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27章 总不能海禁吧?

“倭国对新罗百济停止对其上贡非常不满?

“倭寇屡屡对半岛沿岸展开劫掠,抢劫过往商船,百姓苦不堪言?

“倭酋多次公开对大天朝出言不逊?”

唐州的国务衙门府邸,李明翻着尉迟循毓呈上的情报,脸上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苦笑。

哈吉倭又应激了。

先是毫无理由地对天朝发动无耻偷袭。

然后天朝这边还没还手呢,那边现在又开始疯狂哈气了,趁今年气候异常、大海风平浪静,疯狂渡海过来刺挠。

虽然百济新罗这对难兄难弟,目前还不没有正式成为大明的领土,但也已经被大明视为禁脔。

倭人怎么就这么贱呢?

这是生怕自己吃不到最爱的帝国主义专政铁拳啊。

“明哥,根据情报,倭酋还打算对我天朝发动另一次偷袭,而且比上次更为无耻阴险,不可不防啊。”

尉迟循毓声音很是沉闷。

倭人就像蚊子一样,又烦人又打不到,冷不丁被咬一口还很痒,这让他憋了一肚子火。

恨不得一巴掌将倭人拍成墙上的带血图腾。

毫无疑问,倭国的反应已经明牌了——

国务衙门纵火案,就是他们干的!

难波宫是虫豸的老巢吗?!

居然敢对九五至尊和核心中枢出重拳,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蛮夷了,必须六师移之!

和他相比,被倭酋当成头号目标的李明倒是冷静许多。

他反问一句:

“哦。那倭人会从哪里开始偷袭,我们应该加强哪个方面的防守呢?”

大明,是个大国。

国家一大,疏漏就多,能给敌对势力钻空子的缝隙就多。

要做到固若金汤、完全免疫,是不可能的。

只能重点盯防。

而要重点盯防,就必须要情报的配合。

至于情报……

“我不知道。”尉迟循毓理不直气也壮地说。

李明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笑。

过了半晌,他又好气又好笑地反问:

“那你让我怎么防?难道宣布海禁,片帆不得入海,所有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

“甚至,索性沿着海岸线造一圈长城?”

这种带明做派疑似有点极端了,尉迟循毓连连摇头。

“那倒也不至于,海外蛮夷不值得我朝自断手脚……”

倭患虽然像蚊子一样烦人,但也不至于为了不被蚊子咬,就把自己宅家里不出门吧。

“只是,能知道倭人正在密谋对我国发动袭击,已经动用了我们在倭人和韩人之间的全部情报资源。

“至于倭酋打算具体如何袭击天朝,那可能只有他自己知晓了。”

黑炭头两手一摊。

光得知“倭人有事”,便已经费了他九牛二虎之力。

毕竟倭国远隔重洋,又是穷山恶水,当地社会还封闭得很,而华夏又历来忽视那个鬼岛。

所以,要在短时间内砸进几根钉子,难于上青天。

能有一个在难波宫里、甚至能“接近”倭酋的眼线,已经算很走运了。

考虑到实际的难处,李明也没有继续为难黑炭头,将目光移向了房间里的下一位客人。

“执失步真,你怎么看?”

特务三巨头之一、纸醉金迷的商会会长、大名鼎鼎的市场反向风向标,执失步真,此时缩在角落里,怯懦地从发抖的嘴唇里抖出了几个字:

“神皇陛陛陛下恕罪,小小小人也不不不……”

仿佛误入狮群的无辜小猫。

因为进京面圣的机会最少,他比不自信的狄仁杰同学都不自信,更加畏畏缩缩。

尤其是在没有完成陛下交办任务的情况下。

倭国显然是在策划着什么,但是他这个搞情报的一无所知。

这就让执失步真很汗流浃背了。

虽然平步青云了,但是执失步真老哥并没有因此嚣张跋扈,自我意识仍然是很清醒的。

在骨子里,他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经商失败的胡族商人。

我一个草原的奴隶之后,怎么就到京城来了呢?

