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89章 猫叫声,很好听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89章 猫叫声,很好听

作者:喜欢喝豆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膳时间,

戏班的小丫头也被邀请到了正堂来用膳,这倒让她们有些受宠若惊。

原以为她们做出了那般出格的事情,会在不久后就扫地出门,却没想又收到了善意。

只是她们再登门时,迈过门槛,便抑制不住的想起昨日的事,脸上都浮现出些许酡红。

她们是真没面皮来凑热闹,可又不敢违逆主家的邀请。

等来到她们的桌子围坐之后,抬头偷偷瞧着其他人,却感受到一股奇特的氛围。

别的小丫鬟,似是比她们还羞臊难言,一个个垂头含胸,似是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

这倒让她们莫名的好受些了,只是也不敢随意开口。

偷偷打量着上方挨坐着的岳凌和林黛玉,就真如同夫妻一样,互相夹菜添茶,没见过这阵仗的小姑娘们又是慢慢红了脸颊,胡思乱想起来。

两人还没成亲呢,便就这般亲昵了,怎不惹人遐想。

不过临近的姑娘们都习惯了,根本视而不见。

迅速的将饭吃过,戏班的小姑娘们就主动的承担起打扫的工作。

在岳凌眼中,如今房中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晃得人直眼花。

本就有九个了,再算上妙玉,晴雯,小戏班就有二十三人,衣着花花绿绿的,每个人的脸色都不一样,也幸好今日的气氛微妙,少有人说话。

倘若一群女孩子都开口,叽叽喳喳,真是要叫人头痛了。

做错事的小丫鬟们退走,岳凌同林黛玉吃过了饭后茶,两人便又闲谈起来。

避免再聊起方才的尴尬话题,岳凌率先开口问道:“祭拜你母亲的日子可定下来了?”

林黛玉眉头一暗,轻轻点头,“嗯,就在冬月二十二。”

岳凌掐指一算,拢共也只有半个月了,“还差什么物事?我差人去买。”

林黛玉摇摇头道:“不差什么了,王嬷嬷都准备妥当了。”

“那不一样,她准备的是她的本分,我总也得带一点心意。我同你一起去见你母亲,总不能空着手吧?”

林黛玉愕然的抬起头,与岳凌对望,眸中倒映着他棱角分明的面庞,不知不觉间起了一层水雾。

林黛玉赶忙从怀中取出一方手帕擦拭遮掩,内心颤抖不已。

总是在这样不经意间的小事,她便能感受到岳凌对她的尊重与关怀,或许就是因此,她才会愿意依赖岳凌,愿意赖在这府邸里和一群狐媚子斗智斗勇。

微微垂头,林黛玉抿了下嘴唇,应道:“好。”

岳凌仰起头来想了想道:“说起来,临近年节,林大人就在扬州所隔也不远,不然我们也挑一点年货送过去?”

林黛玉思忖着道:“年节我们要去扬州过?”

岳凌摇摇头道:“这倒是说不好,得看奏折递上去之后,陛下如何做打算。若是陛下同意了我的提议,那这个年节多半要忙碌些了,若是陛下没采纳,或许就召我还京了,路过扬州府也刚好停一个年节。”

岳凌这样说,那自是还要在苏州再留一段时日了。

说来也是,一个江浙巡抚,在行省署衙倒台之后,便是这地界上最大的官了,有千千万万的公事还在等着他处置,怎可能扫了倭寇之后,抖了抖袖子就走了。

林黛玉心里也清楚,岳大哥在做大事,要复制沧州的繁华到各地,江浙作为国之根基,自然是要稳固之后,才能离开了。

虽然如此,但岳大哥也不可能久留京外,总有一日要回去,到时候还是要路过扬州府。

林黛玉内心其实是有些抵触的,不知为何,爹爹总是对岳大哥不满,书信往来中,透露的都是这含义,她倒是不太想回去。

若是她回去了,爹爹非要留她在扬州府,她怎么抗命,还是等岳大哥将他抢出来?

好似这两种情况都不算太美好,还不如跟着岳大哥在苏杭游玩呢。

“嗯,送一些礼也好,刚好王嬷嬷在这,等她忙完了祭拜的事,就可以带这些回去了。”

林黛玉认可的点了点头。

……

西厢房内,

薛宝钗和秦可卿就对坐着,也不言语,面上的脸色也都不好看。

莺儿,香菱识趣的出了门,寻到别人房中去玩耍了,只留被林黛玉戴上“败坏风气”帽子的她们,在房中挑着对方的不是。

秦可卿撇撇嘴道:“事情都这样了,我又没想过闹这么大,只是和你开个小小玩笑而已,你就别再和我恼了。”

“你可是赚了五千两,我只有两百两不到,多的我也不要了。”

