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15章 要资源(求订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5章 要资源(求订阅)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寻回到了小院,看到刘姝宁说道,“泰山得偿所愿了,明天上奏章,估计不出三天就能告老还乡了。”

刘姝宁先是一喜,随即有些担心,“夫君,是不是在朝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事情,泰山想要回乡,我也不想他卷入是非。”马寻就笑着安抚,“我们收拾收拾,明天也出宫。”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还准备在宫里‘避风头’,原计划是小住几天,但是现在显然不行了。

既然刘伯温要告老还乡,作为女婿、女儿,肯定是要去送一送。

在马寻和刘姝宁闲聊的时候,一个侍女过来轻声说道,“国舅爷,皇后殿下召见。”

马寻对此一点都不意外,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只要他住在宫里,只要马秀英有时间肯定是要将他叫过去吃饭、聊天。

他要是做了点事情,哪怕是一些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马秀英也要大肆夸耀。

两口子跟着侍女来到了乾清宫,这就是朱元璋的寝宫了。

看到马寻,朱元璋颇为自豪,“小弟还是真有本事,那些读书人一向自命清高、自认满腹经纶,现如今在你面前也不敢张扬。”

马寻谦虚说道,“姐夫过誉了,在术数一道上,那些人或许是不敢和我比。只是他们多半心里也觉得这是小道,不值一提。”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也觉得有道理,那些读书人认为的正理是孔孟之道。

不过随即朱元璋还是喜笑颜开,“你既然也知晓这些,也该努力些。你这么聪慧,要是心思收一点,肯定能成一代大儒。”

马寻赶紧说道,“姐夫,我学的这些对朝廷、对天下也有帮助!”

朱元璋就反问,“那你说说如何帮助?测山高、测房子多高,这是有用,但是谈不上太大的用处。”

马寻稍微想了想,随即说道,“姐夫,术数不只是能用来记账、统筹。我还想要以此延伸物理、化学,这都是大用。”

怕朱元璋不信,马寻解释道,“姐夫,你可知道朝廷炼制的钢铁之中为何有不少比较脆?”

朱元璋连忙问道,“小弟,你知道这些道理?”

马寻解释说道,“这里头大致是因为炼铁的时候里头有杂质,而且除了这些,也分为冷脆和热脆。添加杂质、去除杂质,都可以提升铁质。”

如今的大明看似是不缺铁,炒钢法早就不新鲜了。除此之外,还有灌钢法等等。

为了确保武器的锋利,也会有夹钢法、包钢法,在冷兵器方面,如今的大明算得上技术高超,基本上也根本不需要马寻去操心什么。

朱元璋若有所思,只是忽然问道,“你既然知道这么些东西,早年怎么就混成那德行?”

马秀英不高兴了,嗔责道,“朱重八!”

“姐夫,我现在要做的这些,哪个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出成果的。”马寻认真说道,“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算得上是地基。一般富户承担不起,也不愿承担。”

朱元璋忽然间反应过来了,“你在鸡鸣山下弄的那个学校,准备教这些?”

“先试试呗,我觉得肯定是有大用。”马寻连忙讨好说道,“姐夫,我教的这些真的有大用。就是花销可能稍微大点,但是也不至于太离谱。”

朱标立刻说道,“爹,我觉得就让舅舅试试好了。真要不让舅舅试一试,他肯定不甘心。”

朱元璋和马秀英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马寻还真的是马家人,认死理、犟的像头驴,有些事情不让他做,他也会偷偷摸摸的来。

马寻就继续说道,“姐夫,就说火药这东西,这算是化学。我一直想要改进,只是人手不够、钱款不够,研究不出来更好的。”

朱元璋不满问道,“现在的火药还不够好?”

实事求是的来说,如今的火药非常好,基本上是达到了‘黄金配比’的‘硝二黄三木炭’。

马寻就说道,“怎么就不能改进了?火药这东西是方士炼丹练出来的,用于军事好像是最早追溯到唐朝,在宋末开始用的多。这才多少年,军中的火器都换了几批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也深思起来,火器的厉害之处他当然非常清楚。

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方面骄傲于大明火器的厉害之时,朱元璋也希望得到更厉害的火器。

周边还有不少敌人呢,而且就算是消灭了那些敌人,军事力量强悍的话,大明也可以更加兴盛。

马寻肯定是希望得到朱元璋、朱标的支持,因为基础科学的投入就是非常大,而且未必能立刻看到成果。

现在的大明初建,也算得上是百废待兴。

现在也确实有着一定的‘活动空间’,可以让马寻在这个节点去做些科学发展的改变等,但是这也需要足够的支持力度。

说到底就是有些传统的惯性思维,或者是方方面面的压力,会让马寻的一些‘离经叛道’看似非常异类。

得到皇帝的支持,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刘姝宁壮着胆子,小声的问道,“姐,大约什么时候大封功臣?”