可怜的突厥商人觉得,自己是整个大明核心中枢里最德不配位的那一个。

确实,他在组织动员商人这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市场嗅觉更是灵敏,能给大明的官僚体系提供另一个崭新的思考角度。

但是论起当细作搞情报、乃至于把一大帮编内编外、海内海外的“情报人员”管理起来,那真的超出他的能力之外了。

整个商会能这么平稳、甚至称得上“卓有成效”地运作下来,全靠中低层的职业官僚在那儿操盘控盘。

和执失步真本人的关系,反倒并不那么大。

甚至执失步真都不知道自己的手下在干什么,呈献给他的情报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只是一个心虚的传声筒。

所以他知道,自己唯一的靠山就是陛下的信任。

失去了信任,官场的豺狼猛兽们能把他这条小胡狼撕碎了……

“执失老哥!”

李明还是很热络的,就像当初向老哥走私了一批宫里的布帛一样。

“你那里,有没有关于倭岛小日子人的什么特别情报啊?不必紧张,有什么说什么呗~”

“没没没……没有什么特别的……”执失步真战战兢兢,拼命回忆着手下人给他的汇报,磕磕绊绊地说:

“倭国,在造船,练兵,备战。其他的异动,没有……”

虽然回答得很磕绊,但基本上和书面汇报没有什么出入。

确实,商人可以从基层、宏观层面探查一个国家的国策趋势,作为其他情报来源的核实比对渠道。

但是对于真正的宫中秘闻,走商会的民间通道显然是无从得知的。

“行吧,有消息记得通报老弟我一声。”

李明同样也不为难执失小老弟,勉励地拍拍他。

“呵……呵呵,万死不辞……”执失步真紧张得两腿都在打颤,不知道李明陛下是在勉励他还是在警告他。

其实李明还真没有责怪商会长的意思。

因为商会这个组织还不像普通的衙门机构,成员大多是商人。

商人嘛,重利轻离别,走位比较飘忽。换一个强势的会长上去,说不定会把这些滑头都给吓跑了。

所以,执失步真这样有些能力、又能充分放权的弱势会长,还正好是李明所需要的。

只不过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就倭国和倭酋的这起案子而言,商会也没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李明又转向了在场的第三位客人。

“仁杰,你怎么看?

“应该如何处置倭乱?”

狄仁杰依旧腼腆,轻声地说出了一个字:

“屠。”

尉迟循毓为之侧目,执失步真更是打了一哆嗦。

狄仁杰小老弟这是在讨论如何解决眼下的倭患,还是在讨论对倭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温文儒雅的知识分真的极端起来,原来比武夫还要莽啊。

和他一比,尉迟循毓都觉得自己像个保守派了,不得不好言劝道:

“仁杰,《孙子兵法》有云,勿怒而兴师,勿愠而攻战……”

“倭人试图射日、十恶不赦!既然他们自寻死路,那我天兵自当遂愿!”狄仁杰说得铿锵有力。

“不不不,老弟你得冷静~”尉迟循毓有些哭笑不得。

“可也不能太情绪化,更不能就此便将汉家健儿的生命白白浪费……”

尉迟循毓感觉自己的角色是不是颠倒了。

好像狄仁杰是冲动暴躁的黑炭头,而他才是那个苦苦劝谏的文臣。

倭人,一定要干,不干不行。

这事儿尉迟循毓也知道。

但是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干多大,这都是学问。

“倭国那鬼地方,既没有什么出产,又处在大海边缘,不是什么贸易通路,甚至连人口都没有多少。

“和大陆又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大海,统治成本极高。

“现在大规模进攻倭国,是否会得不偿失?”

尉迟循毓问道。

打倭国固然很爽,但是他们都是朝廷重臣,毫不夸张地说,大明两京(唐州和长安)一十三道(原大唐十道加上新增的高句丽、薛延陀、突厥三道)都在他们的肩上担着。

这就不能让他们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感受。

更要考虑利益。

大明虽然国力雄厚,但是用钱的地方更多,经得起几次任性的挥霍啊?

毕竟流的都是良家子的血,烧的都是老百姓的钱啊。

之前李明陛下花大价钱和大唐争霸,是为了树立权威、更好地推行改革政策。

可是现在,若要大规模进攻倭国,一把把他们给灭国了,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利益呢?

就算那点穷山恶水都收入囊中,收益也未必能覆盖战争成本吧?

更何况那地方隔着一片大海,肯定不可能安稳统治啊。

“正因如此,所以更要斩草除根,将倭人的老巢夷为白地,让那地方再也无法对我天朝形成威胁!”

