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3章 两朝冠剑恨谯周(4.2k)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3章 两朝冠剑恨谯周(4.2k)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禅见二人不语,缓声出言:

“朕听到传言,说昨日朕在宗庙醒来时,口吐蛮夷妖言。

“当其时,又恰有一只赤乌在先帝庙中盘桓不止,啁啁不息。

“于是有人说,那鸟非是赤乌,而是一只子规。

“随即又有人附和,言「望帝古蜀之国为鳖灵所篡,死后化为子规,今天子不祥,口吐妖言,而庙中又有子规啁啁,恐为鸠占鹊巢之象」。

“确有此事吗?”

琬、允二人神色愈发凝重怪异。

凝重在于,那些祸众妖言终究还是传到了宫内,传到了天子耳中。

怪异在于,这位面对大事每每表现得唯唯诺诺、谨小敏微的天子,此刻似乎在刻意营造一种让自己显得泰然自若的姿态。

迟疑数息,蒋琬声色恭谨,率先出言道:

“禀陛下,确有此事,但那啁啁之鸟,未必真是子规。”

刘禅心中微动,沉默不语。

虽是第一次面见大臣,但他感受到,蒋琬与董允二人此刻表现出来的恭谨之色,确实跟阿斗记忆中的画面一样。

并非发乎心,而只出于礼。

于是不由暗暗感慨,阿斗果真不具人君气象。

倒没有一味贬低阿斗之意,毕竟昭烈盖有高祖之风,阿斗又何尝不有类刘盈?

同样差点被父亲抛弃,导致处世战战兢兢,又同样在十六岁束发之龄突然扛下九鼎之重,其无能为与不敢为,确是可以理解之事。

只是,“可以理解”,并不表示无可厚非。

既坐了这个位子,就要有坐这个位子的觉悟与担当。

登极五载仍不通政事,因为相府办事妥当,又怕犯错,便以“国家悬危,恐误大事”为由,将挑子全撂一边。

丞相在时还收敛一些,装模作样学着做,丞相北驻之后,马上便放飞自我,耽于游乐,以至于怠惰无为都已成惯性。

远的不说,就在前几天,他居然提出想纳妃!

当此将士用命,国家兴亡之际,你不做好表率支持前线战事,居然想着纳妃?

若非董允严辞厉色驳回,真让他纳了妃,传到前线,还不知将士们该如何做想。

如此天子,谁不轻视?

眼下刘禅刚刚穿越,便这般直观地体味“大臣未附”其意,身入“主少国疑”其局。

再想到伪魏那边的曹叡,继位不过两年,却已经『沉毅断识,任心而行,政由己出,有人君之风』,心中难免有些触动与忐忑。

沉默半晌,刘禅心怀试探道:

“不是子规?

“那谣言中所说的蛮夷妖言,昨日可曾有人听懂?”

琬允二人摇头。

刘禅心下微微一松:

“不曾有人听懂,那所谓的「鸠占鹊巢」是何意?

“是在说,朕这巴蜀之国,亦会如那望帝一般为贼所篡?

“又或者,是在说朕被那子规鸟摄了魂魄?”

方才他刚从那掌灯的小黄门口中听到宫内这则“谣言”时,也是有些懵的。

第一个念头,难道阿斗变成了那只子规鸟?

斗帝春心托杜鹃?

这也太玄乎了些。

第二个念头,则是如果自己半睡半醒时真说了“蛮夷妖言”,又那么巧来了只怪鸟,自己会不会被蜀中群臣认为是妖邪附身?

然而这所谓的“蛮夷妖言”,刘禅实在是一丁点记忆都没有,他一睁眼就在床上,震惊着呢。

同样,他也没有在阿斗的记忆里找到一点痕迹。

阿斗最后的记忆,就是日食与地震一时俱发,再接着是一阵屋崩瓦碎之声,之后便什么也没了。

“陛下大可不必理会这些谣言,劳损圣虑,臣与长史会处理好此事,为陛下分忧。”董允言语恭敬诚恳,却也不正面回答刘禅。

包括他与蒋琬在内,整座相府的核心幕僚,无不被昨日之事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不论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理性,他丝毫不认为天子心底能如表面一般从容。

即使天子听到“确有此事”后仍泰然如一,即使今日天子行事竟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刘禅若有所思,片刻后开口,声色温和诚恳:

“侍中拳拳替朕分忧之心,朕了然在胸。

“可支走朕左右内侍,不让这些事情传入朕耳中……如此分忧,朕以为…似乎于礼不合。”

董允心口陡然一震。

这意思是在说自己隔绝内外,有擅权之嫌?!

