与他平起平坐。

“这态度,有些太好说话了吧?”

韦待价尝试着回答道:

“会不会因为他贪图我们的‘山海捐’?”

侯君集从职业贪官的角度,给出反对意见:

“当官的向商人求财,直接勒索便可。何必低声下气?”

确实如此。

“那是为什么呢?”韦待价也不由得开始思考。

“说明在平州,外地商人是个稀罕的玩意儿,所以刘歆才会郑重其事。”李明缓缓道。

这就引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为什么行商稀少?

“是因为交通不便?”韦待价问。

李明摇摇头。

平州去往中原,主要有两条路:

一条走渤海边的傍海古道,过临渝关(山海关),也就是现代的辽西走廊南段。

唐朝时期,因为海平面高,这条道每当涨潮或者下雨,就泡在水里了,不能过大车。

另一条走燕山,沿着青龙河谷的无终古道,出刘家口到蓟州。

大规模行军确实不便。

但过个小规模商队绰绰有余。

“你们也都看到了,平州的商品都是重量轻、价值高的奢侈品,如海参干鲍、人参鹿茸之类。

“运输难度不大,而利润又极为可观。

“怎么会没有行商呢?”

经李明这一提点,两人也觉得此事蹊跷。

“去市场打听打听。”

卢龙的集市位于县城中心,并没有什么特点,不大不小,就是个大唐各州都有的普通市场。

而商贩也以本地人为主,所交易的大多是米面油盐之类的本地日常必需品。

平州特有的高价值商品,几乎无人交易贩售。

这在胡商遍地、商贸繁盛的大唐,这非常罕见。

仿佛平州是一个封闭之地,与大唐的其他地界完全阻隔了一般。

“上好的大米,买些吧。”一个老摊贩有气无力地叫卖着。

李明看着这老头,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套话目标,故意问:

“卖大米赚得到几个钱,为什么不卖参茸?”

老头切了一声:

“参茸又不能当饭吃,除了病人谁买?”

李明故意抬杠:

“你可以往中原卖啊,谁让你只做本地生意了?”

老摊贩看着李明一行,毫不掩饰眼中的嘲讽之意:

“外地来的,刚来平州?”

“嗯呐。”李明点头。

老头笑了:

“别说中原了。你能把参茸皮草、鲍鱼海参这些山珍海味,原封不动地运出卢龙县吗?”

侯君集眉头一皱:

“怎么,这里的官儿,还不准你们往外卖东西了?”

“和官儿有什么关系?”老头摆摆手:

“是‘山海捐’。山海所产只要离开县城地界,‘慕容’家先扒你们一层皮。能有什么赚头?”

山海捐,原来是它!

直接导致了商业委顿,刘歆为了搞钱整出的苛捐杂税害人不浅啊……

等等。

老头刚才说,和官儿没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收“山海捐”这门杂税,不是官员收取的吗?

“慕容”家又是个什么东东?

“老头……”

李明还想问,吃了个闭门羹。

“去去去!不买就别挡我财路!”

老头突然紧张地东张西望,不由分说地把三人轰了出去。

三个人一头雾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虎皮衣、头戴狐尾帽、一身原住民特色的汉子靠了过来。

那家伙先是贼眉鼠眼地东张西望了一番,接着压低声音,用很流利的汉语说道:

“我有货!”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卖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李明微微点头:

“带路。”

…………

四个人七拐八拐,来到一处角落。

韦待价用现学的契丹语问了一句。

“呃?”那胡人眨着懵懂的眼睛。

“……货呢?”阿韦用汉语又问了一遍。

“哦。”

这回对方听懂了,拨开地上的树叶,底下是一个陷坑,里面是成堆的动物毛皮。

“看!上好的皮草,买些吧!”

三个人互视一眼。

皮草并不是管制违禁品,为什么这么偷偷摸摸?

问问题之前,李明先套近乎:

“兄弟这身行头少见啊,契丹人?还是黑水靺鞨?”

现在这时代,就算是少数民族,也很少有这么粗犷的打扮了。

那“胡人”咧了咧嘴:

“我才不是蛮子,我是汉人!”

啊?

“嗐!”那家伙自嘲地看了看自己的这身打扮,叹了口气:

“以前我也是种地的,但遭了水灾,家里人都快饿死了,不得已向慕容家借了高利贷。

“然后,我就还不起本息,土地就被他们收走了,我也只能上山讨生活了。”

李明听出了一个重点:

“慕容家族,是谁?在本地很有势力吗?”

刚才那老摊贩聊起所谓山海捐时,也提了慕容家一嘴!

“慕容家族是咱这儿最大的家族,在平州盘踞了上百年,没人惹得起他们。呸!”

那汉子恨恨地吐了口痰。

“慕容家的家主,慕容燕,是平州的土皇帝。那家伙几乎占尽了所有的土地,乡里乡亲都成了他的佃农。

“我不想替那夺我祖产的家伙卖命,所以就逃进山里当野人了。”

李明仔细地听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弱,一遇天灾,就容易被地主豪强利用高利贷剥削,掠夺走土地。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这便是“土地兼并”这种宏大叙事在微观上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门阀士族就是利用天灾和高利贷这套combo,合法合理地让唐朝的均田制走向崩溃。

嗯,自己身边的韦待价和侯君集,他们家族肯定也没少干这事儿。

看来,这个“慕容家族”就是平州本地的豪强大族啊。

名声不显,本质上和五姓七望那样的“门阀士族”是一样的……

就在李明思路发散的时候,那汉子解释道:

“你们外地人第一次来,所以不明白平州的规矩。

“慕容燕霸占土地,连山和海都让他占了。

“万一让他的狗腿子看见你我买卖皮草,就要向我们收山海捐,交易的七成都得给他!”

那个神秘的所谓“山海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地方豪强巧立名目,敲骨吸髓雁过拔毛的借口而已。

“七成?!”李明吃了一惊。

这一刀见骨的“税率”,连竭泽而渔都算可持续发展的了。

侯君集顿时眉头紧锁:

“刺史怎么能如此纵容慕容燕?”

贪个污、放个高利贷、兼并个土地什么的,那还是常规操作。

不仅在边远的平州,就算在京畿之地也是屡见不鲜。

可收税就是另一码事了!

这简直是用皇权的麻筋跳皮筋儿玩!

刘歆是怎么搞的,如此纵容当地土豪,不怕弄出乱子吗?!

“纵容?呵呵,别太抬举那些庸官了。”

那汉子嗤之以鼻:

“平州天高皇帝远,朝廷命官有什么用?

“慕容家养着许多私兵,一个光杆的刺史能顶什么用?”

李明听得心里咯噔。

“封建王朝的统治边界”,这几个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字,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如果说,在远离中原腹地、交通通信极为不便的边远地区。

有什么比地方官员与地方豪强同流合污更严重。

那就是地方豪强直接甩开官员,单干了!

这是另立朝廷,分裂割据的节奏啊!

而且分裂的还是他李明的地盘!

这个叫慕容燕的,怎么把他的剧本给抢了呢!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土豪劣绅了!

必须要出重拳!

李明此刻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辽东的真正对手是谁。

还是老对手,只是褪下了温良恭俭让的画皮,露出野蛮贪婪的真面目——

门阀士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