狄仁杰的脸色十分严肃,直勾勾地盯着明哥。

“倭国与大陆隔着一整片东海,这就注定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接受教化、服从王化,不服管束,更不可能接受陛下的统治,纳入天朝的版图。

“那地方不会给我们带来收益,可是就像无法愈合的伤口,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和损失。

“他们所占的岛屿没有任何经济和商路价值,却可以作为匪类的巢穴,或者倭人自己就算匪类,不断地骚扰我国的沿海安全和海上贸易。

“甚至于像这次的不祥事件,妄图刺驾射日!

“如果我们只是派兵小打小闹,那只是头痛医头,无法彻底消灭那个祸患。

“天兵一到,他们只要往山里一躲,等天兵一走,继续出来兴风作浪。

“大海广阔,防不胜防哪!”

尉迟循毓挠着头:

“所以,你就打算……”

“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倭人的问题,就只有一劳永逸地让他们失去横渡大海、骚扰内陆的能力。”狄仁杰三十七度的嘴里说出了一百度的火热话语。

彻底把列岛去军事化、去威胁化,就等于——去人口化。

灭个族而已嘛,这事儿在古代稀松平常。

说完,两人目光都直勾勾地盯着李明。

他们充其量只是建言献策,能定主意的,只能是皇帝陛下。

李明对狄仁杰的回答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

“安全利益,也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

这似乎是对狄仁杰说法的认可。

可是又没有完全认可。

李明便对情报三巨头说:

“不管怎么样,先加强对首都、对核心的保卫,防止倭人狗急跳墙。

“情报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内政上面。”

三人也知道现在陛下和国家的难处,便告辞各自回府。

李明叹了口气,将关于倭国的情报重新合上,塞进香炉里烧了。

处理完绝密情报,他脑子里关于倭国的那点思想也随之清空,重新被目前最紧要的事项给占满了——

抗洪救灾。

倭寇再怎么嚣张,终究只是疥癣之疾。

大明的重心还是在内部。

“雨小了点吗?好像小了一些?都特么快到九月了,气候再异常,台风也该停了吧?”

小声抱怨完这个鬼天气,李明重整精神,对门口道:

“他们走了,你们进来吧。”

面色一直苍白的房遗则轻飘飘地飘了进来。

在他家父房玄龄称病不朝以后,李明就把这位计相当成“宰相”来用了,直接把房遗则的办公室搬到了御座脚下,会同办公。

财政问题,直接就让小房当场解决了;其他政务,就让他早点带回家去,作为“家庭作业”。

“财政,可能……还得再辛苦你一下。”李明拍拍房遗则的肩。

计相不知是冷漠还是生无可恋,毫无波澜地问道:

“明哥你又要打仗?渡海打倭国?”

他和其他大臣一样,并不知道国务衙门纵火一案,只当是李明陛下东征大概又有什么“大棋”要下。

李明不置可否,反问:

“现在财政的情况如何,还很紧张吗?”

“还行,比半个月前宽余一些。”房遗则如实告知。

“洪水虽然还没有退去,但是大河(黄河)流域的雨势已经减小。虽然有些中小型的水灾,但大堤总体支撑住了。

“在堤防建筑这方面的开支,可以适度收回了。

“但是毕竟还是有灾民的,在灾民赈济和安置上,仍然需要不菲的资金。”

李明皱了皱眉:

“赈济和安置……不是给南方各州摊牌了支援灾民的任务了吗?怎么还要向中央要钱啊?”

难道南方因为没有直接被李明的大车碾过,所以还敢玩阳奉阴违那一套?

说到这个问题,房遗则的表情就有些苦涩:

“大河流域的洪水是见顶了,可是大江(长江)的雨势仍然很大。

“他们的资金也是捉襟见肘,没有向唐州要钱已经算烧高香了……”

哦哦哦对,除了黄河,还有长江……李明揉了揉眼睛,有些脑壳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国,真是大啊……

“此事,得找长孙无忌。他人呢?”

这房间本来就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对正副goat的办公室,情报三巨头来讨论机密时,他和“代父打工”的房遗则出门回避了。

怎么出去一趟,只回来了一个房遗则,国舅不见了呢?

不过没让李明就等,长孙无忌气喘吁吁地从拐角处出现了。

“副首相~”李明神情一松。

“我正好有事与你商议……”

“臣,有急事向陛下禀告!”长孙无忌几乎用一种失礼的态度,急匆匆打断了陛下的话。

“大河,改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