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97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大明第一国舅 第97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忙完一些正事,马寻肯定要去趟马秀英那里。入宫后不管怎么样都得过去看看、说说话,要不然肯定会被埋怨。

马秀英看到马寻非常开心,“一大早就听说你跑去上朝了,倒是真的长进了。”

“外甥们要封王,我得重视。”马寻说完正事就吐槽,“姐夫最是不让人好过,看我来上朝,就忙着给我安排差事。”

对于马寻的吐槽,马秀英选择听一下就好,她还是希望马寻多做些事情。真要是顺着马寻的话说下去,这小子又得偷懒了。

看马秀英不上当,马寻就说道,“姐,老五真的封吴王啊?”

“怎么?”马秀英笑了起来,“是觉得吴王太重,还是觉得封地不好?”

吴王,这是朱元璋称帝前的王号。而吴王的封地,理论上来说得是浙江一带,基本上是杭州。

历史上的明朝有三个吴王,第一个是称帝前的朱元璋。

第二个是朱橚,只是随后改为周王。第三个是朱标的第三子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不过被朱棣废了。

马寻只能说道,“老五封吴王就吴王,我就是担心以后标儿的子嗣有什么封号了。姐夫将好的封号全都给了外甥们,标儿以后怎么办?”

马秀英不太在意的说道,“你姐夫现在才十个儿子,能占多少王号?再说了,他给儿子好的封号也没人挑理,还能专门留几个给孙子?”

马秀英大概是小看了朱元璋的超长待机,以及超长的生育能力,十个只是开始,这绝不是朱元璋的极限。

“先前去文华殿见着标儿了,他处理政事看着得心应手。”马寻就说道,“就是宋师几个心思太多,我看浙东人越来越急了。”

马秀英不以为意的说道,“让他们急,听说你想让你丈人告老?”

“我看他像是有病,岁数也不小了,得回老家颐养天年。”马寻回答说道,“姐,你觉得这事能做成吗?”

马秀英继续问道,“你丈人想回去?”

看到马寻点头,马秀英才说道,“要是到了年底,你丈人还是想回去,到那时再上奏章。他回去了也好,对他好、对你也好。”

让刘伯温告老还乡,对朱元璋和马秀英来说肯定是一个损失,毕竟朱元璋是那种攥住蛤蟆捏出尿的性格。有本事、有能力,就一直为朝廷办事才好。

不过刘伯温告老,确实对马寻比较有利,起码不用卷入浙东人的那个是非窝。

得到马秀英的保证,马寻自然喜笑颜开。

看到马寻笑的灿烂,马秀英也不好说些什么,她的这个弟弟太聪明了,总是能轻易从是非中脱身。不只是眼前的是非,还未出现的麻烦,也都想法子避免。

主动上朝的马寻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任务,也稍微的参与到了意想不到的政事当中。

天不亮就跑来上朝,傍晚的时候才回到家里。对马寻来说这是新鲜的体验,但是对于其他的文武百官来说就是常态了。

看到马寻回来,刘姝宁说道,“夫君明日可有安排?”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有事,也没事,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姝宁就说道,“父亲那边让人传话了,说是我们若是有闲暇,可以过去一趟。”

“那就过去,我后天再去鸡鸣山。”马寻也果断的说道,“估计是我上朝了,这就有人跑去叨扰老丈人了。”

刘姝宁则有些担心了,“可是夫君在朝堂之上说了些什么?”

“政见不合,和人争辩了几句。”马寻笑着安抚说道,“谈不上什么党争之类的,无非就是那些人觉得我不向着他们罢了。”

刘姝宁松了口气笑着开口,“那倒是不算什么,想来也是那些人觉得夫君该帮他们于朝堂之上造势。没能得逞,这就去叨扰父亲了。”

马寻认真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敢来烦我,就去找老丈人。老丈人就难喽,那些同僚的关系难以推却,又难说服我。”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也笑了起来,她的父亲现在就是左右为难。

一边是马寻这里不是好说服的,另一边不只是考虑到同僚的情谊,也有自身政治理念的因素,这都是有冲突的。

不过刘姝宁显然也不会担心太多,因为她的父亲和丈夫,在性格方面有些地方还是比较相似。

作为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刘伯温虽然有政治主张、有自己的抱负,可是也会选择识时务,舍得放下权力急流勇退。

既然老丈人相召,马寻就陪着刘姝宁回娘家了。

刘姝宁去找她的嫂子、侄子了,马寻就和他的两个大舅哥喝喝茶、聊聊天。

刘琏有些开玩笑的说道,“国舅爷公务繁忙,现在想要见一面也是有些难了。”

“忙着在处理朝堂大事,这不是被人来告刁状了,准备聆听丈人教诲。”马寻就笑着说道,“大舅子,是宋师来了,还是魏祭酒说我的不是了?”

