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季汉当兴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回蜀禀报

季汉当兴 第五百三十二章 回蜀禀报

作者:军师中郎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成都,丞相府。

昨夜方才赶回来的费祎今天一大早就来求见诸葛亮,主簿胡济亲自引着他进了丞相公房,屋内不仅诸葛亮在,张裔、蒋琬、杨仪等一干府中大吏也早已在此端坐相侯。

近些日子,孙权打算僭逆称帝一事牵动着季汉朝野上下的神经,如今汉吴谈判终于有了一个勉强能够接受的结果,诸葛亮等人悬着的心总算可以落下了。

「文伟,星夜兼程地赶了好几天的路,一直也没有个休息,今天一大早又把你叫过来,真是辛苦你了。」诸葛亮笑着说道。

费祎拱手道:「国事为重,祎不敢言辛苦。」

「嗯,如果国家能再多一些像你这样公忠体国、不辞劳苦的青年俊杰,我大汉何愁不兴旺?」

诸葛亮感慨过后,接着说道:「文伟,说说这次谈判的详细情况吧。」

费祎拱手称是,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丞相,诸公,祎和尚书令此番使吴,与吴国重臣诸葛瑾、陈化、裴玄总共进行了四次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吴主最终同意不称皇帝只称帝。」

「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线,你和孝起能迫使孙权答应,想必费了不少口舌吧。」

费祎道:「是的丞相,之前我们曾反复提出只能册封吴王为国主,但吴国君臣听后是断然拒绝,谈判几乎陷入僵局。

最后无可奈何之下祎才把临行前丞相交代的最后底线拿了出来,并摆出了一副吴国再不答应我大汉就要与其断盟开战的态度。果然,吴主在考虑了两天之后还是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孙权能答应得这么快,想必册封一事没能谈妥吧?」

费祎道:「丞相料事如神,东吴君臣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受我大汉册封,我与陈孝起思虑再三,若是执意要求东吴接受这个条件,谈判恐怕真的会破裂。

是以祎擅自做主,许诺只要吴主不称皇帝,我大汉就不强求册封,两国平等相交、永结盟好。

祎此行未能成功使东吴称臣纳贡,以致汉室蒙羞、国威沦丧,还请丞相降罪。」说罢,起身离开座位,正面朝诸葛亮躬身一拜。

诸葛亮向外摆了摆羽扇:「文伟不必如此,临行之前吾曾授汝临机决断之权,只要孙权放弃皇帝称号,其余任何条件都能答应。

此番使吴汝与陈孝起都做的很好,能够促成孙权只称帝而不称皇帝,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吾以为汝二人不但无过,反而有功,明日吾就会上奏天子,给汝和陈孝起请功。」

「是啊文伟,你和孝起已是尽可能地为我大汉保存颜面了。孙权只称帝、不称皇帝,就表明东吴的地位仍在我大汉之下,只要日后我大汉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国力愈来愈强盛,某相信终有一日他孙权会心悦诚服地对陛下称臣纳贡的。」张裔也附和道。

蒋琬道:「不错,此番能够说服孙权放弃皇帝称号,咱们丞相府也算是能对朝野内外、天下臣民有个交代了,汉吴两家也不用走到断盟开战的地步,东线没有战事压力,我大汉仍然可以专注西线。」

「如今关中魏军退保长安、漆城一线,雍凉都督又从曹真换成了夏侯儒,杨明之不久之前送来急递,言说经过情报分析,夏侯儒此人虽也精通兵法、擅长军计,但说到排兵布阵、临战指挥却是不如曹真。

杨明之建议丞相抓住曹真不在关中这个大好机会,尽快开启第三次北伐,一举收复长安、夺取整个关中。

而一旦长安得复,我大汉的声势将会再上一个大台阶,到那个时候我大汉与东吴的国力差距将会大为缩小,甚至可以说是几乎相若。

再加上我汉军战力强悍,军威远播,不怕压不服东吴,也不怕孙权不会低头。」杨仪道。

诸葛亮道:「开启第三次北伐为时尚早,现下我大汉还是要以休养生息、积蓄军资为第一要务。哈哈,话扯远了,咱们还是议议孙权称帝一事的手尾。」

顿了一顿,又朝费祎微笑着说道:「文伟,回去坐下吧,此番使吴汝是功臣,不必妄自菲薄。」

「诺。」

待张裔重新落座后,张裔问道:「对了文伟,陈孝起为何没有和你一起回朝,谈判不是结束了么?」

「回君嗣公,因为吴主称帝在即,东吴提出两国是否划分天下疆界、各自攻取魏贼窃据的州郡,免得日后会起争端,所以孝起兄就留在武昌继续与诸葛瑾等人商讨此事,某就先一步赶回来禀报。」费祎答道。

张裔颔首道:「原来是这样。」转身拱手对诸葛亮问道:「丞相可知此事?」

「我知道,文伟之前发回的奏报中有提及。此举也算是好事,可以加深我大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更好地促使两国合力对付曹魏。」诸葛亮道。

张裔面带疑虑地说道:「只是这样一来,我大汉就不能尽取北方之地了,日后形势有变,莫非咱们要眼睁睁地看着划分出去的州郡落入东吴手中?」

「哈哈,君嗣公也太实诚了,此一时、彼一时,以后之事如何能够断定?到时候自然还是各凭本事,用实力说话。」杨仪语气淡然地道。

张裔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之所以还要明知故问,无非是担心诸葛亮会把此事当真做实,朝主位上的诸葛亮瞧了一眼,见他微微一笑,遂放下心来。

诸葛亮道:「孙权君臣当然也不会当真,双方无非是做个样子、求个心安罢了。」

「敢问丞相,那咱们该如何与东吴商讨此事?陈孝起还在武昌等着丞相的具体方略。」费祎问道。

诸葛亮沉吟片刻,答道:「这两天吾就给陈孝起去一封信,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是,祎明白了。」

洛阳,魏宫。

不久之前,曹叡也收到了汉吴两国谈判已经结束的消息,得知季汉和东吴顺利达成合意,盟约关系不仅没有破裂,甚至还有更进一步的趋势,他的心情十分糟糕,纵然已是深夜,也派人将陈群、华歆、孙资等一干重臣叫进宫来商议对策。

「众卿,细作回报,孙权应允了西蜀的要求,在不用接受刘禅册封的条件下只称帝、不称皇帝,两国继续合力对付我大魏,咱们的离间计没能成功啊。」

蒋济迅速看完详细探报,施礼奏道:「陛下,此事的确有些出乎咱们的意料,没想到西蜀竟然想出称帝而不受封的条件来引诱孙权接受,此举既能满足孙权更进一步的欲望,又能抱拳西蜀所谓汉室正统的颜面,真可谓是两全其美之策。

蜀人能想到这个妙策,当真厉害。这回的离间之计已然无效,咱们就只好等待下次机会了。」

「咱们还有机会么?」曹叡信心不足地问道。

刘晔回道:「当然还有。陛下,孙权向来首鼠两端,叛魏就蜀、叛蜀就魏对他而言就像吃饭喝水那般寻常,只要咱们耐心等待,就一定能找到机会。」

「嗯,但愿如此吧。」

刘晔又问道:「陛下,不知是否打探到那个想出只称帝、不受封妙计的高人是谁?」

「这个倒是探察到了,据说是伪雍州刺史杨清。」曹叡道。

刘晔惊道:「竟然是他?此人智计百出,果然是个劲敌啊!」

「是啊,须得设计除之。」一直没有发言的华歆忽然阴恻恻地说道。

众人听了俱是一惊,默然不语。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