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03章 让朕送儿子?好好好

“行,辽东就辽东。”

袁天罡被说得心动了,还是装出清高的样子,抚着邋遢的胡须说道。

李明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言为定。待我过几日启程时,便来接道长。”

“贫道就在这里,不闪不避。”

袁天罡说完,便又低下头,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两幅由黑白棋组成的河图洛书了。

“那就不打扰啦!”

李明带着小伙伴们,离开了破败的道观。

听得脚步声渐渐远去,袁天罡也没心思再研究这破图了,蹭地站了起来,兴奋地在破烂的廊下来回踱步。

仿佛布满庭院的不是杂草,而是整整齐齐跪坐着、等候他传业授道的徒子徒孙。

“好哇,好哇!”

他嘴里激动地喃喃着,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向厢房。

从乱七八糟的柴禾堆里,他又翻出了好几本不同的书。

上面充满了涂涂画画,都是他在研究周易、八卦时,顿悟的数学规律。

“不会被埋没了,有用武之地了……好哇,好哇!”

老道士的语调中,带着哭腔。

…………

“明……明爷……”

娄师德和其他“辽东情报局”的小成员们,畏畏缩缩地跟在李明身后。

“嗯?你们怎么了?”李明奇怪地看着他们。

自从和袁天罡分别后,这些孩子就好像特别畏惧他,走路都刻意隔了一个身位。

心虚得就像把沙发拆了的二哈似的,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个……”娄师德怯懦地说:

“我们,好像,找错了人……”

“啊?哦,你们说袁天罡啊?”李明总算搞明白了。

袁天罡并不是他一开始要找的那个、与九成宫事变相关的人物。

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觉得自己谎报军情,把事情搞砸了。

“没事,怎么可能事事都成功。”李明安慰着这些忠诚得有点轴的孩子:

“而且不还是有意外之喜的吗?袁天罡这个人,可堪大用啊。”

“是吗?”众人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那必须的。”李明非常有自信,向孩子们教导道:

“我怎么告诉你们的?多交朋友,别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

“只要路走宽了,总会得到意料之外的好处的。”

娄师德仔细地听着,重重地点头:

“嗯!”

…………

事实证明,李明把自己的路走得非常宽。

利用手里的报纸,他连篇累牍地发表着“东北大开发”的软文。

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啦,什么“森林里处处是人参鹿茸”啦,什么“肥沃的黑土地地广人稀”啦。

每天换个姿势,都快把荒芜的东北吹出花来了。

为的就是鼓励中原人口向东北移民。

开发东北,人口是第一位的。

种田离不开人口,建设离不开人口。

稀释当地土人、将东北变成真正的核心地盘,更离不开人口。

大家与其窝在中原的尺寸之地,内卷到飞起。

不如向外殖民,卷死外面的人。

所以,为了忽悠……不是,劝导中原人民出关,为大唐开拓阳光下的黑土地。

李明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舆论武器,连番为东北造势。

虽说东北的区位劣势、以及中原人士对辽东高句丽的刻板印象,不是几篇软文、几条段子就能抹消的。

加上大唐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出入城管理制度,想发动人民群众,自发地和他一起北上,那也是想多了。

但是,李明相信,舆论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

只要吹得够多,人们总会放下对那片辽远荒凉之地的成见。

等待时机成熟,总会有不安分的人,跟着他一起走出关外的。

而就在李明忙着为辽东军镇做形象宣传的时候,宫中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剧变。

既然官方已经正式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那就不是光赐封一个名号就完事了。

是需要有后续一系列动作的。

其中,为惨遭灭门的两人续上香火,就是后续处理中必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臣请陛下分别将两位皇子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

“如此一来,既合乎礼法,又能平息世人的争论。”

两仪殿的小朝会上,魏征郑重地献上奏折。

至于过继的皇子人选,礼法和传统也有相应的规定。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皇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给大哥李建成,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过继给弟弟李元吉。

在古代的大家族之中,将小儿子过继给无后的兄弟,是十分常规的操作。

李世民捋着两撇胡子,不置可否地问其他大臣:

“玄成对朕的儿子做出如此安排,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细心的大臣不难品味出,皇帝的措辞中,隐约有埋怨魏征越俎代庖之意。

然而长孙无忌只当没听懂,立刻上前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像是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一大片大臣们纷纷附议,觉得魏征此言甚妙,应该将李福和李明都过继出去。

就算不考虑太子党派之争,魏征的建言也是很有道理的。

九成宫之变,无疑给诸位大臣敲响了一记警钟。

陛下得位不正,确实在客观上削弱了皇权的权威性,给了各路野心家“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全面反思玄武门之变,不但能修补皇权的权威性。

同时也能巩固太子作为皇权接班人的地位。

对大唐政局稳定是很有裨益的。

而代价,不过是过继两名最小的皇子而已,对大臣们来说成本几乎为零。

加上李明的生母还曾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有了这一层关系,过继的关系更是顺理成章。

因此,小朝会中没有表态的大臣便成了少数——

尚书省右仆射房玄龄、吏部尚书侯君集、礼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卿孙伏伽,以及其他寥寥几人而已。

李世民点了房玄龄的名:

“玄龄,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以为,息王、海陵王皆是乱臣贼子。以皇子之尊,为乱臣贼子续弦,臣以为不妥。”

房玄龄直指问题核心。

作为秦王府老臣,他喷起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魏征立刻反驳道:

“此次讨论的不是谁是乱臣贼子,而是应该以哪位皇子殿下,为隐太子续上香火。

“息王作为隐太子,是陛下与太上皇陛下都亲封的。

“难道你房玄龄反对不成?”

这两座大山一搬上来,就算是房玄龄也无言以对。

李世民微微一皱眉,又看向李道宗。

“你为宗室大臣,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臣以为。”李道宗沉吟道:

“追封息王为隐太子,将赵王殿下过继过去,确实能彰显陛下之仁德。

“只是还有一位巢王,他并不是太子。难道,也要为他过继一位皇子?”

他的意思很明确,李福可以送出去,但李明不行。

魏征还在输出:

“隐太子是陛下的兄弟,巢王亦是陛下的兄弟。

“岂有厚兄而薄弟、坐视亲弟弟断香火的道理?”

开玩笑,大家心里都门儿清,李福只是附赠的,李明才是主菜。

怎么可能让李明跑了?

“陛下。”

长孙无忌添上最后一把火:

“玄成公所言甚是。

“若依此计行事,既能对列祖列宗有交代,也能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

他在心里暗笑。

魏征果然是贞观朝第一喷子,有他在自己这一边,确实好办事了许多。

李明就等着被送给李元吉当儿子吧。

这样一来,这个熊孩子就能远离朝堂的中心,从此再也成不了气候、构不成威胁了。

“嗯……”

面对群臣的进谏,李世民轻叹一口气,道:

“朕意已决。”

群臣立刻竖起耳朵。

李世民摸着两撇胡子,悠悠道:

“辅机,将远在外地的亲王们,全部叫回长安。

“朕很久没见他们,甚是想念。秋天快到了,该在禁苑秋狩了。”

群臣心中一凛。

这是要当众宣布过继的事宜啊。

“臣,领旨!”

长孙无忌压住满嘴的笑意,朗声回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