“臣知罪!”他当即拱手,心里已是掀起骇然巨浪。

这位从来胸无城府,率性天然的天子,今日居然在试探他?

惊惑之中,董允念头电转,终于对天子今日如此反常的言行举止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多半是因为天地异变、谣言四起之故,天子心中惊惶,本能对所有人都心怀戒备,便想借这种泰然自若的姿态来掩饰自己心中不安。

而追问他们二人昨日之事,及刚刚这句意有所指的『于礼不合』,也都是想试探他与蒋琬是否也因昨日之事生了异心。

可…焉至于此?

想到这,一直保持着拱手俯身姿态的董允一时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忽的,他心跳再次一滞,猛地想到了方才那名得天子授意,往台阁假传消息的小黄门!

天子哪里是只在试探他与蒋琬?

天子根本就是在怀疑,方才那负责传话的小黄门,可能是被他们二人安排过来监视左右的!

所以,才故意让那小黄门在他们面前演了那么一出戏。

而天子只要观察他与蒋琬进入宣室后的反应,轻易便能判断出那小黄门是否泄语。

想到这,董允突然觉得这位他已伴八载的天子有些陌生起来。

进而又想到,若这小黄门真是他安排在天子身边的眼线呢?

恐怕这位惴惴不安的天子,用以试探他们是否怀了异心的手段,除了骗小黄门去骗他们外,还做了些那小黄门根本没意识到的动作。

或许是说了什么要紧话。

或许是做了什么要紧事。

而他们二人入室之后颜色无异,面对天子的追问与试探,答对也不曾逋慢,举止亦合乎臣节。

在有意为之的试探观察下,天子大概已经能分辨,那小黄门到底有没有将他的秘密泄露出去。

想清楚其中关节,董允一时恍恍惚惚,如在梦中。

天子此举可谓两得。

一来,确定了身边至少有一个不会泄语,唯命是从,乃至敢于直犯威严欺瞒他与蒋琬的近侍。

二来,确定了他与蒋琬这两个宫中府中的主事,匡佐辅弼之心不曾因天地异象与惑众妖言而有所动摇。

当此上下相疑之际,于处惶惑不安之中的天子而言,实在算得上是好手段了。

可…

这还是那个每见群臣则惶惑失对,茫无定见的天子?

这还是那个被群臣孩视,私下里暗讽“望之不似人君,面之而无所畏”的天子?

前些日子不是还吵着要纳妃?

“先帝像被砸碎了?!”这位一直强作泰然的年轻天子,此时惊疑之情溢于言表。

那小黄门确实没有告诉他此事。

董允一个激灵回过神来,有些蒙圈地抬起头仰视君颜,却见天子目光死死聚焦于蒋琬身上。

于是又一脸蒙圈地扭头看向身侧正俯身颔首的蒋琬。

怎么突然就说到此事了?

自己怎么什么也没听见?

念头至此,董允立时汗颜,意识到自己方才失态,竟全然不觉天子如何原宥于他,更不知蒋琬何时将话题引至先帝造像碎毁之事上了。

事实上,昨日若只有日蚀地震与所谓的妖鸟夺魄,他们或许都能勉强应付。

偏偏先帝造像被砸碎了。

偏偏只有先帝造像被砸碎了。

如此,别说那群本就心有降意的蜀中人望,便是他与蒋琬都如临大敌,至于其他相府幕僚,更是心中惶惶,坐不专意。

刘禅眼角余光瞥见方才呆若木鸡的董允终于有所动作,却也无甚心力再多留意。

只不住吐槽,到底什么鬼啊!

日蚀地震一时俱发,怪鸟盘桓啁啁不息,天子昏迷口吐妖言,这些也就算了。

结果宗庙梁柱还因震倾塌,偏偏还砸碎先帝造像?!

昭烈造像被砸碎就如同最后一根稻草,让刚刚还沉浸在自己演技中的刘禅压力骤然倍增。

缓了缓心神,刘禅让蒋琬继续。

结果更离谱的来了。

除昭烈庙、昭烈像跟刘禅这个天子外,整座成都居然无一座屋宅、一名百姓因地震而有所毁伤!

