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宠”

韦待价好不容易逮着了开口的机会,殷勤地问:

“殿下,请问还有什么事?”

“就是辽东平州和营州两地的官员任免问题。”

李明弹着桌子说道:

“父皇还是不肯交出两州的人事之权,怎么办?”

一听是这老大难问题,韦待价又立刻不吭声了。

能把人事这种最要害的权力,说成菜场讨价还价的,估计全天下也就只有李明殿下了。

房玄龄淡淡地说:

“陛下不会允许殿下的胡作非为的。”

“这哪里胡作非为?我不过是想任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僚而已。”李明开始胡搅蛮缠起来。

“这就是。”连侯君集这次也站在了李世民的这一边:

“官吏任命乃是大权,怎么可能轻易予人?”

作为吏部尚书,他太明白人事权的重要性了。

因为各地的亲王,都有一定的税收度支自主权,在特殊年景,朝廷也允许亲王铸造货币。

因此,辽东两州的特许政策,和其他封国相比,只是程度更深了一些,也没有那么的特殊性。

然而,人事权利不一样。

“开府”向来是一项莫大的荣誉,所以到了有唐之时,“开府仪同三司”基本成为了一项名誉职位,并不能真的开府。

而亲王所开的府,其中的府僚也一般由陛下钦点、中央官员充任的。

不可能任由亲王像春秋战国那样,真的自己随便豢养一大批门客。

而李明的计划,好家伙。

直接在远离中央的辽东边陲开府,而且还要自己招聘人马。

这是想干什么?

就算是羁縻地区的酋长土司,也没有这么强的自治权啊!

您这是想分土裂疆呢,还是对抗中央呢?

“可是如果不能上我自己的人,怎么能保证我在辽东的权力,哪一天不会被父皇收回去呢?”李明很不甘心:

“就像现在这样,指不定哪天连皇子都当不成。”

李道宗听得哑然失笑:

“殿下,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想给就能给。陛下不想给,自然也能随时收回去。

“不仅您是如此,大唐之内、乃至全天下,谁人能阻止陛下的意旨呢?”

就连薛延陀、西突厥这样的敌对部落,想南下放个羊,也得先看看天可汗陛下的脸色呢。

侯君集若有所思地摩挲着钢须:

“如果您的东西连陛下都不能夺走,也不是不行。那就是要有和他分庭抗礼的能力和底气……”

“君集,你说什么呢?”李道宗神色一凛,大声呵斥。

侯君集很无辜地一摊手:

“我只是在与殿下分析每一种可能性。”

韦待价觉得这话题太危险了,自己一声都不敢吭,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房玄龄嘬了一口茶,缓缓道:

“殿下何必操之过急?

“您想一步到位,直接操纵两个州的一切人事任免,陛下自然是不许的。

“但如果您徐而图之呢?”

李明把脑袋凑近了自己的长史:

“如何‘徐而图之’?细说。”

房玄龄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块果脯,道:

“比如,您可以向陛下提出‘建议’,建议哪些人来担任平州和营州的县令、县丞等职位。

“考虑到您的贡献和才能,陛下会考虑您的建议的。”

相当于各退一步,李明可以在朝官中选择人选,有限度地安插、培养自己人。

而朝廷也仍然掌握着辽东官员的最终控制权。

而且,一切任免流程也都符合朝廷的办事章程。

“只能出此下策么……”

李明仰着头,手指在桌上弹啊弹的。

房玄龄瞅了他一眼,进言道:

“老臣认识几位青年才俊,都是刚考取的进士,天资聪慧,忠厚勤恳。

“他们若能到辽东为官,对殿下、对当地百姓,不可谓不是一桩幸事啊。”

李道宗和侯君集互视了一眼,也争相进言:

“巧了,我们也认识几位。”

李明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忽然“积极”起来的三条老狐狸,悠悠道:

“我明日再和父皇磨一磨。

“他都把我送给别人当儿子了,难道不应该在其他方面补偿我一下?”

…………

九月,秋狩之日。

皇家狩猎,是带有礼仪和社交性质的大型活动,一般在宫城之北的禁苑进行。

因为是皇室宗族的内部活动,没有外臣参与,所以后宫诸位妃嫔也能够抛头露面,参加这次盛会。

而今年的秋狩,格外不一般。

连远在外地就藩的诸位出阁皇子们,也不远千里地赶回了京城。

名义上,皇帝还在世的十一位儿子们齐聚一堂,是陪同死里逃生的老父亲一起“玩儿两把”。

事实上,大家都通过自己的渠道听说了一个大概:

这次秋狩,将有一件关乎皇室的大事要宣布。

“哥,这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皇子的行列中间,老六李愔问老三李恪。

两人都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所以感情比和别的兄弟更好。

吴王李恪小声答道:

“听说,父皇准备将两位皇子,过继给我们的大伯和四叔。”

李愔闻言,顿时色变:

“哥哥,这是不能碰的话题!”