刘琏也不隐瞒,“是宋师,昨日特意来小坐片刻,说你在太子殿下面前谈及一些事情,有些不太合常理。”

马寻不动声色的问道,“哦?不合常理?”

刘璟就笑着说道,“父亲含糊着回应了,让大哥讨教经义,宋师没法子继续聊下去。”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同样是浙东文官的代表,刘伯温现在的处境其实也比较尴尬,有些事情也不太好多说。

在李善长、汪广洋、杨宪先后倒台,所有人都知道是淮西的胡惟庸暂时管着中书省,也都觉得浙东的刘伯温是最有可能进入中书省。

可是他一向和皇帝不算亲近,再加上现在还有马寻这么个女婿,以至于一些浙东人都怀疑刘伯温现在的立场了。

毕竟他看似没有对马寻有丝毫影响,甚至都不去规劝马寻,甚至偶尔可以看到马寻打压浙东人的情形。

马寻对此也只是嘿嘿一笑,这些事情确实不太好说。

刘璟则关心问道,“小弟,这一次将帅们都回来了,是不是还在商议出征明夏之事?”

马寻连忙问道,“舅哥是不是想要随军?”

刘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去年随军倒是长了不少见识,也知自小所看兵书虽有用,只是好些东西还缺实战才能融会贯通。”

马寻立刻明白了,刘璟这是想要跟着去打仗,“舅哥,你真要是想要去打仗,军中现在没地可去?”

刘璟也不隐瞒,“因你的关系,徐达大将军对我多有照料,沐英将军也照拂于我,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太可能去打明升吧?”

马寻就责无旁贷了,说道,“那我回头去一趟大都督府,给舅哥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跟着一起出征。”

这话马寻有底气,因为他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刘璟虽然是关系户,可是也有一定的能力。

这确实是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可是如果刘璟有能力,这也叫做举贤不避亲。

刘璟就笑着说道,“这是最好不过了,以前读了些兵书战策,总以为可以将天下之兵。去了军中方知自己见识短浅,该多有历练才好。”

刘琏只是喝着茶不说话,他和刘璟的兴趣爱好不同。一个喜欢读四书五经,一个喜欢读兵书战策。

马寻就乐呵呵的说道,“舅哥,我也是想要去打仗。明夏是打不成了,要是过两年去打元主,到时候咱们一道。”

刘琏摆出大舅哥的姿态,说道,“国舅有志为陛下分忧是好事,这也是你该做之事。只是你和姝宁还没动静,陛下和皇后殿下如何能安心!”

刘璟也催促说道,“这是大事,得抓紧些才好,我和大哥还盼着有人来喊舅舅。”

马寻如果想要去打仗没问题,很多人都愿意带着他一起去。

只是大家也都看的清楚,马寻能不能跟着大军一起出发,先决条件是皇后答不答应。

和刘琏、刘璟兄弟两个聊天还是比较轻松,因为刘琏看似是传统的儒家子弟,只不过他一点都不迂腐,不会只是之乎者也、谈经论道。

而刘璟更别说了,本来就是喜欢兵法的,也和马寻一起出征过,关系也更为亲近一些。

所以即使现在的刘伯温没有下朝,马寻在刘府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不会觉得如坐针毡,反正有人在和他谈天说地。

小老头回来了,咳嗽一声。

马寻连忙起身,“小婿见过丈人。”

刘伯温微微点头,有些抱怨,“国舅爷倒是忙,许久也不曾过来喝杯茶了。”

我老婆都娶了,也没打算传承你的衣钵学识,大事小事不少的,哪能有事没事过来做客。

不过马寻连忙说道,“这是小婿失礼了,以后肯定常登门拜访。”

“你还是少来最好,你来的多了,宋师他们也常来。”刘伯温就温和说道,“他们进不了你国舅府,他们要来我家,我也不好拦。”

自家女婿是什么样的人,刘伯温很清楚。

这些看似不太礼貌的话不用放在心上,也没人会真正的在意。

马寻就笑着开口,“这倒也是,我倒是真的不喜欢和宋师等人往来,他们的心思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