马秀英眉开眼笑,因为正常的情况下,刘姝宁对她的称呼‘皇后殿下’,几乎是不会叫姐。

“早就该如此,你是我马家媳妇!”马秀英亲热的拍了拍刘姝宁的手说道,“下个月封功臣,让你爹先别急着回去。”

朱元璋扭头看向刘姝宁,说道,“你爹和你也是谨慎人,给你个准话。你爹封伯爵,诚意伯。”

似乎是怕刘姝宁觉得低了,马秀英说道,“文官里头就你爹和汪广洋封爵,李相是国公。”

马秀英也说道,“还有一个何真也封伯爵,他降的太晚。”

何真是降晚了,他一度有机会割据岭南。当然如果不降,很有可能兵败被杀。

而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胡美这七人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因此这七人都将被封为侯爵。

马寻就问道,“那我泰山是伯爵之首?”

“以后死了,能以侯爵之礼下葬。”朱元璋没好气说道,“这是给你面子,他家伯爵世袭。”

“本来就都是世袭的,说的好像是格外开恩。”马寻埋怨一句,随即问道,“我这个国公呢?以后要不要降等?”

朱元璋不懂了,“降等?降什么等?”

“朝廷的爵位有世袭的,有不是世袭的。”马寻说道,“我是因为先父和姐的缘故得以封爵,我这个要是世袭,后世子孙怎么办?”

对于马寻的识大体,不要说朱元璋和马秀英无比开心,朱标也无比高兴。

不过朱标连忙说道,“舅舅,早些年就给外公追封了亲王爵。那时候舅舅还没回来,只给舅舅国公本就是降等了。再说了,舅舅不是有战功吗?这肯定是世袭,我就等着弟弟出生呢!”

朱元璋和马秀英何尝没有考虑到这些事情,这也就是他们去年让马寻去打仗的原因,提前将补丁给打上,让人挑不出来理。

以后的子孙要是给国丈、国舅封爵位,最多也只能封侯,还是不能世袭的。

真想世袭也行,学开国的那位国舅爷,立了战功再提世袭,还要降等世袭!

刘姝宁这时候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马秀英说道,“姐,弟媳现在尚且未能有身孕。家中爵位暂且不提,以后老家尚且要有子孙守着,该给国舅纳妾了。”

识大体,这才是真正的识大体。

朱元璋和马秀英对刘姝宁主动提起为马寻纳妾非常满意,这也是如今这个年代对于女性的一些要求,尤其是一些高门大户的女子,更要如此。

“现在提这些太早。”马秀英连忙笑着说道,“不管是世子,还是以后在老家守宅的,我想着还是以嫡子最好。”

朱元璋也连忙点头说道,“是这个道理,这事情你和小弟抓抓紧,也不用太着急。”

要说不急肯定是假的,马家现在就马寻这么一根独苗呢。

可是马寻和刘姝宁的年龄不大,所以有些事情干着急也没用。

马寻随即问道,“标儿呢?我是不是要跟大姐夫去准备一下了?”

朱元璋开心说道,“明年四月标儿大婚,大封功臣之后,你跟着你大姐夫去主礼。”

李贞和马寻去问名、下聘等,这是朱元璋认为最合适不过的了。

马秀英打趣的说道,“是得早点定下来,要不然我这弟弟都要成常家的弟弟了。”

朱元璋也打趣说道,“一天天的不教好,你给常茂说的都是些什么啊?让他好好为朝廷效力不好吗?非要让他学收钱不办事!”

马秀英和朱标都愣住了,这是小弟(舅舅)说出来的话?

而马寻对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皇帝知道也不意外,他府里上下,除了旺财是自己带回去的,其他的都是帝后安排的。

这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马寻又不打算造反,也没对帝后有什么不满。

安心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用多想,那只是在自寻烦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