薛宝钗皱了皱眉道:“报纸一开始都是赔钱的,后面转盈利,也要将前期整修店面,印刷作坊,人力还有其他执笔人的稿酬等成本排除出去,真正能攒下的根本没这么多。”

“在侯爷面前,我又不敢说少了,只怕侯爷认为做这些事是没意义的,我倒是以为这个很重要。”

“可没想到侯爷也很认可我们做的这件事,早知道就先问一问侯爷的看法再去做了。”

“按照如今的盈利情况,用不多久就会转亏,苏州本地的邸报如同雨后春笋不说,外面就连松江等地照猫画虎的都多了。”

见秦可卿听不大明白,薛宝钗又比划着道:“就好比这一碗茶,这茶盏就是苏州府,我们先吃了不少,可却没多少余量了,但我们一时间还找不到另外一盏茶,而且别的茶已经有人在吃了。”

秦可卿明白过来,急道:“那怎么办?”

两百两相比五千两是不算多,可若是按照月钱来算,她一个月五两银子,两百两就是二十个月才能攒下。

而她欠下了侯爷五千两,两个月就能赚两百两的话,用不多久就能还上了。

可眼下这个生意按照薛宝钗的说法,已经快要做不成了,秦可卿也不禁为此着急起来。

薛宝钗叹道:“为今之计,只好去问一问侯爷了。”

秦可卿试探着问道:“要不然,以后我多写几篇?”

薛宝钗挑了挑眉头,“先不说林妹妹会不会高兴,你之前不是说你写不出来了吗?怎得又能写了?”

秦可卿嘟了嘟嘴,品着香茗,挑眉道:“大不了,将昨天宝妹妹在廊檐下学猫叫的事,写在文章里面,这个能写好几篇。”

“你!”

薛宝钗羞愤不已,扬起手来就要抽在秦可卿的身上,抬起来却也没动,又放了回去,冷哼了一声。

“我好意带你赚些银子,你还不忘调笑我,若是这事传开了,我没颜面继续待在府里,往后搬走,我看你怎么还上侯爷的欠账。”

秦可卿嬉笑的走来她身边,挽着手臂,轻轻推搡道:“好了好了,是姐姐错了,姐姐给你赔个不是。往后我绝对不会把你装小猫的事情往外说的。”

薛宝钗瞪起杏眼,“你还提!”

“好好好,不提了不提了。”

未及,两人本欲一同去见岳凌,却是还没等出门,岳凌就主动来了。

一入门,岳凌看见秦可卿的身影愣了下,再盯着瞧了眼她胭脂稍乱的红唇,便更是浮想联翩了。

摸着鼻尖,掩饰面上尴尬,岳凌轻咳了声道:“可卿怎得也在这儿?”

秦可卿很轻易的便捕捉到了岳凌灼热的目光,看了眼一旁早就羞愧垂下头的薛宝钗,脸上也慢慢泛起了红霞。

“我……我是来找宝妹妹说邸报的事。”

“宝妹妹说,邸报越来越不好做了,找不到新的进项,用不久或许就会亏本了,我们正为此事发愁呢。”

没等旖旎的气氛散开,秦可卿赶忙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上,并起身将岳凌迎了进来,上座,斟茶。

岳凌佯装从容的接了过来,道:“我来找宝姑娘,也正是为了这件事。”

“苏州人烟稠密、文风昌盛,是发展邸报的好地方,选在这里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只是受困于运输条件,没办法覆盖苏州以外的地方,要是想要做大,肯定是不容易。”

“我给两条建议,一是,尝试利用河道漕运,在河边建立印刷作坊,当日顺江而下送抵周边府城做晚报;二是,给邸报单开个页面,做广告。”

“广告?”薛宝钗和秦可卿异口同声的问着。

岳凌颔首解释着:“广告广告,就是广而告之。我们的邸报首先已经有了名气,这个时候,如果苏州有一间门店开业,想要将招牌打出去,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在我们的邸报上,写一条介绍自己店面的词,以此来吸引顾客,这我称之为广告词。”

“刊登一次广告词,我们可以以字数的长短收取费用,便是新增了个进项。”

极有商业嗅觉的薛宝钗迅速的领悟了过来,颔首道:“我们每发了一次报,都有不同的广告收入,这便与印钱无异了。”

岳凌微笑道:“还是得益于你们两个,能快速的抢占住苏州邸报的市场。那文章我方才拜读过了,嗯……有些文采,只是留意点,别写出指代性太强的内容了。”

秦可卿瞪大眼睛道:“还可以写?”

