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01章 处处分忧

大明第一国舅 第101章 处处分忧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都说明朝的宗室待遇太厚,甚至很多人都说是明朝宗室拖垮了大明的财政。

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明朝的宗室待遇之厚是前所未有。

可是要说全都是宗室的锅也夸张了,毕竟明朝中后期,很多宗室只给一部分物资,大部分给宝钞。

所谓宝钞,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就等同于废纸了。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明朝宗室的待遇,朱元璋和朱棣要背锅。

朱元璋是爱惜子嗣,所以一开始就定下来极为丰厚的待遇。

而朱棣在夺得帝位之后,为了拉拢宗室进一步的提升宗室的待遇。另一方面是想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也严格的限制宗室,宗室不许当官、寻求生计等。

到了朱棣之后,基本上就形成了所谓的明朝宗室被当猪养。而在朱元璋时期,宗室藩王虽然有不少犯事的,可是也有不少人帮忙治理地方、参与军事。

马寻到底偏不偏心,这已经不重要了,而是要考虑现在这些宗室藩王的待遇问题。

哪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这些藩王是不大可能就藩,看似还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去完善一些制度。

但是马寻还是会担心,一旦从初期阶段没有开好头,以后想要去扭转就难了。

朱标仔细想了想,说道,“舅舅,我倒是觉得弟弟们穿着和储君相似,这倒也不算什么。这也不只是我大明如此,其他朝代也会如此。”

单纯就冕服来说,皇帝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太子和亲王用九旒冕九章服,王世子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

这也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大明现在定下来的规矩是只有宗室有冕服,公侯等就不用穿冕服了,这也是和以前的一些朝代还是有些区别。

马寻笑了笑,说道,“这些也没问题,只是百官行礼等,册立为王的时候自然不用说。只是其他的时候,是不是能免了就免了?”

朱标不太认可的说道,“舅舅,弟弟们到底是宗室。”

“该行礼自然是行礼,只是亲王们在封地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不着百官特意去跪拜?”马寻直接说道,“老二几个没其他心思,但是以后的藩王呢?”

马寻的意思其实也非常简单,重大典礼、仪式的时候,亲王们到底是亲王,文武百官自然是要敬着,这没什么可争议。

马寻继续说道,“如果以后有藩王在封地都是一副百官随时贺拜、可以结交百官,我觉得这也不太好吧?”

马秀英连忙说道,“小弟,你就是喜欢将人想的太坏。”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马寻的话也让马秀英和朱标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聊完关于亲王待遇、地位的一系列事情,马寻就果断的开溜。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皇室内部去考虑,马寻也不好多说什么。

暂时提醒一下也就行了,毕竟目前也只是出现了一些趋势,而不是问题真正的暴露出来。

就算是朱元璋,他也是会不断的去调整、纠正一下关于亲王的待遇问题,他在位的时期也会因为暴露出来的问题做些及时的纠错。

马寻刚准备离开皇宫,一个侍卫就追来说道,“国舅爷,礼部尚书相邀。”

这一下马寻就溜不掉了,陶凯虽然也比较想要和马寻套近乎,不过还是比较在乎体面,不会像有些人一样表现的都有些谄媚。

所谓的清高等,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

马寻不慌不忙的来到了礼部,陶凯立刻率领左右侍郎等行礼,“下官见过国舅。”

“用不着多礼。”马寻直接坐下,开口说道,“让我过来,应该是有事吧?”

陶凯也不隐瞒,说道,“国舅,朝廷此次封王是国朝第一次,诸多礼制等虽参考唐宋之制,不过也多有修改。”

马寻对此没意见,大明第一次封王,显然是不可能全都照搬照抄。唐宋时的一些制度,放在大明身上也未必就是合适的,这一点大家也心里清楚。

静待下文,看看陶凯等人到底是想要卖什么关子。

陶凯就继续说道,“国舅也该知道,陛下钦定册封亲王之礼与储君册立之礼一致。只是册立太子之时,正是开国之时。”

马寻明白了陶凯的意思,其实就是亲王册封的仪式看似是和太子册立的仪式一样。

但是朱标这个太子的册立不一样,是朱元璋登基的时候‘顺便’立了太子。这也就意味着册封亲王的典礼,实际上是需要‘另起炉灶’。

即使是参考了唐宋之制,结合此前册立储君的仪式,需要做些符合大明特点的小修改。

马寻就主动问道,“这是和此前的仪式有些不同了?”