认乱臣贼子李建成为大伯、李元吉为四叔,那可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确!

李恪看了一眼消息不太灵通的弟弟。

“不,父皇已经追封二人为隐太子和巢王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李愔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竟有此事!父皇的心胸可真不一般哪……”

他消化了一会这巨大的信息量,想到了下一层:

“按照惯例,过继的应该是老十三李福,和老十四李明吧?”

“按惯例是如此。唉……”李恪不禁叹了口气:

“上次见那两位弟弟,还是在今年元旦。

“没想到大半年过后,竟然做不成兄弟了。”

“世事难料啊。”李愔跟着苦笑一声,忽然想到了什么:

“可李明不是屡立奇功,最近又在九成宫,挽救了父皇和太子他们的生命吗?

“难道这样,也要送给死人当儿子?”

李恪立刻皱眉:

“慎言!”

李愔这才乖乖闭上嘴巴。

“不过……”李恪仰头,叹息一声:

“如此待遇,确实……不妥。”

李恪常被旁人评价为“酷似父皇”,至少多愁善感这一点上,他确实遗传了李世民。

“哼,这有什么不妥,贼臣妻妾之子回归贼臣罢了。”

身边传来刺耳的声音。

李恪和李愔同时扭头看去,是老五,齐王李祐。

这位不修文史、酷好游猎的纨绔,此时正歪着肩膀,吊儿郎当地站着。

“什么‘李明护驾有功’,什么‘少年才子’,都是假的。”

“假的?”李愔一愣,连忙追问道:

“你说李明在九成宫……还有李孝恭案、陛下急病案中立下的功勋,都是假的?”李愔一愣。

李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祐所说的传言,他也有所耳闻。

大意是,李明所立下的一切功绩,都是假的,或者说是夸大其词的。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

一个淘气无比的乳臭儿,忽然成了神童。

不但在医术上超越了整个尚药局,真正做到了起死回生。

而且还在一天之内,破获了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研究半年而不得的奇案。

又在同一天,单骑远赴九成宫,一人挽救了整个皇室。

这样的事迹,就算写在神话故事里,都会被嫌太夸张。

所以,许多人对李明各种事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我觉得不是。”李恪摇头道:

“父皇亲自下诏,嘉奖了明弟。而且李明的事迹多有目击,皇叔李道宗还亲自参与了。

“你如果有疑问,何不当面问他?”

李祐讪笑一声,无所谓地说:

“谁知道呢,说不定父皇和皇叔、以及整个朝廷,有着什么我们不便过问的目的,所以传假消息诓骗全天下。”

抛开事实不谈是吧……李恪不想和老五争论这种捕风捉影的事,便不再搭理他。

但他的亲弟弟李愔,就没有哥哥那么清醒的头脑了。

“五哥,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那是自然。”李祐十分肯定地点头:

“如果李明真的立下了盖世奇功,父皇宠爱都来不及,怎么会舍得把他送给李元吉当儿子?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是假的,所以在九成宫事件之后,父皇才这么急着把他过继出去。”

从这个角度解释,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这种“隔壁家的孩子”,人人都恨不得抢过来养。

怎么可能甘心送人呢?

而且还是送给那位风评不怎么样的李元吉殿下?

李恪也不由得微微侧目。

“再说了。”李祐自信地拍拍胸脯:

“一个小孩子能成什么气候?

“真要轮救驾,为父皇杀尽突厥人,还得要像我这样的英雄汉!”

他只会打猎,脑子不怎么灵光,却对自己的这身腱子肉非常有自信。

而这身充满男人魅力的肌肉,也确实很有说服力。

相比一只手就能丢出去的小屁孩,李祐给人的安全感显然更足。

李愔附和着点头:

“还是五哥说的有道理。”

李恪也有些拿捏不准,下意识扫了一眼到场的兄弟们。

却发现,故事的主角不见了。

“李明,李明弟弟去哪里了?

“这秋狩马上就要开始了?”

他的问题,吸引了正在谈话的李愔和李祐,他俩也扫了一眼。

发现十一个皇子果然少了一个,李明并不在列。

“那孩子又跑哪里胡闹去了?”李愔对熊孩子有些厌烦。

李祐满不在乎地耸耸肩膀道:

“就这种连秋狩都不守时的主儿,怎么可能立下大功,还荣获父皇的恩宠?

“都是假的,赶紧送人得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