随后立即红霞爬了一脸,垂下了头,“我真不是喜欢写,才要写这种文章的。”

岳凌和薛宝钗都憋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秦可卿眉眼微垂,片刻后也随二人讪讪笑着。

岳凌想了想又道:“日后,等薛家二房将海运跑通了,也可以将报纸通过海运贩卖到宁波等地,那个时候就要看文章的质量了。”

“不能都以下三路来吸引人,当该想些不一样的内容。”

“如果真有天走到那一步,我倒是可以帮帮你们,写一篇文章来阐述陛下和我对于新政的韬略,应该会热卖。”

薛宝钗欢喜的拍了拍手,也只有在岳凌面前,她越发有这种小姑娘的模样。

“那再好不过了,若是有侯爷的名声在,肯定能打通销路。”

岳凌颔首,“你与薛家二房多联系些,薛宝琴也是个很出色的小姑娘,我看往后会有不少事还要指望着她。”

薛宝钗面上的喜色一滞,没想到双屿岛上事,岳凌说做的不错,是宝琴去做的。

而且,只这一次,宝琴就获得了岳凌这么高的评价。

宝琴有多少能为,她这个从不断书信往来的姐姐当然最知晓了。

学识通达根本不逊于自己,眼界甚至比自己还宽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相貌也是顶顶出众。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年龄尚幼,没经历过太多是非。

一但在双屿岛上被侯爷提点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她这个外事第一大主管的位置,好似也不牢靠了。

看出薛宝钗有些失神,岳凌问道:“嗯?怎么了?”

薛宝钗连连摇头,“侯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本打算借着此次的事端,羞愧的退出沧浪园避一避风头,可这一出去,怕不是隔天薛宝琴就住进来了。

薛宝钗迅速打消了这个念头,并决心更加努力的为岳凌的大事而努力。

岳凌颔首道:“在我正式刊登文章之前,我可以给你一些之后的政策布置,来事先预热,并将邸报当做对大众宣传的一个出口。”

“任务很重,你还要努力呀。”

薛宝钗郑重的点了点头,“侯爷放心,我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岳凌起身,往外踏了几步,还没走远,又回过头。

方才薛宝钗的那一时失神,让岳凌很是在意,毕竟薛宝钗向来是干练的风格,老成谋算,有着不符合年纪的稳重,怎会失态?

联系前后自己说辞,好似是因为提到了薛宝琴的缘故。

岳凌便领悟了些许,女孩子的攀比心太普遍了,更何况是薛宝钗这种要强的。

“你妹妹宝琴,如今还不够成熟,和你比还有些不足,你可以写信多点拨点拨她。”

薛宝钗心下一松,颔首应下。

岳凌又转出笑脸,道:“当然要教一些好事,比如廊下的猫叫声就不要教了,尽管你叫的很像很好听。”

秦可卿顿时捧腹,伏在一旁桌案上,笑得前仰后合,手上还拍打了两下。

薛宝钗:“……”

……

沉寂了数月之久的京城,在破晓之后,正阳门下,百姓们便见得一架架囚车驶进。

官兵环绕看守,囚车之上的人皆是奄奄一息,满脸全无血色,身子还被冷风吹得颤抖不止。

这被远道押来的罪犯,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便是位高权重之辈,由此便因得众人围观。

“这是哪里来的,你们可听了?”

“哪里来?当然是江南来的,瞧他们穿得单薄,都不知这京城的数九天有多冷。”

“江南?安京侯不是在江南主政吗?”

“没错,就是安京侯押送入京的,这都是大官,连江浙的丞相都押来了。”

“嘶,这么厉害?这是犯了什么罪过。”

“和安京侯作对,当然不是好人了,押送入京肯定是要问斩了,等瞧热闹就好。这些个贪官污吏,一并杀了才对。”

“……”

人群熙熙攘攘,吵闹声不断。

一路上,他们也都见得太多了,双目涣散无神,被折磨的快要不成人形,只求一死。

过了正阳门,早有宦官在此处等候。

“尊陛下口谕,罪臣钱仕渊,孙逸才,徐耀祖,甄应嘉等,收入诏狱,择日问斩!”

皇城内,大殿上,

早该散去的朝会,此刻却还没结束,只因一封战报入内,让这朝会不得不继续进行。

战报呈上御案,隆祐帝眉头微皱,心中略有担忧。

如今国库的情况,已经无法再兴战事了,若是有女真人袭边,还真是不好应对。

但军伍出身的隆祐帝,作为马上皇帝,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展开信笺就通读起来。

下方,大臣们不敢直视陛下的脸色,便就当堂窃窃私语起来,问着是哪里又兴了战事。

自多年前北蛮之祸,京畿三辅的生机还未完全恢复,自紫荆关至京城脚下,十户只余三四,大昌根本经不起再打大仗了。

还没等众人议论几声,便听得隆祐帝的大笑声回荡在殿前。

“痛快,痛快!”