陶凯也回答说道,“国舅,册立储君之时有册宝。只是若是以亲王之礼,不该用宝。”

金册,自然就是册书了。宝,那就是宝玺了。

看到马寻在深思,陶凯继续说道,“尚且还有皇侄孙,陛下有意封靖江王。臣等虽觉得应是以镀金银印、银册,只是陛下似是不准。”

陶凯等人确实为难,亲王一般来说不能直接给宝玺。而朱守谦这个皇侄孙即将被册立为王,不过理论上来说是郡王。

但是在皇帝这边,给朱守谦的即使看似是郡王,可是待遇等还是和亲王一个级别了。

马寻也认真开始思索了,“这么说来,是得先去征询陛下的意见才好。你是礼部尚书,怎么没去?”

陶凯为难的说道,“国舅,下官等自然是去禀报陛下了,只是陛下不准。”

马寻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是希望马秀英和朱标出面,他就不用对朱元璋怼了。

而陶凯这些人也聪明,知道有些事情做不好,还得是找国舅啊。

马寻顿时也头疼起来了,说到底就是大明才刚刚建立,很多的礼制还不完善。

历史上的朱元璋也是数次修改了册封亲王的仪式等,就是这些金册、金宝到底给不给,这也是有些前后矛盾的。

朱元璋也是一个强迫症,喜欢将什么事情都给规定好。

包括皇室内部的称呼等,皇侄对帝后的称呼、重孙辈对皇帝的称呼,他都给定下来了。

即使是这么一些看似规定到细致入微了,他也会在一些大事上直接打破规矩,自己带头不遵守。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些事情我记下了,明后天我去找陛下说一说。只不过礼制等到底是你礼部的事务,总不能是推到我一外戚身上。”

陶凯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的不地道,连忙告罪,“国舅恕罪,下官等也实在是没有其他法子了。”

马寻也不再多说什么,接下这个任务就好,只是代为传话就行。

其实朱樉等人的封王仪式,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行。真正让马寻在意的,就是这些宗室诸王以后的待遇等问题,那些才是关键。

既然聊完了这些事情,马寻果断的拍拍屁股准备走人,他还是不希望和陶凯这些人多来往。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在一些立场上不一致,那就没必要多来往,这不是明哲保身,这是单纯的话不投机。

出宫回到了家里,马寻可以喂喂驴、纳纳凉,可以惬意的打个瞌睡补补觉了。

“舅舅!”朱樉、朱棡和朱棣带着朱橚来了,“舅舅!”

马寻猛然惊醒,“怎么了?今天不读书了?”

“读啊,一上午都在大本堂读书。”朱樉抱怨说道,“舅舅将皇兄给叫过去了,也不叫我们过去。”

朱棡也跟着抱怨说道,“皇兄爱读书,我们几个哪能坐的住,舅舅就该找个理由让我们也不用在大本堂听那些大儒讲经义。”

马寻顿时头大,连忙问道,“你们几个过来有事?”

朱樉连忙说道,“是父皇让我们过来的,先前就说过让舅舅练兵。”

马寻稍微回忆了一下,不确定的问道,“仪仗?”

朱棣就连连点头说道,“嗯,父皇让我们来催促一下舅舅。虽然有亲军禁卫,只是如今也该有仪仗等。舅舅领过兵,父皇让我们辅佐舅舅练兵。”

马寻这一下是真的头大了,“找保儿啊,他是大将。实在不行找文英也行,他比我知兵。”

朱橚就笑嘻嘻说道,“表兄和义兄要忙大都督府的事情,没空。”

都不用马寻动手了,朱樉和朱棡连忙联手准备收拾老五了。朱棣也忍不住摇头,有些话心里明白就好,当着舅舅的面说出来,这是讨打!

“陛下的意思是你们几个要开始练兵了?”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老五是不是小了点,他又不喜欢军伍的事情,这么急做什么?”

朱橚挣脱束缚,说道,“舅舅,我跟着去当医官。我前天夜里看了《黄帝内经》,我已经想好了好多方子!”

马寻顿时头皮发麻,严厉告诫,“你知道如何配伍还是知道如何望闻问切?才看多少书,就敢开方子?”

这老五,真的是对医术感兴趣啊,这是从小就有的爱好。

只是马寻有些纳闷,不知道朱橚这么早就暴露出对医术情有独钟,到底有多少是受他影响。

不过现在还是先想练兵的事情吧,仪仗队什么的是次要,主要是陪着这些皇子们开始练兵了。

既然封王,那就要做正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