纵是刘禅再怎么有所准备,这时都有些遭不住了。

这它娘的是哪位大能在作法啊?

自己这穿越者的任务,难道不是北伐东征,一统河山吗?

自己这天子要做的,难道不是御驾亲征,率赵子龙冲进曹营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或于两军阵前大手一挥便龙纛前压,君直向北吗?

怎么现在什么事都还没干呢,就已经完全出离历史线了?!

不会还有什么“不祥之兆”蒋琬董允没告诉我吧?

宣室之中,半晌无话。

刘禅只能再次缓了缓心神,继续询问琬允二人:

昨日天地异象后,公卿与府僚关于“亡国之象”、“天命在谁”之辩究竟如何?

琬允二人再无所隐,亦无所讳,将公卿大臣大逆不道之语及相府幕僚辩驳之说一一道来。

什么『望帝失蜀』,什么『妖鸟摄魄』,什么『代汉者当途高,高者巍也,巍者魏也』之类的谶纬之说且不提了。

相府幕僚与他们论辩,说伪魏一边悲天悯人说着『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一边锲而不舍地对屯田民课以重税。

而丞相轻徭薄赋,治蜀不过数年,百姓衣食足而蓄积饶。

“谯周”们就说,曹魏当年行屯田之策活民无数,若无此策,怕是那些屯田民早成一堆白骨,此时怕也没有机会面有饥色,衣不蔽体吧?

至于葛氏治蜀,若是早日四海归一,以葛氏之能为王者所用,岂非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相府幕僚与他们论辩,说伪魏废征兵、募兵而建“士家”,使战士儿郎子孙永沦士籍。

又设错役之制,以战士家小为人质,使战士与至亲天各一方,数年不得相见,若有降逃,则满门株连。

于是伪魏四境无不以士家为贱,而士家亦自贱自恨,不乐永世为兵,以至生子不举、直接溺毙者十之一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长此以往,伪魏岂有不亡之理?

“谯周”们就说,自古乱世皆用重法,曹魏这套“士家”,及配套的“错役”之制不过是权宜之计。

再者,难道这制度没有对那些兵痞起到约束作用?难道这制度没有保护百姓不受兵祸之苦?

君不见魏武北灭袁氏?

君不见魏武檄定中原?

君不见魏武一统江北?

不统一,何来百姓乐业安居?

你刘氏以仁义道德自饰,结果还不是蹿匿巴蜀?

既无能一统,却要东征北讨,多造杀伤,这难道不是荼毒百姓,反是仁义吗?

若这天下早日一统,这屯田、士家及错役之制难道还会继续吗?!

相府幕僚继续论辩,说伪魏强征阵亡士卒遗孀改嫁他士;

已自发改嫁的亡士遗孀,须从夫家强征再嫁早已成明文制度;

更有甚者为了考功升迁,居然强夺生民之妇改嫁士家以为政绩!

“谯周”们仍是那套,只要天下早日一统,这些恶政全都会消失,百姓全都会过上好日子!

至于如何一统?

这些欲以“慷慨歌成都,从容做蜀囚”来扬名的精卫良臣,并没有说得过分露骨,但懂的都懂:

天下百姓所以忧衣食死疆场,全都是你刘备刘禅父子二人贪恋权欲所致,你早点投降,天下百姓早它妈过上好日子了!

一则又一则扰乱军心、动摇国本的乱群之说不断入耳,刘禅几乎压不住怒火了。

去牠娘的不可因言降罪!

曹魏百姓被盘剥凌虐,老子居然成罪魁祸首了!

等哪日大权在握,又或者事不可济无路可退时,绝对让这些蜀中喉舌尝尝什么叫“我不吃牛肉”!

刘禅一边骂娘,一边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些人的名字,待琬允二人止言不语时才愠怒开口:

“昔者张裕乱群,先曰「刘氏祚尽矣」,后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及先帝拔汉中,将诛之,丞相固请免裕一死,先帝谓丞相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

“今丞相争陇右,与先帝讨汉中何异?

“而此时狺狺狂吠之徒与张裕又有何异?!

“如此害群之马,朕不能以法绳之,必坏丞相北伐大计!”刘禅再不掩饰怒意,一拳砸在案上。

冠冕之下,静悬许久的十二玉旒摇曳不已,作响不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