隆祐帝将信纸拍在岸上,不禁喝彩了几声。

这一异常举动,将一旁持着净鞭的夏守忠都惊得不轻,忍不住斜眼过来,瞧瞧是什么事。

众人虽然不知是哪门子的战报,但见隆祐帝的反应,便就知道是捷报了,也都松了口气,拱手祝贺着。

隆祐帝一挥手道:“安相,你来读一读这战报,给众爱卿听听。”

“遵命。”

年愈耄耋的安景钟,身形愈发的老态龙钟,体恤他为前朝老臣,隆祐帝还在早朝上设了坐,但安景钟坐得真叫如坐针毡。

他早就知道了赵德庸事,作为江浙出身的人,他脱不开干系。

在此之前已经多次乞骸骨了,可隆祐帝偏是不许。

而今日这一份战报入朝堂,安景钟隐隐约约猜到了,或许是与此案有关,若不然,隆祐帝也没必要让他来读。

由夏守忠搀扶着起身,安景钟接过了战报,沉了几口气,一道苍老之声响在大殿。

“冬月初八,双屿岛贼寇汪顺携大量倭寇犯苏州,安京侯设伏成功,京营副都统杨霖战贼寇于阊门下,斩敌三千,俘两百,追杀至江边。”

“炮舰开火,正中贼船,贼船大火,汪顺自刎而死。”

“冬月初九,安京侯于定海卫屯兵一月,黑袍渡海,日暮战倭寇于双屿岛,斩获头颅两千,俘三千人,已押送入京。安京侯麾下新军,无人阵亡。”

读到无人阵亡这一句,安景钟的语气都不禁颤了颤。

他已经在丞相这个位置上坐得够久了,可还从来没听过阵亡人数为零的大胜,更何况是素有恶名的倭寇。

大昌对倭寇,本来就鲜有胜仗,这彻头彻尾的大胜,简直是神迹。

难不成岳凌手下的兵,都是天兵天将,有三头六臂?

不仅仅是安景钟有这个疑问,更是整个朝堂哗然一片。

武将震惊于岳凌的领兵能力愈发纯熟,竟然能够达到战胜的同时,控制伤亡,如今战场上岳凌的能为,恐怕要超出他们的想像。

不过,武将之中也并不都是和岳凌一条心的人,也不乏有人质疑战报的真实性。

北静郡王府水溶,身后聚拢了一批未在北蛮之祸中获利的四王八公家子弟,止不住的非议着这份战报。

水溶眉间一挑,暗暗握拳,与身后人传话道:“质疑战报是文官的事,你们急什么?”

众人见水溶脸色不善,尽皆噤声。

文官们当然震惊的无以复加了,虽然他们不上战场,可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这么大的胜仗,怎么可能没有伤亡。

就算你是杀良冒功,也不敢这样报功劳吧?

立即有御史站出来道:“恳请陛下遣人核查安京侯战报是否属实,阵亡零人,实在骇人听闻。”

隆祐帝却是满面春风,他根本不信岳凌会在战报中藏有猫腻。

而且岳凌不是傻子,如果不是真的无人阵亡,他敢这么写,不是在等着别人质疑?

所以在隆祐帝看来,这战报千真万确。

有人质疑,是常情,隆祐帝也不介怀,笑着捋了捋短须,道:“好,无人阵亡是朕都不曾达到的功绩,按理也该验一验。”

“孙爱卿,既然是你提出来的,便由你去查一查吧。”

目光重新落在安景钟身上,“安爱卿,你可还没读完呢。”

殿上为之一静,原来这战报还没结尾。

众官员目光灼灼的望着身型愈发佝偻的安景钟,却看出了几分寂寥之情。

安景钟没有继续读下去,而是双手往上一托,悲声道:“赵德庸是老臣的学生,他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叛国通敌,自是死不足惜,老臣也不能置身事外,臣乞骸骨。”

苍劲的声音,却是那么悲痛,似是老年杜鹃最后的几声啼鸣。

安相固然有他的不对,前朝时期,他固执,抗辩,是为直臣的典范。待年长之后,却成了庆元帝和百官的调和剂,梳理着君臣矛盾。

待新君上任之后,也起到了一定维稳的作用,但门下出了个不肖门生,是无法幸免脱罪的。

隆祐帝微微颔首,夏守忠将战报取回,由他亲自宣读完之后的内容。

“朕来读吧。”

“冬月十一,赵德庸与倭寇勾结,约定在宁波府携家眷乘船出逃。安京侯东进追击,炮轰倭国战舰,将其拦下。”

“事后,倭国签订条约,干涉大昌国事,率先发箭挑起争端,赔偿白银五百万两……”

百官震颤。

隆祐帝放下战报,如鹰隼般锐利的双眸,聚在安景钟身上,“安相于国有功,门生不忠,非是安相不忠,乞骸骨朕同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